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豆粕合約對沖
『壹』 豆粕期貨標准合約有哪些內容
交易品種 豆粕
交易單位 10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1元/噸
漲跌停板幅度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
合約月份 1,3,5,7,8,9,11,12月
交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5:00和交易所規定的其他交易時間
最後交易日 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
最後交割日 最後交易日後第4個交易日
交割等級 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交割質量標准
交割地點 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M
上市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這個是豆粕期貨合約,一手10噸,最小波動10元,保證金2400多元。
『貳』 期貨數據中 為什麼在剛剛過去的1207豆粕合約數據在1307豆粕合約裡面沒有 為什麼 要跳空這一年的
你要了解兩點:
1. 新合約的掛牌價是由交易所定的,所以新合約價格回跳空,新合約是個相對概念M1307相對於M1207.
2.關於連續問題,通常查看豆粕連三這類合約。
希望能幫上你。
『叄』 期貨入門:什麼是豆粕期貨 附豆粕標准合約
豆粕期貨是指以豆粕為標的物的期貨交易合約,在期貨市場進行交易。
『肆』 如何完成豆粕期貨買方交割
交割的前提條件是你是法人帳戶,並要提供稅務登記證的復印材料以便於交易所開具增值稅發票。個人客戶不可以交割。 您滿足這個條件就可以在您覺得適合的價位買入相應交割期的豆粕期貨合約。進入交割月前一個月後,按規定填補該交納的保證金,不要出現保證金不足現象,以免被強行平倉。進入交割月要向交易所提出交割申請(有標準的表格),交易所接受申請後根據您的情況進行買賣配對。到最後交易日時你帳戶必須准備好100%的貨款應付實物交割。然後進入交割日,您帳戶內貨款將被劃走,交易所通過期貨公司向您轉達倉單,實物轉移成功。您在規定時間內憑倉單到指定的倉庫提貨。提貨時各種費用要考慮周全,同時逾期沒提貨交易所會收取倉儲費用。
『伍』 期貨交易的對沖(套期保值)只能在兩個不同的市場內進行嗎
1、只要是對沖掉風險就叫對沖,但是套保國家有規定,得申請套保席位,一般個人投資者不能做套保,你這樣做叫套利。但是沒有在一個合約上建立同時雙向的頭寸,這樣你不但不會賺錢,還會虧錢(虧的是傭金,滑移價差)。你做套利得先去看看有關套利的書,這里給你打,太長了,一句兩句說不明白。
2、保證金17%,你的杠桿是100除以17,也就是5.88,也就是說放大了5.88倍。期貨價格上漲10%,你就用10%*5.88=58.8%.
股指期貨,就是以股市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雙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後的股市指數價格水平,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票指數期貨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在具體交易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價值是用指數的點數乘以事先規定的單位金額來加以計算的,如標准·普爾指數規定每點代表250美元,香港恆生指數每點為50港元等。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一般以3月、6月、9月、12月為循環月份,也有全年各月都進行交易的,通常以最後交易日的收盤指數為准進行結算。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實質是投資者將其對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的過程,其風險是通過對股市走勢持不同判斷的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來相互抵銷的。它與股票期貨交易一樣都屬於期貨交易,只是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對象是股票指數,是以股票指數的變動為標准,以現金結算,交易雙方都沒有現實的股票,買賣的只是股票指數期貨合約,而且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賣出。
『陸』 請教期貨高手你做豆粕合約穩定贏利的方法和公式,自己總結的最好。什麼方法我都會虛心學習的
沒有穩定盈利的,能穩定盈利的不會出現在網路上,最多也是出現在新聞上,不過高手一般都是把虧損控制在最小,把盈利放到最大,擅於止損,經得住誘惑又耐得住寂寞
『柒』 期貨當中的基差是什麼
據《期貨及衍生品基礎》中的定義,基差是某一特定地點某種商品或資產的現貨價格與相同商品或資產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
用公式簡單表示為: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捌』 豆粕期貨的期貨交易
特點
1、合約標准化——合約除價格外,所有的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全國統一。
2、交易集中化——豆粕必須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
3、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交易者可在價格低時先買入期貨合約,待價格上漲後賣出平倉;也可以在價格高時先賣出,然後待價格下跌後買入對沖平倉。
4、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每日交易結束後對交易各方的盈虧進行資金清算。
5、保證金制度和杠桿機制——與高風險相對應,期貨市場也是一個高收益的市場。進行期貨交易只需要交納少量的保證金,一般為成交合約的10左右,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
『玖』 各類期貨指數是如何算出來的,例如大連豆粕指數與各月合約有何關系
商品指數基金起源於美國,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是1971年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
在商品市場進行交易的基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商品指數基金,如RJ/CRB指數。二是商品投資顧問(CTA)。三是對沖基金,如商品ETF、ETP等。其中,商品指數基金採取的是被動管理策略,跟蹤GSCI、CRB等全球大宗商品指數進行投資,包括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以及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市場基金都在進行指數交易。指數基金一般採取長期策略,建立的頭寸時間跨度通常以年為單位。這些基金被定義為「趨勢跟隨者」或「冷錢」,而CTA則被定義為「趨勢制定者」或「熱錢」。指數基金一般不上市交易,而是通過持有期貨合約或其他衍生品參與商品市場交易,操作以買入建倉為主,很少建立空頭頭寸。
目前商品指數基金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活躍,有些品種特別是能源和農產品(000061,股吧)合約被指數基金大量持有。據了解,目前全球商品指數基金總規模約2400億美元,其中有色金屬約佔11%,即270億美元,能源商品約佔50%,即1200億美元,貴金屬約佔9%,即220億美元,農產品約佔24%,即600億美元,畜產品約佔6%,即140億美元。
商品指數基金2003年才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年全球指數基金總規模由2002年的100億美元左右迅速增長至280億美元。其後,除2008年因金融危機由2007年的1420億美元回落至780億美元外,其餘年份均處於高速增長期。
指數基金進入期貨市場,只是單向做多,並不做空。只要有新的資金購買基金份額,其操作永遠不會停止。當一攬子指數基金買入量開始減少時,基金管理人才反向平倉。但有一種情況,即各品種持倉權重調整時,基金管理人需要對相應品種進行增加或減少倉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