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
1.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股指期貨合約
國家 指數期貨合約 開設時間 開設交易所
美國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價值線指數期貨(VLF) 1982.2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
加拿大 多倫多50指數期貨(Toronto50) 1987.5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
英國 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FTSE100) 1984.5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
法國 法國證券商協會40股指期貨(CAC-40) 1988.6 法國期貨交易所(MATIF)
德國 德國股指期貨(DAX-30) 1990.9 德國期貨交易所(DTB)
瑞士 瑞士股指期貨(SMI) 1990.11
荷蘭 阿姆斯特丹股指期貨EOE指數 1988.10 阿姆斯特丹金融交易所(FTA)
泛歐100指數期貨(Eurotop100) 1991.6 荷蘭期權交易所(EOE)
西班牙 西班牙股指期貨(IBEX35) 1992.1 西班牙衍生品交易所(MEFFRV)
瑞典 瑞典股指期貨(OMX) 1989.12
奧地利 奧地利股指期貨(ATX) 1992.8
比利時 比利時股指20期貨(BEL 20) 1993.9
丹麥 丹麥股指期貨(KFX) 1989.12
芬蘭 芬蘭指數期貨(FOX 1988.5
日本 日經225指數期貨(Nikkei 225) 1988.9
東證綜合指數期貨(TOPIX) 1988.9 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新加坡 日經225指數期貨(Nikkei 225) 1986.9 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
摩根世界指數期貨(NISCI) 1993.3 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
香港 恆生指數期貨(HIS) 1986.5 香港期貨交易所
韓國 韓國200指數期貨(KOPSI200) 1996.6 韓國期貨交易所(KFE)
台灣 台灣綜合指數期貨(TX) 1998.7 台灣期貨交易所(TAIMEX)
澳大利亞 普通股指數期貨(All Ordinaries) 1983.2 悉尼期貨交易所(SFE)
紐西蘭 紐西蘭40指數期貨(NZSE 40) 1991.9
2. 資產負債表外活動與風險
這個不是表外活動 = =表外活動時會計的表外項目的意思吧
反正後來衍生品的交易 在美國政策的改變下已經開始計入會計報表裡面了
至於巴林銀行的倒閉 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他本來是被調任新加坡負責從事東京和新加坡的期貨交易的套利活動的(即發現定價的失誤 從中賺取無風險收益)結果他卻從事了投機操作 當時由於對匯率預測失誤 他有了虧損 為了掩蓋他的失誤 他又繼續用公司的錢去投機 最後虧了幾十億(整個過程由於他所用的賬戶沒在總公司的監測下 一直沒被發現)。最後漏洞捅大了 事情一曝光 巴林銀行就倒閉了
巴林銀行的事情是衍生品的業務中銀行的監管和風險控制不力的悲劇
LZ要研究的會計表外活動跟這個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哈(不是負載表不記錄這個 而是他的賬戶交易狀況總部根本沒監視 導致他虧了這么多)
3. 在香港能夠交易日經指數期貨嗎
可以交易,但普通投資者一般都買賣以證券指數為標的的權證來實現對外圍股指期貨的投資。
香港權證市場上各券商經常會發行一些證券指數為標的的權證,能讓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預期在其標的指數的變化上有獲利的可能。如法國興業銀行在港發行的幾只恆生指數和日經指數的權證,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就具有投資價值。在聯儲公布利率決策之前,有正確市場方向預期的人將獲得收益。
如:
北京時間19日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調低50個基點。受此消息影響,美國道瓊斯指數當天下午大漲335.97點,日經指數也聯動上漲579.74點。然而中國股市絲毫不為所動,當天下跌29點。國內投資者卻無法在A股分享到這種大好機遇。不過香港市場卻提供給投資人一個極好的操作平台。
這些認為美聯儲降息的投資者只要買入日經或者恆生指數的認購權證即可。比如今年12月13日到期的一隻日經法興七十二(4774.HK),行權價為18000,當天價格上漲41.03%,實際杠桿為17.33倍;而同時到期的日經法興七十二A(4784.HK)認沽權證,行權價為17000,價格下挫19.54%,實際杠桿為7.97%(當日的日經指數報收16381.54點)。
4. 巴林銀行事件的事件過程
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里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里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里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里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帳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更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里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里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里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里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里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里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里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里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里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隨極大損失。里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帳戶虧損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員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的交易入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時,里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里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里森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從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交易與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後,任職巴林新加坡期貨交易部兼清算部經理。作為一名交易員,里森本來應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並替巴林從事套利這兩種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風險。因為代客操作,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交易員只是賺取傭金,而套利行為亦只賺取市場間的差價。例如里林利用新加坡及大孤市場極短時間內的不同價格,替巴林賺取利潤。一般銀行對予其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為防止交易員在其所屬銀行暴露在過多的風險中,這種許可額度通常定得相當有限。而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銀行對其交易員和風險部位的情況也可予以有效了解並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
在里森抵達新加坡前的一個星期,巴林內部曾有一個內部通訊,對此問題可能引起的大災難提出關切。但此關切卻被忽略,以至於里森到職後,同時兼任交易與清算部門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負責清算部門,如同例子本來被賦予的職責一樣,那麼他便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為其他交易員的失誤行為瞞天過海,也就不會造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損失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曾派人調查里森的帳目。每天都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每天都有明顯的記錄,可看出里森的問題,即使是月底,里森為掩蓋問題所製造的假帳,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英鎊存款,但這5000萬已被揶用來補償88888號帳戶中的損失了。查了一個月的帳,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帳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帳戶中並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
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負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高,也實在沒有人想像得到吧!
5. 急求一個國外審計案例分析
會計與控制:巴林銀行的倒閉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倫敦創建了巴林銀行,它是世界首家「商業銀行」,既為客戶提供資金和有關建議,自己也做買賣。當然它也得象其他商人一樣承擔買賣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風險。由於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巴林銀行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業務范圍也相當廣泛,無論是到剛果提煉銅礦,從澳大利亞販運羊毛,還是開掘巴拿馬運河,巴林銀行都可以為之提供貸款。但巴林銀行,它不開發普通客戶存款業務,故其資金來源比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來謀求生存和發展。
在1803年,剛剛誕生的美國從法國手中購買南部的路易斯安納州時,所有資金就出自巴林銀行。盡管當時巴林銀行有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家猶大人開辦的羅斯切爾特銀行,但巴林銀行還是各國政府、各大公司和許多客戶的首選銀行。1886年,巴林銀行發行「吉尼士」證券,購買者手持申請表如潮水一樣涌進銀行,後來不得不動用警力來維持,很多人排上幾個小時後,買下少量股票,然後伺機拋出。等到第二天拋出時,股票價格已漲了一倍。
20世紀初,巴林銀行榮幸地獲得了一個特殊客戶:英國皇室。由於巴林銀行的卓越貢獻,巴林家族先後獲得了五個世襲的爵位。這可算得上一個世界記錄,從而奠定了巴林銀行顯赫地位的基礎。
里森於1989年月10日正式到巴林銀行工作。這之前,他是摩根•斯但利銀行清算部的一名職員。進入巴林銀行後,他很快爭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機會。由於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於邏輯推理,能很快地解決以前未能解決的許多問題,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視為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倫敦總部對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當滿意,並允諾可以在海外給他安靜:一個合適的職務。1992年,巴林總部決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六月份期貨卻進了三月份的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帳戶」的帳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
里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本有一個帳號為「99905」的「錯誤帳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里森打了一個電話,要求里森另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里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咨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里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里,「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里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帳號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
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還是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里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里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里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里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帳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更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里森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里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里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里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里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人「88888帳號」對里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人「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
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里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大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口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里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里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承受極大損失。里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帳戶虧損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員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的交易人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時,里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里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1994年,里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號帳戶的損失,由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時已達5000萬英鎊。事實上,里森當時所作的許多交易,是在被市場走勢牽著鼻子走,並非出於他對市場的預期如何。他已成為被其風險部位操縱的傀但。他當時能想的,是哪一種方向的市場變動會使他反敗為勝,能補足88888號帳戶中的虧損,便試著影響市場往那個方向變動。
里森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象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從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交易與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後,任職巴林新加坡期貨交易部兼清算部經理。作為一名交易員,里森本來應有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並替巴林從事套利這兩種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風險。因為代客操作,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交易員只是賺取傭金,而套利行為亦只賺取市場間的差價。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及大販市場極短時間內的不同價格,替巴林賺取利潤。一般銀行對予其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為防止交易員在其所屬銀行暴露在過多的風險中,這種許可額度通常定得相當有限。而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銀行對其交易員和風險部位的情況也可予以有效了解並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
事實上,在里森抵達新加坡前的一個星期,巴林內部曾有一個內部通訊,對此問題可能引起的大災難提出關切。但此關切卻被忽略,以至於里森到職後,同時兼任交易與清算部門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負責清算部門,如同他本來被賦予的職責一樣,那麼他便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為其他交易員的失誤行為瞞天過海,也就不會造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損失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總部曾派人調查里森的帳目。事實上,每天都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每天都有明顯的記錄,可看出里森的問題。即使是月底,里森為掩蓋問題所製造的假帳,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英鎊存款,但這5000萬已被挪用來補償88888號帳戶中的損失了。查了一個月的帳,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帳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帳戶中並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
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還曾經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負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高,也實在沒有人想像得到吧!
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的審計與稅務部發函巴林,提出他們對維持88888號帳戶所需資金問題的一些疑慮。而且此時里森已需每天要求倫敦匯入1000多萬英鎊,以支付其追加保證金。事實上,從1993年到1994年,巴林銀行在SIMEX及日本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11000萬英鎊,超出了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銀行的海外總資金不應超過25%的限制。為此,巴林銀行曾與英格蘭銀行進行多次會談。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蘭銀行主管商業銀行監察的高級官員之「默許」,但此默許並未留下任何證明文件,因為沒有請示英格蘭銀行有關部門的最高負責人,違反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規定。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便是巴林在1994年底發現資產負債表上顯示5000萬英鎊的差額後,仍然沒有警惕到其內部控管的鬆散及疏忽。在發現問題至其後巴林倒閉的兩個月時間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級及深資人員曾對此問題加以關切,更有巴林總部的審計部門正式加以調查。但是這些調查,都被裡森以極輕易的方式蒙騙過去。里森對這段時期的描述為:「對於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造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仍舊支付這些錢」。
從金融倫理角度而言,如果對以上所有參與「巴林事件」的金融從業人員評分,都應給不及格的分數。尤其是巴林的許多高層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問題,而一味相信里森,並期待他為巴林套利賺錢。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產的兩個月前,即1994年12月,於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還將里森當成巴林的英雄,對其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大地震,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口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口日經期貨及2萬口日本政府債券合約。交易數量愈大,損失愈大。
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88888帳戶。帳戶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職權予以隱瞞,但追加保證金所須的資金卻是無法隱藏的。里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帳。這種鬆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只有47000萬英鎊。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里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17885點,而里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口合約。里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86000萬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關巴林銀行破產的報告及里森自傳中的一個感慨,也是最能表達我們對巴林事件的遺憾。報告結論中的一段,「巴林集團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夠及時採取行動,那麼他們還有可能避免崩潰。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發生重大損失,這些損失畢竟也只是最終損失的1/4。如果說巴林的管理階層直到破產之前仍然對「88888」帳戶的事一無所知,我們只能說他們一直在逃避事實」。
里森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么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級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討論:1)案例最後,里森說的一番話有何意義?從中能吸取什麼教訓?
2)你認為導致巴林銀行倒閉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3)一個如此榮耀悠久的金融集團,是如何被一點一點蠶食的?銀行的管理制度是否讓里森鑽了空子?為什麼已林銀行對里森的行為一無所覺?
6. 百度上只是說尼克李森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額交易導致巴林銀行破產,求具體。還有,他是故意的么
錯誤賬戶1992年,巴林總部決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6月份期貨卻買進了3月份的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薦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李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來有一個賬號為 「99905」的「錯誤賬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李森打了一下電話,要求李森另外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李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咨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里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里,「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李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貼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還是按規矩行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李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 藉此作假「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李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1992年7月17日,李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一個錯誤: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李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李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 「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李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李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9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填寫。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李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李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 「88888」 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李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李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李森從此將多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承受極大損失。李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 「88888」號帳戶虧扣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李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除了為交易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交易入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里,李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李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1994年,李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號帳戶的損失,由 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時已達5000萬英鎊。事實上,李森當時所做的許多交易,是在被市場走勢牽著鼻子走,並非出於他對市場的預期如何。他已成為被其風險部位操縱的傀儡。他當時能想,是哪一種方向的市場變動會使他反敗為勝,能補足88888號帳戶中的虧損,便試著影響市場往那個方向變動。李森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從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交易與清算角色的混淆。李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後,任職巴林新加坡期貨交易部兼清處部經理。作為一名交易員,李森本來應有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並代替巴林從事套利這兩種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風險。因為代客操作,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交易員只是賺取傭金,而套利行為亦只賺取市場間的差價。例如李森利用新加坡及大阪市場極短時間內的不同價格,替巴林賺取利潤。一般銀行對予其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為防止交易員在其所屬銀行暴露在過多的風險中,這種許可額度通常定得相當有限。而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銀行對其交易員和風險部位的情況也可予以有效了解並掌握。但不幸的是,李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如果李森只負責清算部門,如同他本來被賦予的職責一樣,那麼他便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為其他交易員的失誤行為瞞天過海,也就不會造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損失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總部帝派人調查李森的賬目。 審查不嚴事實上,每天都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每天都有明顯的記錄,可看出李森的問題。即使是月底,李森為掩蓋問題所製造的假帳,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有嚴格的審查制度。李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項鎊存款,但這5000萬已被挪用來補償88888號帳戶中的損失了。查了一個月帳,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賬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帳戶中並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還曾經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大,也實在沒有人想像得到吧!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的審計與稅務部發函巴林,提出他們對維持的88888號帳戶所需資金總額的一些疑慮,而且此時李森已需每天要求倫敦匯入1000多萬英鎊,以支付其追加保證金。事實上,從1993年到1994年,巴林銀行在SIMEX及日本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11000萬英鎊,超出了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銀行的海外總資金不應超過25%的限制。為此,巴林銀行曾與英格蘭銀行進行多次會談。 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蘭銀行主管商業銀行監察的高級官員之「默許」,但此默許並未留下任何證明文件,因為沒有請示英格蘭銀行有關部門的最高負責人,違反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規定。在發現總是至其後巴林倒閉的兩個月時間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級及資深人員曾對此總是加以關切,更有巴林總部的審計部門正式加以調查。但是這些調查,都被李森以輕易的方式蒙騙過去。李森對這段時間的描述為:「對於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仍舊支付這些錢。」從金融倫理角度而言,如果對以上所有參與「巴林事件」的金融從業人員評分,都應給不及格的分數。尤其是巴林的許多高層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問題,而一味相信李森,並期待他為巴林套利賺錢。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產的兩個月前,即1994年12月,於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還將李森當成巴林的英雄,對其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大地震,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李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1月30日,李森以每天 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口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2月10日,李森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口日經期貨及2萬口日本政府債券合約。交易數量愈大,損失愈大。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88888賬戶。賬戶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職權予以隱瞞,但追加保證金所須的資金卻是無法隱藏的。李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賬。這種鬆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只有 47000萬英鎊。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李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17885點,而李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口合約。李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86000萬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關巴林銀行破產的報告及李森自傳中的一個感慨,也是最能表達我們對巴林事件的遺憾。報告結論中的一段:「巴林集團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夠及時採取行動,那麼他們還有可能避免崩潰。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發生重大損失,這些損失畢竟也只是最終損失的1/4。如果說巴林的管理階層直到破產之前仍然對 「88888」賬戶的事一無所知,我們只能說他們一直在逃避事實」。李森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么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級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7. 誰能給我巴林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資產組合情況謝謝了!最近寫文章急用!
已經倒閉
銀行關掉其所有資料
因此無從查起
不管是國內外資料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倫敦創建了巴林銀行,它是世界首家「商業銀行」,既為客戶提供資金和有關建議,自己也做買賣。當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樣承擔買賣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風險,由於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巴林銀行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業務范圍也相當廣泛,無論是到剛果提煉銅礦,從澳大利亞販過羊毛,還是開掘巴拿馬運河,巴林銀行都可以為之提供貸款,但巴林銀行有別於普通的商業銀行,它不開發普通客戶存款業務,故其資金來源比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來謀求生存和發展。
在1803年,剛剛誕生的美國從法國手中購買南部的路易斯安納州時,所有資金就出自巴林銀行。盡管當時巴林銀行有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一家猶太人開辦的羅斯切爾特銀行,但巴林銀行還是各國政府、各大公司和許多客戶的首選 銀行。1886年,巴林銀行發行「吉尼士」證券,購買者手持申請表如潮水一樣涌進銀行,後來不得不動用警力來維持,很多人排上幾個小時後,買下少量股票,然後伺機拋出。等到第二天拋出時,股票價格已漲了一倍。
20世紀初,巴林銀行榮幸地獲得了一個特殊客戶:英國皇室。由於巴林銀行的卓越貢獻,巴林家族先後獲得了五個世襲的爵位。這可算得上一個世界記錄,從而奠定巴林銀行顯赫地位的基礎。
里森於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銀行工作。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銀行清算部的一名職員,進入巴林銀行後,他很快爭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機會。由於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於邏輯推理,能很快地解決以前未能解決許多問題。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視為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倫敦總部對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當滿意,並允許可以在海外給他安排一個合適的職務。1992年,巴林總部決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 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六月份期貨卻買進了三月份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帳戶」的帳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
里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本有一人帳號為「99905」的「錯誤帳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里森打了一個電話,要求里森另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里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咨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里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里「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里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帳號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
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學是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里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里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里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里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帳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更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里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里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里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里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里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里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里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里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里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隨極大損失。里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帳戶虧損的600萬英姿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8. 日本的日經指數以什麼為貨幣計算單位
大阪證券交易所(OSE)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 從1988年9月3日開始交易 用日元交易 你可以參考http://www.ose.or.jp/e/futures/ind_fun2.html;新加坡交易所(SGX)日經225指數期貨 從1986年9月3日開始交易,使用日元為交易幣種,2006年11月26日也推出了美元為交易幣種的品種,你可以參考http://www.sgx.com/wps/portal/marketplace/mp-en/procts/derivatives_procts/equity_index/sgx_nikkei_225 ;還有就是CME市場,但成交量較小,CME 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 從1990年9月25日開始交易 使用美元;2004年2月23日推出日元交易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