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貨低於現貨
㈠ 農民請教大豆現貨和期貨的關系
用的著用那麼深奧的理論解釋嗎?其實期貨很簡單,就是未到期的貨物.比如0809大豆期貨和約,就是明年九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貨和約.
你是農民,你怕明年你種好大豆收成後賣不到4200元/噸,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在期貨市場上以4200元拋出,根據你的產量賣出幾手,一手十噸哦!
到明年,收成後,你就可以拿現貨去交割,這樣你就鎖定了利潤.當然你明年也可以不交割,那麼你在期貨市場上盈利的錢加上賣大豆的錢,也等於你一頓賣了4200元.
㈡ 關於大豆期貨與現貨的問題,為什麼2010年的期貨價格全年都低於現貨價格啊現貨價格來自統計局
誰告訴你大豆的現貨價格全年平均值為5.06了 ,你這個數據從哪來的啊。統計局也不可能發布這個數據。你看錯了。
㈢ 為什麼大豆期貨上漲現貨掉價
......現貨與期貨的價格不應該只是在隨著交割月的臨近而趨同么。
你說的情況應該是很正常的嘛。
㈣ 豆粕期貨價格為什麼低
您是不是看期貨行情軟體上,美國CBOT的豆粕價格比大豆低許多(好像僅是大豆價格的1/3)?這是因為美國CBOT的大豆和豆粕的報價單位不一致的原因: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報價單位是美分/ 蒲式耳,而蒲式耳是容量單位,1美蒲式耳=35.24升,而1蒲式耳大豆的標准重量為27.215公斤;豆粕的報價單位是美元/短噸,1短噸=2000 磅,而1磅=0.4536公斤,依次推算,1短噸=907.2公斤=0.9072噸。
㈤ 大豆市場價和期貨價問題
假如a909是3451元一噸。那麼按照期貨合約一手是10噸來計算的話,你購買一手需要支付3451*10噸=34510元,你所需要支付的保證金(按15%計算)是345108*15%。
最小變動價格的意思是價格變動的價格最小是1元一頓,比如從3451跳到3452,沒有3451.5的概念。
㈥ 中國進口大豆時為何採用期貨交易而不是現貨交易
你如果把思考問題的角度從購買者轉為生產者的話,問題就馬上明白了。
其實這里就是一個最最基礎的套期保值的問題,對於大豆生產者而言他就是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所以他們都只願意作期貨買賣。
至於你說的期貨價格波動,這個不是靠說能解釋清楚的,我只能說, 大豆期貨現在已經成為了國際投資和投機的重要手段,所以必然就是有賺就有賠。
㈦ 什麼季節是大豆期貨的低谷主要什麼因素影響
根據自然規律從每年的4月開始,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開始播種,當年9月份開始收割。從10月份開始,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又開始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從這一種植生長周期可以總結出,每年的7、8月份屬於全球大豆的供應淡季,大豆青黃不接,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應旺季,現貨供應充足,價格多處年內低谷,這一規律從CBOT大豆行情長期走勢中不難得到驗證。
㈧ 大豆期貨最接近現貨市場價的應該看哪一欄數據
一般看近月的就可以了,現在是2月,就看1003的,農產品期貨包括大豆國內只有單數的合約也就是只有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的報價,看臨近的這月份就可以了
㈨ 關於大豆期貨 為什麼主要交易的是豆1 豆2幾近沒有交易 為什麼呢
豆二的不活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過去10年中豆二多數時間年成交手數不足1萬手。對於豆二成交不活躍的原因,許多市場人士也進行過分析,一般認為原因有兩點。
首先是交割方面的問題。盡管豆二並未明示標的是進口轉基因大豆,但通過交割標的質量標准中含油量指標限制了國產大豆交割的數量,能夠滿足豆二交割標準的非進口大豆莫屬。而國內《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在十六條中規定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如果具有生命活力,應當建立進口檔案,載明其來源、貯存、運輸等內容,並採取與農業轉基因生物相適應的安全控制措施,確保農業轉基因生物不進入環境。這是轉基因大豆不能直接進入貿易環節的原因。
盡管大豆進口沒有配額,但實際操作中受管理辦法的約束,轉基因大豆一般必須實現確定銷售方直接進入壓榨環節,無法在市場自由貿易流通,交割環節的不暢通導致現貨企業不願在豆二上進行套保操作。與之相對,下游的豆粕、豆油均不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豆粕、豆油期貨價格與現貨銷售聯系也是十分緊密,油廠在豆粕豆油上進行相應的套保操作更為方便。另外壓榨企業還可以在CBOT市場進行相應的套保操作,所以豆二無法有效吸引現貨套保力量的介入,在缺乏一個重要市場組成部分的情況下,自然很難吸引市場參與者的熱情。
其次,豆二由於標的的原因,價格運行完全受CBOT市場主導。由於交易時間的差異,油廠或機構可以直接在CBOT市場交易,但普通投資者只能通過豆一進行風險對沖操作,在博弈中存在天然劣勢。由於進口裝船、到港等信息獲取存在難度,普通投資者無法精確掌握油廠進口大豆成本,豆二非常容易成為壓榨企業實現內外套利的一個工具。這種場外信息的不對稱應該說是豆二不活躍的根本原因。豆類中豆一、豆粕、豆油由於更多受國內供需情況影響,且交割較為便利,合約設置使得市場參與主體處於近似平等地位,所以交易情況均較為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