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權比期貨
① 現貨期權的現貨期權與期貨期權的差異
全世界在交易所交易的期權品種按照期權的相關產品分為商品期權、外匯期權、利率期權、指數期權與股票期權。商品期權的基礎產品是農牧林、能源與金屬產品。其中,農牧林產品包括大麥、菜籽油、菜籽粕、活牛、玉米、棉花、奶製品、亞麻、燕麥、橙、活豬、稻米、大豆、葵花籽、小麥、羊毛、可可豆、咖啡豆、食糖、木材等。這些商品期權品種的合約單位無一例外都是商品期貨合約;外匯期權、利率期權品種的合約單位大多數是金融期貨合約,少數品種的合約單位是貨幣或者債券;指數期權品種的合約單位絕大多是指數(實際上是指數所對應的一攬子基礎產品),極少數品種的合約單位是指數期貨合約;而只有金融期權中的股票期權的合約單位無一例外是股票。不同類別的期權,其合約單位如此涇渭分明,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在理論上,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衍生品的基礎產品,但在實際上,衍生品的基礎產品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的吻合程度越好,就越會對合約交易有利。
條件之一是基礎產品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性質,比如商品期貨就要求基礎商品具有較長的保質期。同樣道理,商品期權也要求基礎產品的質地具有很好的穩定性。雖然很多商品現貨(比如現貨銅)也能夠基本滿足在質地穩定性上的要求,但比起無所謂保質期的商品期貨合約而言要遜色一些。因此,商品期權應該首選期貨合約作為基礎產品。而外匯、利率、指數、股票等產品就基本上不存在保質期的問題,因此這些產品方面的期權也會考慮直接採用現貨作為基礎產品。
條件之二是基礎產品的品質易於劃分,質量可以評價。很多商品現貨的品質是比較容易劃分的且質量可以評價的(比如現貨銅),但這些商品現貨畢竟需要一個分割與質檢的過程,而商品期貨作為一種標准產品是不需要考慮分割與質檢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品期權還是應該首先考慮期貨合約作為基礎產品。外匯、利率、指數、股票相對商品而言,也是一種比較標準的產品,一般不需要考慮分割與質檢的問題,因此在產品設計的時候也會考慮直接採用現貨作為基礎產品。
條件之三是基礎產品的市場流動性好。場內的商品期貨是一種標准化的產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僅用少量的保證金通過期貨市場來鎖定風險或者進行投資。而通過商品現貨買賣來鎖定風險或者進行投資,既需要佔據大量資金,又需要通過繁瑣的買賣實際手續,交易中還存在信用風險。這就導致很多商品的期貨市場流動性要高於現貨市場,因此商品期權相應採用期貨合約作為基礎產品就順理成章了。
外匯、利率的投資者更多是銀行這樣的專業金融機構,外匯期貨與利率期貨給予了這些專業金融機構更便捷的風險管理工具,因此外匯期貨市場與利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好,從而造成很多國家的外匯期權產品與利率期權產品採用期貨合約作為基礎產品。
指數、股票的投資者一般不再集中於專業金融機構,日常的流動性往往依靠普通投資者這樣的散戶支撐。而普通投資者傾向於簡單易懂的產品,加之他們較少關注於指數期貨市場與股票期貨市場,因此指數期權、股票期權往往被設計成為直接以指數或者股票作為基礎產品的形式。
條件之四是要求基礎產品價格波動頻繁。一般而言,價格波動較大的現貨,其期貨價格波動也較大,反之亦然。但是,期貨價格除了受到現貨價格的影響之外,還受到利率等其它因素的影響,而利率等因素對商品現貨價格影響較小,因此商品期貨的價格波動往往比商品現貨更為頻繁。也是基於此原因,商品期權基本上選擇商品期貨作為基礎產品。
現貨期權的執行方式既有歐式也有美式,期貨期權的執行方式同樣既有歐式也有美式。但從經濟意義上而言,歐式現貨期權與美式現貨期權的價值具有顯著性差異,而通常情況下的歐式期貨期權與美式期貨期權的價值基本上沒有差異。比如,對於股票期權這一現貨期權而言,如果期權到期前股票有紅利派發,則在紅利除權日之前提前執行股票期權可能比等到期權到期日執行更有利。而期貨期權除非利率發生很大的突變,其提前執行行為從經濟意義上而言是無利可圖的。只是,在期貨期權市場流動性低於期貨市場的情況下,美式期權給予了期權持有者鎖定收益的便利而已。
很多現貨期權由於難以採集到統一而權威的結算價格,被迫採用現貨交割方式。而採用現貨交割方式的市場就難免有投資者利用現貨需求或者供給有限的客觀條件採用「多逼空」或者「空逼多」方式,從而導致市場風險增大。此外,這些難以採集到統一而權威的結算價格的現貨期權,其產品形式也因此局限在基礎期權產品形式上,難以拓展到亞式期權等奇異期權產品形式上。
期貨期權在客觀上允許現金交割方式,很多期貨期權仍然採用基礎期貨合約交割方式往往是受到當地法律限制或者僅僅因為市場習慣而已。但是這些採用基礎期貨合約交割方式的期貨期權市場,除了難以避免「多逼空」或者「空逼多」導致的市場風險之外,也不得不為期權執行轉換成為期貨頭寸留出時間,導致期貨期權的到期日要比基礎期貨合約到期日提前數周,影響了期貨期權功能的充分發揮。
現貨期權的基礎產品是現貨,歐式看漲現貨期權允許買方在期權到期時有權利按照事先約定的執行價格買進現貨,歐式看跌現貨期權允許買方在期權到期時有權利按照事先約定的執行價格賣出現貨。以ST 指代期權到期時的現貨市場價格,以K 指代期權合約事先約定的執行價格,則歐式看漲現貨期權的買方在期權到期日的收益是max[(ST − K),0] ,歐式看跌現貨期權的買方在期權到期日的收益是
max[(K − ( < math > ST),0]</math> 。
② CME交易的玉米期貨看跌期權,執行價格為450美分/蒲式耳 具體題目見圖片,具體怎麼做
正確答案選B 請採納 不懂得問我
③ 玉米期貨的玉米期貨
1.1 年成交量在諸多農產品品種中保持前列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種,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種之一,很受投資者的青睞。20世紀70年代之前,玉米期貨在CBOT總成交量的比例在5%~30%內大幅波動;70年代以後,玉米交易量所佔比例逐漸上升並保持穩定在30%~40%內窄幅波動,玉米期貨也在此期間確立了CBOT農產品品種中的領先地位。
1.2 CBOT玉米期貨價格走勢穩定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一個成熟的期貨市場而言,其價格走勢的理想狀態是活躍而不失平穩。根據1992年以來CBOT玉米的年內價格波動情況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最低為192.25美分/蒲式耳,最高為382美分/蒲式耳,價差近1倍。同時,其價格走勢又不失穩健,在1992-2001年的10年間,玉米年內價格波動幅度最高為125.5美分/蒲式耳,最低為8.39美分/蒲式耳。相對其他品種,玉米價格的年內變化相對平緩。
1.3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玉米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得到良好發揮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相關性是衡量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選取1991年9月-2002年10月CBOT 3月期合約的月末收盤價和美國玉米的現貨價格,並經過嚴格的統計分析,CBOT玉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875,這表明二者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1.4期貨合約成為玉米及其相關產業進行保值的重要工具
根據美國期貨監管機構CFTC的統計,CBOT玉米期貨一半以上的交易來自玉米及其相關產業的保值交易,如農場主、養殖廠等。這表明CBOT玉米期貨市場擁有了相當可觀的市場規模,而且其流動性以及價格發現功能發揮良好,得到了有關現貨企業的認可和青睞。 CBOT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其良好的外部市場和政策環境是分不開的,發達的玉米現貨市場、美國政府的市場化玉米產業政策及美國政府對玉米期貨市場的主動利用,保障了美國玉米期貨的持續和穩定發展。
2.1 美國是全球玉米生產、消費和貿易中心
美國是世界上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玉米播種面積佔世界玉米總面積的1/4,總產接近世界總量的1/2,貿易量佔全球貿易量的2/3。這一現狀決定了美國玉米現貨商對於玉米價格的敏感性要比其他國家強得多,使美國玉米期貨市場具有世界上最廣泛的客戶基礎和巨大的影響力,這是影響美國玉米期貨市場持續活躍的根本因素。
2.2 美國玉米產業具有完善的檢驗體系和倉儲運銷體系
美國糧食檢驗實行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體系。完善的質量監督、行業組織和運銷體系構成了美國玉米現貨市場高效合理運作的基礎,市場參與各方可以各司其職,管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在此基礎上,CBOT可以從容面對一些在國人看來是較難處理的問題,直接沿用現貨市場的標准和通行做法,而不必通過期貨市場來規范現貨市場秩序、矯正現貨市場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只需做好期貨市場的本職工作。
2.3 美國玉米加工產業發達
美國生產的玉米多數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用作飼料的穀物中玉米約佔90%,每年飼料工業消耗的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的60%左右。美國中西部玉米帶的幾十個州是美國飼料的主產區,同時這些地區的畜牧業也非常發達。在美國,玉米除了主要用於飼料工業外,在食品及輕工等行業也廣泛應用。美國玉米加工利用的特點是規模大、品種多、產品附加值高,已開發的玉米加工產品達數千種。在消費產品中玉米作為原料或配料每加工一次,都增加了玉米的經濟價值;提供和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增加了生產商、運輸服務商、零售商及供應商的收入。 美國政府放開玉米產業政策是CBOT玉米期貨市場成功運作的重要保證。CBOT玉米期貨市場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息息相關;CBOT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也為美國政府利用玉米期貨市場,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1 美國政府支持自由競爭的玉米市場
二戰後由於美國實行政府指導價,降低了套期保值的需求,減少了吸引投機者的價格波動,如1948-1965年,玉米價格由政府支持價格和存貨管理政策主宰,此期間的玉米期貨交易量大幅下降。美國政府已經逐漸取消政府幹預糧食價格的行為,偶爾採用控制庫存的方式實行支持價格,玉米現貨市場是一個近乎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為玉米期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2 美國政府加強玉米產業政策的支持
由於美國玉米生產具有較大的波動性,經常出現過剩問題,因此,美國糧食政策在玉米生產方面的基本目標是限制生產,同時對農民實行收入支持,使其保持一個穩定的收入水平。例如,1983年實行的玉米休耕計劃就是一種實物形式的直接補貼。這一措施在補貼農民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政府大量玉米庫存的負擔。1996年4月美國頒布了新的農業法案,廢除了實施多年的農產品保護價格和生產不足補貼,取消了玉米休耕計劃,並規定從1996年開始逐步減少,直至2002年完全取消政府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從而使政府對農業的支持與農產品價格及農民生產計劃脫鉤,給予農民更大的生產決策權,使農業生產更加依賴於市場。新法案的實施改變了美國原有種植結構,1996年新法案實施當年,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就比上年擴大了13%。
3.3 美國政府對玉米期貨市場的利用推動了美國玉米期貨市場的持續發展
美國政府一開始對於初期農產品期貨市場也是持否定和不認可態度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政府對於期貨市場的認識是負面的,甚至企圖禁止和控制。其後經過近50年的發展,期貨市場的合理性才為美國政府所認識,政府對於期貨市場的政策開始松動。如在套期保值的規定方面,1968年赦免的范圍放寬至相關產品的套期保值,數量增加至一年的生產需求。1976年赦免的范圍再次放寬:允許通過小麥期貨為未來的麵粉需求做套期保值,通過玉米期貨為未來玉米加工產品做套期保值,通過玉米期貨為出售玉米種子和甜玉米做套期保值以及通過成品期貨為原材料頭寸做套期保值。從發展情況看,只要交易者以持有現貨為運作基礎,就可以不斷得到套期保值的機會。
在對期貨市場功能有了一定認識後,美國政府開始加強了對玉米期貨市場的利用,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條途徑進行:第一是直接利用。政府部門在制定宏觀政策時,將期貨價格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如美國政府在確定土地休耕和農產品補貼政策時,就重點參考了CBOT相關產品的價格。第二是間接利用。主要是指政府及有關組織進行宣傳時,向農民及有關各方從正面宣傳期貨市場。 期貨 期權
交易單位 5000蒲式耳一個CBOT期貨合約交易單位(5000蒲式耳)
最小變動價位 每蒲式耳1/4美分(每張合約12.50美元) 每蒲式耳1/8美分(每張合約6.25美元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每蒲式耳不高於或低於上一交易日結算價各10美分(每張合約500美元),現貨月份無限制 每蒲式耳不高於或低於上一交易日結算權利金各10美分(每張合約500美元)
敲定價格 每蒲式耳10美分的整倍數
合約月份12、3、5、7、9 12、3、5、7、9
交易時間 上午9:30-下午1:15(芝加哥時間),到期合約最後交易日交易截止時間為當日中午 同期貨
最後交易日交割月最後營業日往回數的第七個營業日 距相關玉米期貨合約第一通知日至少5個營業日之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五。
交割等級以2號黃玉米為准,替代品種價格差距由交易所規定
合約到期日 最後交易日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六上午10點(芝加哥時間) 4.1 合理的合約設計
4.1.1 玉米期貨合約
設計完全符合期貨運行規律的基本要求,符合合約標的物——玉米的生產經營特點,而且期貨合約的設計也能夠有效滿足期貨交易者進行套期保值和風險投機的實際需要。例如,合約規格為5000蒲式耳,這與玉米現貨的主要運輸工具——駁船的運輸容量一致;CBOT合約月份的設置參考了美國玉米作物生長周期;合約周期的延長參考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約交割標准品替代品的設計及升貼水數值的確定充分考慮到美國玉米現貨市場的質量分布狀況及現貨實際等。
4.1.2 玉米期權合約
CBOT的玉米期貨市場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CBOT完善的玉米產品設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權合約交易,有效地強化了玉米期貨合約在CBOT農產品期貨市場中的地位,為期貨投資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準;同時,玉米期權這種更具金融色彩的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產業外的投資者參與,也有效地促進了玉米期貨交易規模的擴大。CBOT玉米期貨與期權市場的相互配合和促進,有效地保證了玉米交易規模在CBOT農產品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4.2 科學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監管體系是CBOT玉米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保證
經過50餘年的發展,CBOT形成了一套適合玉米期貨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規則和自律監管體系,為玉米的期貨交易創造了良好的交易環境,促進了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時,充分考慮到美國玉米現貨貿易,制定了相對寬松的制度,如與現貨習慣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諾依河裝運單交割體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證金並放開漲跌停板等制度,以適應市場參與者對於期貨市場的需要,使期貨市場始終處於低成本的運行狀態,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貨交易的高度活躍性。美國玉米市場在15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發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學的監管體系,如大戶報告制度、市場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證了玉米期貨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增強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面對中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國國內飼料企業的國際化浪潮,我們更應該學習、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東西。「師夷長技以制夷」,願我們的飼料企業在改革的大潮中,快速成長為以科技和資金為基礎,以現代金融工具為翅膀的現代先進企業。
④ 怎麼做玉米期貨
CBOT的玉米期貨市場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CBOT完善的玉米產品設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權合約交易,有效地強化了玉米期貨合約在CBOT農產品期貨市場中的地位,為期貨投資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準;同時,玉米期權這種更具金融色彩的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產業外的投資者參與,也有效地促進了玉米期貨交易規模的擴大。CBOT玉米期貨與期權市場的相互配合和促進,有效地保證了玉米交易規模在CBOT農產品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4.2 科學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監管體系是CBOT玉米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保證
經過50餘年的發展,CBOT形成了一套適合玉米期貨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規則和自律監管體系,為玉米的期貨交易創造了良好的交易環境,促進了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時,充分考慮到美國玉米現貨貿易,制定了相對寬松的制度,如與現貨習慣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諾依河裝運單交割體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證金並放開漲跌停板等制度,以適應市場參與者對於期貨市場的需要,使期貨市場始終處於低成本的運行狀態,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貨交易的高度活躍性。美國玉米市場在15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發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學的監管體系,如大戶報告制度、市場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證了玉米期貨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增強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⑤ 既然期權比期貨多那麼多優點,為什麼還需要期貨 期權與期貨的利與弊
樓主您好!
我是通過期貨投資分析考試的期貨從業人員,期權比起期貨確實在某些制度上有優點,但是缺點是必須進行特定的一對一交易,一個期權的買家必須對應一個特定的期權賣家,流動性比較低,交易不會很活躍。而期貨則是隨機配對,中途買家和賣家在交易終端可以隨意更換,大大增加了資金和交易的流動性。也可以說期權是建立在期貨基礎上的衍生產品,期貨用途更為方便和廣泛。
⑥ 債務本息為什麼用期權的方式來表示
你好期貨是一種合同,必須履行!期權是一種權利,可以旅行,可以不履行!據個例子,玉米期貨和玉米期權!當你要購買玉米,但認為玉米價格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會上升,為了規避價格上漲給你造成的風險,你可以通過和一個對此市場有相反看法的人做一筆期貨合約,規定,例如在未來的三個月後,可以用你們現在擬定的價格1元/公斤購入(你認為三個月後是2元每公斤,對方認為是0.5元每公斤,由於看法不同,以1元的價格來說,現在對你們兩個都有好處),到期後,你們必須履行合約,同時在交易重要繳納保證金.價格上升了,則你獲利,你可以仍然按照1元的價格購入,價格下降,則對方獲利.期權和此類似,但是你購買期權是購買一種權利,當價格上升,你活力,行使此權利,購入玉米,如果價格下降,你可以不行使權力,損失的僅僅是期權的購買價格.其實現實交易中很少有現貨交易的,大家只是將差額進行交易我現有知識水平,只能這樣解釋了!
⑦ 誰能簡單解釋一下期權和期貨,是做什麼的有什麼用
期權又稱為選擇權,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工具。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利,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作用:對股票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范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期貨(Futures)與現貨相對。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
期貨的功能:
發現價格: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建設期貨市場的意義和作用:
1,對國家推動經濟的發展效果。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2,對市場代銷機構建立和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資源配置,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以及形成公正、公開的價格信號、迴避因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市場風險、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鎖定生產成本、穩定企業經營利潤等的作用。
3,對市場開拓投資渠道,擴大選擇范圍,適應了多樣性的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⑧ 如何進行玉米期權交易
推動實體經濟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一直是期貨市場服務「三農」最大難點,如今在主產區,大多數農民和基層幹部還是不清楚什麼是農產品期貨。
「農民不懂期貨,但期貨市場與農業的聯系卻日益加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振說,以玉米為例,玉米是我國產量最大的糧食品種,也是我國產業政策調控的焦點。臨時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市場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價格波動的加大,產業鏈各類經營主體的避險需求大幅增加。
2016年,東北三省一區取消了執行8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有效激活了現貨產業鏈,但也使玉米種植者直接面臨現貨價格波動風險。統計數據顯示,臨儲政策取消後的首年,長春地區玉米收購價格便從2016年初的1800元/噸持續下跌至2017年春節前的1160元/噸。
「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農民需要金融衍生工具規避日益凸顯的價格風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北京分公司客戶營業部王振說。
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玉米種植者、貿易商、下游飼料養殖以及深加工企業都面臨著更多挑戰,玉米期權是原有期貨工具的重要補充,將為相關產業主體提供重要的「保險」工具。
期權也稱選擇權,是指期權的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某種特定商品或金融指標的權利。相對於期貨來說,期權買方在鎖定風險的同時,還能保留獲得收益的可能,最大可能損失為權利金,最大收益卻不受限制。
⑨ 玉米交易制度和其他交易制度的差異是什麼呀。求求大家了
玉米期權的標的物是國內的玉米期貨合約,分為看漲和看跌期權;交易單位和玉米期貨一致,最小變動單位時0.5元/噸,漲跌停幅度也和玉米期貨一樣,為商議交易日結算價的±4%;合約月份是單數月份:1、3、5、7、9、11月,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以及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時間;最後交易日和到期日均為標的期貨合約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的第5個交易日;行權價格範圍覆蓋玉米期貨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上下浮動1.5倍當日漲跌停板幅度對應的價格範圍。行權價格≤1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10元/噸;1000元/噸<行權價格≤3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20元/噸; 行權價格>3000元/噸, 行權價格間距為40元/噸。行權方式為美式。買方可以在到期日之前任一交易日的交易時間,以及到期日15:30之前提出行權申請;交易代碼為——看漲期權:C-合約月份-C-行權價格,看跌期權:C-合約月份-P-行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