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波動大於現貨波動
Ⅰ 股指期貨和指數現貨變動方向能同步到什麼成度
有幾點需要明白的
1、滬深300指數有既定的編制辦法,所以在分時圖看來,較為平緩,而股指反映的是即時無序的,相對來說,更加起伏不定。
2、滬深300指數目前是9:15開始,15:15結束,而股市是9:30-15:00,這一塊也對圖形有些影響。
3、股指期貨與滬深300指數不一定會同時同向,因為期貨與現貨本質是不同的,有可能放大或者縮小。但從長期來看,股指與現貨是同向的,隨著交割期的到來,趨於一致。目前管理層也在加大對持倉的限制,防止有目的的逼空等事件。
4、很多人認為滬深300易於操縱,不計成本大量的拋空股票,然後在期市做空賺錢,融資融券的先行推出,引入多頭的套期保值,來對抗空頭。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更要看清資金的流向來確定那個會更快反應,一般而言,兩者時間差不會超過5秒。散戶如果能有較好的下單軟體,比如條件套利功能,比人工會快很多。
Ⅱ 股指期貨推出對現貨市場波動性有哪些影響
不沖突!有興趣私信我帶你做股指期貨
Ⅲ 股指期貨與現貨的價差是怎麼計算的
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是滬深300
現在有推出滬深300的指數,你拿期貨的合約 加減滬深300指數的數值就可以!
Ⅳ 為什麼說尤其在合約交割日要關心股指期貨的波動及走勢
在期貨和股票現貨市場都做空,雖然股市蓄意砸盤會造成自己的損失,但因為期貨是杠桿交易,所以一但股票指數下跌,那麼其在期貨上的收益會遠大於股票的損失。舉例來說,如果用相同的資金做空股市和IF1005,股市和IF1005都下跌10%,那麼期做空股市的資金只損失了10%,但是做空IF1005那部分資金由於杠桿作用(10%左右),其收益是100%。綜合兩個市場,最終會盈利90%。如此巨大的利潤,當然會上演交割日魔咒。
Ⅳ 股指期貨價格的與股指現貨價格的關系
假如在股指期貨合約成交後股票現貨市場價格下跌,並一直持續到交割月,股指期貨合約價格也會隨之下跌,並且下降幅度至少和股指現貨價格的降幅一致。否則,即在股指現貨價格下降時,股指期貨價格雖然下降,但幅度小於股指現貨價格的降幅,那麼股指期現價差就會大於持有成本,套利者就會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賣出期貨合約,同時在股指現貨市場上買入現貨股票並持有到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賣出,這種套利活動會持續到股指期貨價格隨現貨價格的下跌而下跌,降幅至少與股指現貨價格下降相同為止。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一般性結論:在正向市場上,如果股指現貨價格下降,股指期貨價格也下降,而且因為股指期貨價格原本比股指現貨價格高,所以降幅更大,直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收斂一致。同樣,在正向市場上,如果股票現貨價格上升,股指期貨價格也上升,但升幅小於現貨價格,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合二為一。
若股指現貨價格高於股指期貨價格,這時交割月份較近的合約價格高於交割月份較遠的合約價格。我們把這種市場稱作逆轉市場或反向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市場是因為近期對股票現貨的需求非常迫切,遠大於近期供給量;同時預計將來股票現貨的供給會大幅度增加;總之,反向市場的出現是由於人們對股票現貨商品的需求過於迫切,股票現貨價格再高也在所不惜,從而造成股票現貨價格劇升。這種價格關系並非意味著持有現貨沒有持有成本的支出,只要持有現貨並儲存到未來某一時期,持有成本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在反向市場上,由於市場對現貨及近期期貨需求迫切,購買者願意承擔、吸收全部持有成本而已;在反向市場上,隨著時間的推進,股指現貨價格與股指期貨價格如同在正向市場上一樣,會逐步接近趨同,到交割月份收斂一致。
總之,因為股指期貨價格是未來某一時間上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流逝,股指期貨合約的到期,股指期貨價格就會趨向於股指現貨交割價格。如果臨近合約到期時,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出現超過交易成本的價差時,交易者必然會抓住機會進行套利交易,使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漸趨一致。
股指期貨價格與股指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但在趨同之前,存在一個時間差。股票指數期貨與股指現貨價格的時間差是指股票指數期貨與現貨價格的變動在時間上不同步的現象。一般而言,股指期貨價格的變動超前於股票現貨價格的變動。
出現這種現象有如下原因:
(1)小盤股的交易較小。
(2)現貨市場交易的高成本。
(3)較低的期貨保證金。
總之,除了期貨價格變動本身具有的超前性外,由期貨交易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所決定的期貨交易的充分性也是股票指數期貨與現貨價格時間差形成的原因。
Ⅵ 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的波動性的影響有哪些理論
波動性體現的是實際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偏離,也可以用來度量市場對外界信息的反應程度。波動性與市場運行效率密切相關,其大小也會隨著市場運行效率的改變而改變,而金融時間序列數據一般都具有尖峰厚尾、波動聚集、長記憶性等特徵。
為了找到條件方差中波動性的時變特點和內涵,恩格爾(Engle)率先提出了ARCH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以過去的信息為條件,擾動項的條件方差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量,並且是它的有限前期值平方的線性組合。
標準的ARCH(p)模型為:
yt=βxt+μt(公式1)
μt|φt-1~N(0,σ2)
var(μt)=σ2t=ω+α1μ2t-1+α2μ2t-2+……+αpμ2t-p
(公式2)
其中,φt-1是信息集,還需要滿足約束條件ω>0,αi≥0(i=1,2……p)。
ARCH(p)模型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一是公式(1)為均值方程;
二是公式(2)中,σ2是條件方差,μ2t-1(t=1,2……p)是滯後的殘差平方,又被稱為ARCH項。不過,實踐中很容易出現μt滯後階數較大的現象,這種參數較多的模型會影響其參數估計的准確性。
Ⅶ 為什麼股指期貨開盤的前15分鍾波動都比較大
股指期貨在9:15到9:30這一時段是投資者消化隔夜信息的時段。根據混合分布假設理論,當新信息到來的時候,由於大量的投資者需要調整頭寸,容易導致價格急劇波動。如果投資者對信息的理解一致,那麼價格會很快達到均衡水平。但是如果投資者對信息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則可能導致價格持續地波動。當價格趨於穩定的時候,可以認為新的信息已經被市場所消化。也就是說,如果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能在開盤後迅速穩定下來,說明市場很快消化了隔夜的信息,從而有利於指引現貨市場的開盤。
為此分析股指期貨上市以後,股指期貨和滬深300現貨指數的日內波動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股指期貨前5分鍾(9:16到9:20)的波動顯著高於日內的其他時點。這符合混合分布假設理論,即由於隔夜信息的累積,開盤時段的價格波動劇烈。而從第二個五分鍾開始,股指期貨的波動開始迅速下降。到9:30現貨市場開盤的時候,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已經趨於穩定,即價格已經逐漸達到了均衡水平。
Ⅷ 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波動性從方差標准差方向怎麼研究
點位啊,同花順有的,鍵入滬深300就可以,樓主影響都寫了數據沒找到?那怎麼分析的貼水升水的?
Ⅸ 為什麼股指期貨開盤的前15分鍾波動都比較大
股指期貨在9:15到9:30這一時段是投資者消化隔夜信息的時段。根據混合分布假設理論,當新信息到來的時候,由於大量的投資者需要調整頭寸,容易導致價格急劇波動。如果投資者對信息的理解一致,那麼價格會很快達到均衡水平。但是如果投資者對信息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則可能導致價格持續地波動。當價格趨於穩定的時候,可以認為新的信息已經被市場所消化。也就是說,如果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能在開盤後迅速穩定下來,說明市場很快消化了隔夜的信息,從而有利於指引現貨市場的開盤。
為此分析股指期貨上市以後,股指期貨和滬深300現貨指數的日內波動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股指期貨前5分鍾(9:16到9:20)的波動顯著高於日內的其他時點。這符合混合分布假設理論,即由於隔夜信息的累積,開盤時段的價格波動劇烈。而從第二個五分鍾開始,股指期貨的波動開始迅速下降。到9:30現貨市場開盤的時候,股指期貨的價格波動已經趨於穩定,即價格已經逐漸達到了均衡水平。
Ⅹ 股指期貨瀑布效應一定存在嗎
我們統計了美國、英國、韓國等22個已經推出股指期貨和中國、越南等八個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國家股票現貨市場自美國次級貸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結果發現,推出股指期貨國家股票現貨平均跌幅為46.91%,而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國家現貨指數平均跌幅高達63.15%,我國上證綜指跌幅達72.81%,深圳成份指數跌73.8%。
由於新興市場在市場結構、投資者結構和監管體制上具有一定可比性,我們同時計算了巴西、墨西哥、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已經推出股指期貨交易的主要新興國家現貨指數平均跌幅,發現這五個新興市場現貨指數平均跌幅僅為47.1%,也明顯小於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國家現貨指數的跌幅。
這個現象表明,在這次次貸危機中,有股指期貨的市場,現貨市場的波動幅度要遠遠小於沒有股指期貨的市場。
有無股指期貨現貨指數跌幅對比
單純的樣本統計容易受樣本選擇誤差的影響,我們重點統計了2008年9月29日美國股市引發的全球市場創紀錄的大跌中,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的風險對比情況。由於美國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被否影響,美股暴跌引起全球股市連鎖反應,各主要股票指數均大幅下跌,投資者信心缺失使得股指劇烈波動,各主要市場單日跌幅均創造了歷史記錄。
我們發現,從2008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全球市場大跌中,除日本、香港、韓國外,世界大部分主要股票指數,其股指期貨市場的平均波動都明顯要小於現貨市場波動,其中尤以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最為顯著,年化波動率最高相差達7%。
我們進一步詳細統計了9月29日至10月14日各主要股指期貨市場在連續大跌中期貨市場波動與現貨市場波動的日波動率對比情況,發現在市場連續大跌過程中,幾乎都是現貨市場波動要大於期貨市場波動,前者不僅沒有加大後者的波動幅度,反而通過價格引導和波動溢出效應,降低了現貨市場的波動率,引導現貨市場進行理性價值回歸。
在這次大跌過程中,只有亞洲幾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例外,日經225在大跌早期期貨與現貨波動基本相似,從10月7日開始期貨開始引導現貨下跌;而韓國則正好相反,在大跌早期,期貨引導現貨,但後期兩個市場波動情況基本一致。
中國台灣地區在整個大跌過程中都是期貨大於現貨。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經歷連續大跌開始反彈時,幾乎都出現了期貨波動大於現貨的情況,這說明期貨在反彈過程中積極引導了現貨的修正和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