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現貨定價機制
Ⅰ 現貨中的定價是什麼意思
中國重奪定價權有基礎
「鐵礦石期貨上市一定會成為備受全球關注的中國期貨品種,一定會影響全球鐵礦石定價。」國內鋼鐵業權威資訊平台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章用「兩個一定」開題,闡述其對中國重奪資源品定價權的信心。信心之餘,更多是基於現實基礎的判斷。
所謂的現實基礎可以理解為以下幾點。首先,本次大商所上市的鐵礦石期貨合約設計為實物交割模式,是全球首創。目前,國際市場上已推出的鐵礦石期貨合約均為指數期貨品種,其中包括印度商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美國洲際交易所和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等。這是因為相關市場所在地區缺乏相應現貨市場支撐,不具備開展實物交割的條件。調研中,機構人士指出,在全球「首創」的合約模式下,「中國版」鐵礦石的價格更能反映國內真實的供需。
其次,從鋼之家掌握的數據,全球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目前全球礦石產能擴張較快,而歐美經濟還在低空盤旋,中國市場的巨大吸納能力,是未來話語權的另一層基礎。鋼之家副總經理劉文魯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提問時指出,「全球每年約12億噸的鐵礦石產量,中國的進口量每年在7.8-7.9億噸,佔比約六成,可謂全球鐵礦石貿易的大戶。一旦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金融機構參與到『中國版』期貨合約交易中,成交量逐步放大,國內現貨市場將重新審視大商所的價格。佔比六成的中國市場,勢必受到國際關注。」
劉文魯指出,中國產業客戶從內心呼喚的話語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國內一些產業客戶、機構在新加坡、印度市場,均有套期保值操作,但這些市場的價格被幾大貿易商操控,國內機構在夾縫中日子很難過。但吳文章指出,中國定價權的實現一定需要產業客戶的參與與關注度,無人問津或少人問津的價格,難以代表國內需求。
吳文章對產業客戶的期待得到了現實回應。中天鋼鐵國貿部負責人表示,希望在大商所的平台上,找到一個抱團對沖的場所,使其成為一個群策群力的平台。
合約首重針對性風控措施
在產業客戶期待與觀望並存的心態下,大商所對風控的合約及制度設計頗下了一番功夫。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商所在鐵礦石期貨合約、制度設計中充分考慮並評估了鐵礦石源於期貨市場的風險和品種自身特有的風險,設置了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首先,採用大合約設計思路,提高投機成本,降低市場風險。根據已有焦炭、焦煤品種的經驗,鐵礦石實行大合約制度,每手規模設為100噸,每手合約價值約為10萬元,按照目前1000元/噸左右的均價,以期貨公司對客戶按10%收取的保證金比例計算,鐵礦石單張期貨合約所需保證金約為10000元,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部分投機者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從而降低市場風險。
其次,設立嚴格的風控制度,防範市場操縱行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經形成了「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監管體系。借鑒成熟體系的設置,結合鐵礦石市場特點,大商所設計了包括保證金制度、限倉和強行平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和漲跌停板制度等一系列風控制度。例如,在保證金體系設計上,大商所對臨近交割的鐵礦石期貨合約的保證金進行梯度收取,即: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合約進入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的第十個交易日起,合約交易保證金提高至合約價值的10%;進入交割月份後提高至合約價值的20%。在持倉管理上,從風險防範角度考慮,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鐵礦石合約一般月份持倉限額均為2萬手,交割月前一月第十個交易日起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持倉限額均為6000手,交割月份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持倉限額均為2000手。這一風控體系設計能夠防範市場操縱和重大風險,確保市場安全穩健地運行。
Ⅱ 期貨與現貨之間的關系
期貨和現貨是有聯系的,期貨價格下跌,現貨價格上漲,現貨商收貨早就在期貨高價位建好空倉了,已經做好保值的准備工作了,所以無論現貨什麼價格他的利潤已經鎖定了,如果涉及到交割的話,他要交貨,所以無論價格多高對現貨商來說都得收,不然交不出來貨的,虧損就大了
Ⅲ 期貨交易的價格機制和交割機制問題
1、如果你買了一份蘋果期貨,這份期貨是哪兒來的?如果是果農賣的,那你實際的交易對象就是果農;
2、既然你的交易對象是果農,那就按照交割價格把錢付給果農,當然如果對方不是果農是貿易商,錢一樣照付;
3、期貨需要支付保證金,合約本身在流通中並沒有產生價值,合約的價格變動是市場博弈的結果,大家賺的都是價差,但凡有人賺錢,必然有對應的人虧錢;
4、你買入期貨支付的是保證金,進入交割日支付的是尾款,總體而言你支付的總額和交割價相差不大,但不存在多付錢的情況
Ⅳ 期貨和現貨的區別是什麼交易機制是否一樣
有區別的,具體來說:
期貨交易是投資者交納5%-10%的保證金後,在期貨交易所內買賣各種商品標准化合約的交易方式。一般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的方式獲取贏利。一般通過期貨經紀公司代理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
期貨交易是商品生產者為規避風險,從現貨交易中的遠期合同交易發展而來的。在遠期合同交易中,交易者集中到商品交易場所交流市場行情,尋找交易夥伴,通過拍賣或雙方協商的方式來簽訂遠期合同,等合同到期,交易雙方以實物交割來了結義務。交易者在頻繁的遠期合同交易中發現:由於價格、利率或匯率波動,合同本身就具有價差或利益差,因此完全可以通過買賣合同來獲利,而不必等到實物交割時再獲利。為適應這種業務的發展,期貨交易應運而生。
現貨交易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品貨幣交換。既包括物物交換、即期交易(錢貨兩清)、還包括遠期交易。一般來講,現貨遠期交易要簽訂現貨合同。現貨合同作為一種協議,包括雙方交易商品的品質、數量、價格和交貨日期等。買賣雙方簽約後,必須嚴格執行合同,如果市場行情朝著不利於交易的某一方發展,這一方也不能違約。另外,如果交易的一方因缺乏資金或發生意外事件便有可能出現難以履約的情況。期貨交易則不然,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是具體的實物商品,而是一紙統一的「標准合同」,即期貨合約。在交易成交後,並沒有真正移交商品的所有權。在合同期內,交易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及時轉讓合同,不需要徵得其他人的同意。履約可以採取實物交割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對沖期貨合約的方式。
Ⅳ 為什麼期貨價格可以決定現貨價格
期貨是有履約期的期是約定的意思貨是貨物期貨是人們對標的物在履約到期日那時現貨價格的預測現貨是就目前市場上的價格期貨交易的只是合約履約後才會變成現貨
Ⅵ 為什麼期貨價與現貨價隨著合約到期日的來臨而趨向一致
期貨到期便需要進行交割,即以現貨與現金進行交易,所以隨著到期日的到來期貨價應與現貨價趨向一致。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時間,地點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
期貨交易的誕生是以1898年美國成立芝加哥奶油和蛋商會為標志,當時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基本是農產品。以後商會改名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越來越多,一些國家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產品也加入期貨交易行列。在價格趨漲時,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在價格趨跌時,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
若兩者不趨向一致,則會有投機者進行套利,最終價格依然會趨向一致。
(6)期貨現貨定價機制擴展閱讀
期貨的價格形成機制:
期貨市場的公開競價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腦自動撮合成交方式,另一種是公開喊價方式。在中國的期貨交易所中,全部採用電腦自動撮合成交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期貨價格的形成必須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
1、所謂價格優先原則,是指交易指令在進入交易所主機後,最優價格最先成交,即最高的買價與最低的賣價報單首先成交。
2、時間優先原則,是指在價格一致的情況下,先進入交易系統的交易指令先成交。交易所主機按上面兩個原則對進入主機的指令進行自動配對,找出買賣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最後達成交易,反饋給成交的會員。
期貨價格中有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結算價等概念。在中國交易所中,開盤價是指交易開始後的第一個成交價;收盤價是指交易收市時的最後一個成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分別指當日交易中最高的成交價和最低的成交價;結算價是指全日交易加權平均價。
Ⅶ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對於同種商品,其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存在著兩種基本關系。在正常情況下,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或者近期月份合約價格低於遠期合約價格),稱為正向市場;在特殊情況下,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或者近期月份合約價格高於遠期合約價格),稱為反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