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對期貨期權的影響
1. 期權對期貨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期權不僅可以完善期貨的交易制度,促進期市更完善,還可以豐富期貨投資產品。一個逐步完善的期貨市場,必須退出期權交易機制。從世界期貨市場來看,期權是普遍存在的。
期貨的投機者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但是自身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期貨市場是代表不同利益之間的角逐,代表了多空雙方之間的戰爭。
期貨市場的主體交易就是對沖和獲利。有時一方會被逼得巨量交割。所以盡管市場的不斷完善,期貨市場始終處於投資與風險的的矛盾中。當市場火爆時,它的風險也在增加,往往會導致擠泡沫行動。
而期權的產生可能會分流資金,但是都是暫時的,最終會回到其原本價值上去。期貨投資有風險,而期權可以相對防範風險。期貨通常情況下可。以作為現貨的對沖,而期權投資可以避免期貨的部位風險,減少過大持倉所帶來的風險。有了期權,期貨投資者就能有效利用規避一定的交易風險。在價格波動時,減少價格的急劇波動帶來的風險,縮小了風險。
總之期權的產生,對期貨市場來說是積極的。豐富了期貨投資。合理利用,一定程度縮小期貨投資的風險。
2. 新股發行對股指的影響
新股上市對股市的影響:
一、 從理論分析,恢復新股發行是比較大的利空。
理論上認為,恢復新股發行,將明顯增加股票的供給。而從階段性看,股票價格的運動是受供求關系決定的。當股票供大於求的時候,股票價格將要下跌,當股票供不應求的時候,股票價格就上升。
而恢復新股發行,將增加股票供應。所以,對股票價格運動是明顯的利空。
由於新股發行已經暫停了七個月,有三十多家已經批准上市的公司,沒有上市。有相當多的公司在急切等待上市。可以預計,恢復新股發行後,將有相當多的新股要上市。
所以,市場有理由相信,這是比較大的利空。
市場上也有不少的投資者,很擔心新股發行會給市場帶來不少的下跌,也紛紛在做空,或者先出來觀望。
二、近期市場反應,與理論分析明顯不同。
但是,近期的盤面走勢與理論分析是截然不同的。
5月25日公布將恢復新股發行後,上證指數就不斷上升,還突破了前期的高位,上證指數今天還創了這一輪上升行情的新高2828點。
而這幾天,公布新股發行隨時重啟後,包括今天大盤的走勢,也仍然是強勢、高位震盪洗盤。完全沒有把馬上要恢復發行新股,看作是利空消息對待。相反還有利空出盡是利好的明顯跡象。
三、一切從實際出發。
面對理論分析的重大利空,與行情不斷走好的實際情況。
有人認為是:管理層為了保證恢復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會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對沖其不利的影響。
有人認為是:恢復新股發行,只是影響大盤的供求關系,並不影響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所以不怕。
也有人認為是:大資金才是決定性的,大資金要把大盤做上去,再大的利空,也可以當成是利好來炒。
我們萬隆證券網認為,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
恢復新股發行是比較大的利空,是理論分析的結果。而實踐中,我們明顯地看到:大盤是不斷上升的,並且有要加速的明顯跡象。
所以,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從盤面出發。要敢於放棄傳統的、明顯與當前實際不符的理論分析。要敢於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根據大盤不斷上升的強勢,放棄空頭思想,大膽地做多。
四、建議投資者以技術分析為主。
在理論分析明顯與當前實踐不符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以技術分析為主。當技術面發出買入信號的時候,應該敢於買入。
3. 已授予的期權是否會受發行新股的影響
已經授予的期權,在發行新股之後,肯定會受影響。
已經授予的期權,在發行新股之後會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股東權益會受到稀釋攤薄,屬於消極影響的一面;二是新股上市之後,股價大多數都翻倍上漲,這又屬於積極影響的一面。總的看,已經授予的期權,在發行新股之後,所受影響是利大於弊!
4. 期權上市對期貨有哪些影響
期權交易中,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同,使買賣雙方面臨著不同的風險狀況。對於期權交易者來說,買方與賣方部位的均面臨著權利金不利變化的風險。這點與期貨相同,即在權利金的范圍內,如果買的低而賣的高,平倉就能獲利。相反則虧損。與期貨不同的是,期權多頭的風險底線已經確定和支付,其風險控制在權利金範圍內。期權空頭持倉的風險則存在與期貨部位相同的不確定性。由於期權賣方收到的權利金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擔保,從而在價格發生不利變動時,能夠抵消期權賣方的部份損失。雖然期權買方的風險有限,但其虧損的比例卻有可能是100%,有限的虧損加起來就變成了較大的虧損。期權賣方可以收到權利金,一旦價格發生較大的不利變化或者波動率大幅升高,盡管期貨的價格不可能跌至零,也不可能無限上漲,但從資金管理的角度來講,對於許多交易者來說,此時的損失已相當於「無限」了。因此,在進行期權投資之前,投資者一定要全面客觀地認識期權交易的風險。
5. 新股發行辦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新股發行辦法對我國證券市場影響深遠
證監會剛剛出台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和《關於做好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工作的通知》兩個文件是針對普通新股發行(即配股或增發)而言的。這兩個新規則的推出將對我國的證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對一級市場的影響
1.由於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下調會使獲得配股公司的家數大大增加,但同時又有若干因素導致獲得配股公司增加的數量打折扣。
本次新股發行條件與以前相比,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關於上市公司配股的硬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要求的降低,要求降低不僅體現在凈資產收益率由10%下調到6%,還體現在「凈資產收益率」內涵的變化上。從內涵上講,新辦法不是以上市公司前三年的(算術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來作為考核標准,而是以前三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作為考核標准,一般來說,許多上市公司在前三年的某一年有增資行為導致年中的凈資產增加,因此,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一般是高於凈資產收益率的。凈資產收益率的下調會使獲得配股資格的公司數量大大增加,即使新辦法中的凈資產收益率是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孰低作為計算依據的。
從2001年3月30日《中國證券報》公布的一份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由於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下調,達到配股條件的公司大幅度增加的趨勢。然而,三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達到6%只是公司獲得配股資格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公司獲得配股資格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約束,這些因素會使「獲配」公司增加的家數打個折扣。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最近3年未有分紅派息、公司有大量資金閑置或用於委託理財、公司最近1年違反信息披露的有關規定等等。如果再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我們認為因為新股發行條件變化將獲得配股資格公司增加的數量大約不會超過200家。但是這不意味著今年市場上配股公司的家數就會增加200家,除了因為許多公司在實質性審查中被淘汰以外,還有許多有資格配股的公司會自願選擇增發的方式進行再融資。
2.增發將取代配股成為新股發行的主要形式。
(1)新辦法取消了對增發的「四類企業」限制。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發行新股一般都選擇增發方式,而很少採用配股形式。只有在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好,向社會公眾公開增發比較困難時,才向老股東配售(即配股)。而我國上市公司上市後的持續融資一直以配股為主。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配股作為主要的再融資形式,除了市場的問題以外,還有政策的原因。證監會在98年、99年一直把增發作為試點,2000年增發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形式正式推出,但也被限定在以下四類企業。從市場的反映來看,市場對增發的形式還是非常認同的,原因是增發能擴大投資者的范圍、發行價格一般比配股價格要高,此外還能解決一些配股難以解決的問題,如A、B股公司配股問題,H股公司在境內的再融資問題等等。本次新股發行辦法取消了對增發「四類企業」的限制,許多企業會選擇增發作為再融資的主要形式。
(2)新辦法中增發比配股的條件要低。這主要體現在:配股要求公司最近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一定不低於6%;而增發一般要求也是前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但特殊情況下,前三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低於6%的公司也可以進行增發,這為許多公司開了一個口子,使部分硬指標達不到配股條件的公司以增發形式進行融資。
(3)增發不受30%比例的限制。按現行規定,一次配股原則上不超過前次發行並募足股份後股本總額的30%,除非公司具有實際控制權的股東全額認購所配售的股份。實際上,很少有大股東能全額認購所配售的股份,而增發則不受30%比例限制。所以公司想大量募集資金,一般都會選擇增發方式。
3.新股發行家數增加的同時,每家公司募集資金的數量會呈下降趨勢。由於新辦法下列條件的限制,每家公司募集資金量會呈下降趨勢:(1)本次新股發行募集資金數額原則上不超過公司股東大會批准擬投資項目的資金需要數額;(2)要求本次籌集資金計劃與本次募集投資項目的資金及實施周期相匹配;(3)對發行當年盈利指標的要求也限制了上市公司一次性募集資金過多的做法,如增發就要求預測增發完成當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
4.大股東用實物資產認購新股的現象將不再出現,但大股東用資產套現的行為還會不斷出現,甚至還會增加。由於新辦法規定新股發行必須以現金認購,這使得大股東用實物資產認購新股的現象不復存在了。但是,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 東用實物資產在上市公司中換取好處的初衷不會改變,他們會用上市公司發行新 股的募集資金來收購自己的實物資產,通過關聯交易實現套現的目的。
5.配股中超比例配售現象幾乎不會出現。新辦法規定公司配股原則上不能超過前次發售並募足股份後股本總額的30%,如要突破這一比例限制,實際控股股 東必須全額認購所配售的股份,不得放棄或部分放棄認購配售給自己的股份。而 同時又規定認購股份必須以現金認購,這就意味著如果上市公司超比例配 售,大股東首先自己要拿出現金。而不超比例配售大股東可以選擇放棄配股權。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一般不會拿出大量的現金來認購配售,如果的確需要募集大量資金的話,上市公司還可以選擇增發的途徑,因為增發並不受30%比例的限制。
6. 期權的推出對期貨市場會有怎樣影響
你說的是期貨期權還是股票期權,如果是股票期權,有影響的只是股票市場,如果是期貨期權,會影響期貨市場
7.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對股市有何影響
在近日召開的2009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表示,將深入推進發行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導向,改革新股發行制度,強化各主體責任,完善價格形成和股票承銷機制。新股發行制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市場基礎性制度,能否建立起一個合理而完善的發行制度,不僅關繫到股市能否正常地發揮其投融資功能,更關繫到股市能否真正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新股發行制度中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這不僅對市場的穩定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同時也造成上市企業的良莠不齊。目前雖然新股發行有詢價制度,但對詢價人的認購情況沒有強制性的限制,使得詢價階段機構投資者報價與實際投資需求相脫節,詢價制度基本流於形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打新的收益率被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所謂的"新股不敗"由此而來。由新股發行帶來的高定價、高市盈率、高溢價不僅推高了我國股市的整體風險,也正是這樣的收益率以及極低的風險程度,使得大量的資金一窩蜂地囤積在一級市場,嚴重打亂了整個市場的正常資金流動秩序。回想當年中國石油IPO,3.3萬億元的資金凍結在一級市場;而在股市低迷時上市的中國南車,其凍結資金量也達到了2.2萬億元。如此大量的資金出現無規律地流動性緊缺,對市場的沖擊自然不小,這也造成了一旦有新股IPO,市場往往會出現大跌的情況。另外,由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格存在巨大價差,有些公司為了上市不惜一切代價。上市後第一年盈利,第二年虧損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公司甚至連最後一塊遮羞布也不要,上市後直接出現虧損。這顯然不利於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發行制度對於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足。從申購渠道來說,機構擁有戰略配售、網下申購與網上申購三條途徑,而個人投資者只能參與網上申購。而從中簽所需要的資金來看,機構也佔有更大的優勢。以中國南車為例,理論上保證中1000股需要動用資金80.74萬元。而在此之前IPO的中國石油保證中簽的資金需要86萬元,而中國神華則高達155萬元,這對於一般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是很難承受的數字。而想要成為一個成熟市場,在監管上就應該重視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目前過於向機構傾斜的發行制度,顯然不利於股市的良性發展。
既然目前新股發行制度存在著缺乏合理市場化定價機制以及對於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不足的缺陷,那麼未來的制度改革就應該格外的注意這兩個方面。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措施可以考慮。
首先,加強發行時的審核,改進目前的詢價制度。監管部門不僅要對保薦機構研究報告製作、路演推介組織以及信息披露等提出監管要求,認真核實每一個上市公司的資質,也要對詢價對象的資格和報價行為加強監管,應該對詢價對象的申購情況做出一定的限制,例如定價過低時限制其購買比例;對於那些詢價過程中報價高於發行定價卻未申購,或是報價與申購行為不相符的機構做出嚴肅的處理等等。以敦促這些詢價對象遵循誠信原則,改進自身的詢價工作。
其次,通過增加首發可流通數量的方法來縮小一二級市場之間巨大的溢價差距。目前吸引巨量資金參與打新的原因,主要在於巨大的無風險套利空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完善詢價機制很難完全解決,畢竟資本是要追逐更大的利益,想要詢價機構做到一二級市場價格接軌是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就需要從供需兩方面入手,通過提高首發股的流通比例,來稀釋一部分市場泡沫,減少市場整體的風險。
最後,要進一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現有基礎上提高網上配售比例,加大回撥力度。同時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在超額網上申購時,首先滿足中小散戶的投資需求;無論資金量大小,每一個有效賬目都配送一定額度的股票等等傾向於中小投資者的申購方法。只有讓更多的中小投資者能夠在新股發行中獲得利益,才能更好的消除市場對於IPO的恐懼心理,維護股市健康穩定運行。只有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新股發行制度,才能從源頭上改善整個股市的環境。
8. 新股發行對大盤指數的影響。
首先,你的新股上市後的大盤指數公式是從哪裡找的,我從來沒聽誰說過,我只見過第一個公式。新股顯然在基期(90年代)沒有發行,所以他對分母應該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分母是常數;其次,新股上市會導致分子變大,假定其他股票價格不變,那麼指數變大,但實際上,新股上市會分流一部分資金,導致其他股票拋盤增加,股價下降,所以總體指數並不會有太大變化。
9. 股票期權對股市的影響是什麼
股指期貨推出的主要影響在於:
1、改變市場的游戲規則,市場走勢也將更加理性和穩定。
股指期貨將改變以前的游戲規則,單邊市的格局將被改變,而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機構投資人顯然具有散戶難以比擬的優勢,機構之間的博弈也將成為市場的主旋律。
股指期貨作為一種新的金融衍生品,雖然並不阻隔散戶的投資和參與。然而,無論從投機買賣還是套期保值的角度上來說,機構投資者都具備小散戶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就是說股指期貨本身是一種更加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的品種。另外,股指期貨將結束單邊市才能獲利的狀況,市場的博弈規則將更為合理。由於以上的情況,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必然會改變目前的游戲規則,而市場走勢也更加趨於穩定和合理。
2、加速股票價格結構的調整,權重藍籌股將成稀缺資源。
按照國外市場的經驗,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和發展,必然逐漸地受到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和關注,交易量逐漸提升。而能夠對股指施加影響力、基本面較好、流動性高的權重藍籌股將愈發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和搶奪。而質地較差的公司除了基本面不理想外,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對指數的影響力較差,從而導致逐漸被機構放棄,活躍程度日漸萎縮。股市的結構將逐步兩極分化,主要的藍籌股群體決定了大盤的方向,流動性和交易活躍程度將提高。形象不好、基本面差的小盤股逐漸淪落為乏人問津的仙股,進而喪失流動性,慢慢被邊緣化。
3、加速機構投資者群體的發展。
隨著股指期貨交易的問世,資本市場中的大量交易者將湧入,這中間既有套保者也有投機者,現今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其他證券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將加入期貨市場的博弈。
正如我們在第一條所提到的,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更多地強化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優勢,可以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選擇以及規避風險的工具。而大機構群體完全可以通過集體控制大藍籌股板塊來「攜天子以令諸侯」。這些無疑將進一步確定主流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優勢,為這一群體的發展提供更大的騰挪空間。而在此情況下,中小資金的交易優勢則進一步喪失。
4、加速資本市場的融合,促使股票走勢更快地反應基本面信息。
股指期貨引入後,還會增強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貨幣市場等其他金融市場的聯系,期貨市場與主流金融市場間的制度隔斷會自然消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個市場資金之間的相互流動,目前參與期貨市場、股票市場之間的投資者群體有很大的差異。然而,隨著股指期貨的出現,無疑為兩個市場的參與者相互流動提供了一條通道。
另外,目前期貨市場上很多大宗交易品種的價格走勢往往相比股票市場上相應股票的走勢更加領先反映宏觀基本面的情況,一旦兩個市場之間的投資者和資金相互流動,投資訊息的傳遞和投資手法必將趨同,則股票市場的走勢將受到期貨市場的影響對基本面的反應更加靈敏。
10. 股票期權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標的股票價格:由於認購期權的內在價值等於股票價格減去行權價格,所以當股票的價格上升時,認購期權的價值也要上升。同理,由於認沽期權的內在價值等於行權價格減去股票價格,所以當股票價格上升時,認沽期權的價值在下降。
2、行權價格:當行權價格上升時,認購期權的價值下降,認沽期權的價值上升。
3、市場無風險利率:市場無風險利率通常是取為短期國債的利率。它是影響期權價值最為復雜的一個因素。一方面,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時,人們對股票未來的預期收益率就會提高,從而導致認購期權的價值上升,認沽期權的價值下降。
另一方面,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往往會下跌,這就造成認購期權的價值下降,而認沽期權的價值反而上升了。然而在現實交易中,往往前一個原因更佔主導位置,但有時兩個原因導致的凈效應也可能使認購期權的價值隨著無風險利率增加而減少,認沽期權的價值隨著無風險利率增加而增加。
4、股票價格的波動率:股票價格的波動率是用來度量未來股票價格的不確定性的。如果股票價格的波動率越大,那麼股票價格就以更大的可能性上漲或下跌。對於認購期權,由於股票上漲的幅度變大,持有者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他最多順勢權利金,所以認購期權的價值隨著波動率的增大而增大。
對於認沽期權,由於股票下跌的幅度也變大,持有者獲利的可能性也會變大,同時他最多損失權利金,所以認沽期權的價值也隨著波動率的增大而正大。從上面來看,波動率對於認購、認沽期權的影響,效果是一樣的。
(10)新股發行對期貨期權的影響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只有交割月份的差異,數量固定而有限。期權交易中,期權合約不但有月份的差異,還有執行價格、買權與賣權的差異。不但如此,隨著期貨價格的波動,還要掛出新的執行價格的期權合約,因此期權合約的數量較多。
期權與期貨各具優點與缺點。期權的好處在於風險限制特性,但卻需要投資者付出權利金成本,只有在標的物價格的變動彌補權利金後才能獲利。但是,期權的出現,無論是在投資機會或是風險管理方面,都給具有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