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平原油期货
A. 近日的油价
燃油税掩盖油价下降呼声 元旦前百姓每天多付5亿元
12月5日傍晚,发改委等4部位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至此燃油税“择机”14年后终于正式露面,本次征求意见日期截至12月12日,自公布之日至征求意见截止仅有7个自然日,征求意见之后,四部委将根据征求的意见形成正式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对于燃油税税额确定的方式,《征求意见稿》里的内容是: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各方对此方案有赞同的有批评的,各方各面的影响都有被提到,然而,有一种观点却格外让我关注,那就是:既然方案确定了,也就是认可了油价可以在目前的油价下再下调增加的税额的额度,也就是说汽油可以下调0.8元,柴油可以下调0.7元。那么既然这样,为何不立即先降价,然后到1月1日再执行新的燃油税政策?而让石油巨头继续“理所当然”地赚取这块超额利润??
国际原油价格最近一段时间大幅下跌,从7月度最高点147美元跌到日前的最低40美元,然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自从6月20日调高之后就一直未能下跌,“要求成品油价降低”的呼声日益强烈。
那么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信息总监韩晓平的计算,按照今年11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降至53美元/桶为标准计算,国内的成品油的理论油价应为2.93元/公升。而2.93元/公升的理论油价,基本等同于2004年5月时的情况,实际上国内零售价格是3.46元/公升,这意味着如果现在油价降至3.46元/公升,目前,中石油、中石化至少能维持2004年5月的盈利水平。而实际上,2008年11月,中国国内平均油价是6.25元/公升,比3.46元/公升的价格,整整高了2.79元。韩晓平说,2.79元,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的“超额利润”。值得注意的是,2.79元中,不包括它们正常的利润和财政补贴。以保守的全国每个月耗油1000万吨计算,这就意味着每月有268.7亿元落入企业“口袋”。
回过头来看发改委等4部位公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那么我们可以从数字背后来解读这一条款:
1、发改委承认了“目前成品油可以降价”这一社会呼声。因为燃油税开征后,现在的汽油价格中的0.8元和柴油中的0.7元将与之前的消费税一起划入税收范畴,不再属于油企。而这也就表明了发改委认同了在目前油价的基础上汽油和柴油分别降低0.8元/升和0.7元/升仍可以保证油企的合理利润。
2、发改委以“燃油税”的契机给予了油企额外的补贴,根据计算结果,这一数字接近155亿,相当于在发改委等4部位的燃油税征求意见的安排下,老百姓每天又要多花5个亿“补贴”油企。
国务院会议11月26日审议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就说明,决策层在11月26日就已经认可了“目前成品油可以降价” 这一呼声,而燃油税现在公布的实施时间是2009年1月1日,整个12月份的31天时间,决策层完全是在“默认”油企赚取“政策利润”。在社会呼吁油价的声浪下,发改委用燃油税征求意见一事掩盖了成品油价下调的真实需求,而让油企名正言顺地获取“政策利润”,或者说是“变相补贴”。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汽油、柴油吨/升比
根据6月20日的成品油价调整方案,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元和5520元调整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5950元调整为7450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官方汽油、柴油吨/升比(即一吨相当于多少升):
汽油吨/升比=(7540-5980*1.08)/0.8=1350
柴油吨/升比=(7040-5520*1.08)/0.92=1170
2、汽油、柴油月度消耗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10月份全国汽油产量541.67万吨,柴油产量1177.68万吨。
12月数据参考10月数据。
3、油企的“政策利润”
根据汽柴油月度消耗量以及汽油、柴油吨/升比,油企的政策利润为:
541.67万*1350*0.8+1177.68万*1170*0.7=154.95亿
需要注意的是,这154.95亿并不是油企的全部利润,而只是油企额外享受到的属于燃油税范畴的“政策利润”,除此之外,油企的“合理利润”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为按照53美元的国际原油价计算的成品油理论油价是2.93元/升,而去掉属于“政策利润”和现行燃油消费税之外的汽油油价仍高达5.25元/升,也就是说目前油企的“合理利润”的数字为2.32元/升,总的利润是多少就没必要再去细算了。
B. 成品油价格上涨的成因
成品油价格再升 加速与国际接轨
2006年05月24日 18:29:4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 中国成品油价格再度提升 加速与国际接轨
新华社记者 安蓓 熊争艳
中国自24日起再度上调成品油价格,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厂价分别每吨提高500元,汽柴油提价幅度均超过10%。
这是中国自2003年7月以来第九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与以往相比,此次提价幅度最大。
“成品油价格上调有利于鼓励节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24日在“能源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他说,尽管今年以来中国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但国内价格仍低于国际水平,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牛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成品油调价仍然是过去政策的延续,即“缩小与不断上涨的国际成品油价格差距,并实现与国际价格逐步接轨的目标”。
近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多日在每桶70美元以上。国家发改委表示,为解决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需要再次提高成品油价格。
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去年中国先后五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此次调价距今年3月26日的最近一次提价,间隔仅两个月。调价后,北京地区93号汽油价格涨至每升5.09元,直接上调0.44元。与两年前每升2.80元的价格相比,上涨幅度近82%。
北京的有车族对油价上涨反应敏感。23日晚,北京许多加油站前都出现车辆排长队加油的场面。在某媒体工作的陈翼当晚加了30升93号汽油,他说,这次涨价后自己一个月要多花50多元。尽管如此,月收入5000元左右的他表示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承受的,但“以后开车出门确实要打打算盘了”。
“这是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走向正确方向的一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说,“作为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环节,此举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更合理的方向配置。”
但他指出,一个多月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70美元/桶高位运作,进一步拉大了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差距。此次调价后,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仍然存在25%至26%的价差。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在适当调高成品油价格水平的同时,建立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适当补贴的机制,并从该日起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价格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
牛犁指出,当前宏观经济走势良好,此轮经济增长平稳,波动性较小。预计此次调价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不会很大。相关公共交通、运输等下游行业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此前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也为提高相关行业的承受力奠定了基础。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炼油板块经营亏损达78.75亿元。陶冬预计,此次调价对成品油生产企业的利润会有较强正面影响,企业亏损额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受成品油价格上调这一利好消息影响,24日中国A股市场石化板块普遍表现较好。中石化虽因召开股东大会停牌,但此间分析人士预计,25日复牌后,中石化股票将有较好表现,并对大盘产生积极影响。(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24/content_4594972.htm
成品油价格改革 考验政府智慧
--------------------------------------------------------------------------------
中国能源网 韩晓平 [信息总监] 2006-02-15
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已将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案已上报给国务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后作为暂行办法择机出台。成品油价格改革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需要政府发挥极大的创造性和智慧,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影响中国未来机制转变。
去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油荒”问题,暴露了政府长期对能源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强势干预政策已经无法应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不得不进行必须的调整。中国能源所面对的窘迫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我们在能源市场化进程中的迟疑与停滞密不可分,一部分供需关系被推入市场,另一部分供需关系又被严格控制在政府的管制体系之下,这种混乱和不协调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危险到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若要保障自身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关键需要将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转变为市场强势。需求并非等于市场,如果仅仅拥有需求却不具备支付能力,没有买卖双方可以议价的交易平台,没有对称的信息传递,没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真实的市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石油需求,如果不能建议一个与全球供需相衔接、机制相融合的市场,不仅不能保障中国自身的能源安全,也会搅乱全球的供需关系。
价格并轨是石油市场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将中国市场的石油价格与全球价格体系衔接起来,中国市场才会融入全球供需体制,中国的需求才会形成“低谷效应”,全世界的石油才源源不断地会流向中国。所以说价格机制的改革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是,价格的并轨并非仅仅是国内油价直接与国际油价的简单“挂钩”,根据国际油价进行实时调整。去年国际油价在“卡特里娜”飓风和对冲基金投机因素影响下,2005年8月30日曾一度达到70.9美元一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这一天的石油交易都是按照这一价格进行交割的,实际上真正在这一价位形成的交易量非常有限。在国际石油交易中真正按照纽约期货市场价格形成的交易量极为有限,大多数的石油交易是通过长线期货交易、份额油和长期协议实现的,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大。
根据“边际效用”的法则,边际需求影响边际价格,边际需求量越大、波动范围越大,对边际价格的影响作用就会越大。在全球石油供需体制中,现货交易就是影响边际价格的边际需求。中国的巨大石油需求本应该更多的纳入全球长线供需体制,以回避油价的波动,也可减少对世界油价的影响。但是,由于肩负中国市场采购的企业无力驾驭国际期货交易,不承担平抑价格的储油义务,政策又隔阻了国内需求与直接与国际供应商进行长线石油交易的权利,这将导致中国的绝大部分需求都变成了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现货交易”,使国际炒家获得了巨大的投机空间,为国际油价据高不下推波助澜,也给“中国能源威胁论”创造了市场。如果我们将中国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简简单单地与国际市场挂钩,不仅无助于平抑稳定国际油价,而且可能招致更多的国际金融投机者进入石油市场炒作油价,不仅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也会对中国企业和国家利益造成极为严重伤害。
问题还不仅于此,基金的炒作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价格背离等问题,将严重影响产油国和石油生产企业的投资决策。石油从勘探开发,到钻井产油,再到运输炼化是一个周期漫长的投资建设过程,而今天某一环的投资不足,可能一环一环地影响到整个全球石油供应的生产链,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影响以后许多年的全球石油供需平衡,从而影响世界油价,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加剧国际争端,以至因“全球化”而最终波及中国自身安危。目前对于中国的石油需求而言,世界的石油资源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在勘探开发领域和相关配套方面有足够的投入,终将酿成大祸。
将国内国际油价简单接轨,而成品油的期货交易机制没有建立,且竞争环境没有完善,而油价的随市波动若过于激烈,势必造成国内用户产生“任人宰割”的情绪,造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不利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的贫富差别已非常严重,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人口。农业生产中,灌溉、耕种、收割等过程需要大量成品油,农民的其他生产生活也需要成品油维系。几年来,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内需,国家几经奋争,终于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全部取消,也不过了了300亿,而中石油去年没有“接轨”的利润就高达1700亿,如果油价再接轨农民恐怕要掏的就不仅仅是300亿了,怎么办?中国存在极大的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中央政府如何平衡这种地域差距,是千百年来维持国家统一和安宁的难题。中国的石油资源集中在相对落后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他们长期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甚至是无偿地向央企供应石油资源。现在要资源地区按照国际市场的最高价格来支付取自他们地下的资源,他们将作合想法,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源--市场--责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将资源交给一些垄断性企业管理,又将市场交由他们控制,这本应该是一笔 “交易”,交易的代价就是对应的能源安全和价格稳定等责任。中国的国有企业都是从政府机构蜕变而来的,转轨之初无偿占有了大量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本是老百姓通过国家管理的,有的甚至是老百姓增加缴费建设的,但今天这些资源已被一些企业视为了他们自己的财产,似乎与消费者毫不相干。如同一个租地耕种的长工,非但不交地租,反而要地主按照最高“市价”买回他种的粮食,而地主又没有权利收回土地,也没有条件不买这些粮食。
油价接轨改革中,是否也应该考虑“地租”的问题和“市场准入”的义务?如果消费者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油价买油,为什么要将资源和市场以低于国际代价交由这些国有企业?政府应该代表消费者按照市场交易原则与这些企业讨讨价,权利和义务要对等,不能总是一笔糊涂帐。中央政府可以是交易一方,地方政府也可以是交易一方,市场准入机制已被很多公共事业领域采用,进入市场承担的责任要说清楚。油价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确定,但使用国家资源也必须按照国际市场价格给予差价补偿或纳税,政府将这些钱补偿给资源地区,以及市场中需要补偿补助的群体;进入各地市场就应该履行准入的责任,对保障能源安全和维持价格稳定承担对应的义务。
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长远的说是利大于弊,将会使中国的石油需求真正变为一种市场优势。但是,现阶段这样做将不利于具有市场垄断性的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积累和发展,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一旦价格完全接轨,允许垄断市场和国家给予扶持的意义也将随之消失。这些企业也应该认真权衡利弊,不要患得患失,拿芝麻换西瓜。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将国内国际油价简单接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市场。首先,政府应该从旧游戏的“参与者”,迅速转变为新游戏的“创造者”,将注意力从具体管理,转移到新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政府必须脱身于利益之中,尽可能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发挥才智来平衡各方利益,坚持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政府在制定新规则中,不仅要立足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需要从机制上解决长远的问题,以及一揽子解决与之连带的相关问题,争取盘活全局。
27年以前,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形象地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要“过河”?过什么“河”?因为我们需要从传统计划经济一岸涉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岸,需要涉越的是不断改革开放的激流。然而,中国能源一些最为关键的企业和机构几乎忘却了“过河”的初衷,完全沉醉于在河床的石头中捉蟹抓虾,将“过河”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甚至某些垄断企业以“行业特殊”为由,改革的目的已经不是“过河”,而是在水中摸鱼。油价改革不应该是石头中的一条大鱼,而应该是过河进程中的一块石头。
http://www.china5e.com/dissertation/naturalgas/20060215184103.html
C. 发改委上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是在什么时间
2009年3月25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当天,美国空军一架正在执行测试飞行F-22“猛禽”战机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以北六英里的地方坠毁(F-22战斗机每架成本1.4亿美元)。 2009年6月1日,改委发布调价通知,上涨油价。当天14时,一架载有228人的法航空客A330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228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9名中国人。 2009年6月30日,发改委再次发布调价通知,上涨油价。当天凌晨,一架载有154人的空中客车客机在从也门前往科摩罗的途中坠毁,机上人员仅一人幸存。 2009年7月15日,发改委就成品油价格问题发表说明,称价格未调整到位。当日,伊朗里海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该国西北部城市加兹温附近的村庄坠毁,机上153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全灭。 2009年9月2日,发改委油价上调。当天,印度南部安得拉邦上午8时35分许,一架直升机起飞约一个小时后在讷勒默拉森林上空坠机,机上人员全灭。 2010年4月12日发改委再次决定调油价,印尼鸽记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型客机在马诺夸里市林达尼机场降落时滑出跑道约700米,机头随后插入一条河里,机身解体成两部分。 2010年12月25日调油价玩得更大,印度一颗新型通信卫星在印度南部发射升空后火箭发生爆炸。 2011年2月18日油价上调,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在桑坦德省山区坠毁,包括1名哥伦比亚陆军将军在内的4人死亡。据悉,天气条件恶劣可能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当然,上面介绍了调价的日期,下面的那些都是巧合的玩笑话而已! 调油价的原因,在下面: 对这次油价上调,有专家说,这是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的,但实际上,就在这次油价上涨之前,我们看到国内很多城市的加油站,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之间,价格战都正打得不亦乐乎,这说明市场不仅不存在涨价的动力,甚至还有降价的空间,那怎么会突然出现涨价的情况?我们来听听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的分析。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那么现在经济比较低靡,这么低靡的经济情况下应该是降低价格促进这种经济发展,促进物流,促进整个社会这种人员的流动,物资的流动才能使经济恢复起来。” 韩晓平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的情况下,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对于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显然更加有利,然而这次成品油调价不仅突然,而且也超过了国际油价的平均水平。 韩晓平:“美国大概现在目前的油价大概在四块钱,人民币一公升,那么这样的话,就比我们目前的油价低了不少了,美国的这个税大概在30%,我们的税是40%多一点,所以如果即使考虑税收的这种差异的话,我们的油价定的好像也是偏高了一点,所以我们由于基于这个观点,我们认为中国实际上是有可能再进一步降低油价的。” 在韩晓平看来,以发改委为主导的政府定价不应成为油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定价才应成为主体,而政府最应该做的便是让更多的油企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 韩晓平:“我们知道这种油价的定价它实际上考虑的是一种就是最高限价,它讲的是最高限价,那么如果有竞争,(油价)可以向下走,如果我们在一个路口四个角,它有四个不同的加油站的话,那么大家就会有更多的竞争,那么油价就会出现更低。” 韩晓平表示,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在最高限价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市场竞争,并逐渐改变中石油、中石化的长期垄断格局,否则调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引发反效果。 韩晓平:“实际上两大公司目前是一个油非常不好卖的状态,所以已经在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了,那你在这个时候再给它涨价,那么可能造成的库存压力更大,它们有可能在这种库存压力的逼迫下进一步降低油价,重庆已经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尽管你这边在涨价,重庆的油价在下行,那么重庆最典型的就是说它现在很多的以壳牌民营加油站为首(降价),结果最后两大公司也不得不跟进,所以现在的油价大概在5.1元到5.2元之间,所以应该说是个比较低的油价。” 类似韩小平这样的质疑,这两天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了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涨多跌少的局面?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实现与国际油价的接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今天也接受了我们的专访,来听听他的解释。 据了解,去年12月18日,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背景下,发改委宣布自次日起大幅度下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00元和1100元,今年1月14日发改委宣布自今年1月1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此次上调是去年十二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首次调高成品油价,那么,此次上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我们现在要,就是改变一个观念,不要把油价变化和油价调整变成一个重大宏观经济调整的信号,这两三个星期以来,它不是40美元左右了,已经上浮了,变成50美元左右了,所以这一段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我们按照新的定的这个定价机制我们就进行了成品油的价格调整。” 由此可见,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之际,发改委上调国内油价,也符合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预期,周大地告诉记者,广大消费者要逐渐适应油价的调整,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使得我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 周大地:“就是要及时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以现在我们以后可能只要国际原油价格有比较明显的变动的时候,我们国内还是会有比较及时的跟动的,这要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如果原油价格波动的比较明显,那我们可能调整的次数就会多一些。” 事实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于2008年7月份达到最高点147美元左右,一路下跌到2008年12月19日,长达5个月的直线下跌时间后,国家发改委才决定汽油价格每吨下调900元、柴油每吨下调1100元,而国际市场原有价格从2009年3月份才开始缓慢反弹,到3月24日也不过24天时间,发改委却立即决定上调成品油价格,下跌5个月才降价,上涨仅仅24天就涨价,时间上的巨大反差,难免使人产生油价“ 降得慢涨得快”的印象。 周大地:“我也是开车的,我也希望油价便宜一点,个人来讲,但实际上我们去年以前的状态是,人家真正升高的时候,我也没敢升的那么高上去,所以等人掉下来的时候,你也就没掉那么凶,必要的波动还是应该反应,但是乱动我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使他不要那么乱动。” 当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本次油价上调,对刺激内需、经济复苏是否会有影响呢? 周大地:“价格调整还是在产业之间,使价格信号更合理化,就是不要用石油生产行业,特别是炼油行业来替下游行业做价格承担者,刺激经济在中国来讲应该是拉动内需,拉动内需不完全说,我就使生产行业都没有利润,我们不会采取用资源型价格压住不变的方式来刺激资源型产品多消费,我觉得这可以是另外一种信号,就是说我该涨,该国际价格变了,我该变我还得变,我不能因为说我国内有些人说他要多消费点,我就把一些上游行业成本、利润要分给下游去,刺激这种消费,我想这个信号还是比较准确的。”
D. 中国是否要实施高油价政策
:据了解,此次燃油税改革,一度成为讨论焦点的中央地方利益分配问题,目前已经在逐步明朗。 有专家分析说,燃油税的优势是可以流动,但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显著差距就决定了,燃油税本身可能会造成各地税收的偏斜和向东部集中,这里面又存在一个利益分配问题。根据有关方面的消息,酝酿中的燃油税开征方案中,已经基本确定由地方国税部门征收,进入中央国库,然后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返还给地方,从而更好平衡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内讨论的燃油税税率不高,大部分理解增幅燃油税的征收税率在30-50%,但是以这个税率征收的成品油价格要比其他国家高?按照前一阶段相关部门已经拟定了三套成品油零售价下调方案上报审批透露,三套方案分别是每吨成品油下调500元、800元或1000元,粗略折算,三套方案的下调幅度在0.4~0.9元之间。如果按照下调0.9元,现在93#汽油零售价5.99元/升那么,下调后是5.09元/升,再加上30%的燃油税后是6.62元/升,相当于上涨0.6元。以辽宁沈阳为例,沈阳养路费每月96元,按私家车月平均1000公里计算,每百公里10升油耗,则每月的油费和养路费的合计100升*5.09元/升+96=605元;而按实施燃油税后的计算为100升*6.62元/升=662元;每年差额(662-605)*12=684元!
所谓的燃油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撤销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实施燃油税费改革.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将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燃油税汽油每升征收1元 柴油每升0.8元,
但是油价不会上涨,因为燃油税汽油每升征收1元 柴油每升0.8元是在现在现有的油价里面的,也就是说,改税以后不会有什么变化,反而减去了养路费的支出。跑的多交的多,不跑不交税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和多跑多烧油,少跑少烧油是一样的。没什么变化。按一台车每天跑40公里计算一年所花的燃油税是1200元左右,与交养路费持平。要是每天少与30公里的话就算的省了很多费用的支出。
收燃油税后国内油价是要和国际接轨,但是要逐步的,一步一步的,不是马上就与国际接轨,因为现在的原油价格是每桶44美金,有可能会在短时间标升到最高144美金。那样的话,国内的普通消费者是无法承受的。所以还有经过国家的相应调控,这也是以前国际原油爆涨到144美金一桶的时候,国内没有上涨10几元一升的原因。而现在国际原油下跌到44美金,国内油价没有下调是在补贴原有的亏空的一个原因所在。
开通燃油税势在必行。世界原油上涨到每桶144美元的时候,中国的油价也没上涨到10几元一升。产油企业亏损部分都是国家在承担。现在国内油价没有下跌也是在补国家亏空部分。用车用油就纳税,不用不纳税,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不会有太多的乱收费的纯在,在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有目的,有序的进行专向投资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大排量的减少,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该买的还要买,不该买的还是不买。用油就交税会减少车辆的使用频率,还是节能节源。世界那个大城市道路不拥挤?那是要看政府怎么管理。在国外很多国家的部分街区不允许激动车的行使。国内的燃油使用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能不用车就不用车,能改电动就改电动,能用铁路就不用路路。那个国家的体制改革没有痛处。习惯了也就一样了,就说美国,人人身上都有很多税背着。
E. 从税负谈对中国财税改革的影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资源税暂行条例作出修改,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在现有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将成为法定计税依据,资源税改革可以说“更上一层楼”。当然,目前虽然没有确定具体的适用税率,是否仍是试点中的5%,以后择机上调至10%,或者“一步到位”尚难以定论。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暂定条例修改后,原油、天然气按从价定率征收将随之推广到全国范围。
在资源税区域覆盖扩围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资源税的改革至今仍圈定在原油、天然气,此前市场关注的煤炭和稀土行业的资源税改革并未提及。也就是说,其他应税资源品目的计税依据依然采用从量定额。这就意味着,此次资源税改革的推进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较大,对其他资源暂时尚无不利影响。这给资源税改革的推进预留下不小的空间,如何推动资源税种类的覆盖,将是今后资源税改革关注的重点。
税负增不会影响价格
从价计征代替从量计征,一直是我国资源税改革围绕的重点,目的在于改变原有的上游企业资源开采成本低廉的现状。实施从价计征,增加了企业税负,从而将大幅增加企业开采成本,进一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推进我国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韩晓平告诉记者:“从价计征,就是按照价格征税,价格高多交税,价格低少交税。”这就改变了按照重量征税的方式,把资源的开采与价格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当前资源日益紧缺、资源品价格已经高位运行的背景下,由于从价计征是以数量和价格相乘的结果为计税依据。所以对原油、天然气这些资源来说,价格涨得越多越猛,税也交得越来越多。
对于上游产业是否会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到下游产业,从而推高资源产品的价格,韩晓平告诉记者:“石油、天然气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石油按照国际定价,国内资源比国际资源便宜得多,早就应该多交些税。天然气国内定价也不高。”
完善税制利于民生
对于资源税改革先期试点省区为何主要集中在西部,韩晓平认为,在开发西部,特别是在全国勘探开发资源的时候,必须要对当地进行适当的补偿。 “资源税地方可以留成,地方政府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韩晓平说。
从整个税制改革来看,当前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资源税可以看作是做加法,财税专家认为,资源税改革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可以考虑通过对其他税种的适当调整使企业的税负保持平衡。 记者 庞东梅
F. 现在的 油价还能涨吗
经济不恢复,要涨很难的,不过现在价格合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G. 卡塔尔断交事件对国际油价有何影响
6月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四国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的消息传出后,国际油价小幅走高,随后涨幅迅速扩大。分析表明,这次事件引发了市场对石油供给的担忧,从而推动油价上升:“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两边武力冲突,会直接影响石油产出;如果不武力冲突就会造成这样的紧张局势,对今后的供给预期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无论是否冲突,对原油价格都产生推涨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卡塔尔是欧佩克成员国,有市场人士分析,如果断交事件引发卡塔尔的报复,进而撕毁石油减产协议,将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韩晓平则认为,卡塔尔对减产协议可能造成的影响很有限:“卡塔尔本身的石油产量非常有限,每天只有190万桶,只占全球产量的1.8%。卡塔尔即便撕毁协议,不再冻产,它的能力非常有限。真正能影响石油市场的主要是两个国家,一是沙特,二是俄罗斯,而沙特和俄罗斯有共同利益,他们希望维持价格的稳定。”
H. 发改委说税费改革后成品油价肯定下降
降价是肯定的,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今天的报纸说每升油降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