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合約的了解方式
Ⅰ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約的區別是什麼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約的區別是:
1、合約標准化的區別
期貨合約是經過嚴格標准化了的合同,進人期貨交易所的每一種期貨交易對象,都已經由交易所定了質量、等級、數最、交貨時間、交貨地點,只有期貨價格才是在交易過程中經過公開競價和計算機攝合成交的方式來確定的。
現貨合同是非標准化的,現貨合同的具體條款(如交貨品種、數量、時間、地點等)均需由簽約雙方協商議定。
2、交割內容方面的區別
期貨合約只是期貨交易中的一種特號而已,是期貨交易的載體,以使期貨投資者能夠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實現既定目標或套期保值轉移價格風險,或通過分擔價格風險而獲取價差利潤。
現貨合同中要求全部進行實物商品交割。
3、有無簽約者的區別
期貨合約並不是由買賣雙方來簽訂的。期貨交易過程中並不存在交易的紙面合同,因而轉讓合約時也就無需進行類似現貨交易中的合同背書。
現貨合同要求載有合同交貨的價格、數量、時間和地點等詳細內容,並由買賣雙方簽字蓋章後方可生效,其間如有任何一方不能履約,則必須經過背書之後方可將履約責任、義務及權利轉到第三方。
期貨合約是買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接收某種資產,賣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交付某種資產的協議。雙方同意將來交易時使用的價格稱為期貨價格。雙方將來必須進行交易的指定日期稱為結算日或交割日。雙方同意交換的資產稱為「標的」。
現貨合約,為立即或在將來交付實際商品而簽訂的銷售協議。現貨合約:以現貨標准化合約為標的物,通過電子交易平台進行集合競價買賣統一成交、轉讓、結算,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現貨合約交易的本質是以金融的手段服務現代貿易業。
Ⅱ 期貨合約結清的方式通常有哪些
只有兩種方式:
一:期貨合約到期前平倉;
二:期貨合約到期後進行實物交割,雙方提供合約規定的現貨和購買貨物的現金。
Ⅲ 如何理解期貨合約的買賣
股指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准化協議,是股指期貨交易的對象。一般而言,股指期貨合約中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合約標的。即股指期貨合約的基礎資產,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的合約標的即為滬深300股票價格指數。
(2)合約價值。合約價值等於股指期貨合約市場價格的指數點與合約乘數的乘積。
(3)報價單位及最小變動價位。股指期貨合約的報價單位為指數點,最小變動價位為該指數點的最小變化刻度。
(4)合約月份。指股指期貨合約到期交割的月份。
(5)交易時間。指股指期貨合約在交易所交易的時間。投資者應注意最後交易日的交易時間可能有特別規定。
(6) 價格限制。是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或者某一時段中交易價格的波動不得高於或者低於規定的漲跌幅度。
(7)合約交易保證金。合約交易保證金占合約總價值的一定比例。
(8)交割方式。股指期貨採用現金交割方式。
(9)最後交易日和交割日。 股指期貨合約在交割日進行現金交割結算,最後交易日與交割日的具體安排根據交易所的規定執行。
Ⅳ 我想了解期貨的有關知識
期貨交易:指買賣雙方成交後不即時交割,而是按契約規定的成交價格、數量,到約定的交割期限後再履行交割手續的交易。
期貨合約:期貨合約是一種在將來的某個時間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等級的商品的遠期合約或協議。在已經批準的交易所的交易廳內達成,具有法律的約束力。相對於現貨的遠期合約來說,具有標准化格式;便於轉手買賣;實貨交割比例小;履約率甚高。期貨交易所為期貨合同規定了標准化的數量、質量、交割地點、交割時間,至於期貨價格則是隨市場行情的變動而變動的。
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
掉期合約: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准確他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合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合約和貨幣掉期合約。
期貨市場: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場所,是多種期交易關系的總和。它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在現貨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度組織化和高度規范化的市場形式。既是現貨市場的延伸,又是市場的又一個高級發展階段。從組織結構上看,廣義上的期貨市場包括期貨交易所、結算所或結算公司、經紀公司和期貨交易員;狹義上的期貨市場僅指期貨交易所。
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它是一種非營利機構,但是它的非營利性僅指交易所本身不進行交易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講利益核算。在這個意義上,交易所還是一個財務獨立的營利組織,它在為交易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基礎上實現合理的經濟利益,包括會員會費收入、交易手續費收入、信息服務收入及其它收入。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規則為整個期貨市場提供了一種自我管理機制,使得期貨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以實現。
期貨經紀商:是指依法設立的以自己的名義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收取一定手續費的中介組織,一般稱之為期貨經紀公司。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
場外交易:又稱櫃台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
上市品種:指期貨合約交易的標的物,如合約所代表的玉米、銅、石油等。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做期貨交易,在眾多的實物商品中,一般而言只有具備下列屬性的商品才能作為期貨合約的上市品種:一是價格波動大。二是供需量大。三是易於分級和標准化。四是易於儲存、運輸。根據交易品種,期貨交易可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以實物商品,如玉米、小麥、銅、鋁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商品期貨。以金融產品,如匯率、利率、股票指數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於金融期貨。金融期貨品種一般不存在質量問題,交割也大都採用差價結算的現金交割方式。我國上市品種主要有銅、鋁、大豆、小麥和天然橡膠。
商品期貨: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副產品、金屬產品、能源產品等幾大類。具體而言,農副產品約20種,包括玉米,大豆、小麥、稻穀、燕麥、大麥、黑麥、豬肚、活豬、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麥被稱為三大農產品期貨:金屬產品9種、包括金、銀、銅、鋁、鉛、鋅、鎳、耙、鉑;化工產品5種,有原油、取暖用油、無鉛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膠;林業產品2種,有木材、夾板。
商品期貨交易:商品期貨交易是代表特定商品的 "標准化合約"(即 "期貨合約")的買賣。
金融期貨: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證券、貨幣、匯率、利率等。
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證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迴避銀行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
貨幣期貨:又稱外匯期貨,它是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迴避匯率風險。
股票指數期貨:是一種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
期權:又稱選擇權,期權交易實際上是一種權利的買賣。這種權利是指投資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的任何時候,以事先確定好的價格(稱協定價格),向期權的賣方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不論在此期間該「商品」的價格如何變化。期權合約對期限、協定價格、交易數量、種類等作出約定。在有效期內,買主可以自由選擇行使轉賣權利;如認為不利,則可以放棄這一權利;超過規定期限,合同則失效,買主的期權也自動失效。期權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之分。
看漲期權:是指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買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
看跌期權:是指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賣出標的物的權利。
期權買方: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購買者。期權買方擁有承擔某一期貨部位的權利,但不是義務。亦稱期權持有者。
期權賣方:通過賣出期權合約賺取權利金,並在期權持有者要求行使權利時負有履約義務的人。亦稱銷售者。
歐式期權:是指只有在合約到期日才被允許執行的期權,它在大部分場外交易中被採用。
美式期權:是指可以在成交後有效期內任何一天被執行的期權,多為場內交易所採用。
實值期權: 具有內在價值的期權。當看漲期權的敲定價格低於相關期貨合約的當時市場價格時,該看漲期權具有內涵價值。當看跌期權的敲定價格高於相關期貨合約的當時市場價格時,該看跌期權具有內涵價值。
虛值期權: 不具有內涵價值的期權,即敲定價高於當時期貨價格的看漲期權或敲定價低於當時期貨價格的看跌期權。
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種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不伴隨本金的交換。
貨幣掉期交易: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
外匯按金交易:是指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的一種遠期外匯買賣方式。在交易時,交易者只付出1%~10%的按金(保證金),就可進行100%額度的交易。
經調整的期貨價格: 相當於現貨價格的期貨價格。計算方法:用期貨價格乘以用於交割的某一特定金融證券(如國庫券)的轉換系數(因子)。
委託單:出市代表經由計算機終端輸入的商品買賣定單。
成交單:經計算機配對後產生的買賣合約單。
昨收市:指前一交易日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開盤價:當天某商品的第一筆成交價。
收盤價:當天某商品最後一筆成交價。
最高價:當天某商品最高成交價。
最低價:當天某商品最低成交價。
最新價:當天某商品當前最新成交價。
成交價:指某一期貨合約的最新一筆交易定價。
結算價:當天某商品所有成交合約的加權平均價。
阻力點:價格難於超越的某一價格水平。
支持點: 由於對合約之吸購,使得價格難以跌過某一特定價格水平。
成交量:指某一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商品期貨合約數量,通常為一個交易日的成交合約數。
持倉量:尚未經相反的期貨或期權合約相對沖,也未進行實貨交割或履行期權合約的某種商品期貨或期權合約。
總數量:也稱未平倉量。
結算價:經加權後的成交價。
開倉量:每一筆成交量中新開倉的數量。
平倉量:每一筆成交量中平倉的數量。
加權量:交易所計算結算價時所涉及的參數。
買價:某商品當前最高申報買入價。
賣價:某商品當前最低申報賣出價。
價差:兩個相關聯市場或商品間的價格差異。
波動: 用於衡量在一定期間內的價格變動的計算方法。通常以百分點表示,而以每日價格變動百分點的年標准差來計算。
漲跌幅:某商品當日收盤價與昨日結算價之間的價差。
停板額: 由交易所逐日為每種合約規定的最大價格波動幅度(范圍)。
漲停板額: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高限價(等於昨結算價+最大變動幅度)。
跌停板額: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低限價(等於昨結算價—最大變幅)。
空盤量:尚未經相反的期貨或期權合約相對沖,也未進行實貨交割或履行期權合約的某種商品期貨或期權合約總數量。
交易量:在某一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商品期貨合約數量。交易量通常指每一交易日成交的合約數量。
開倉:在期貨交易中通常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看漲行情做多頭(買方),另一種是看跌行情做空頭(賣方)。無論是做多或做空,下單買賣就稱之為「開倉」。
平倉:買入後賣出, 或賣出後買入結算原先所做的新單。
Ⅳ 如何理解期貨合約的經濟功能
1.風險轉移
人們往往有一種錯誤的印象:期貨合約的買賣純粹是為了投機,而不能帶來社會效益的增長或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事實上標准商品期貨合約是為了解決某些商品的內在經濟風險而制訂的。
如果在玉米生長期間天公作美的話,農民可望獲得豐收。結果,玉米充斥市場而供過於求,價格下跌。這時,種植玉米的農民因為多收了三五斗,不得不低價賣玉米,收入可能反而下降。如果在玉米成長期間,氣候大乾燥,雨水過量或風沙過大,就會造成作物欠收。其他農民也面臨同樣境遇,結果,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玉米滿足需求,價格上漲。這時,用玉米飼養生豬的農民只能購買高價玉米,飼養成本大大提高。
農民怎樣才能預測玉米的價格呢?答案是無法預測,因為在市場經濟下,商品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所以,生產經營者只能聽天由命。這樣,農民種植玉米、飼養生豬的行為帶有投機性。而大部分農民不希望做一名投機者,他們希望能以合理的價格賣出他們的產品並獲得足夠養家糊口的利潤。如果他們能夠通過交易轉移他們所涉及到的一些商業風險,獲得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他們會樂不可支。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是什麼呢?是期貨合約。
標准期貨合約是一種將商業風險由生產經營者轉移給希望通過合約交易獲取巨額收益的投機者的工具。由於生產經營者能夠轉移風險,他們就能更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因此,期貨交易的最終受益人當然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
價格風險是交易過程中時間作用的結果,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國際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會傳遍世界各地,並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擁有大量這種商品的個人或公司將會很快發現,幾乎一夜之間,他的存貨的價值已大幅上升或下降。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收獲的季節性和需求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
由此可見,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派生出來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賭博的風險是人為製造的。這也是期貨交易與賭博的最本質區別。在期貨交易中,風險的產生不同於賭博。賭博是隨著將錢壓在滾動的骰子或分發的牌上而產生,如果他不賭博,風險就不復存在。但在期貨交易中,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風險是商業活動中固有的一個組成部分,交易所是將風險由套期保值者轉移給投機者的場所。
2.發現價格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做出經營決策。價格信號的真實、准確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經營決策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經營效益。
在期貨市場產生以前,生產經營者主要是依據現貨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進行決策,根據現貨價格的變動來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等。由於現貨交易多是分散的。生產經營者不易及時收集到所需要的價格信息,即使收集到現貨市場反饋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零散和片面的,其准確、真實程度較低,對於未來供求關系變動的預測能力也比較差。當用現貨市場的價格指導經營決策時,現貨價格的滯後性往往會造成決策的失誤。例如,長期以來,我國的糧食流通市場受到糧價低時賣糧難、高時買糧難的困擾,部分原因就是糧食生產經營單位缺乏以遠期價格指導生產銷售的機制。
自期貨交易產生以來,發現價格功能逐漸成為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萬洲金業。
Ⅵ 期貨合約到底怎麼理解
1。期貨市場誰是誰的提款機。在一個期貨市場交易者成熟起來之前,他其實一直要扮演期貨市場的提款機的角色。在這個市場也就是千分之幾的人能夠最終把期貨市場當做自己的提款機,其他交易者都是期貨市場的供血機、提款機。
2。2%資金開倉是不存在逆勢交易的。期貨交易者奇怪:為什麼只要開倉就會是逆勢賠錢?也許永遠也不知道,如果使用2%資金開倉,懂得一點資金管理的粗糙皮毛,會發現一個嶄新的自我,一個煥然一新的交易新天地。
3。全倉交易即便是順勢也是逆勢。全倉交易等於是背水一戰。如果是滿倉交易,即便是順勢也等於逆勢,因為他們是經受不起最細微、最微弱的動盪,乃至在任何時間單元的行情起伏、波折,一點風吹草動對他們就面臨是滅頂之災。
4。要想不逆勢交易,解決好倉位問題。5。增加自身資金厚度和回撤空間。滿倉交易抵擋不了分時的波動,70%的倉位勉強應對隔夜的風險,半倉抵禦不了逆趨勢的波動,30%經受不起大幅度的回調。
Ⅶ 期貨交易流程
1、期貨交易的流程如下:
(1) 期貨交易者在經紀公司輸開戶手續,包括簽署一份授權經紀公司代為買賣合同及繳付手續費的授權書,經紀公司獲此授權後,就可根據該合同的條款,按照客戶的指標辦理期貨的買賣。
(2) 經紀人接到客戶的訂單後,立即用電話、電傳或其它方法迅速通知經紀公司駐在交易所的代表。
(3) 經紀公司交易代表將收到的訂單打上時間圖章,即送至交易大廳內的出市代表。
(4) 場內出市代表將客戶的指令輸入計算機進行交易。
(5) 每一筆交易完成後,場內出市代表須將交易記錄通知場外經紀人,並通知客戶。
(6) 當客戶要求將期貨合約平倉時,要立即通知經紀人,由經紀人用電話通知駐在交易所的交易代表,通過場內出市代表將該筆期貨合約進行對沖,同時通過交易電腦進行清算,並由經紀人將對沖後的純利或虧損報表寄給客戶。
(7) 如客戶在短期內不平倉,一般在每天或每周按當天交易所結算價格結算一次。如帳面出現虧損,客戶需要暫時補交虧損差額;如有帳面盈餘,即由經紀公司補交盈利差額給客戶。直到客戶平倉時,再結算實際盈虧額。
2、期貨交易,是期貨合約買賣交換的活動或行為。注意區分,期貨交割是另外一個概念,期貨交割,是期貨合約內容里規定的標的物(基礎資產)在到期日的交換活動或行為。期貨交易(Futures Transaction),是一種活動或買賣行為過程。期貨交易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防止市場過度波動功能、節約商品流通費用功能以及促進公平競爭功能對於發展中國日益活躍的商品流通體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期貨交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立法,各地各行其是,使得期貨交易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且過度投機行為盛行。
Ⅷ 期貨的基本知識
所謂期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期貨交易所買賣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
期貨交易是在現貨交易基礎上 發展起來的、通過在期貨交易所內成交標准化期貨合約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遵從「公開、公平、公 正」的原則。
買入期貨稱「買空」或稱「多頭」,亦即多頭交易。
賣出期貨稱「賣空」或稱「空頭」,亦即空頭交易。
開始買入期貨合約或賣出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稱為「開倉」,交易者手中持有合約稱為「持倉」,交易者了解手中的合約進行反向交易的行為稱「平倉」或「對沖」。如果到了交割月份,交易者手中的合約仍未對沖,那麼,持空頭合約者就要備好實貨准備提出交割,持多頭合約者就要備好資金准備接受實物。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合約都在到期前以對沖方式了結,只有極少數要進行實貨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