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際金融期權期貨交易所
A.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設立
1982年9月30日,由於受美國金融期貨市場繁榮的刺激,英國在倫敦也設立了金融期貨市場,即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位於倫敦金融區皇家交易所建築物之內,與英格蘭銀行相毗鄰。經營品種主要以本地金融期貨為主,如長期政府債券,英鎊利率期貨等。但為了成為國際性期貨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逐步和美國、日本等市場建立了聯系,開設美國財政部債券和日本政府債券等業務。LIFFE交易的對象是3月期的英鎊定期存款,英鎊長期庫券,3月期的歐洲美元存款的利率期貨,以及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日元的外匯期貨。
與美國相比,英國的LIFFE不是按實際需要而設立的,而是人為設立的。美國金融期貨市場的迅速發展,引起了人們對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未來前景感到擔憂,因此,倫敦主要的商品經紀人、商業銀行、外匯經紀人和證券公司一致要求英格蘭銀行設立金融期貨市場。起初,英格蘭銀行採取消極態度,後來考慮到美國以外設立金融期貨市場以及資金大量流向美國,終於決定設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市場。其特點是市場參加者中個人投資者較少,因此,交易的目的主要是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機。這主要是因為英國的個人所得稅,即一個期貨買賣利益如果超過6250英鎊,超出部分將要收15%的投資稅。
B. 國際期貨交易所有哪些以及交易品種知識大全
國際期貨交易所有: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韓國期貨交易所、香港期貨交易所;
國內4家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20多個,覆蓋金融,能源,糧油,養殖,化工,製造等眾多行業領域,今後還將陸續推出各類新品種,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空間。
上海期貨交易所:
黃金,銅,鋁,鋅,螺紋鋼,線材,天然橡膠,燃料油
大連商品交易所:
黃大豆,棕櫚油,豆粕,豆油,玉米,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塑料)
鄭州商品交易所:
白糖,棉花,小麥,菜籽油,早秈稻,精對苯二甲酸(PTA)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滬深300指數期貨等
國外的就太多了,在這不列舉了····
C. 倫敦金到底在哪個交易所交易的
倫敦金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解釋,狹義的解釋就是由題目所說的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發行的金磚。
通俗來講:黃金自古以來就是硬通貨,又是財富的象徵,保值能力無出其右,因此有人有錢了就像買黃金留著傳家也好,自己收藏也好,就想購買黃金,來彰顯自己的財富。
有人買就有人賣。但是大量的黃金都掌握在大財閥和ZF的手上,為了吸收民間的資金,於是ZF和財閥一合計,就乾脆成立一個交易所,我們來發行黃金,有需要的人來買,有人賣也可以從我們這賣,我們也收。但是要先定一個市場價,市場價會隨著交易波動,你們賣了也好,買了也好,我們都照單全收,自負盈虧(當然,他們是賺的)。這種方式最早起源於倫敦,這種交易的方式也叫做倫敦金交易。這是最早對於倫敦金的解釋。這種方式大大促進了資本之間的流通,加快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是黃金是很昂貴的東西,不是人人都可以參與參與交易的,參加的人少,交易量不活躍這對交易市場意味著什麼,我們都懂。為了能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於是有一個東西就被發明了出來,那就是——杠桿。(阿基米德:mmp,明明是老子發明的)。這個又是資本社會的一項「偉大發明」。
阿基米德的杠桿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倫敦金的杠桿又是什麼呢?
舉個栗子:假如一克黃金是100元,沒有杠桿的話,小明就要花一百塊去買一克黃金,但是小明只有一塊錢就買不起啊。這個時候就是杠桿發揮作的時候了。
小明:我只有一塊錢,我想買你那個一百塊的東西。
一般商人:滾!
倫敦金交易商:好,沒問題。剩下的九十九塊我幫你出了。
小明:真的?這么好?不會騙我吧?我可是小學畢業了的!
小明心裡美滋滋,想著一塊錢就可以買一百塊的東西,這交易商怕不是腦kuo進水了哦。
倫敦金交易商:當然是真的。不過我們要簽一個合約。
小明:mmp,我就知道沒那沒簡單。什麼合約?
倫敦金交易商:簽了合約之後,99塊我們幫你出,但是東西得放我們這兒,你不能拿走。如果你到時候想賣了的話,可以拿合約來跟我們交易,賺的都是你的,我們收點手續費就好了。嘿嘿!如果你補足剩餘的99塊,東西也可以拿回家。
小明想著,這樣確實也不錯,黃金這個玩意除了做首飾,拿著也沒用,到時候還是要賣了換錢。於是的拿出一塊錢,買了一紙倫敦金交易合約,高高興興的回家了。(其實還涉及到保證金制度,太過復雜,略過不講,這里主要講杠桿的作用。)
這就是倫敦金交易的杠桿,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極大的促進社會資金的流通,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而且當時的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也將這種交易模式帶到了全世界。各個地方也紛紛效仿,採用這種模式交易黃金,因此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名字——現貨黃金。於是,我們就經常看到倫敦金就是現貨黃金這一說法,這也是廣義上的倫敦金。
D. 寰富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又叫GHF Investment Consulting (Shanghai) Co., Ltd.是騙子嗎
呵呵呵!你想去寰富恐怕人還真看不上你,寰富的招聘渠道必須經過合在一起的公司宣講和筆試,你連公司什麼情況都不知道證明你根本就沒有參加過筆試,請問你在哪裡拿到的面試通知?搞笑呢?
E. 國際期貨交易中心集中化的過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趨勢
(
一
)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期貨市場主要由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組成。
1.
商品期貨: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化工期貨等。
(1)
農產品期貨:以
1848
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CBOT)
的誕生以及
1865
年標准化合約的推出為開始。
(2)
金屬期貨:最早誕生於英國,
1876
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主要從事銅、錫期貨交易,
1899
年,
LME
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
中
;1920
年開始鉛、鋅交易
;LME
價格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
表」。
美國金屬期貨晚於英國,
1933
年成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
交易黃金、白銀、銅、鋁等品種,其中該交易所
1974
年推出的黃金
期貨合約在
19
世紀
70
~
80
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
(3)
能源化工期貨:
20
世紀
70
年代初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
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油價的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能源期貨的產生。
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和倫敦洲際交易所
(ICE)
是世界上
最具影響力的能源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
乙醇等。
2.
金融期貨
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
20
世紀
70
年代固定匯率制被浮
動匯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漸被取消。匯率、利
率頻繁、劇烈波動,促使人們向期貨市場尋求避險工具,金融期貨
應運而生。
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全球期貨合法查詢】-免費
廣告期貨平台查詢是合法的嗎?炒期貨認准正規平台,如遇問題咨詢專屬客戶免費解答查看詳情 >
(1)1972
年
5
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
分部
(IMM)
,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
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
(2)1975
年
10
月,
CBOT
上市的國民抵押協會債券
(GNMA)
期貨合
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
1977
年
8
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
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最
大的金融期貨合約。
(3)1982
年
2
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
(KCBT)
開發了價值線綜合
指數期貨合約,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中國香港在
1995
年開始個股期貨的試點,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
(Liffe)
於
1997
年進行個股期貨交易。
2002
年
11
月,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聯合發起的
OneChicago
交易
所也開始交易單個股票期貨。
目前,金融期貨已經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對世界
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
(
二
)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從
20
世紀
70
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開始,世界經濟呈現出
貨幣化、金融化、自由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
20
世紀最後
十幾年以來,全球化發展進程加速,全球市場逐步形成。在這一進
程中,國際期貨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
交易中心日益集中
(1)
國際期貨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芝加哥、紐約、倫敦、法蘭克
福等地。
(2)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新加坡、中國香港、德國、法國、巴
西等國際和地區的期貨市場發展較快。
(3)
中國的商品期貨市場也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
的商品期貨市場。
警惕期貨平台-立即查證平台真實性!
廣告平台金融平台太多如何分辨?點擊立即查證!查看詳情 >
2.
改制上市成為潮流
(1)
重大事件:
1993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改製成為全球第一家股份
制的交易所。
2000
年
3
月,我國的香港聯合交易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完成股
份化改造,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合並,成立香港交易及結算
所有限公司
(
,
HKEx)
,於
2000
年
6
月以引入形式在我國的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0
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成為美國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並在
2002
年成功上市。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
(NYSEEuronext)
成為一家完全合並的交易
所集團,於
2007
年
4
月
4
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歐洲交易所同時掛
牌上市,交易代碼為
NYX
。
3.
交易所合並愈演愈烈
交易所是一個通過現代化通訊手段聯結起來的公開市場,因此,
市場規模越集中,市場流動性越大,形成的價格越公平、越權威。
(1)
主要事件
2007
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CBOT)
合並
組成
CME
集團
;2008
年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和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T)
加入。
CME
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集團。
2006
年
6
月,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和總部位於巴黎的泛歐交易
所達成總價約
100
億美元的合並協議,組成全球第一家橫跨大西洋
的紐交所—泛歐交易所集團。
2012
年,我國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HKEx)
收購英國倫敦
金屬交易所
(LME)
。
4.
金融期貨發展勢不可擋
期貨日內交易技巧_2021「交易中心」免費下載
廣告期貨日內交易技巧全面洞察金融市場走向,解盤內參,深度剖析熱點事件,交易機會一網打盡。查看詳情 >
(1)
近
20
年來,金融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已遠超商品期貨,上市品
種呈現金融化的趨勢。
(2)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量占總交易量的份額呈明顯下降趨勢,且
主導產品逐漸從農產品轉變為利率品種。
20
世紀
90
年代,股指期
貨和個股期貨迅速發展。
5.
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傳統喊價到計算機撮合交易,
1991
年
CME
、
CBOT
和路透社推出了環球期貨交易系統
(GLOBEX)
。
電子交易的優勢:
(1)
提高了交易速度
;
(2)
降低交易成本
;
(3)
突破時空限制、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了市場覆蓋面、延長交
易時間、交易更具連續性
;
(4)
交易更為公平
;
(5)
更高的市場透明度和較低的交易差錯率
;
(6)
部分取代交易大廳和經紀人。
6.
交易所競爭加劇,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一方面,各國交易所積極吸引外國投資者參與本國期貨交易
;
另
一方面,紛紛上市以外國金融工具為標的的期貨合約。
具體措施包括:設立國外分支機構,吸納外國會員,開設夜盤交
易,延長交易時間,
便於外國客戶參與。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網路文庫
F. 1570年世界上第一個期貨交易所在哪裡產生
首先世界上第一個期貨交易所是1884年在美國芝加哥產生,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其次倫敦金屬交易所建立於1877年,但是該交易所可以追溯到1571年的倫敦皇家交易所的建立。[
G. 世界上主要的期貨交易所及交易品種有哪些
現代有組織的商品期貨交易,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成立為開端。除了這兩家交易所外、在世界上影響較大的期貨交易所還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等。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當前世界上交易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交易所,19
世紀初期,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穀物集散地,隨著穀物交易的不斷集中和遠期交易方
式的發展,1848年,由82位穀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
後,對交易規則不斷加以完善,於1865年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並實行
了保證金制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除了提供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產品期貨交易外,
還為中、長期美國政府債券、股票指數、市政債券指數、黃金和白銀等商品提供期貨
交易市場,並提供農產品、金融及金屬的期權交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大豆、
小麥等品種的期貨價格,不僅成為美國農業生產、貿易的重要參考價格,而且成為國
際農產品貿易中的權威價格。
倫敦金屬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和庫存
對世界范圍的有色金屬生產和銷售有著重要的影響。在19世紀中期,英國曾是世界上
最大的錫和銅的生產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需求不斷增長,英國又迫切地需要從
國外的礦山大量進口工業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穿越大洋運送礦砂的貨輪抵達
時間沒有規律,所以金屬的價格起伏波動很大,金屬商人和消費者要面對巨大的風險,
1877年,一些金屬交易商人成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建立了規范化的交易方式。從本
世紀初起,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始公開發布其成交價格並被廣泛作為世界金屬貿易的標
准價格。世界上全部銅生產量的70%是按照倫敦金屬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價為基準進
行貿易的。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前身為農產品交易所,由一批農業經銷商於1874年創建。當時
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主要商品為黃油、雞蛋、家禽和其他非耐儲藏農產品,1898年,黃
油和雞蛋經銷進出農產品交易所,組建了芝加哥黃油和雞蛋交易所、重新調整機構並
擴大上市商品范圍,後於1919年將黃油和雞蛋交易所易名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1972
年,該交易所為進行外匯期貨交易而組建了國際貨幣市場部分(IMM),推出世界上
第一張金融期貨合約。此後,在外匯期貨基礎上又增加了90天短期美國國庫券期貨,
和3個月期歐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貨合約交易。該交易所的指數和期權市場部分成立於
1982年,主要進行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交易。該部分最有名的指數合約為標准·普爾
500種股票指數(S&P500)期貨及期權合約。1984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新加坡國
際金融交易所率先在世界上進行了交易所之間的聯網交易、交易者可在兩個交易所之
間進行歐洲美元、日元、英鎊和德國馬克的跨交易所期貨交易。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成立於1982年,1992年與倫敦期權交易市場合並,
1996年收購倫敦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種主要有英鎊、德國馬克、美元、日元、瑞士法
郎、歐洲貨幣單位、義大利里拉的期貨和期權合約,70種英國股票期權、金融時報100
種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以及金融時報250種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等。該交易所雖然成立
時間較晚、但發展速度驚人,截至1996年,已成為歐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期貨期權交
易所。
繼美、英之後,日本、法國、德國等主要工業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期貨市場,
並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期貨交易中心地位的角逐,新加坡、巴西、南非、菲律賓等新興
國家和中國香港也先後建立了自己的期貨交易所,韓國、泰國、印度和我國的台灣省
等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期貨交易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96年底,全世界從事期
貨交易的交易所共77家,其中,綜合性期貨交易所11家。從事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期
權交易;商品期貨交易所32家專門從事商品期貨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所34家,從
事金融期貨期權交易,1996年交易量列世界前十位的期貨交易所分別是:美國芝加哥
期貨交易所、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英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巴西商業
期貨交易所,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德
國期貨交易所,日本東京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和西班牙股票交易所。
H.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組織機構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是依據1986年金融服務法設立登記的交易所,交易所的組織採取會員制形式。截止1987年底,共有會員261位。會員包括銀行、股票及商品經紀人、自營商、貼現商號、歐元證券商品以及個人會員等。
董事會是最高理事機構,董事由會員選舉產生,新申請的會員須得到董事會核准才能成為正式會員。交易所大廳內設有373個座位,只有交易所會員才有權擁有交易廳內的席位。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規定,所有交易均須在場內交易。交易所會員分兩種,一種是場內交易商,為自己或公司之利益而交易,另一種是場內經紀商,專門替場外經紀商進行交易。
交易的清算工作由國際商品結算所負責。結算所採用會員制,通常結算所會員也是交易所會員,但交易所會員不一定是清算會員。如屬後者,應委託結算所的會員辦理結算工作。
I.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功能
在1982成立之初,它的交易合約僅限於金融期貨,1985年開始引入了期貨交易。成立至今,交易的合約種類不斷擴展,由最初的7種發展到1988年底的21種(包括金屬期貨和期權交易在內)。與此同時,交易量也快速上升,交易所開始營業的第一年,每日成交量約為6500個合約,1984年5月平均每天交易量開始超過1萬個合約,到1987年10月更高達7萬個契約以上。隨著交易合約種類的增多和交易量的顯著增長,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所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越來越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