中国石油原油期货谁定价
❶ 为什么中国石油价格总是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看齐
因为国际的定价货币是 美元。
而石油又是重要的战略和民用资源,美国 中国 日本等世界大的贸易体都是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的,所一原油是国际通用的一个战略性物资。
中国的石油也是进口量特别大的,并且是国营的中石油 中石化,他们的涨价是和国际预期的,降价的话,你懂的
❷ 中国石油调价是以哪个原油期货为准
中石油调整价格是以,国际原油期货,最近是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为准!
以美原油为准,
❸ 中国设立原油期货交易所怎么就能增加对原油的定价权了
因为我国设立了原油期货后,期货的走势可以表明我们国家需求关系
❹ 什么叫做石油期货定价权
石油期货的发展在金融投资产品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石油期货的定价权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国际上拥有石油期货定价权,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而且还能避免其陷入被动局面,可以说石油期货定价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策调整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能力。
所谓石油期货定价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制定上拥有的话语权。我国近年来极力推动石油期货上市,其目的也是为了争夺石油期货的定价权,借此来改善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
❺ 为什么说原油期货推出,中国就有定价权了
只是走出争夺定价权的第一步,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数
❻ 中国原油期货价以什么为准
上海期货交易所(原上海石油交易所)
1993年推出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四个期货合约
2014年12月1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交易获证监会批准上市。
其定价肯定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
❼ 无耻的中国原油定价机制
除海外采购以原油现货价格挂靠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协议价格外,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类产品的定价机制大致分为三类:
一、以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率为基准进行调整的成品油市场。
二、挂钩国际油价进行折算变动为代表的JCC定价方式的LNG,沙特阿美CP协议价格的船运LPG,管道天然气等油气产品。
三、以国际油价为标准,根据原油紧密关联系数进行市场议价的涉油化工品。
以上三大类市场定价方式都是
以国际油价浮动变化为基准的.
❽ 原油期货上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从原油定价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样定义中国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的意义:“我国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风险屏障。此外,尽管欧美已有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但其价格难以客观全面反映亚太地区的供需关系。推出我国的原油期货,将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原油期货市场是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实践之一。”
建立中国的原油市场定价权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原油的消费大国。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资料显示,2016年度,在北美、中南美洲、欧洲及欧亚、非洲,原油消费量和产量相差并不多;中东地区的年产量高达14.97亿吨,而消费量仅为4.18亿吨;亚太地区则是和中东地区完全相反,年产量3.83亿吨,消费量却高达15.57亿吨。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同样也是生产量远远跟不上消费量。作为第六大原油生产国,中国在2016年的原油生产量为3999千桶/日,而消费量却达到12381千桶/日,这让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但在中国的期货市场上,原油期货合约目前仍然是一片空白。倒是原油加工产业链上的一项产品——燃料油,其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但成交量寥寥。
原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变化,甚至可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上下波动,而原油期货的交易价格变动,对原油现货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庞大的消费需求下,中国推出属于自己的原油期货合约,显得意义非凡。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在原油期货的总体设计思路中,明确写有“人民币计价”这一条,也就是说,不管是面对境内投资者,还是境外投资者,原油期货均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目前,国际上共有12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其中,最主要的原油合约包括三种,分别是洲际交易所上市的布伦特原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迪拜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阿曼原油。这三种原油期货的交易报价均以美元为单位。
而在中国的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之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将成为全球惟一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上市所在地。
❾ 《石油真相》: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
这话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的。 与《石油战争》相得益彰 《石油战争》的作者威廉·恩道尔在该书中文版前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此言总结了美国的强权哲学,至少是那些躲在幕后决定着美国外交和国内政策的少数精英人物的强权哲学。 无独有偶,《石油真相》的作者童媛春也把基辛格的这番表态放在其著作的前言当中,并说这段上世纪70年代的名言,自其1990年涉入国际石油行业后便深刻地印入脑海。作者对这番话的思考与理解贯穿于《石油真相》当中,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悟出了一个道理: 现代人类世界的核心利益构架由现行的国际政治体制所支撑,而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问题,金融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能源问题的核心问题则历史性地选择了石油———这个被人类既恨又爱且离不开的尤物———来构建解决通道。上述问题链条纽带一旦风险失控,人类付出的代价除了金钱就是鲜血,特别是石油行业更是踩着尸骨走到今天。 《石油真相》的思路与《石油战争》的逻辑似乎异曲同工,均触及了强权争霸世界的驱动力———对石油的绝对控制。不过《石油战争》一书更偏重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博弈,从国家间的折冲樽俎、刀兵相见中梳理出一条石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脉络,而《石油真相》则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视角出发,引导读者纵览石油工业发展之全貌,并聚焦于国际油价行情大涨大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令读者不再困惑于报纸上那些肤浅而泛泛的解读。 解读油价需要全新的认知工具 《石油真相》一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在全方位的观察角度上,以苍鹰般的观察力对石油资源进行全角度的审视,为解读油价涨跌的真正原因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践性、建设性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工具。 根据作者的归纳,石油资源六元素首先包括资源元素、生产加工元素和服务元素,构成了石油行业中传统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其次还涵盖商贸、物流、金融三个元素。由于很多人将目光只投在前三个元素之上,并以为所有涉及到石油的问题都能从这三个环节找到答案,因此做出了对石油价格的片面解读和预测。而探究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是离不开对后面三个元素的认识与分析的。 把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应用于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 在作者看来,资源元素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应该看到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石油资源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虽然这种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勘探能力、开采能力、炼油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节能运动的兴起,石油在今后几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满足人类需求应不成问题。 此外,生产加工元素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基础环节是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服务元素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商贸元素是套利的冲动来源,物流元素是实现价值的通道。而金融元素令石油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国际投机者通过博弈实现套利,可以说是皇冠上的宝石。 回顾整个油价增长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波动的因素就是金融套利因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金融期货市场的虚拟交易量要比实货交易量大出8到9倍(正常范围应在3倍之内),金融套利己使价格规律脱离了原有的供给和库存关系。 国际油价定价权在谁手中 国际油价到底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代表的资源供应国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吗?手里有钱就能掌握定价权吗?答案统统不是。 《石油真相》提出了“超级经济体系”这样一个概念。人们通常将美国称作超级大国(superpower),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在“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基础之上。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信用体制,二是支付结算体制,三是计价计量体制,四是质量管理体制,五是国际法律保护下的文化导向机制。 美国在这五个方面全都处于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受美国利益驱使,并为美国利益服务。事实上,二战后美元在世界上确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特别是1973年美国和中东产油国就排他性地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达成协议,决定了美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前四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一些硬性规则,逼迫没有主导权的群体或国家无奈屈从,但也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隐藏更深、效果更好的则是席卷全球的美国文化。透过美国的消费文化,激发全球消费者参与到与石油相关的一切消费活动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的汽车文化,比较隐蔽的如纸尿裤和瓶装水),迫使全世界离不开石油,也就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美元。由此看来,学会对美国消费文化说“不”,从根本上说其他国家对争取石油定价权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小传童媛春:笔名清华顽童。实战型国际资源学者。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加入美国安然公司,1995年进入美国PVM石油经纪集团,1996年后长期从事国际资源研究、管理、贸易、投资和咨询工作,现任香港联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拥有20多年的石油等资源国际业务发展和开拓经验。倡导在资源领域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研究。 《石油真相》童媛春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