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对期货影响
㈠ 影响期货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八种影响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提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上面:
1.供求关系。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2.经济周期。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政府政策。各国政府制定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4.政治因素。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6.季节性因素。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7.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人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机商品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抛售或补进,谋取投机利润。
8.金融货币变动因素。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㈡ 供求关系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房地产自身的价值。引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房地产的价格主要由其的价值决定,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决定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给大于需求,生产过剩,商家为了促进销售,会降低出差来拉动需求。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供不应求,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商品,这时商品的价格会上升。房地产市场需求较大,会出现哄抢的情况,此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会上涨;反之,若房地产市场房子挤压过多,开发商为了尽快销售出去会降价销售,房地产价格会下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对其他行业产生影响。适当的时候,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政府宏观干预进行调控。当前,房地产行业价格过高,政府采取限贷限购策略,抑制需求,使房地产价格趋于平稳。
㈢ 为什么期货价格会影响现在的物价
期货合约到期时,期货价格应和现货价格相同,否则便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例如: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套利者可以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现货,然后注册成仓单拿去期货市场交割,正因为套利者的存在,那么现货市场因为多了套利者的买入,从而导致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可能上升(供大于求的商品价格则不变或轻微上升),而期货市场因为多了套利者的抛出,从而导致期货市场的价格下跌,于是两者的价格会不断靠拢,最终导致套利机会消失)。 期货合约到期日之前,期货与现货除受供需影响外,亦受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的影响。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基本上会与影响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相同。因此,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呈现正相关的走势。在一个交易量与现货市场等量齐观的期货市场,到底是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亦或是现货价格引导期货价格,不同商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样本,研究结果并无一致结论。因為各种商品的市场结构、法令限制不同,因此期货市场反应现货供需变动的机能与充分性也不相同。但一般而言,期货市场反应资讯的速度比较快。因為现货市场中买卖所需的资金庞大、甚至牵涉到所有权与控制权等现实因素而使得多空力量受限,无法获得完全的反应。而这些被限制的多、空力量,在期货市场中就能够获得较完全的发挥,所以说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除受影响现货价格因素之干扰,期货又额外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持有现货的成本,包括买进现货的资金成本、仓储成本、保险费用等。(2)持有现货的收益,如现金股利、便利孳息。(3)对未来供需的预期心理。(4)季节性的因素。 这些因素就是造成基差波动的基本面因素。从事期货价格的分析,除应考量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一切因素外,还必须额外考量上述因素的变动状况。
希望采纳
㈣ CPI又创新高了,对钢材期货价格有啥影响啊
对钢材期货和现货价格都是有影响的,你可以看看专业的钢铁信息网站,比如说MYSTEEL, 上海中规电子市场。下面是上海中规电子市场网站上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自7月份以来,沪钢迎来了一波长期上涨,累计涨幅达12%。近期在成本与需求利好的支撑下,沪钢跃跃欲试,但后市调控政策增强的预期以及美元的强势制约其上涨。上周五,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加息,11月CPI再创年内新高,引发投资者对国家加大调控力度的担忧,给沪钢后市平添不确定因素。
央行上周五宣布,自本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本月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影响到银行体系3000亿元的流动性。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收紧流动性,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目前信贷投放的过快增速。同时,外汇占款已经居高不下,采取加息措施将加速境外热钱的流入,不利于调控,因此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较加息对经济更为有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达5.1%,预计明年一季度CPI仍将高位运行。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就分项指数来看,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3.6%,显示出近期通胀压力仍存。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明了今后货币政策的大方向,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笔者认为,11月的高通胀必不为政府所愿见到,后续调控或将接踵而至,年内加息警报并未解除。随着货币政策的转型,为遏制通胀的增加,明年上半年前可能会有两次左右的加息,货币政策将以稳健为主。
我国钢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制造、汽车等几个行业。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其中指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较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达72%。这1000万套保障房意味着什么呢,如按照每套80平方米计算,2009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量约为1171万套,如此算来,2011年建设的保障房数量可与2009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量相提并论。目前保障性住房面积多规划在50—70平米之间,按照40—60公斤/平米的用钢量来算,预计将拉动3000万吨钢材的消费,可见这1000万套保障房的威力之大。商品房销售方面,11月份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达到0.3%。此外,政府对固定资产投入不断提高,“铁公基”项目投入稳步增长。11月,中央项目投资16837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项目投资193861亿元,增长达26.4%。总体来看,建筑业对钢材的消费量较有保障,保持不断增长势头。
机械制造业今年迅速回暖,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7.4%,今年1—10月整个机械制造业的产销增速达40%以上,预计明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汽车行业方面,其产能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至2009年的三年里我国汽车产能由800万辆增加至近200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产量达1308.27万辆,同比增加36.10%。随着各地新产能项目的不断上马,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大力扶持,2011年汽车行业将迎来新的高潮。钢材消费终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铁公基”项目的稳定投入,将推高2011年钢材的需求。
2011年一季度铁矿石谈判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必和必拓希望把铁矿石定价指数化,把定价权交给市场,而淡水河谷注意力则在降低运输成本以提高竞争力,长协价对其有一定的好处,力拓则希望推动季度定价,但在是否提高矿价上三大矿商一直很有默契。铁矿石明年将涨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如继续按照季度定价,以今年9、10、11月计算,明年一季度矿价将上调4%。另外,日本一些钢铁企业已与淡水河谷就明年一季度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明年一季度矿价将从目前的126美元上调至135美元,涨幅约7%。综合考虑,明年矿价涨幅可能在4%—7%。
煤炭方面,发改委公布《关于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度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不得变相涨价。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现货市场的煤炭价格并未受到限制,煤炭中长期价格仍呈上涨趋势,今年7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1—10月的实际采购成本中,喷吹煤上涨15.05%,冶金焦上涨12.34%,炼焦煤同比上涨更是达到27.21%。铁矿石与煤炭价格的上涨预期将对钢价构成较强支撑。
总体来看,CPI破5可能使短期调控政策接踵而至,近期仍有加息可能。同时欧债危机引发的避险买盘将维持美元强势,对沪钢形成一定压力。后市行情可能趋于平淡,获利了结情绪升温将使得螺纹钢上行阻力重重。另外,上周螺纹钢主要城市库存量创年内新低,铁矿石价格与煤炭价格上涨预期使得钢材消费终端冬储积极性提高,短期现货市场将得到提振。随着商品逐渐向基本面回归,螺纹钢生产成本的上升将成为其未来价格的支撑因素,螺纹钢中长期看好,短期回调或将是逢低介入的好机会。政策面的影响使得沪钢挑战前期高点的风险较大,建议多方于上月9日高点附近获利离场观望为宜。
㈤ 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对投资者实践有什么意义
那肯定影响是很大的啊,所以这点都是可以操作的,不用担心的啊
㈥ 房产调控政策对期货市场是利空还是利多
2005年至今,房地产调控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2005-2007年,房地产出现过热迹象,上涨压力较大,以“国八条”为开端,后又出台了“国十三条”和“9.27房贷新政”,房地产投资初步得到抑制,由2004年高点57%最低降至2006年低点19%,但价格上涨问题仍然突出,房地产投机行为仍较为频繁。
第二阶段:2008-2009年,次贷危机引致全球经济衰退,为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开始转向刺激住房消费,期间先后颁布了《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通知》及“国十三条”和“国四条”等政策,受此影响,房地产市场触底反弹,房价大涨,销量猛增,房地产开发投资也由2009年初的低点回升至2010年中的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2010-2013年,在一系列宽松政策刺激下,房价大幅上涨,投机氛围浓烈,为避免当前局面恶化,以“国十一条”及随后的“新国十条”、“新国八条”、“新国五条”为标志,新一轮调控开启,部分城市开始限购,首付款比例及房贷基准利率上调,最终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暂时抑制,从2014年1月起,全国新建及二手房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开始缓慢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由2010年5月高点38.2%降至2013年10月的15.4%。
第四阶段:2014-2016年,人口红利消退,经济面临增速换挡,新常态下,为稳增长及去库存,新一轮刺激政策来袭,新“9.30”和“3.30”新政出台,限贷限购政策放松,央行降息降准,资金面重回宽松格局。受此影响,2015年4月起,主要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增,新建及二手房价格同比增速开始由负转正,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却并未跟随销售回升,二者相关性开始弱化。
第五阶段:2016-至今,一二线房价暴涨,投机氛围再次蔓延,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侵害,同时稳增长及去库存目标基本达成,房地产政策再次收紧,央行隐形加息,限购、限贷、销售政策密集出台,并推出了租售同权等新政策。“9.30调控新政”出台后,30大中城市房屋销售面积迅速下降,新建及二手房价格增速也从16年11月起稳步下滑,调控基本达到应有效果,但在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的影响下,当地销售仍维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从而使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速降幅趋缓,最终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与调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
单纯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对于房地产的刺激与抑制主要受宏观经济影响,而从当前的情况看,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得到有效缓解,GDP增速稳定在6.9%,稳增长目标基本达成,钢企负债情况明显好转,但同期居民负债率却在显著提高,长期贷款虽得到抑制但短期的消费贷却在兴起,部分地区居民负债杠杆率已达到了160%,债务危机这只“灰犀牛”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当前时点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愈发严厉,在棚改货币化对三四线房屋销售的推动作用减弱后,后期全国范围内房地产销售增速将面临继续下滑的风险。
而我们前面提及,2015年前,我们发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大约滞后于销售6-9个月,而从本轮调控效果看,这一规律不在有效,反而资金与投资的先关性却在增强。在银行贷款及发债受到限制后,居民按揭贷款及购房首付款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2015年5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中的其他资金增速由-1.1%快速提升至2016年5月的39%,而同期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也由5%升至7%,但随着首付款及贷款利率的提高,前面两个资金来源开始出现回落,至2017年8月,其他资金增速已经下滑至13.4%,而同期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合计值增速也将至9%,这其中还收到了贷款增速提升的支撑。
因此综合看,抛却其他原因,单纯从政策和资金角度来看,四季度及2018年房地产投资将延续继续下滑的势头。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这么重视投资的预测,主要是投资决定着新开工及后期的竣工,而螺纹钢需求主要与新开工有关,板材及玻璃则受到竣工的影响较大,对于铁矿石和双焦而言又与钢材需求高度相关,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判断是由分析房地产到黑色系商品的主要一步。在确定了投资的方向后,基本上对于后期黑色商品需求端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即从长期看需求回落无论是螺纹还是热卷,玻璃或是铁矿石和双焦,从大的层面看其需求下滑已是大势所趋,与之对应的中期利润回落也是相对确定的,只是产业链位置不同,传导速度和时间不同。而价格方面,则因各自供给端的变化,其价格供给弹性各有不同,短周期各自供给变化的
㈦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期货价格是指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形成的期货合约标的物的价格。
期货价格是指交易成立后,买卖双方约定在一定日期实行交割的价格。期货交易是按契约中时间,地点和数量对特定商品进行远期(三个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点为成交与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时期后再进行交割。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1、供求关系:
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2、经济周期:
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政府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4、政治因素:
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6、季节因素:
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7、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人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机商品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抛售或补进,谋取投机利润。
8、变动因素: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9、大户操纵: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雄厚的大户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伏。
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㈧ 供求关系如何影响期货价格
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
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由于期货交易的成交到实物交割有较长的时间差距,加上期货交易可以采取买空卖空方式进行,因此,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易者心理预期变化的左右.从而导致期货市场价格以反复的频繁波动来表现其上升或下降的总趋势。
㈨ 关于商品房备案价格与销售价格的问题
商品房的备案价格是开发商在开盘之前就在建委备案的价格,销售价就是开盘后的价格。一般而言,很多的商品房的销售价一定是高于备案价格的。商品房住宅销售价格备案是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住房预售许可时,必须提交包括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及监管协议等内容在内的商品住房预售方案。
商品房的预售价格变动幅度原则上不超过之前的备案价格的5%,具体变动需要由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备案的主要目的是房管局和政府为了防止开发商无原则性的调整价格,避免因价格过度上涨或下调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不良冲击的一种监管制度。
购买者在购买房屋前需要求验证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证以及其他证件,以确保该房屋买卖的合法性和保障自己的利益。
㈩ 商品供求状况对期货交易有何影响
商品供求状况对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供大于求期货价格会下滑,反过来供不应求期货价格会上涨,供求关系是期货价格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