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大漲期貨沖頂
❶ 中國是怎樣喪失大豆定價權的
"中國價格"意在爭奪國際市場"定價權"
中國近年來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加工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國內產業部門對各種工業原材料需求的強勁增長。這被世界各地的貿易商們冠以"中國因素"的名義: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僅在2003/04作物年度的進口量就達1650萬噸,每年壓榨用大豆需求量高達2200萬噸左右,幾乎全部進口大豆都用於榨油,國內2/3的壓榨公司以外國供應作為原料來源。
▲中國的銅的消費量佔世界的20%,居於世界第二,國內的銅的生產量只能滿足35%的國內需求,而65%的銅需要進口,每月銅的消耗量在25萬噸左右。
▲中國是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石油需求增長佔世界總量的41%,而石油進口增長超過1/3,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將達1.1億噸,進口依存度在40%左右。
原材料進口對中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一般商品貿易不同,國際貿易中,作為加工製造業原材料的大豆、金屬銅、石油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是按照基差定價--以該商品"基準期貨合約價格+各類升貼水"這樣的慣例來計算。在發達國家,期貨市場由商品現貨市場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期市與現貨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在美國,現貨貿易就是基差交易。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在現實中,世界上主要的期貨交易所因現貨貿易而緊密聯動,由於上述商品定價模式的存在,中國的期貨市場負有參與原材料商品定價權國際競爭的重任。爭奪"定價權"--這正是"中國價格"之意義所在。
"中國價格"能否真正體現中國的"定價權"?
在沉寂多年之後,今年中國的期貨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棉花、玉米、燃料油3個新品種的上市,期貨市場接連不斷演繹出一波波火爆行情,成交量比前幾年有了大幅增長。"定價權"成為熱門話題,不少媒體樂觀地宣稱:"中國價格"的時代已經到來。
然而,也就是在今年,國內的現貨企業並沒有獲得多少好處,反而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沖頂過程中一再被迫高位接下單子,蒙受的巨大損失令人記憶猶新:
▲從2002年開始,CBOT大豆價格就不斷上漲,03年底至今年初,國內企業同國外大豆出口商在高價位簽訂大量采購合同。今年4月5日,CBOT的7月份大豆合約最高達到了每蒲式耳(1噸等於36.7 蒲式耳)1064美分,創15年半新高,而5月份價格開始下跌。在十多天內,進口大豆價格狂跌1000多元,當時狀況被人們稱為"大豆地震"。加上宏觀調控造成的信貸緊縮,許多壓榨企業不得不"洗船"(違約退貨)。相當多企業處於停產狀態,幾乎全行業虧損。
▲從今年5月起,國際國內銅市掀起了一輪大漲勢頭,尤其是9月以來,銅價經歷了處於3000美元歷史高位的大起伏,與此相應的則是國內30000元以上的現貨價格。這令不少銅材加工商望而卻步,以停產來減少損失。同時,過低的國內外比價使得跨市場套利盤規模空前,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不但使國內的投機者損失慘重,也造成庫存和進口的異常緊張局面。
▲2003年以來,世界原油價格經歷了一個大幅上漲的過程,至2004年10月中旬,美國原油期貨價格飆升超過每桶55美元,之後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40美元上方。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今年1月到9月,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中國已為此多支付13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認為,油價如果從2004年第二季度保持40美元一直到2005年底,將使中國2005年GDP下降0.8%。上期所研發中心楊繼認為,近期油價波動中人為因素起了決定作用。國際石油巨商和投機基金利用石油定價權,聯袂炒作油價。
實際上,中國在這些商品的定價上一直是沒有話語權的!
(1)首先,市場基礎上看:盡管上述事例具體的情況各不相同,迫使中國買家"高位下買單"的原因也大相徑庭,但在本質上有著共同點:盡管一些商品在國內的期貨交易所有對應的合約,但我們從國外市場進口的這些商品,國內市場並沒有參與到其整個價格形成過程中去。價格形成機制才是定價權的核心,國內外期市因制度和法規處於人為的分割狀態,國內的投資者無法從正常渠道直接參與對方市場的價格形成過程,幾乎是游離於其外的。目前為止,經證監會批准,可以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國內公司,一共26家,大都是一些"國"字型大小集團公司或行業大佬。一般企業則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參與境外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業務。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認為:要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才能形成國際定價權。之所以沒有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首先我們的政策條件不具備。
另一方面,盡管與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的發展,但中國的期貨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發育很不充分。與國外上百年歷史的期貨交易所相比,國內交易所推出的合約品種無論數量、規模、還是覆蓋范圍都難以望其項背。大商所研究部總監王偉筠介紹:"中國黃大豆期貨的交易量只佔CBOT的1/4,還是一個規模有待拓展的市場,黃大豆的定價權大部分還掌握在美國的交易所手裡。"
品種方面,專業人員介紹,目前全球商品期貨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類品種。而國內加上新上市的3個品種,一共才9個,與中國的產業地位及不相稱。對於眾多現貨企業,國內市場缺乏合適的品種。比如對於壓榨商來說,豆粕和豆油的價格關聯更為緊密,而國內期市還沒有後者;在2號大豆合約推出之前;大商所1號大豆合約僅限於非轉基因大豆品種,這也與廣大油廠的實際不符。相關品種的缺失,無法形成完善的價格體系,這也是業內人士不斷呼籲中國應該盡快推出更多的商品期貨合約品種的現實原因。
此外,國內期貨市場還沒有期權這樣的衍生品上市,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實際上,國內三家期貨交易所均表示,早在數年前就分別開始了銅、大豆、小麥等期貨期權的研究、開發和准備工作,遲遲得不到推出,原因恐怕在於市場容量還不夠大,還有便是監管部門出於風險管理的考慮。
(2)從風險管理上看:國內外期貨交易制度諸多不同之處,國外市場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這方面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10月13日國際銅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跌,LME銅價當日跌幅超過10%,而國內滬銅最大單日跌幅4%,3日累計跌幅8%,有媒體就據此下結論認為,這說明滬銅相對比倫銅抗跌,"上海價格"在這里充分發揮了作用。而事實上,這樣的差別緣於國外無停板制度而國內有,使得大跌後內外盤的比價關系需要幾個交易日來恢復,倒是如銅行業分析師畢勝所言,恰恰說明了"上海價格"很大程度上還是"倫敦價格"的"影子價格"。出於對風險控制的考慮,在幾次三番的發出風險警示和提高交易保證金比例後,上月底上期所又向會員單位征詢意見,打算擴大銅鋁期貨合約出現單邊市時的漲跌停板幅度。
除了交易所對交易中的風險控制外,前不久曝光的中航油石油期權投機巨虧事件,更是對國內企業敲響了一次大大的警鍾。虧損的原因:逆勢而為、重倉投機,這樣做的風險有多大,任何剛入期市的初學者也不會不清楚。那為什麼直到把老本都虧光,以至於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虧損才被發現?有點諷刺意味的是,在中航油事件曝出後兩天,歐洲期貨交易所亞太地區負責人毋劍虹還對中國期貨市場建言:"盡早推出期權交易,更好規避市場風險。"北京德潤林期貨專家李磊認為,中航油的風波說明了監管體系的失效,"我們的期貨監管體繫到底能有多大實效,才真正應該好好反思。"
事實證明,就算有了相應的渠道讓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缺少了風險管理,也必然會遭到國際機構狙擊,落個慘淡收場。放縱的投機,在國際大市場游戲規則中,不但不能爭得討價還價的權利,反而會將本應有的話語權葬送。
(3)參與者上看:國內與國外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西南期貨分析師汪飛介紹,國內期貨市場在市場准入制度、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大型機構投資者(如基金、投資銀行等)尚沒有得到進入期貨市場的制度上許可,導致了國內期貨市場投資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局面。據統計,在國內期貨市場上,資金量在100萬以下的投資者比重為84.77%,而超過300萬元的投資者僅佔4.75%。而在多數成熟的期貨市場上,除了一些具有現貨背景的企業以外,大部分是以投資基金的形式介入的,期貨投資基金的市場參與份額佔到整個市場交易額的60%以上。
在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參與主體中有60%是從事生產、流通、貿易、加工的現貨商,農產品現貨市場中各個環節的定價也都離不開期貨市場,可以說,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真正融為一體,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利用。而在國內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上,期貨市場的滲透力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這使得國內市場的期現貨價格常常大幅背離,期貨價格起不到應有的指導作用。
適應游戲規則,參與全球定價權競爭,還缺很多
將於本月22日上市的大商所2號黃大豆合約是中國朝著國際定價體系邁進的一個長足進步。但是歸根結底,合約品種交割范圍的擴大僅僅是"定價權"整個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中糧期貨專家韓奇志談到這個問題時就表示:要讓"中國價格"真正發揮作用,缺的東西還很多,如市場開放程度、生產商的經濟意識、市場參與者的結構、規則的問題、防範風險的機制……,很多。
相關:
現貨市場中的基差定價:
現貨市場中的基差定價是指經現貨買賣雙方同意,以一方當事人選定的某月份期貨價格作為計價基礎,以高於或低於該期貨價格若干金額來買賣現貨,買賣雙方不理會現貨價格的漲跌變化,而直接以雙方商定的基差來進行交易。
目前,美國貿易商向國外油廠出口大豆時,大多採用基差定價方式,即大豆進口價格=CNF升貼水價格+交貨期內某一天的CBOT大豆期貨價格。CNF(運費在內價)升貼水由美國貿易商報出,是國外到貨港價格與CBOT期貨價格之間的基差,該基差取決於美國現貨收購市場的緊張程度、海運費、貿易商的經營利潤等因素。
國內大豆進口成本=(CBOT大豆價格+綜合基差)*匯率*(1+增值稅稅率)*(1+關稅稅率)+雜費
國內精銅進口成本=(LME三月期價格+/-現貨升貼水+到岸升貼水)*匯率*(1+增值稅稅率)*(1+關稅稅率)+雜費
CBOT、LME、NYMEX簡介:
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 Chicago Board of Trade)是當前世界上交易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交易所。19世紀初期,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穀物集散地,隨著穀物交易的不斷集中和遠期交易方式的發展,1848年,由82位穀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後,對交易規則不斷加以完善,於1865年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除廠提供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產品期貨交易外,還為中、長期美國政府債券、股票指數、市政債券指數、黃金和白銀等商品提供期貨交易市場,並提供農產品、金融及金屬的期權交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麥等品種的期貨價格,不僅成為美國農業生產、加上的重要參考價格,而且成為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權威價格。
LM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London Metal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和庫存對世界范圍的有色金屬生產和銷售有著重要的影響。在19世紀中期,英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錫和銅的生產國/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需求不斷增長,英國又迫切地需要從國外的礦山大量進口工業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穿越大洋運送礦砂的貨輪抵達時間沒有規律,所以金屬的價格起伏波動很大,金屬商人和消費者要面對巨大的風險,1877年、一些金屬交易商人成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建立了規范化的交易方式。從本世紀初起,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始公開發布其成交價格並被廣泛作為世界金屬貿易的某准價格。目前世界上全部銅生產量的70%是按照LME公布的正式牌價為基準進行貿易的。其年交易量達兩萬多億美元,年資金周轉多於兩百萬兆美元。
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New York Mercandile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實物商品期貨交易所,提供能源與金屬期貨期權合約的交易,並為場外能源產品交易提供清算服務。通過公開人工竟價交易與電子撮合交易系統的結合,在全天24小時內交易原油、石油產品、天然氣、煤、電力、金、銀、銅、鋁、鉑系金屬等一系列合約。NYMEX上市交易的WTI(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價格是全球石油的基準價格。
❷ 期貨現貨波動一個點、二個點等什麼意思
當然是現貨。期貨有漲跌停板限制,超過10%就停盤了,還怎麼再漲再跌?現貨沒限制,上沒頂下沒底,所以當然是現貨波動大啊。呵呵。。10%以內當然是一樣的啦!價格是一樣的嘛!
❸ 如何理解現貨比期貨漲得快看補充
1.從總的來看,期貨的價格是在現貨的基礎上運行的。同時期貨的價格又反過來影響現貨價格的走向。這就是現貨比期貨漲得快的一個原因,比如銅的現貨價格上漲了,必然立刻刺激期貨價格的上漲,結果現貨價格在看到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就會加大上漲的力度。
2,要在期貨和現貨之間做套期保值,就不是這樣簡單了。首先,期貨價格不是單純的跟著現貨價格走的,期貨價格是在世界經濟的基礎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的,比如石油,跟大國爭搶,國內政治形勢動盪等等,因此,套保要考慮進去這些因素。其次,套期是最後取得利潤的基礎。因此,時間段的把握是關鍵。第三套保的數量等,「期貨虧損抵消了大部分庫存升值」這是在期貨市場上套保,涉及到注冊倉單的問題,和在期貨市場上做空還是做多的問題,一般都是做空的,那麼,價格上漲有注冊的倉單抵消,虧損的只是手續費,成本核算上不會有虧損。
❹ 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如何操作網上看的多了,整理出幾個疑問幫忙解答下。
1.期貨交易是要到期貨公司辦理開戶手續的。回家網上軟體交易,類似股票。期貨交割的時候需要到交割倉庫。
2.因為期貨交易多空持倉量是相等的,所以必定可以交割。如果到期未交割,哪方有違約責任就交付違約金。
3.因為期貨是標准化合約,每個品種不同,所以,需要到交易所查詢相關品種升貼水信息。
4.一般。
5.我國期貨只有法人才能交割,自然人到期強平。
❺ 為什麼出現現貨空頭時要在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頭寸進行套期保值舉個例子解釋一下
一直沒有明白你的問題,現在已經是空頭了,為什麼要做買入套期保值?
企業空頭是指,已經將產品賣出,但是為了防止原材料上漲,所以在期貨市場上做買入套期保值。
這道題涉及的不僅僅是輸出端的產品,更主要的是輸入端的原材料。
❻ 期貨價格是跟著現貨價格變動嗎現貨漲期貨空頭佔主力他會漲嗎
價格肯定有差別,一個現貨商品反映的是當前的供求,而期貨反映的是未來價格,另外期貨市場是金融市場,資金發揮著很大作用,只要資金充裕,價格可以持續短時間爆發,期貨價格遠遠大於現貨價格的變動。至於說空頭主力在不利的情況下會有策略的退出,不會像現貨那樣漲的快,也可能發展成牛皮市,不溫不火,現貨大漲期貨小漲,現貨不漲期貨就跌,現貨下跌它大跌
❼ 期貨的上漲對現貨的影響是什麼
期貨是對未來幾個月(遠期)趨勢的反映,現貨是當前基本面等的情況,一般是趨同的。歡迎加群交流 72892039。
❽ 為何金屬期貨出現大漲,金屬股票卻下跌,很多品種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這是為何
看來你還是沒有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價格變化模式,股價為何會下跌期貨價格又為何會上漲,弄清楚深層次的原因這些問題不難理解,期貨價格上漲是因為所對應的現貨未來的價格預期比較好價格堅挺的基礎上會進一步走高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股價相對應的背後是一個公司或者機構的盈利狀況,很簡單現貨上漲,機構並不一定能盈利也許在期貨上有保值業務或者公司生產成本加大導致機構盈利預期減小或者根本不能盈利,
❾ (現貨價高於期貨價說明期貨要漲,是這樣理解的嗎
不一定,現貨預期不景氣的情況下,期貨不會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