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商品期货实物交割升贴水的因素
『壹』 股指期货升贴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股指期货升贴水实质上反映的是期现基差。一般来说,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之差。理论上认为,期货价格是市场对未来现货市场价格的预估值,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影响因素的相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往往表现出同升同降的关系;但影响因素又不完全相同,因而两者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这会导致期货升贴水水平,也就是基差水平的变化。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股指期货基差=股指期货价格-现货指数价格。
期指升贴水的计算
就同一市场而言,不同时期的基差理论上应充分反映着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离期货合约到期的时间越长,持有成本就越大,而当非常接近合约的到期日时,就某地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升贴水指的正是这种基差变化。
当股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指数价格时,股指期货处于升水,基差为正;反之,股指期货处于贴水,基差为负。因此,基差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实际运行变化的动态指标。
期指升贴水变化因素
什么导致了股指期货升贴水的变化呢?这可以结合其理论价格来理解。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是基于持有成本推导而来,所谓持有成本是指投资者持有现货资产至期货合约到期日必须支付的净成本,即融资成本减去期内分红。
以F表示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S表示现货资产的市场价格,r表示融资年利率,d表示持有现货资产而取得的年收益率,t表示距合约到期的天数,在单利计息的情况下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可以表示为:F(t,T)=S(t)+S(t)·(r-d)·(T-t)/365= S(t)[1+(r-d)·(T-t)/365]。
期指升贴水=期指价格-现货价格=(期指市场价格-期指理论价格)+(期指理论价格-现货价格)。其中,前一部分源于投资者对股指期货价格的高估或低估,可以称为价值基差,主要由市场行为、市场情绪所致;后一部分可以称为理论基差,主要来源于持有成本(不考虑交易成本等),主要影响因素有融资成本、期内分红、距离到期的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在合约到期前理论基差必然存在,而价值基差不一定存在,价值基差绝对值越小,波动率越小,代表市场有效性越高。故总体而言,正是股市分红、融资成本、距离到期日的时间、市场情绪等四大原因引起了期指升贴水的变化。
对套期保值影响几何
基差的变化对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从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难看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是用基差风险替代了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之初与结束套期保值之时基差没有发生变化,就可能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基差的变化,并选择有利的时机完成交易。
同时,由于基差的变动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各自本身要相对稳定一些,这就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基差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持有成本,这也比直接观察期货价格或现货价格的变化方便得多。
『贰』 期货交割时如何处理升贴水问题,是由谁来补例如铅期货在交割时现货2700而期货是2500,那200怎么处理
交割双方就是按照期货价格2500成交,和现货价格无关,但是如果期转现的买卖双方可以商量,
『叁』 关于期货实物交割
买方:盘面获利100元/吨,并以16900元/吨买入交割,折算一下就是以16800每吨买入,但是增值税是以16900的价格标准(好象是16900/(1+0.17)面值发票)收到发票;
卖方:盘面亏损20元/吨,并以16900元/吨卖出交割,折算一下就是以16880每吨卖出,但是增值税是以16900的价格标准(好象是16900/(1+0.17)面值发票)开出发票;
『肆』 期货交割时 不同的仓库为什么会出现升贴水现象
期货交割都有基准仓库,其他港口根据与基准港的距离、现货价格差异而制定升贴水
为了贴近现货市场变化,进一步增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 简称“大商所”)于2016年1月15日发布通知称,调整玉米期货交割仓库升贴水。其中,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基准指定交割仓库的升贴水调整为0元/吨,锦州港股 份有限公司与基准指定交割仓库的升贴水调整为-5元/吨,辽宁锦州锦阳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与基准指定交割仓库的升贴水调整为-15元/吨。上述指定交 割仓库升贴水调整自2017年4月1日开始实施。
『伍』 期货里面说升贴水是什么概念啊
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升贴水▲
在期货市场上,现货的价格低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负数,远期期货的价格高于近期期货的价格,这种情况叫“期货升水”,也称“现货贴水”,远期期货价格超出近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升水率”(CONTANGO);如果远期期货的价格低于近期期货的价格、现货的价格高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正数,这种情况称为“期货贴水”,或称“现货升水”,远期期货价格低于近期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贴水率”(BACKWARDATION)。
关于基差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基差包含着两个成份,即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时”与“空”两个因素。前者反映两个市场间的时间因素,即两个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储藏费、利息、保险费和损耗费等,其中利率变动对持有成本的影响很大;后者则反映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空间因素。基差包含着两个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这也正是在同一时间里,两个不同地点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
由此可知,各地区的基差随运输费用而不同。但就同一市场而言,不同时期的基差理论上应充分反映着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离期货合约到期的时间越长,持有成本就越大,而当非常接近合约的到期日时,就某地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
我们平时看到的比较多的诸如LME铜的升贴水、CBOT豆的升贴水以及新加坡油的
升贴水指的都是由这种基差变化。
『陆』 交割库为什么会有升贴水
地区消费水平、运输距离不同导致的运费不同以及品质差异都是升贴水的因素
『柒』 商品期货实物交割
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的时候可以用保证金抵吗?还是要保证金押在账户上另外再给商品的钱?
——在交割程序中,保证金可以理解为订金。越接近最后交易日,保证金比例会越来越高,直至100%,即保证金与交割价格相同。
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的交割价是按现货价算出的,但是现货价不是有很多吗,有那个多供给者不是有很多不同的价吗?那按那个算呀?
——商品交割价一般都是最后交易日的期货结算价,所以参与交割的都要遵守这个唯一的价格。当然也有其他的特别的例外或规定。当然最终通过期货交易的价格会跟交割价格有点区别,涉及的品牌的升贴水、商品等级的升贴水、税等等。
在接近交割日时,期货价无限接近现货价,是怎么做到的?现货价应该变动没期货价那么快,那到最后时候期货市场亏的人怎么会遵循无限接近现货价这个原则呢?
——如果期货价格跟现货价格差别太大就会导致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反过来说,因为有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所以期货和现货价格不会相差太大,而是两者趋于一致。在交割月份,期现价格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到一起,这个不是说一天或者和几个小时就调整好的。
『捌』 期货合约的影响因素
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期货品种的创新以标准化合约为载体,期货品种创新必须通过成功的合约设计才能得以实现。品种创新的过程是选择创新商品(包括实物商品与金融产品)与合约设计的过程。期货合约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原生商品的相关特征,即“商品特征”,商品特征主要从相关商品的自然属性及其现货市场,来解释影响该种商品期货交易成功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商品的现货市场;同时期货合约也会受合约设计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即“合约特征”,合约特征则是从期货交易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期货合约成功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期货交易过程的合约及制度设计。商品特征与合约特征共同给出了影响期货合约成功因素的完整描述。 进行期货品种创新,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众多商品中选择可能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为了确定适合期货交易的商品,国外早期研究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属性上。下面的特征通常被认为是期货商品应具有的属性,这些属性在中国的期货书籍中早有论述,但其中某些特征的研究仍可继续深入,下面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拓宽品种创新的思路。
(一)适宜贮藏。
期货市场的一个经济功能是分配现货市场的存货。拥有大量存货的持有人可以有两种选择——只要商品在持有期内不腐烂或者不减少,既可以把存货出售,也可以持有存货等待以后出售。期货市场通过为存货持有者提供回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保值服务,而成为现货销售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早期期货市场都遵循商品不易腐烂、适宜储藏的原则,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谷物、棉花、咖啡、橡胶和金属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宜储藏的概念在不断拓展。
首先,技术进步使适宜储藏的标准得到进一步扩展。如先进的制冷技术可以使易腐烂的商品大大延长保质期,这一突破使不易贮藏的商品变得可贮藏了,传统上不适合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具备了开展期货交易的条件,如冷冻鸡蛋、黄油和桔子汁期货合约。
其次,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改变了适宜贮藏的标准。Tomek和 Gray(1970)认为:“如果某种商品不需要以存货的方式来满足未来的消费,存货成本为零,那么今天的期货价格就是对未来月份现货价格的预测,这一预测以能够得到的、与未来商品供求有关的信息为基础,如商品的数量,相关替代品是否容易得到,在不同价格水平上这种商品供求预期变化等。”那么,可连续生产、不易贮藏的商品(如活的动物、鲜鸡蛋、豆粕)与季节性的、非连续生产的、易贮藏的存货商品(例如玉米)一样可以进行期货交易。只要一种商品通过生产能够随时得到,那么用于期货交割的商品不一定必须当下就有存货。
相对于实物商品,金融产品的贮藏问题比较简单,如国债凭证体积小、重量轻,非常易于保管;而尽管货币的实物储存也很容易,但因电子汇划等现代化支付及结算方式的使用,已经不必使用现钞交割;对于股票指数期货,则因采用了现金交割方式而不需要用实物股票进行交割。因此,对于金融产品而言,贮藏与保管的问题已经解决。
(二)同质性。
期货合约不同于远期合约的明显特征就是交易标的物必须是标准化的商品。如果不能满足这种同质性的条件,交易所将无法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进行结算。
为了使交易标的物不须通过视觉观察、详细书写,或口头描述(有较高的交易成本)等人的感观行为来完成,在合约设计过程中对交易标的物必须进行客观、标准的描述,以便于使买卖双方都知道他们可以买到或必须交割何种质量标准的商品。Hoffman(1932)认为要使交割等级简单化和精确化,必须以可衡量的物理量为基础。如果一种商品缺乏官方或行业普遍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同一等级不能被区分),那么注定要不符合期货交易的要求。茶与烟草就是属于更多需要个人评价、难以用标准方法辨别等级而无法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应该说,这一特点更多地在农产品品种中体现。
(三)价格的波动性。
价格波动性对把保值者和投机者这两类基本的参与者吸引到期货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Telser(1981)认为价格变动是决定一种商品是否适宜进行期货交易的重要商品特征之一。他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价格波动的变化决定了一种商品期货交易的出现(消失)或者增长(减少)。他认为,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下降,则保值需求减少,期货交易量下降,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者的佣金和保证金等交易成本增加,而较高的交易成本加剧交易需求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交易量。价格波动的上升则使这个过程向反方向移动。较大的需求量使合约的交易量上升,从而增加了流动性,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加了对交易的需求。对于投机者而言,只有存在价格波动性,才有赚取价差的机会,因此价格波动上升,获利机会增加,投机者参与意愿增强。金融期货的产生就在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行以及利率市场化后,汇率及利率价格波动性加大。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价以每年4%的幅度变化,而金价的变化幅度仅有1%或更少,使得银的期货交易量超过了金 (以往金是最活跃的贵金属市场)。
(四)足够的现货规模。
期货商品应该有充足的现货供给量与需求量,原因有三点:第一,商品供给充足,有助于避免价格垄断。如一种商品的供给有限,则具有大量的金融资金的参与者将非常容易地控制价格。第二,大量的市场参与者有助于为期货交易提供大量的潜在套期保值者。第三,充足的现货市场有助于提供连续而有序的供给和需求力量,从而可以便利交割和期现套利的实现。有学者认为,适宜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现货流通规模应超过50亿美元。
(五)无限制供给。
无限制供给的商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市场没有政府管制或垄断;二是较低的交割成本。具体而言:
1完全竞争形成的价格。如果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完全被政府、少数垄断者所控制,这种商品的期货市场不可能繁荣,有现货控制能力的垄断者可以决定现货价格(或者至少是有力地影响着价格),从而能够操纵期货价格。1979年到1980年间,有人试图操纵美国的银期货价格,虽然操纵最终没有成功,但使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银期货交易量分别降了74%和8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会影响对期货市场的参与程度。如政府大量的国家储备将使相关商品的期货交易减少甚至消失。如美国棉花期货交易在政府取消管制后才活跃起来。
2 较低的交割成本。交割成本的存在,将降低期现套利的可能性。如果交割成本较高,即使期、现货价格存在较大差价也不会产生套利动机,从而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将无法实现回归。较高的交割成本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将商品运送到交割地点而发生额外的运输费用,在很不方便的地方才有可供交割的商品,这主要可能是因交割地点设置不合理所致;(2)将实物商品长期保持在可交割状态下等,这主要可能是卖方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或有操纵至少是影响价格的意向,也有可能是实物商品由现货转化为可用于期货交割状态的成本较高等。这些“非正常”的因素导致交割成本过高,即使在美国也曾经因此而导致小麦、玉米、棉花特别是土豆期货交易出现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实物交割环节遇到的流通问题,降低交割成本,现金交割制度被引入期货交易中。现金交割是一种不需使用实物的交割方式。这种方式使得许多传统上不适宜或难以实现实物交割的商品能够进行期货交易,如饲养牛期货、土豆期货以及股票指数期货等。
(六)场外交易。
远期合约因没有交易所作为履约的担保者而面临对手违约的风险,并且远期合约只是一个双边协议,在结算日前了结合同比较困难,而期货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可以在交割日前随时对冲平仓。尽管如此,场外交易对期货交易仍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期货交易是将合约的履约时间延长,从而实现回避价格风险的目的。然而对于保值者而言,最有效率的做法只需把交割期延长,并不一定要将合约标准化。而远期合约可以使交易条件如结算日期、交割的特定商品、数量和价格更加符合交易双方的要求等优点,又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履约风险与无法对冲等缺陷。但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得到场外交易与期货交易相互排斥的结论。如全球外汇交易大部分集中在场外交易,但美国的GNMA延期交割市场与GNMA期货市场则同时获得了成功。
以上我们概括了期货合约的商品特征,但在期货交易的实践中,有许多商品虽然符合上述条件期货合约却失败了,而有些商品即使没有完全达到上述条件但期货交易仍然是成功的。例如,咖啡豆是按主观评定级别的,GNMA存在远期交易市场等。因此,仅有商品特征无法解释期货合约成功与否的全部内容。 在研究期货合约的商品特征基础上,研究期货合约的设计。期货合约条款的设计,是影响市场参与者交易兴趣的关键因素。按交易兴趣或交易目的可以将期货市场参与者分为保值者和投机者两个基本类型,下面来分析影响这两类参与者进行期货交易的合约特征。
(一)对保值者的吸引。
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期货合约只考虑投机方的利益,这种合约决没有获得成功的希望。要使一个市场能够运转下去,就必须有一种真正的、起基础性作用的套期保值动机”。期货合约设计以吸引保值者为基础的理论是由Working(1953)提出的,他认为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是由保值的数量决定的。那么如何设计合约才能吸引套期保值者呢?许多期货合约最初上市的目的是出于商业用途,Working(1970)提出,“期货合约的条款应该符合现货交易的运作方式。”因为,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是为了回避价格风险,而有效的套期保值需要依赖于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高度的相关性,这也就必须使期货交易的标的物尽可能贴近现货商品。而套利者可能会同时持有期货头寸和现货实物,当期、现货价格存在价差时,他们就有可能进行实物交割,只有期货交易的标的物与现货商品基本相符,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实现实物交割。因此,期货合约要吸引保值者,既要使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尽可能与现货商品一致,同时期货合约的交割规则也要尽可能符合现货商品的流通习惯。
保值者的流失是期货合约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小麦期货交易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堪萨斯城商品交易所(KCBT)曾经是美国最主要的硬冬麦期货市场。1940年,KCBT对该合约进行了修改,允许软红小麦替代交割,当时因价格关系只有硬冬麦能够进入交割。但到了1953年,价格关系发生了变化,软红麦成为最便宜的交割品种。由于该合约的期货价格不再反映硬冬麦价格的变化趋势,硬冬麦保值者开始从KCBT转移到明尼阿布利斯交易所(MGE)的硬春小麦期货市场和CBOT的软红小麦期货市场。由于CBOT软红小麦期货市场流动性很强,交易成本比KCBT更低,既然硬冬麦的保值者必须被迫进行替代套期保值,在能够达到降低价格风险的目的的前提下,其交易必然流向交易成本最低的市场。于是,1953年下半年KCBT小麦期货合约的空盘量和交易量大幅下降,原因就在于保值者的流失。而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1961年9月首次推出冻猪肚合约时,虽然商业环境非常理想,但是因合约条款与现货交易差异较大,如对贮藏时间、贮藏方法与等级的限制等,交易一直没活跃起来。直到三年后即1964年交易所对这些条款进行了修改,该合约的空盘量和交易量才开始显著增加,其原因就在于通过修改合约而使期、现货市场更加接近,改善了保值效果。因此,期货合约设计与现货经营要相符,这对成功地吸引保值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投机者的吸引。
Gray(1961,1966,1967)发现空头套期保值头寸和多头套期保值头寸在数量上很难达到平衡,其不平衡部分需要由投机头寸来填补,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价格偏离;一定量的套期保值头寸需要更多的投机头寸与之相适应。适度的投机有利于提高保值效率。判断保值效率的标准之一是套期保值成本。在一个成交量小、交投不活的市场上,套期保值交易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价位成交,也难以在合适的时候平仓结束套期保值,这无疑增加了套期保值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导致保值减少,最终期货市场消失。因此,套期保值者更喜欢流动性高的市场,一个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越高,套期保值者进出市场就越容易。沃金认为,“尽管期货市场中大量的投机交易似乎是依靠套期保值成交的,但是对于同时在多个交易所交易的品种,套期保值者更喜欢利用投机交易成交量最大的交易所。”
1跨市套利为流动性较差的相近合约输入投机行为。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对CBOT、KCBT和MGE的小麦期货市场中投机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初,大多数保值者因交割地点及交割品级等原因,比较喜欢KCBT和MGE的小麦期货合约。然而CBOT是美国最大的小麦期货市场,拥有数量最多的投机者和多样的小麦交割种类。当不平衡的保值指令(空头和多头不等时)冲击KCBT和MGE时,其价格开始与CBOT小麦价格出现偏离。在KCBT和MGE的保值成本的上升最终使保值者转移到CBOT,因为交易成本的上升超出了保值效果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专业的投资者也会对CBOT、KCBT和MGE小麦期货合约进行跨市场套利交易。Gray将这种套利活动看成是“对缺乏投机交易的市场转移投机,以支持这些市场度过投机短缺时期”。他认为KCBT和MGE小麦期货能够得以存在,主要归因于CBOT大量投机者的存在。但从长期看,流动性较差的同类期货合约因缺少足够的投机行为而没有能力吸引保值者,大量的套利交易又将使市场间差价趋于缩小,从而最终导致附属合约必定要消亡。
2保值合约向相近的投机合约借用投机行为。CBOT的GNMA期货合约(以下简称GNMA-CDR合约)规定GNMA存单的收据凭证(collateralized depository receipt,CDR)根据固定公式折算价格后用于GNMA期货合约交割。对于GNMA的保值者来说,CDR价格、GNMA(CD)期货价格因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均很强,都能够使他们达到降低基差风险的目的。于是,1978年Amex商品交易所(ACE)和CBOT同时推出了吸引保值者参与的GNMA-CD合约,而GNMA-CDR合约则吸引了大部分的投机资金。在CBOT,GNMA-CD在GNMA-CDR交易池进行交易,因为GNMA-CD合约从GNMA-CDR市场“借来”了投机行为而日趋活跃。但 ACE只有GNMA-CD合约,并是其主要产品,在1980年该合约就停止交易了。
3 缩小合约规格吸引投机行为。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数量较少,交易数额较大,而投机者中除大型机构投资者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投机者,这些中小投机者也是提供市场流动性的重要群体。期货合约规格的大小,既需要参考与相关产品的现货经营习惯,同时也要考虑对中小投机者的吸引。如合约规格过小,可能给现货企业带来不便,但合约规模过大,中小投机者将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参与,进而影响合约的活跃。美国银期货交易在1969年前集中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时交易十分活跃。其合约规格为10000盎司/张。1969年11月,CBOT引进了一种稍作修改的银期货合约——合约规格为5000盎司/张,获得巨大成功,在两年内吸引了30%以上的银期货交易量。纽约商品交易所意识到合约规格的缩小对交易规模的促进作用,于是他们在1974年也将银合约规格降为5000盎司以便阻止市场份额中的进一步损失。CBOT在1981年又将合约规格进一步调低至1000盎司。
(三)防止操纵。
合约设计在注重吸引投机者和保值者的同时,如果有受到操纵的潜在危险,也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特别是保值者的参与意愿。因此,期货品种创新的另一目标是设计一种难以被操纵的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的时限性要求,当合约到期时,必须完成实物商品与资金的平衡。但是,由于现货市场中实物商品实际可供交割量通常是有限的,这样就有可能发生实物商品与资金不平衡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交割风险。在合约交易的一般月份,买卖双方所处交易环境基本相近,但随着合约到期日(交割日)的临近,如一方在交易中表现出明显的资金优势或实物占有量的优势(自然原因或是蓄意操纵)而将另一方挤出的合约,会因经常风险而影响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这类合约通常需要进行修改。
在合约设计中,防止价格受到操纵的重要方法,是增加可参与交割的商品等级或交割地点,通过对与交割标准品相近的商品设置一定的质量升贴水,或对交割基准地以外的交割地点设置一定的地区升贴水来实现交割,从而增加可供交割实物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首先,保值的有效性要求期、现货价格必须具备很强的相关性。具有单一可交割等级的合约对于这一等级商品的保值者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交割等级明确,期货价格参考定价的现货价格相应也就比较明确,这时期现货价格相关性最强,在合约到期日能够较好地实现回归。但在有较多等级或种类的替代品时,卖方必然倾向于交割最便宜的等级,那么买方在交割时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商品的不确定性就加大了。与此相似,可进行交割的地点增多后,买方在交割时能够得到什么地点的商品的不确定性也将加大。替代品等级越多,交割地点越多,产生的不确定性越大,保值的总体效果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升贴水设计非常重要。加大质量贴水或缩小质量升水有助于增加交割标准品的交割概率,以使期、现货价格保持较好的相关性,但这将影响可供实物交割量的扩大。如果地区升水过小或贴水过大,将导致基准交割地以外的交割点实际交割很少,反之则使基准交割地实际交割量减少,两者都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没有起到扩大交割量的作用。因此,需要找到能够兼顾“保持期现货价格相关性”与“扩大可供实物交割量”两个目标的升贴水标准。也正因如此,对升贴水设计的合理性要求较高。质量升贴水主要取决于实物商品等级间的内在质量、实用价值的差异,确定起来比较容易一些。而地区升贴水主要与运输成本、地区间现货价格有关,如果运输成本与地区差价变动频繁,地区升贴水也需要不断调整,这必然使交易成本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确定合理、稳定的地区升贴水,需要有较为规范、成熟、统一的现货市场。
『玖』 期货市场升贴水是怎样分类的
在期货市场上,现货的价格低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负数,远期期货的价格高于近期期货的价格,这种情况叫“期货升水”,也称“现货贴水”,远期期货价格超出近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升水率”;如果远期期货的价格低于近期期货的价格、现货的价格高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正数,这种情况称为“期货贴水”,或称“现货升水”,远期期货价格低于近期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贴水率”。
关于基差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基差包含着两个成份,即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时”与“空”两个因素。前者反映两个市场间的时间因素,即两个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储藏费、利息、保险费和损耗费等,其中利率变动对持有成本的影响很大;后者则反映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空间因素。基差包含着两个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这也正是在同一时间里,两个不同地点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
由此可知,各地区的基差随运输费用而不同。但就同一市场而言,不同时期的基差理论上应充分反映着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离期货合约到期的时间越长,持有成本就越大,而当非常接近合约的到期日时,就某地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
我们平时看到的比较多的诸如LME铜的升贴水、CBOT豆的升贴水以及新加坡油的升贴水指的都是由这种基差变化。
从历史上看,贸易方式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是一手钱一手货的现货交易,后来以信用制度的建立为前提,出现了远期现货交易,1870年开始棉花期货交易。在美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存在我们学术界经常讲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实际的情况是:期货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是现货流通的基准价,现货流通只是一个物流系统,因产地、质量有别,在交易现货时双方需要谈一个对期货价的升贴水,即:交易价= 期货价+ 升贴水
也就是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时区分的概念,在实际运作中,二者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期货定价、现货物流,二者有机作用,才可以使市场机制得以正常运行。
此外,期货价格中也有近远月合约之分,如果远月期货合约价格高于近月合约,则远月对于近月升水;反之,则远月对近月贴水。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以近月对远月而言,也是同样道理。
因此,理解了这种关系之后我们就大致上可以这么来看升水与贴水:以A为标准,B相对而言,如果其价值(一般表现为价格)更高则为升水,反之则为贴水。
『拾』 高手请进解释一下期货"升贴水"
升水与贴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外汇交易中的升贴水
贴水指的是当“被报价币利率”大于“报价币利率”时的现象,升水则是当“被报价币利率”小于“报价币利率”时的情况。
贴水举例说明:
如果GBP/USD的价位为1.5030/40。换汇汇率点数(Swap Point)排列方式为左大右小。隔夜拆款英镑的双向利率为:4.00%(存)、-4.25%(借)。隔夜拆款美元的双向利率为;2.25%(存、)-2.50%(借)。则
1、买入GBP/USD。在上例中计算出的换汇点数为-0.63;
2、卖出GBP/USD计算如下:
1.5030×(2.25%-4.25%)×1天/360天=-0.000083
即Swap Point为-0.83点。
因此,GBP/USD的隔夜换汇点数为0.83/0.63基本点。
此为市场中表示贴水的专业用法。
升水举例说明:
若USD/CHF的价位为1.6610/20(换汇汇率点数排列方式为左小右大)。而三个月美元的双向利率为2.25%、-2.50%。三个月瑞郎的双向利率为4.75%、-5.00%。则
1、卖USD ,买入CHF时,隔夜换汇点数计算如下:
1.6610×(3.75%-2.5%)×1天/360天
即0.58个基本点(Pips)。
2.、买USD,卖出CHF时,隔夜换汇点数计算如下:
1.6620×(5.00%-2.25%)×1天/360天=0.000127
即1.27个基本点(Pips)。
由此,USD/CHF的隔夜换汇点数为0.58/1.27基本点(pips)。
对于个人炒汇而言,可能更关注的是即期外汇交易中的的升贴水。一般而言,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时,除非特别指定日期,否则一概以即期交易视之。目前在全球两大电子金融市场即时报价系统REUTERS(路透社)及Moneyline(德励财富)国内的SeeWaa(世华财讯)中。其所显示的外汇汇率报价就是即期汇率(Spot Rate)。若买卖双方的交割日不是即期交割(Spot Date),则必须反映两种货币的利率差而调整汇率,因此某一特定日期的汇率将不同于即期汇率。
货币的报价法有直接及间接报价两种。直接报价法又称价格报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衡量一单位外国货币;间接报价法又称数量报价法,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相当于多少外国货币。
“换汇点数”来自两种交易货币之间的“利率水平差”。这种差值可以汇率形态表示,又称之为两货币之间在某一时段内的换汇汇率点数(SWAP POINT)。
可转债投资中的升贴水 (0610增补)
转换平价中升贴水的表现:转换价格与可转债面值有关,转换平价与可转债市价有关(转换平价=可转债市价/转换比率)。当市场内股票价格等于转换平价时,投资者处于盈亏平衡,当股票市价低于转换平价,处于贴水;反之处于升水,此时有套利机会。升水和贴水的计算直接比较股票市价和转换平价即可。
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升贴水▲
在期货市场上,现货的价格低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负数,远期期货的价格高于近期期货的价格,这种情况叫“期货升水”,也称“现货贴水”,远期期货价格超出近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升水率”(CONTANGO);如果远期期货的价格低于近期期货的价格、现货的价格高于期货的价格,则基差为正数,这种情况称为“期货贴水”,或称“现货升水”,远期期货价格低于近期期货价格的部分,称“期货贴水率”(BACKWARDATION)。
关于基差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基差包含着两个成份,即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时”与“空”两个因素。前者反映两个市场间的时间因素,即两个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储藏费、利息、保险费和损耗费等,其中利率变动对持有成本的影响很大;后者则反映现货与期货市场间的空间因素。基差包含着两个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这也正是在同一时间里,两个不同地点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
由此可知,各地区的基差随运输费用而不同。但就同一市场而言,不同时期的基差理论上应充分反映着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离期货合约到期的时间越长,持有成本就越大,而当非常接近合约的到期日时,就某地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
我们平时看到的比较多的诸如LME铜的升贴水、CBOT豆的升贴水以及新加坡油的
升贴水指的都是由这种基差变化。
从历史上看,贸易方式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是一手钱一手货的现货交易,后来以信用制度的建立为前提,出现了远期现货交易,1870年开始棉花期货交易。在美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存在我们学术界经常讲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实际的情况是:期货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是现货流通的基准价,现货流通只是一个物流系统,因产地、质量有别,在交易现货时双方需要谈一个对期货价的升贴水,即:
交易价 = 期货价 + 升贴水
也就是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时区分的概念,在实际运作中,二者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期货定价、现货物流,二者有机作用,才可以使市场机制得以正常运行。
此外,期货价格中也有近远月合约之分,如果远月期货合约价格高于近月合约,则远月对于近月升水;反之,则远月对近月贴水。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以近月对远月而言,也是同样道理。
因此,理解了这种关系之后我们就大致上可以这么来看升水与贴水:以A为标准,B相对而言,如果其价值(一般表现为价格)更高则为升水,反之则为贴水。
举个例子,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的燃料油交割标准为180CST高硫燃料油,而如果某卖方企业一时无该标准的燃料油,代之以更高标准的进口低硫180号燃料油,则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为升水;倘若上期所制度允许可以其它较低等级的燃油来交割,则其相对于标准而言为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