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碳配額期貨合約
㈠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企業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重大變化指企業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企業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
㈡ 歐盟的碳排放權機制哪一年開始實施
歐盟於2005年1月正式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配額交易機制。這個機制被認為是比稅收更為友好的促使企業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辦法。它涵蓋了歐盟25個成員國,列入1.2萬家歐洲公司,每一家都被分配了一定數量的排放配額,每一個配額代表著可以排放1噸溫室氣體。並計劃在2005~2007年的第一階段減排期內實現約佔2010年歐盟二氧化碳總排放量45%的減排任務。超額排放部分每標准噸二氧化碳將被處以40歐元的罰款,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二減排期內,處罰的標准達到每標准噸二氧化碳為100歐元。
2008年1月23日,歐盟宣布歐盟碳排放權交易(ETS)進入第三階段,即在2020年前,歐盟能源和製造部門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碳減排目標。歐盟首次將制鋁工業和化工行業列入了碳排放交易機制中,如此一來,歐盟超過半數的碳排放都進入了ETS機制。這一次,歐盟希望能夠使用市場手段將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地球可以承受的范圍,在2020年前,讓碳排放在1990年的標准上減少20%。
㈢ 歐洲國家實行碳稅後,應對國內企業成本的提高,有提出了哪些措施
企業開始節能措施的第一步是:測量和統計.
1、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准確測量的系統,精確的統計電能消耗.
為了讓企業的改善更有效果,可以先從大功耗生產設備、不易於管控及管控不到位的生產設備開始測量和統計.現在有很多企業在意識測量和統計的重要性後,採取的方法卻不太科學性,往往還是採用比較落後的人工抄表方式在進行.人工抄表的弊端是抄錄的數據並不完整,沒有連續性,無法准確掌握在生產狀態下設備動態的能耗曲線,這樣的數據對企業來說有一定價值,但分析的價值太小.我們需要的是生產設備的完整的,動態的,實時的電能消耗數據,並且還需要有相關的分析輔助工具來幫助我們分析和診斷.所以這個第一步,相當關鍵,也很重要,是節能措施的基礎.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二步:分析
1、企業在測量和統計到電力能耗使用數據後,需要對之進行相關的分析,比如:
是否有存在直接浪費的地方,下班時間的設備是否按照規章制度准確操作,按時開關?
在生產過程中是否讓太多設備處於不必要的空轉狀態?
員工是否優先使用能效高的生產設備?哪些設備的能效十分低下,需要做相應的技術改善?企業的配電容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馬拉小車」的浪費情況?等等等
通過對細節的掌握,我們才可以精準的分析.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三步:
改善在我們對企業的電力能耗使用狀態作出精準分析後,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改善:
1、加強管理,減少直接浪費.
根據分析的結果實施完善的電能管理制度,用客觀數據讓員工加強執行的力度.也有很多企業的管理制度是相對完善的,但還是存在很多浪費的情況,原因在哪裡呢?在於執行,不能夠被執行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紙空文,沒有結果.所以,如果企業在推行管理的時候,加以一些監測的輔助工具,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實時掌握員工執行的效果如何,並且可以事後追責!有很多專業的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統已經可以提供完善的數據測量和統計,以及實時監測的功能.藉助這樣的工具,我們企業的能源管理的措施、節能改善的管理措施執行會更好,節能的效果也會更明顯.
2、技術改造.
通過數據分析設備的能效情況,對一些能效不高的設備採取相應的技術改造.比如對大型電動機實施變頻改造,伺服改造都能夠大幅提升設備的生產能效,並且很快就可以將投資收回,大略統計一下有如下一些技術成熟,改造成本很低,效果十分明顯的措施:
空壓機余熱利用、變頻改造、綜合智能集中控制
注塑機伺服改造、注塑機的變頻改造
電動機的就地無功補償和集中無功補償
諧波的治理
中央空調的智能控制.
技術改造的技術經過市場的檢驗,現在已經不是一種概念了.很多注重能源節省的企業從戰略的高度,引入技術改造的技術,實施相關措施.已經為企業帶來了很多實效,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降低生產成本從能源管理和能源節省方面著手,讓企業的競爭更占優勢,所謂強者恆強就是這個道理吧.
㈣ 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交易體系
EU-ETS屬於限量和交易(Cap-and-Trade)計劃。該計劃對成員國設置排放限額,各國排放限額之和不超過《議定書》承諾的排量。排放配額的分配綜合考慮成員國的歷史排放、預測排放和排放標准等因素。
按照歐盟規定,在每一個交易階段開始之前,每個成員國應當按照Directive2003/87/EC附件Ⅲ的要求,把本國的排放控制總量及各排放實體分配的排放配額,以國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報給歐盟委員會。
制定國家分配方案考慮的主要原則各國分配總量必須與《議定書》規定的減排目標相一致,必須考慮減排的技術潛力,以單位產品排放的平均值為基礎;如果歐盟通過了關於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必須予以考慮;對不同企業或產業一視同仁,不得歧視;必須包含有對新參加者的規定;必須考慮「提前行動」產業的貢獻;「排放標桿」的制定必須採用最佳適用技術,以保障這些產業的權益;必須考慮能效技術的作用;制定分配計劃前必須聽取公眾意見;必須列出所有參與分配的企業名單及其配額;必須包括競爭力變化情況的分析內容。
㈤ 碳交易是什麼
什麼是碳交易? 2008-12-02 11:06 碳交易(即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就是購買合同或者碳減排購買協議(ERPAs),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通常來說,碳交易可以分成兩大類:其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限量與貿易」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譬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AAU),或者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其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CDM以及聯合履行機制下分別產生核證減排量和減排單位(ERUs)。
世界銀行和國際排放貿易協會(IETA)去年10月發布的《2006年碳市場發展狀況與趨勢分析》顯示,無論就其市場價值或是成交量來說,截至2006年9月,EU ETS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其成交額達到189億美元,佔全球碳市場總規模的87%,而同期CDM的成交額僅為碳市場總規模的11%。
實際上,早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同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就上市了EU ETS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除了ECX外,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CCFX)也交易著相似現貨和期貨合約。此外,法國的Powernext Carbon是主要的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市場。
除了排放權買家多集中在歐洲的因素外,適宜的場內交易機制為EU ETS框架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事實上,對於歷史上大多數大宗商品而言,標准化的場內交易都是推動該品種成交量上升的重要動力。而在為排放權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及定價參考的同時,場內交易也為交易所本身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利益。各地希望上市排放權相關品種的舉動也正基於對溫室氣體排放更為有效的控制以及相關經濟利益的考慮。
㈥ 怎麼做碳交易
碳交易(即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就是購買合同或者碳減排購買協議(ERPAs),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通常來說,碳交易可以分成兩大類:其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限量與貿易」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譬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AAU),或者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其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CDM以及聯合履行機制下分別產生核證減排量和減排單位(ERUs)。
世界銀行和國際排放貿易協會(IETA)去年10月發布的《2006年碳市場發展狀況與趨勢分析》顯示,無論就其市場價值或是成交量來說,截至2006年9月,EU ETS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其成交額達到189億美元,佔全球碳市場總規模的87%,而同期CDM的成交額僅為碳市場總規模的11%。
實際上,早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同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就上市了EU ETS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除了ECX外,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CCFX)也交易著相似現貨和期貨合約。此外,法國的Powernext Carbon是主要的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市場。
除了排放權買家多集中在歐洲的因素外,適宜的場內交易機制為EU ETS框架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事實上,對於歷史上大多數大宗商品而言,標准化的場內交易都是推動該品種成交量上升的重要動力。而在為排放權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及定價參考的同時,場內交易也為交易所本身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利益。各地希望上市排放權相關品種的舉動也正基於對溫室氣體排放更為有效的控制以及相關經濟利益的考慮。
㈦ 請問第一份碳期貨合約的出現時間地點
沒你說的這個合約啊,目前上市的國內有焦炭
㈧ 歐洲的碳權交易是指什麼
那不是說的很明白了么?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㈨ 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運行模式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市場交易的標准主要是國家計劃分配的歐盟排放配額(EUA)。同時被納入排放交易體系的排放實體在一定限度內允許使用歐盟外的減排信用。目前只允許使用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核證減排量(CERs)和聯合履行(jI)項目減排單位(ERUs)。
2005~2007年,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試驗階段
該階段排放量的上限被設定在6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均免費分配;每年剩餘的EUA可以用於下一年度的交易,但不能帶入第二階段。該階段允許使用的CER和ERU的數量平均為總體配額的13%,各國情況略有不同。第一階段暴露的主要問題是配額分配經驗不足,有的排放實體分配到的排放額度遠遠大於該階段其實際排放量,配額供給出現過剩現象。但是由於不少企業為以防萬一並不會把所有多出來的EUA拿去賣,所以市場並不至於崩潰,但是還是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現貨EUA價格從2006年3月最高的30歐元跌到2007年初最低的3歐元。
2008~2012年,《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承諾期
在這個階段里,歐盟吸取了第一階段配額分配過松的教訓,最終將EUAA的最大排放量控制在了每年20.98億噸,對各個國家上報的排放額度仍是以免費分配為主。在這一階段,開始引入排放配額有償分配機制,即從配額總額中拿出一部分,以拍賣方式分配,排放實體根據需要到市場中參與競拍,有償購買這部分配額(例如,德國就拿出10%的排放配額進行拍賣)。同樣,第二階段里排放實體每年剩餘的EUA可用於下一年度的交易,但也不能帶入下一階段。
從2013年開始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第三階段據了解歐盟將會對第三階段的交易機制進行大幅度改革,以避免內部市場失靈。同時還要擴大納入排放體系的行業范圍,強化價格信號作用以引導投資,創造新的減排空間,減少總的減排成本,提高系統效率。此外,以拍賣方式分配的配額比例將逐步提高。
波動的配額交易經歷
2006年5月前,EUA價格上漲很快,一度曾上漲到30歐元/噸。2007年的價格開始下降,在EU-ETS運行的第一階段臨近結束的約六個月時間內,價格在10歐元附近一直持續。到了2007年年底價格一度上升到22歐元/噸。2008年上半年價格也居高不下,2008年7月1日更是創下了28.73歐元/噸的歷史最高紀錄。直到2008年第三季度以後,價格才開始下滑。此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現貨價格一路下降,2009年2月觸底反彈,目前維持震盪整理態勢。2009年12月份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無功而返進一步加重了現貨價格的盤整趨勢。
㈩ 如何獲取碳配額的途徑有哪些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中(重大變化指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