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对原油期货的定价权
1. 中美对抗争夺原油定价权,原油期货什么时候上市
3月26日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上市交易。目前已可进行开户办理
2. 中国设立原油期货交易所怎么就能增加对原油的定价权了
因为我国设立了原油期货后,期货的走势可以表明我们国家需求关系
3. 美国原油期货的价格取决于什么
买跌其实可以理解成,先问市场借一桶油卖(例如50美元卖出),然后希望市场价格下跌,到了40美元的时候买回这一桶,还给市场(市场实际的石油桶数量不变)。然后自己赚了50-40=10的差价。
所谓期货,就是预期和现在的差值。比如订了个蛋糕,如果明天蛋糕价格升值,那么你订了蛋糕既可以自己吃掉,也可以再倒卖出去赚差价。相反,如果你是卖蛋糕的那个,自然希望明天蛋糕价格下跌,因为订蛋糕的仍然要以今天的高价来履行购买(今天已经付钱)。
所以原油期货只是大家在猜测供给不均情况下,一种变动。供过于求,买跌,因为明天有更便宜的蛋糕,今天应该当卖蛋糕的那个;供不应求,那么今天应该当买蛋糕的那个,因为明天会更贵。
同理,其实投资股票也一样,基本逻辑还是高卖低买,只不过做多是先低买后高卖,而做空是先高卖再低买(产品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所以总会有波动产生的时点高低,也就是买卖都是同时发生,只不过有时候是买方向卖方让利,有时候是卖方向买方让利,取决于供求)。只是时间先后不同,但投资者要尽量做有正差的方向,也就是这个股票属于供求的哪边。
4. 什么叫做石油期货定价权
石油期货的发展在金融投资产品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石油期货的定价权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国际上拥有石油期货定价权,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而且还能避免其陷入被动局面,可以说石油期货定价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策调整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能力。
所谓石油期货定价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制定上拥有的话语权。我国近年来极力推动石油期货上市,其目的也是为了争夺石油期货的定价权,借此来改善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
5. 具体说一下国家如何通过期货市场争夺定价权
一般来说,一个期货市场的价格经常被业界作为定价依据,就可以认为有定价权了.
定价权的争夺也应该从两个大方面考虑:
1、市场的成交量.成交量越大越容易实现实体企业需要的价格发现和套报功能;
2、实体产业和市场的配合,在贸易中采取以期货价格为基础的定价模式,比如基差定价
6. 美国是如何掌控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的
美国之所以能够掌控大宗商品定价权是因为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国际的主要结算、计价货币,进而成为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美国能取得定价权的本质和根基还是在于美元霸权。美元指数、美国利率、美国量化宽松等影响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的控制权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
自美国芝加哥交易所推出期货合约以来,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基本都在美国 三大交易所实现。美国成了世界主要的定价中心。除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外,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几乎尽落美国之手。原油主要是纽约商品交易所 (NYMEX),农产品价格形成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其它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则形成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7. 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哪几个
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主要有: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和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8. 为什么纽约和伦敦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是全球原油期货价的重要参考价
成交量是一方面,主要是市场是开放的,参与者遍及全球,所以他们的价格是全球投资者对价格的预期。只看成交量,我想国内不少品种成交量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市场参与者基本只是国内机构和个别大炒手。我认识的一个炒手巅峰时期白糖一天接近20万张,再算上其他大炒和中等的炒家,一天的成交量十几个人就占了一半差不多。这样意义的成交量对于定价权没什么意义。
9. 国际油价定价权的中国争夺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决定国际石油定价权,是必要和应该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保障,而是否具有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力,则是中国谋求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中国对全球油价的影响不足的事实说明中国还不能在国际贸易中化解市场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民族资本话语权的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
中国缺少联合谈判机制。无论是石油, 还是钢铁、铁矿石等领域,都没有建立起联合对外谈判机制。正因为如此,中国在类似国际市场领域,由于没有话语权,屡屡吃哑巴亏。譬如,日本新日铁公司撕毁了此前中日韩三国钢企达成的“君子协定”,率先与力拓公司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韩国浦项制铁也随之接受了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的合同价,就恰恰曝露了这一点。当然,原油与其他领域市场机制不同,这决定了石油谈判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需要超强的智慧。
打破国际石油金融失衡的格局,关键在于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权,要形成与美国主导的石油金融体系抗衡的力量。其立足点就是以金融安全保障石油安全,构建中国“石油金融一体化”体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打造中国战略新优势。
中国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石油等能源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可以将外汇储备与能源储备结合起来考虑,把单纯的货币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即把石油金融合约如石油期货合约、石油债券合约等也视作一种新型的储备货币,既能使过多的外储向实物资源转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保持以往较高水平,将对世界油价走低产生重要影响。
能源消费量的净增长全部来自新兴经济体,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需求则在过去四年中第三次下降,其中日本降幅巨大。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占到全球的71%.这些平均值背后掩盖的是各类燃料的发展迥异:石油消费增长了不到1%,低于其它化石燃料。同时,天然气消费增长了2.2%,而在化石燃料中只有煤炭的年均消费增长率超过平均水平,在全球达到5.4%,在新兴经济体国家达到8.4%。
数据显示,化石燃料以87%的市场份额继续主导着全球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迅速,但仍只占全球消费的2%。
在去年,全球核能生产下降了4.3%,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超过了平均水平,达到17.7%.其中风电独领风骚,增长25.8%。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所占比例首次过半,美国和中国是风力发电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太阳能由于基数较小,增幅达86.3%。
10. 全球原油期货市场有哪些
一、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市场;
二、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高硫原油期货市场;
三、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
四、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市场。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824.24亿吨,同比增长1.1%,储采比为50.4年。沙特阿拉伯拥有的探明可采储量雄踞全球之首,达到365.41亿吨,约占全球的20%,储采比为84年。2007全球原油产量为36.18亿吨,前5位的产油大国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
(10)各国对原油期货的定价权扩展阅读
2013年,石油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能源市场的运行具有深远影响。从实践和运行历史看,期货市场的产生和运行对环境有着特殊要求。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是石油期货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是市场竞争和开放程度较高,供求信息充分,现货市场发达;
二是经济体系比较开放,不存在严格的价格和进出口管制;
三是期货交易所所在地区的金融市场开放,期货标价货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四是期货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健全,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