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權期貨 » 期貨與期權交易ERP定義

期貨與期權交易ERP定義

發布時間: 2021-07-04 11:43:43

⑴ ERP的具體含義

企業資源計劃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國 Gartner Group 公司於1990年提出。企業資源計劃是 MRP II(企業製造資源計劃)下一代的製造業系統和資源計劃軟體。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產資源計劃、製造、財務、銷售、采購等功能外,還有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產品數據管理,存貨、分銷與運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定期報告系統。

隨著ERP不斷的發展,ERP的管理范圍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繼續擴充供需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繼續融合企業本身的所有經營業務、企業的辦公業務、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EC)、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cally,OA)等。

ERP系統還日益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h,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CAPP)、產品數據管理(Proct Date Management,PDM)等系統融合,互相傳遞數據。


(1)期貨與期權交易ERP定義擴展閱讀:

ERP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管理思想於一身,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員工及決策層提供決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主要包括下面的模塊:

1.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主要是實現收銀軟體記錄、核算、反映和分析資超市管理等功能。erp開發會計審核模塊由總帳模塊、應收帳模塊、應付帳模塊、現金管理模塊、固定資產核算模塊、多幣制模塊、工資核算模塊、成本模塊等構成。

2.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主要是實現會計核算功能,以實現對財務數據分析,預測、管理和控制。ERP選型介於對財務管理需求,側重於財務計劃中對進銷存的控制、分析和預測。erp開發的財務管理模塊包含:財務計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等。

3.生產控制管理

生產控制管理模塊是收銀軟體系統的核心所在,它將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有機地結合,使企業有效地降低庫存,提高效率。企業針對自身發展需要,完成ERP選型,連接進銷存程,使得生產流程連貫。企業在erp選型時,應注意到erp系統生產控制管理模塊包含: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車間控制、製造標准等。

4.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模塊主要對物流成本把握,它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關系,科學、合理組織物流活動,通過有效的erp選型,可控制物流活動費用支出,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erp系統物流管理模塊包含:物流構成、物流活動的具體過程等。

5.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模塊可確定定貨量、甄別供應商和產品的安全。可隨時提供定購、驗收信息,跟蹤、催促外購或委外加工物料,保證貨物及時到達。erp系統可建立供應商檔案,可通過最新成本信息調整庫存超市管理成本。erp系統采購管理模塊具體有:供應商信息查詢、催貨、采購與委外加工超市管理統計、價格分析等功能。

6.分銷管理

分銷管理模塊主要對產品、地區、客戶等信息管理、統計,並分析銷售數量、金額、利潤、績效、客戶服務等方面。分銷管理模塊包含:管理客戶信息、銷售訂單、分析銷售結果等等。

7.庫存控制

庫存控制模塊是用來控制管理存儲物資,它是動態、真實的庫存控制系統。庫存控制模塊能結合部門需求、隨時調整庫存,並精確地反映庫存現狀。庫存控制模塊包含:為所有的物料建立庫存,管理檢驗入庫、收發料等日常業務等。

8.人力資源管理

以往的ERP系統基本是以生產製造及銷售過程為中心。隨著企業人力資源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成為獨立的模塊,被加入ERP系統中,和財務、生產系統組成了高效、高度集成的企業資源系統。
erp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包含:人力資源規劃的輔助決策體系、招聘管理、工資核算、工時管理、差旅核算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RP系統


⑵ ERP成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ERP?

一個由 Gartner Group 開發的概念,描述下一代製造商業系統和製造資源計劃(MRP II)軟體。它將包含客戶/服務架構,使用圖形用戶介面,應用開放系統製作。除了已有的標准功能,它還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質、過程運作管理、以及調整報告等。特別是,ERP採用的基礎技術將同時給用戶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獨立性從而更加容易升級。ERP的關鍵在於所有用戶能夠裁剪其應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備的功能標准應包括四個方面:
1.超越MRPⅡ范圍的集成功能
包括質量管理;試驗室管理;流程作業管理;配方管理;產品數據管理;維護管理;管制報告和倉庫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製造環境
包括既可支持離散又可支持流程的製造環境;按照面向對象的業務模型組合業務過程的能力和國際范圍內的應用。
3.支持能動的監控能力,提高業務績效
包括在整個企業內採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擬功能;決策支持和用於生產及分析的圖形能力。
4.支持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環境
包括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圖形用戶界面(GUI);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CASE),面向對象技術;使用SQL對關系資料庫查詢;內部集成的工程系統、商業系統、數據採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對MRPⅡ的超越,從本質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術上卻超越了傳統的MRPⅡ,它是以顧客驅動的、基於時間的、面向整個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資源計劃。

一、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識經濟時代僅靠自己企業的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產、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換句話說,現代企業競爭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ERP系統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適應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需要。
2、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
ERP系統支持對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產LP(Lean Pro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的一種企業經營戰略體系。即企業按大批量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時,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企業同其銷售代理、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已不再簡單地是業務往來關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夥伴關系,這種合作夥伴關系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這即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製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發生變化,企業遇有特定的市場和產品需求時,企業的基本合作夥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這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敏捷製造」的核心思想。
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而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
另一方面,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並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了資金信息滯後於物料信息的狀況,便於實現事中控制和實時做出決策。
此外,計劃、事務處理、控制與決策功能都在整個供應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要求在每個流程業務處理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能與責任心,流程與流程之間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機組織中充分發揮每個的主觀能動性與潛能。實現企業管理從「高聳式」組織結構向「扁平式」組織機構的轉變,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
總之,藉助IT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應用,ERP系統得以將很多先進的管理思想變成現實中可實施應用的計算機軟體系統。

二、應用ERP與企業的關系

ERP是借用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來改造原企業舊的管理模式,是先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軟體在實際的推廣應用中,其應用深度和廣度都不到位,多數企業的效果不顯著,沒有引起企業決策者的震動和人們的廣泛關注。
1.實施ERP是企業管理全方位的變革
企業領導層應該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現代管理理論的貫徹者和實施者,規范企業管理及其有關環節,使之成為領導者、管理層及員工自覺的行動,使現代管理意識紮根於企業中,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國外企業實施ERP 似乎沒有討論的餘地,全盤接受,自覺性強。其實,辦企業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而我們還要等待思想提高,觀念更新,有時還要避開鋒芒,遷就陳腐,互相推諉。如果我們不堅決向這些陋習告別,這場全方位的變革就會反復、甚至夭折。
2.企業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識
要眼睛向內,練好內功,做好管理的基礎工作,這是任何再好的應用軟體和軟體供應商都無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懇懇地耕耘。把ERP的實施稱為"第一把手工程",這說明了企業的決策者在ERP實施過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個管理系統,牽動全局,沒有第一把手的參與和授權,很難調動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
ERP的投入和產出與其他固定資產設備的投入和產出比較,並不那麼直觀、淺顯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馬上得到回報,見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能立竿見影,它所貫徹的主要是管理思想,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條紅線。它長期起作用、創效益,在不斷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實施ERP還要因地制宜,因企業而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上相應的系統,而不是籠統地都上小型機,或者不顧企業的規模上 WindowsNT,這樣長期運作,對企業危害性極大。其次,這種投入不是一勞永逸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快,隨著工作的深入,企業會越來越感到資源的緊缺,因此,每年應有相應的投入,才能保證系統健康地運轉。
4.ERP的實施需要復合型人才
他們既要懂計算機技術,又要懂管理。當前高校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一個過程和一定的時間,但企業領導者常把這樣不多的人才當作一般管理者,沒有把他們當作是企業來之不易的財富,是一支重要的隊伍。這與長期忽視管理有關,這些復合型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市場開拓人員和產品開發者,而是"輔助"角色,不是政策傾斜對象,這種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當企業上ERP時,這些復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導作用,而一旦管理進入常規,他們似乎又成為多餘的人,這已成為必然規律。在人才市場上,復合型人才最為活躍,那些有眼力的企業家都會下功夫挖掘人才,而這也不利於實施隊伍的穩定。
總之,條件具備的企業要不失時機地上ERP管理系統,不能只搞純理論研究、再研究,長時間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內部管理基本數據,選定或開發適合自己企業的ERP軟體,條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風險及其預防

企業的條件無論多優越,所做的准備無論多充分,實施的風險仍然存在。在ERP系統的實施周期中,各種影響因素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風險是保證ERP系統實施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
ERP項目的風險
通常人們在考慮失敗的因素時,一般著重於對實施過程中眾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視項目啟動前和實施完成後ERP系統潛在的風險。對於ERP項目而言,風險存在於項目的全過程,包括項目規劃、項目預准備、實施過程和系統運行。歸納起來,ERP項目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缺乏規劃或規劃不合理;
2. 項目預准備不充分,表現為硬體選型及ERP軟體選擇錯誤;
3. 實施過程式控制制不嚴格,階段成果未達標;
4. 設計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環節;
5. 實施效果未做評估或評估不合理;
6. 系統安全設計不完善,存在系統被非法入侵的隱患;
7. 災難防範措施不當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統崩潰。

1.戰略規劃
企業是否存在一個五年的IT系統規劃?隨著社會的信息化,IT系統對於企業不僅是工具,更是技術手段。ERP作為I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企業的長期規劃,是長期規劃的手段和保證。ERP的目標源於IT系統規劃,是評價ERP系統成敗的基本標准,應依據IT系統規劃,明確ERP 系統的實施范圍和實施內容。
2.項目預准備
確定硬體及網路方案、選擇ERP系統和評估咨詢合作夥伴是該階段的三項主要任務,也是ERP系統實施的三大要素。硬體及網路方案直接影響系統的性能、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ERP系統功能的強弱決定企業需求的滿足程度;咨詢合作夥伴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決定實施過程的質量及實施成效。
3.項目實施控制
在ERP系統實施中,通常採用項目管理技術對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實施控製表現在科學的實施計劃、明確的階段成果和嚴格的成果審核。不僅如此,有效的控制還表現在積極的協調和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實施ERP 的組織機構包括:指導委員會、項目經理、外部咨詢顧問、IT部門、職能部門的實施小組和職能部門的最終用戶。部門之間協調和交流得好壞決定實施過程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業缺乏合適的項目經理的條件下,這一風險尤其明顯和嚴重。
4.業務流程式控制制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是在項目實施的設計階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監督環節保證ERP在正式運行後,各項業務處於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業遭受人為損失。設計控制環節時,要兼顧控制和效率。過多的控制環節和業務流程冗餘勢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環節不足又會有業務失控的風險。
5.項目實施效果
雖然項目評估是ERP實施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但這並不意味著項目評估不重要。相反,項目評估的結果是ERP實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確地評價實施成果,離不開清晰的實施目標、客觀的評價標准和科學的評價方法。目前普遍存在著忽視項目評估的問題。忽視項目評估將帶來實施小組不關心實施成果這一隱患。這正是ERP項目的巨大風險所在。
6.系統安全管理
系統安全包括:操作系統授權、網路設備許可權、應用系統功能許可權、數據訪問許可權、病毒的預防、非法入侵的監督、數據更改的追蹤、數據的安全備份與存檔、主機房的安全管理規章、系統管理員的監督,等等。目前,企業中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人員較少,計算機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實施ERP系統時,普遍存在著不重視系統安全的現象。諸如:用戶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級用戶授權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識的直接後果是系統在安全設計上存在著漏洞和缺陷。近年來,不斷有報章披露銀行或企業計算機系統被非法入侵的消息,這給企業敲響了警鍾。
7.意外事故或災難
水災、火災、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會給ERP系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企業正式啟用ERP系統後,這種破壞將直接造成業務交易的中斷,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未雨綢繆的策略和應對措施是降低這一風險的良方。如建立遠程備份和恢復機制;在計算機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恢復手工處理業務的步驟和措施。

四、ERP應用成功的標志

ERP應用是否成功,原則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統運行集成化:
這是ERP應用成功在技術解決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現。ERP系統是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一體化管理的軟體系統,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軟體的應用將跨越多個部門甚至多個企業。為了達到預期設定的應用目標,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統能夠運行起來,實現集成化應用,建立企業決策完善的數據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
一般來說,如果ERP系統僅在財務部門應用,只能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改善應收帳款和資金管理;僅在銷售部門應用,只能加強和改善營銷管理;僅在庫存管理部門應用,只能幫助掌握存貨信息;僅在生產部門應用只能輔助制定生產計劃和物資需求計劃。只有集成一體化運行起來,才有可能達到:
降低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控制經營風險;
控制產品生產成本,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提高產品質量和合格率;
減少財務壞帳、呆帳金額等。
這些目標能否真正達到,還要取決於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實施效果。
2. 業務流程合理化:
這是ERP應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體現。ERP應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須對企業實施業務流程重組,因此,ERP應用成功也即意味著企業業務處理流程趨於合理化,並實現了ERP應用的以下幾個最終目標:
企業競爭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業面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大大加快;
客戶滿意度顯著改善。
3. 績效監控動態化:
ERP的應用,將為企業提供豐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這些信息並在企業管理和決策過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應用成功的另一個標志。在ERP系統完全投入實際運行後,企業應根據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設計出一套動態監控管理績效變化的報表體系,以期即時反饋和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這項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統實施完成後由企業設計完成。企業如未能利用ERP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建立起自己的績效監控系統,將意味著ERP系統應用沒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續化:
隨著ERP系統的應用和企業業務流程的合理化,企業管理水平將會明顯提高。為了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據管理咨詢公司提供的企業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管理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過程本身並不是目的,為企業建立一個可以不斷進行自我評價和不斷改善管理的機制,才是真正目的。這也是ERP應用成功的一個經常不被人們重視的標志。

當90年代初美國的Gartner Group定義ERP這樣一個軟體系統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它會在全球的
企業中引起那麼大的反響。而在今天的中國,這一漸漸平息的震動,在這兩年中又出現了一個又
一個的高潮。然而反觀ERP的發展和當今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得不正視出現的這樣兩個問題:
1. Gartner Group當初的定義已經過於狹窄,和實際商業生活中正在被實際使用的ERP有著較大的
差距;
2. 一些非主流的思想為著其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斷在肆意的歪曲ERP的真實含義。
這兩個問題正在不斷的扭曲ERP的思想,對於後來者ERP的真面目已經被隱去,那麼到底ERP是什麼
呢?
我先回顧一下當時Gartner Group是如何通過一系列的功能標准來對ERP進行界定的,其界定如
下:
1、 超越了MRP-II的范圍和集成功能;
2、 支持混合方式的製造環境;
3、 支持動態的監控能力,提高業務績效;
4、 支持開放的客戶機/伺服器計算環境。
按其定義,ERP就是一個應用軟體系統,是在MRPII軟體系統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范圍,基本思想
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接的供應鏈,並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
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可對企業內部供應鏈上的所
有環節如訂單、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製造、質量控制、運輸、分銷、服務與維護、財務、成
本控制、經營風險與投資、決策支持、實驗室 / 配方、人力資源等有效地進行管理,從管理范圍
和深度上為企業提供了更豐富的功能和工具。
從這一應用范圍來講,給人的感覺第一ERP是為製造企業服務的,第二它只是個軟體。然而,在
Gartner Group定義ERP這個名詞之後,SAP公司創造性地將ERP和BPR兩個本來沒有被關聯在一起的
東西合到了一起,從而創造出了IT+管理的一個世界性奇跡。這個時候Gartner Group的概念在實
際應用中被完全更新了,一個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意義的ERP誕生了:
1、)ERP不只是一個軟體系統,而是一個集組織模型、業務流程、企業規范和信息技術、實施方
法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應用體系;
2、)ERP使得企業的管理核心從「在正確的時間、製造和銷售正確的產品」,轉移到了「在最佳
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企業的最大利潤」,這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其應用范圍也從製造企業擴展至了
各個不同行業的企業;
3、)ERP從滿足動態監控,發展到商務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簡單的事物處理系統,變成了真正
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統;
4、)從軟體系統的結構而言,現在的ERP必須能夠適應互聯網的應用,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組織的
應用,並和電子商務的應用具有廣泛的數據、業務邏輯的介面。
所以不妨我們來這樣給ERP下個定義:所謂ERP,就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共
享和協同,克服企業中的官僚制約,使得各業務流程無縫平滑的銜接,從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業
務的精確度,獲得盈利能力的提高。
從ERP的功能來理解,一個成熟的ERP系統必須具備以下的功能:
1. 要具有參考的業務模型,並能夠基於這個模型,按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客戶化工作,具備一系
列的建模手段和方法;
2. 實現多核算組織、多工廠、多地點的應用,要能夠實現集中和分布的應用模式;
3. 必須至少具備財務、采購、銷售、生產、和人力資源五個基本的子系統和一個信息分析平台,
要能夠具備或者支持專用的質量管理、設備管理、行業特殊管理、商務智能系統,要具備和其他
有關應用的介面,諸如專業化的CRM、SCM、CAD、工業控制系統等,所有這些系統能夠實現無縫的
有邏輯的集成;
4. 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完整過程:即物流要實現從購買到製造到銷售的正向流動,和反
向的信息追溯;信息流要實現銷售預測、采購計劃和生產計劃的自動生成,和關聯更改;資金流
要實現和物流的在線同步核算,和信息流的在線同步計劃,能夠實現ABC(營運成本)控制。
5. 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過程式控制制:比如在物流過程中,要具備發票、訂單和出入庫單的
三單匹配控制;在訂單過程中要具備庫存、在制、信用度、財務預算等多點控制;要具備多級的
工作流控制等。
6. 要具備一定的客戶化開發平台或工具,這樣的平台和工具至少需要支持客戶對輸出信息的任意
採集和編排。
7. 財務管理應當至少具備核算會計和管理會計功能,要具備資金管理和資產管理的能力,基本實
現會計信息直接來源於業務本身,而非財務系統本身,也就是說財務系統中90%以上的會計憑證是
自動生成的。
8. 在生產管理中,至少支持最基本的離散和流程業務模式,即根據BOM及能力進行計劃和根據工
單執行,根據工藝及配方進行計劃和根據期段排產單進行生產,並可以將這兩種模式進行混合使
用,當然還應當具備將MRP和JIT兩種模式的混合使用。
9. 在采購和銷售過程中,要支持多類型多地點的存貨管理和倉庫管理,這里存貨管理和倉庫管理
是兩個不同的方面;要支持訂貨過程的多維控制,即庫存檢驗、質量要求、信用狀況等。
10.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其核心應當是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而非簡單的人事管理。
以上十點應當是構成一個最基本的ERP系統的內容。當然對於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而言,只有以上
的功能還遠遠不夠,還應當具備一個完整的實現方法。
ERP項目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依靠專業顧問的咨詢和服務。但企業必須記住,項目的主人是企業
自己,顧問只是在某一時間為你出謀劃策,他不可能保證你的成功,也不會為你服務一輩子,所
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顧問的知識學到手,那才是至關重要的。
ERP的實施,或多或少會涉及到企業管理流程的變化,因此BRP往往和它的實施結合在一起,也只
有這種結合,才能使得企業的ERP系統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個成功的ERP的實施支持,必需包含有
一個廣泛的知識庫,和有實踐經驗的顧問。
ERP的實施過程基本都是必需經歷五個階段和六個步驟,五個階段:
1. 基礎建設
2. 引進觀念
3. 業務重組
4. 系統運用
5. 持續完善
六個步驟:
1. 方案規劃
2. 項目組織
3. 全面培訓
4. 原型定義
5. 數據准備
6. 系統切換
這五個階段和六個步驟互為穿插,不斷循環,以保證ERP項目的成功
對於現在的企業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須產生回報,否則就是利潤的損失。因此對於信息化
的投入,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回報,這是所有企業經營決策者在做出決定時最關心的事,我想
這也是這些年圍繞著企業實施ERP的是是非非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的投入,特別是ERP項目的投入,是一項特殊的投資。
首先這種投資不是一個一次性的投入過程,企業一旦選擇信息化之後,可能產生一次性的購買硬
件和軟體的費用,但隨之而來的相應的維護和服務確是一項常年的投入,特別是由信息化而引發
的對企業整體人員基本素質的提高的需求,更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訓投資過程,因此一般評估信
息化的投入,我們採用的是總擁有成本(TCO)這樣一種說法,它包括有資源的成本、管理的成
本、技術支持的成本和最終使用的成本。
其次管理信息化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它涉及的是一個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難有一個絕對化
的指標來說明它所產生的回報,所以給人們造成的感覺是在信息化中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從而
使管理者不能明確其要害,要麼盲目投入,要麼不願意投入。
第三,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管理將經歷一個痛苦的轉變過
程,由於企業的經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舊的管理模式不可以在一夜之中被打破,新的管理模式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被確立,雙方的磨合和逐步的替換,使得人們的管理工作量在某一時期將大
大的增加,其間很多沒有預計的成本將不斷產生。
由於這種投資的特殊性,很多管理者在投資之初並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因此往往會出現項目的
拖延,甚至半途而廢,其結果是產生了更多的投入,去彌補他們認為的失敗,造成化了很多錢,
卻造就了一個吃錢的系統。那麼如何避免這些不良結果的發生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決定投入
的時候,就明確的知道我們需要產生什麼樣的信息回報,也就是要建立一個項目的評價體系,以
明確的、量化的基準來判斷應該做什麼樣的計劃,應該做什麼樣的投入,應該得到一個什麼樣的
結果。
APICS曾經提出過一個A級MRPII的評價標准,但現在看來它的評價體系只是從一個側面來描述了
MRPII項目的結果,比如「庫存量」、「資金周轉期」等,應該說這些標准只是企業的一系列事務
處理過程的評價。但隨著企業市場化、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經營者需要的評價體系的
根本點,已經從對業務過程的評價,提升到對企業價值的評價的要求,除了對「庫存量」、「資
金周轉期」的要求外,更要求對「企業投資回報率」、「市場價值」、「股東投資增值率」等的
評價。因此對於一個ERP項目而言,更需要一個全面的評價手段,來明確的反映它的項目效果,也
就是要了解信息的回報到底有多大。
1996年,美國著名的標准化研究機構Benchmarking Partners提出了一套ERP項目評價體系。在這
套評價體系中,包括項目驅動因素、事務處理指標和關鍵成功因素等三個方面的評估內容。
項目驅動因素:通過對不同行業的研究,現實的ERP項目主要有三種驅動因素。對於那些市場較成
熟、產品變化相對穩定的行業,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業等,驅動他們實施ERP的因素是:關注業
務成本的降低。對於產品急劇變化、市場高速增長的行業,比如高新技術行業、電子行業等,這
些項目關注的是:提高響應市場和技術的能力。對於綜合性的集團型企業,他們關注的是:全
面、高速和標准化的管理流程。通過對項目驅動因素的評估,實際上是為整個項目尋找到一個基
點,和一個總體目標。
事務處理指標:對於事務處理的評估,可以分為戰略性收益和經濟收益,戰略性收益是從企業
戰略的角度來考慮項目的收益,比如業務處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對客戶的響應度和靈活
度、成本和業務活動、以及對新的應用的基礎架構等;經濟性收益是用價值來評估項目引起的業
務流程變化而產生的效益,它包括對財務管理、人員管理、IT成本、庫存管理、訂單管理和供應
管理等。
關鍵成功因素:根據ERP項目實施的過程,對關鍵成功因素的評估,是從項目管理、高層支持、
培訓、管理改革、合作夥伴管理和流程重組等方面進行的,在這里又對每個因素進行具體化的衡
量,比如項目管理的衡量就包括有資源、團隊、技能和管理,高層支持包含有目標、活動等參與
度指標,培訓則包含費用、內容和時間,管理改革包含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見度等,合
作夥伴管理包含有角色、價格和經驗等,流程重組則包含費用和時間。
ERP對企業來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任何一個不斷發展的企業而言,現在不是討論上
不上的問題,而是應該討論怎麼上,如何盡快實現的問題。而對於產品的供應商和咨詢服務的提
供者而言,現在更為重要的是提供給使用

⑶ ERP的定義是什麼

ERP又叫企業資源規劃,通常指的是一類業務管理軟體,企業可以使用ERP收集,存儲,管理和解析業務活動的數據。
當企業升級其ERP系統的時候,往往決定是否將EDI和ERP一起遷移,或單獨遷移。無論企業如何決定改造其環境,ERP升級必須考慮到EDI集成的因素。
對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將EDI集成視為後現代ERP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略融合了內部部署和雲ERP解決方案,以便為企業提供所需的靈活性,從交易夥伴到客戶,更好地管理其數字生態系統的成員。
啟動和集成ERP系統可能很耗時,而且通常會超出預期時間。ERP挑戰令人生畏,要想熟練使用ERP,更是需要進一步定製和相關培訓。成功的企業會花一些時間來完善實施過程以長期提高效率。實施ERP系統是識別和改進或者重新設計業務流程的機會。自動執行不良流程只會使不良流程運行得更快。
為了避免溝通障礙,需要制定項目溝通計劃,並由專門的團隊來負責。溝通計劃可以採用多種形式(項目門戶網站或公司內共享的專用FAQ文檔),但是如果沒有專門負責維護的團隊,該計劃將無法成功。
實施和溝通計劃越完善,ERP集成過程就越順利。

⑷ 什麼是ERP

企業資源計劃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國 Gartner Group 公司於1990年提出。企業資源計劃是 MRP II(企業製造資源計劃)下一代的製造業系統和資源計劃軟體。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產資源計劃、製造、財務、銷售、采購等功能外,還有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產品數據管理,存貨、分銷與運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定期報告系統。目前,在我國 ERP 所代表的含義已經被擴大,用於企業的各類軟體,已經統統被納入 ERP 的范疇。它跳出了傳統企業邊界,從供應鏈范圍去優化企業的資源,是基於網路經濟時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統。它主要用於改善企業業務流程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ERP 是由美國計算機技術咨詢和評估集團 Gartner Group Inc 提出的一種供應鏈的管理思想。企業資源計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統支持離散型、流程型等混合製造環境,應用范圍從製造業擴展到了零售業、服務業、銀行業、電信業、政府機關和學校等事業部門,通過融合資料庫技術、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查詢語言、客戶伺服器結構、計算機輔助開發工具、可移植的開放系統等對企業資源進行了有效的集成。

⑸ 解釋ERP、SCM、EC、EB、CRM、DSS、ES、BI等及其對企業運作的作用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簡稱,是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一家IT公司根據當時計算機信息、IT技術發展及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預測在今後信息時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即將發生變革,而提出了這個概念。 一種ERP系統
ERP是針對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力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體化的企業管理軟體。一個由 Gartner Group 開發的概念,描述下一代製造商業系統和製造資源計劃(MRP II)軟體。它將包含客戶/服務架構,使用圖形用戶介面,應用開放系統製作。除了已有的標准功能,它還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質、過程運作管理、以及調整報告等。特別是,ERP採用的基礎技術將同時給用戶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獨立性從而更加容易升級。ERP的關鍵在於所有用戶能夠裁剪其應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SCM: scm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根據ERP原理,定義如下: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圍繞核心企業,主要通過信息手段,對供應的各個環節中的各種物料、資金、信息等資源進行計劃、調度、調配、控制與利用,形成用戶、零售商、分銷商、製造商、采購供應商的全部供應過程的功能整體。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並優化了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是對供應、需求、原材料采購、市場、生產、庫存、定單、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每一個環節。 供應鏈管理(SCM)應用是在企業資源規劃(ER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把公司的製造過程、庫存系統和供應商產生的數據合並在一起,從一個統一的視角展示產品建造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供應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循環系統,是企業電子商務管理中最重要的課題。統計數據表明,企業供應鏈可以耗費企業高達25%的運營成本。 它主要是一種整合整個供應鏈信息及規劃決策,並且自動化和最佳化信息基礎架構的軟體,目標在於達到整個供應鏈的最佳化(在現有資源下達到最高客戶價值的滿足),為一種新的決策智能型軟體,覆蓋在所有供應鏈公司的ERP和交易處理系統之上。
EC: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EC(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 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

EB:是電子商務,是廣義的電子商務; EC(Electronic Commerce) 是狹義的電子商務,不過要是選擇電子商務的標准英文縮寫 還是EB EC應該是電子貿易 只是單純的貿易方面 EB才是電子商務 包括信息發布、電子交易、物流等方面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 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簡單的,比如你通過打電話或發傳真的方式來與客戶進行商貿活動,似乎也可以稱作為電子商務;但是,現在人們所探討的電子商務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商務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所以也有人把電子商務簡稱為IC(INTERNET COMMERCE)。

CRM: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就是客戶關系管理。從字面上來看,是指企業用CRM來管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CRM是選擇和管理有價值客戶及其關系的一種商業策略,CRM要求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哲學和企業文化來支持有效的市場營銷、銷售與服務流程。CRM是一個獲取、保持和增加可獲利客戶的方法和過程。CRM既是一種嶄新的、國際領先的、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理論、商業理念和商業運作模式,也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有效提高企業收益、客戶滿意度、雇員生產力的具體軟體和實現方法。

DSS: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簡稱dss)是輔助決策者通過數據、模型和知識,以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決策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是管理信息系統(mis)向更高一級發展而產生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它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和方案的環境,調用各種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

ES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項:ES版CPU就是常說的「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樣板)」,由於其不鎖定倍頻和外頻,所以經常受到朝品愛好者的追捧。但很少有人知道ES版CPU的真正面目。ES版CPU在出售了一段時間後問題不斷,享受高性價比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頻率的藍屏、無故重啟、程序錯誤等多種不可預知的故障,更令消費者頭痛的是這種CPU是沒法得到AMD官方的有效質保的。另有暴雪公司游戲ES。

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ES)的概念是基於這樣的一種假設:專家們的知識——既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方式,可被保存和習得,它可被保存放在計算機設備中,並可被別人需要時使用。 ES:串列口中斷允許位位於單片機中斷允許寄存器IE當中,可直接定址(ACH),ES=0時,禁止串列口中斷;ES=1時,允許串列口中斷。 ES 內嵌式存儲系統ES (內嵌式存儲系統(embedded storage,ES)) 內嵌式存儲系統(embedded storage,ES),就是把存儲介質內嵌在伺服器中,就好比現在PC中的硬碟。 優點是安裝簡單,維護方便。 缺點是每個伺服器所能夠連接的存儲介質很有限,同時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都受到伺服器性能的限制。內嵌式存儲系統的一個致使缺點是所存儲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必須依賴伺服器,如果伺服器出現故障,其所存儲的信息將不可用。 所以說,內嵌式存儲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BI:商業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提出。當時將商業智能定義為一類由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查詢報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的、以幫助企業決策為目的技術及其應用。目前,商業智能通常被理解為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為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商務智能系統中的數據來自企業其他業務系統。例如商貿型企業,其商務智能系統數據包括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信息等,以及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其他外部環境數據。而這些數據可能來自企業的CRM、SCM等業務系統。 商業智能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為了將數據轉化為知識,需要利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能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只是數據倉庫、OLAP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綜合運用。 把商業智能看成一種解決方案應該比較恰當。商業智能的關鍵是從許多來自不同的企業運作系統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並進行清理,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然後經過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裝載(Load),即ETL過程,合並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里,從而得到企業數據的一個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時信息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後將知識呈現給管理者,為管理者的決策過程提供支持。

⑹ ERP是什麼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sePlanning的縮寫,中文意思是企業資源規劃。它是一
個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信息系統,識別和規劃企業資源,從而獲取客戶訂單,完成加
工和交付,最後得到客戶付款。
換言之,ERP將企業內部所有資源整合在一起,對采購、生產、成本、庫存、分銷、
運輸、財務、人力資源進行規劃,從而達到最佳資源組合,取得最佳效益。
企業資源規劃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合理運用已經改變了企業運作的面貌。ERP
通過運用最佳業務制度規范business practice以及集成企業關鍵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es來發問和提高企業利潤,市場需求反應速度和企業。

⑺ CAX、ERP、PDM、SCM、CRM、eBusiness等含義

CAX是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簡稱CAE)、計算機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簡稱CAPP)、產品數據管理(Proct Data Management ,簡稱PDM)的統稱。
所謂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簡寫。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PDM的中文名稱為產品數據管理(ProctDataManagement)。PDM是一門用來管理所有與產品相關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檔、CAD文件、結構、許可權信息等)和所有與產品相關過程(包括過程定義和管理)的技術。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是對供應、需求、原材料采購、市場、生產、庫存、定單、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每一個環節。
供應鏈管理(SCM)應用是在企業資源規劃(ER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把公司的製造過程、庫存系統和供應商產生的數據合並在一起,從一個統一的視角展示產品建造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供應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循環系統,是企業電子商務管理中最重要的課題。統計數據表明,企業供應鏈可以耗費企業高達25%的運營成本。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戶關系管理。這個概念最初由Gartner Group提出來,而在最近開始在企業電子商務中流行。CRM的主要含義就是通過對客戶詳細資料的深入分析,來提高客戶滿意程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簡稱7P):
客戶概況分析(Profiling)包括客戶的層次、風險、愛好、習慣等;
客戶忠誠度分析(Persistency)指客戶對某個產品或商業機構的忠實程度、持久性、變動情況等;
客戶利潤分析(Profitability)指不同客戶所消費的產品的邊緣利潤、總利潤額、凈利潤等;
客戶性能分析(Performance)指不同客戶所消費的產品按種類、渠道、銷售地點等指標劃分的銷售額;
客戶未來分析(Prospecting)包括客戶數量、類別等情況的未來發展趨勢、爭取客戶的手段等;
客戶產品分析(Proct)包括產品設計、關聯性、供應鏈等;
客戶促銷分析(Promotion)包括廣告、宣傳等促銷活動的管理。
eBusiness分為B2B、B2C、 C2C、B2M、M2C五類電子商務模式。
B2B 指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
as in businesses doing business with other businesses,商家(泛指企業)對商家的電子商務,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通俗的說法是指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或企業、公司),她(他)們使用了Internet的技術或各種商務網路平台,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這些過程包括:發布供求信息,訂貨及確認訂貨,支付過程及票據的簽發、傳送和接收,確定配送方案並監控配送過程等。有時寫作B to B,但為了簡便乾脆用其諧音B2B(2即two)。 B2B的典型是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 ,慧聰網等。
B2C即business to customer
B2C模式是我國最早產生的電子商務模式,以8848網上商城正式運營為標志。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路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由於這種模式節省了客戶和企業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別對於工作忙碌的上班族,這種模式可以為其節省寶貴的時間。
C2C即Consumer To Consumer。
C2C同B2B、B2C一樣,都是電子商務的幾種模式之一。不同的是C2C是用戶對用戶的模式,C2C商務平台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 C2C的典型是淘寶網等。
B2M 指的是Business to Manager
B2M是相對於B2B、B2C、C2C的電子商務模式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而這種電子商務相對於以上三種有著本質的不同,其根本的區別在於目標客戶群的性質不同,前三者的目標客戶群都是作為一種消費者的身份出現,而B2M所針對的客戶群是該企業或者該產品的銷售者或者為其工作者,而不是最終消費者。

⑻ ERP 是什麼概念

生產管理系統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