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期貨來平衡現貨升貶值
A. 現在人民幣在貶值的情況下賭其升值該怎麼理財
貶值升值是相對美元來說的。
如果要套期保值的話,可以選擇購買一部分美金現貨或者期貨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
B. 急急急!!!貨幣、股市、現貨、期貨的傳導機制
我認為的順序跟樓上的是一樣的,貨幣、期貨、股票、現貨。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情況:
美國前段時間推出了一個1萬多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通過開動所謂「印鈔機」,使得美元貶值,美元指數從88點下跌到82點左右。引起了商品期貨上的所有品種大幅上漲,同時與期貨交易相關的股票立刻反應,並帶動其他股票上漲,接著現貨市場價格開始穩定,隨著現貨交易行情走暖。從這應該可以看出反應快慢了。
這說的是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還有點區別,主要因為參與交易的人群差異和規模差異,傳導難以說明快慢,大多是互相傳導。
C. 簡要對比現貨、期貨、遠期合同三種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是一種集中交易標准化的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即交易雙方在期貨或證券交易所通過買賣期貨合約,並根據合約規定的條約,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以某一價格買賣某一種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商品的交易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期貨交易的目的並不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迴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與現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徵:
(1)期貨交易的風險較大。價格不確定是期貨買賣最大的特色。在進行買賣協議時,大家都不能確定幾個月之後的現貨價格,無法預知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只能憑借各種因素分析估計,可能估錯,也可能估對。這就是買賣期貨的風險所在,就有點像在賭場買大小,估對舊賺錢,估錯就虧本。
(2)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杠桿率高。現貨交易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有多大的本錢作多大的買賣。與現貨交易不同的是,在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在訂立合約時,都不必有用足夠的貨款或實物貨品數量,但為保證交易雙方在合約到期時會履行合約,因此,期貨交易要求買賣雙方均必須繳付保證金。
在期貨交易中,實物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決定雙方當事人對履行合約的態度。在合約的價格高於該商品的現貨市場價格時,履行合約所付出的成本比從市場上購買海高,這時,倘若沒有制裁措施,賣方就不遠矣履行合約;相反,如果現貨市場價格高於合約規定的價格,則賣方就會因在現貨市場出售獲利更大,而不願意履行合約。為了確保公平、公正、保證合約正常履行,期貨或證券交易所要求買賣雙方都支付一定的保證金。由於期貨或證券交易所及其結算機構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並實行嚴格的監管制度,所以,期貨交易的違約風險很小。
保證金通常僅僅是合約價值的很小一個比列,因此,用很少的錢就可以進行大面值的期貨交易,也就是說期貨交易的公幹率很高。
(3)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率低。期貨交易的最初目的是規避現貨交易的價格風險。但是,參與期貨交易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以實物交割方式履行合約。賣方不一定想賣,買方不一定相買。事實上期貨市場是投機者居多,他們都無意進行實物的交割,只不過是想利用期貨價格的上下波動而賺取利潤。他們雖然是投機者,卻是期貨市場不可缺少的參與者。沒有投機者,期貨市場的對沖風險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轉嫁風險的對象而不能實現。所以,期貨合約的履約並不一定必須履行實際的交貨義務,買賣期貨合約者在規定的交割日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進行數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將持有的合約相互抵消,從而無需再履行實際交貨的義務。如某人買進了一張買入日元的期貨合約,但後來不願意履行該合約,那麼,只要在買進一張數額相等的沽出日元的合約,一買一賣之間,買家和賣家都是自己,就可以結算這樁投資合約。因此,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量占交易量的比重很小,一般小於5%。
(4)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制定的,並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標准化合約。合約中的各項條款,比如商品數量、商品質量、保證金比率、交割地點、交割方式以及交易方式等都是標准化的,合約中只有價格一項是通過市場競價形成的自由價格。而在現貨市場,合約並不是標准化的,通常每一筆交易就是一份菲標準的合約。
舉一個例子,在外匯市場上,你用100美元以當日的匯率1:7.727換取人民幣772.7元,這就叫做現貨交易。而你在期貨交易所買進外匯期貨合約,合約約定你在三個月後用100美元以7.727的匯率換取人民幣,而不論三個月後的匯率究竟是多少,這就是期貨交易。如果三個月後,人民幣升值,你就可以賺取匯率的差價;反之,如果人民幣貶值,這樁投資便有損失。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主要區別可以概括為下表: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主要區別
現貨交易
期貨交易
交易時間 即時 未來
擁有商品的性質 有價證券、實物商品等 合約
擁有期限 無限制 有特定期限
轉讓性質 可以 不可轉讓、大便卻可以平倉
合約條款 買賣雙方協議,無需標准化 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
價格 買賣雙方在交易時確定 買賣雙方訂約時確認未來交收價格
付款方式 通常為錢貨兩訖 實行保證金制度
交收 通常為實物交收 通常為非實物交收
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種交易方式,即遠期交易。遠期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分別許諾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購買和提供某種商品。如有時供應商手上可能沒有現貨,在收到訂單之後才開始生產或購進商品,那麼,在簽合約和交貨之間就有一段時間上的距離,這就是遠期交易的形式。
與遠期交易合約一樣,期貨合約也是買賣雙方就未來以某種價格交易某種商品或資產而簽訂的協議。然而,與遠期交易不同的是,期貨合約是一種標准化的遠期交易方式。在期貨合約中,交易的品種、規格、數量、期限、交割地點等,都已經標准化,唯一可變的就是價格。這樣,合約的流動性增強,並且即使是對交易商品缺乏知識的「非專家」也可以參與其中。不過,遠期和期貨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必然的。如果有些遠期合約中的特殊條款與標准合約的差異很容易被量化並定價的話,這些合約也可以像標准期貨合約一樣,在到期前多次轉手買賣。
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主要區別可概括如下:
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主要區別
遠期交易
期貨交易
合約規格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合約內容 買賣雙方協議 規格化合約
到期日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交收方式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交易地點 通常為櫃台市場(場外),如銀行、中介機構等 集中在交易所(場內)交易
合約終止方式 大多交收指定商品或資產 大多在交易所平倉
盈虧計算 到期日結算 每交易日均進行結算
監管方式 自我約束 專門機構監管
D. 買入套期保值
套保其實很復雜。簡單來說,正常情況下期貨和現貨呈同方向變化,買入套保的話就是買入六個月以後,也就是9月份的期貨合約,一旦現貨加元升值,期貨一般也會升值,現貨成本增加,但是期貨出現盈利,可以實現對沖。一旦加元貶值,現貨成本減少,但期貨虧損,也實現了對沖。通過這樣的操作,就基本鎖定了現貨的成本。
套保的結果一般分為三種情況:補償性套保,期貨市場部分對沖了現貨市場盈虧,結果為出現一定的虧損;完全性套保,期貨市場完全對沖了現貨市場盈虧;溢價性套保,期貨市場完全對沖了現貨市場的風險,而且出現一定的盈利。完全性套保是理想化的,一般都是虧一點或賺一點。
3月份現貨市場成本為432萬美元,9月份現貨成本為424萬美元,成本降低8萬美元。期貨市場進行買入套保,買入加元,9月份期貨市場加元升值0.0039,不考慮手續費的話期貨市場盈利0.0039X500萬元=1.95萬元。套保結果為獲利9.95萬元。屬於溢價性套保,非常成功。
本人比較粗心,如有出錯的地方請多包涵。
E. 期貨是如何調節現貨共存的
是庫存的吧?
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市場來實現庫存的虛擬化管理,大多數生產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進行不得不提前備貨。而庫存的總價值又會因為現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如果新貨價格下跌那麼倉庫里的貨值就貶值了如果現貨價格上漲一般會因為貨物短缺而發愁。
通過期貨結合企業的生產計劃就可以實現庫存的虛擬管理:首先是對已經持有的庫存賣出套期保值,也就是根據自己庫存的貨值兌換成期貨合約並做賣出套期保值。這樣即便是價格下跌,雖然現貨庫存貶值但是期貨市場是盈利的。對沖之後就可以實現少虧損或者盈利的目的。
其次是對於大訂單的買入套期保值,對於已經簽訂的生產計劃可以換算成等值的期貨合約並買入套期保值。這樣即便是現貨價格上漲,那麼期貨市場是盈利的。這樣不會因為現貨價格上漲而增加成本。
因為期貨實行的是保證金交易,所以合約的30%的資金就可以實現對庫存的管理。
F. 如何通過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
1. 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 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 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G. 期貨的價格跟現貨的價格之間,是怎麼去平衡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下期貨是什麼,期貨名詞中的這個「期」字其實就已經向我們透露了不少信息。期貨肯定是有期限的「貨物」,但期貨不是貨,它與現貨有著本質的區別。現貨是可以交易的貨(商品),但是期貨卻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物標准化的可交易合約。也就是說期貨只是一紙文書罷了,它代表了與其相關物品的所有權。
明日期貨操作建議:
鐵礦的空單開盤平倉。3950做多2手RB1801,3930做多2手RB1801,3990止盈。3900止損!566空鐵礦1801兩手!
H. 為什麼投資者能夠藉助於期貨市場來規避現貨市場風險。
這叫做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套期保值的理論基礎:現貨和期貨市場的走勢趨同(在正常市場條件下),由於這兩個市場受同一供求關系的影響,所以二者價格同漲同跌;但是由於在這兩個市場上操作相反,所以盈虧相反,期貨市場的盈利可以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
歸納起來,套期保值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1、確定采購成本,保證企業利潤。供貨方已經跟需求方簽訂好現貨供貨合同,將來交貨,但供貨方此時尚無需購進合同所需材料,為避免日後購進原材料時價格上漲,通過期貨買入相關原材料鎖定利潤。2、確定銷售價格,保證企業利潤。生產企業已經簽訂采購原材料合同,通過期貨賣出企業相關成品材料,鎖定生產利潤。3、保證企業預算不超標4、行業原料上游企業保證生產利潤。5、保證貿易利潤6、調節庫存A、當認為當前原料價格合理需要增加庫存時,可以通過期貨代替現貨進庫存,通過其杠桿原理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保證企業現金流。B、當原材料價格下降,企業庫存因生產或其他因素不能減少時,在期貨上賣出避免價格貶值給企業造成損失。7、融資當現貨企業需要融資時,通過質押保值的期貨倉單,可以得獲得銀行或相關機構較高的融資比例。8、避免外貿企業匯率損失外貿型企業在以外幣結算時,可以通過期貨鎖定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鎖定訂單利潤。9、企業的采購或銷售渠道。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期貨市場可以是企業采購或銷售另外一個渠道,等到商品進入交割環節,實現商品物權的真正的轉移,是現貨采購或銷售的適當補充。
I. 關於套期保值的問題
作為出口商,遠期收到英鎊,並預期是低估的,也就是預期遠期英鎊升值,也就是遠期收到的英鎊可以兌換到更多的本幣,就不需要做套期保值.
如果預期將來英鎊貶值,則可做遠期套期保值,即將遠期獲得的英鎊即期出售.
如果預期將來英鎊的匯率預料不定,貶值的可能性較大,可以做買入賣出期權的保值.
J. 人民幣貶值,中國期貨市場上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反而會上升
如果人民幣貶值,期貨會漲,因為人民幣貶值意味著貨幣超發,意味著物價上漲,自然商品價格會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也就是期貨價格自然會上漲。
1、關於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最常被引證運用的是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彈性分析法,該方法考察的是在匯率貶值情況下貿易條件是改善還是惡化。之所以用到彈性的概念,是由於貨幣貶值同時改變了以本幣或外幣表示的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而決定貿易條件改善與否取決於出口商品本幣(外幣)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於還是小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國貨幣貶值,該國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幣價格不變,當然也可以上升。而進口商品由於貨幣貶值導致本幣價格上升、需求下降,國外出口商為了維持一定市場份額,使得本國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 、ηDM分別表示進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ηSX 、ηSM 分別表示進出口供給價格彈性,則在匯率貶值情況下有如下結論: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惡化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對貿易條件不起作用;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改善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2、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長期動態分析
除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外,由於進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不同,因而匯率的變動對貿易商品的進出口量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之勞動力工資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使得進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同樣發生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將對進出口商品的結構產生影響。顯然這種影響因素較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化的國內產業與對外貿易政策等決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貿易商品結構調整的效果,從長期看,可能有利於本國貿易商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有利於提升貿易及產業競爭力。考察單邊要素貿易條件(S),其計算公式為S =(Px / Pm )Zx ,Px 與Pm 同商品貿易條件,Zx 代表出口部門的生產率指數。由於企業力圖在匯率變動的環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從而增強競爭力,由此Zx 的值可以得到較大提高,即使商品貿易條件下降,但是單邊要素貿易條件依然可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