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現貨市場觀點
㈠ 股指期貨套利的業內觀點
內地一名期貨業內人士正與香港某上市金融集團洽購旗下持牌期貨公司,欲用數百萬資金買下其上市公司資產,目的在於利用香港的期貨市場對即將展開的A股股指期貨進行套利交易布局。
收市時間差造就套利機會據了解,被收購的香港期貨公司是香港期貨交易所的參與者,目前持有香港證監會第二類「期貨合約交易」和第五類「就期貨合約提供意見」的牌照,可提供香港及海外期貨產品的經紀服務。而據接近該交易的人士轉述收購方的觀點認為,因為香港期貨市場和內地開市存在時間差,一旦國內股指期貨推出,便為可同時在香港和內地進行期貨交易的人士提供套利機會。所謂交易時段差別是指香港期貨市場收市時間是下午4:15,而內地是下午3:15,理論上而言,A股股指期貨和恆指期貨由於存在相關性,投資者可以利用收市時間差造成的差價同時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的兩種合約,進行套利。據接近收購方的人士稱,「買方認為,這兩種期貨合約的價格變動趨勢相關性很大,如果A股股指期貨某天受利好消息價格上升,等到收市時港股期貨市場還有一個小時的交易時間,完全有可能繼續上漲。當A股股指期貨與恆指期貨比價關系出現反常的時候,他完全可以買入A股合約,賣出恆指合約,然後等價格關系恢復正常水平時平倉套現。」這位買家聯想到的是國內銅期貨的交易手段,但是銅市一年出現不了幾次價格反常的機會,而內地與香港一個小時的交易時間差卻是天天都有,這正是買家下定決心收購一家香港期貨公司、由自己親身打造套利平台的原因。據了解,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在陰極銅期貨交易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套利機會。例如當LME銅價低於SHFE時,交易者可以在買入LME銅合約的同時,賣出SHFE的銅合約,再待合適時機將買賣合約對沖平倉,反之亦然。借海外收購布局套利交易如果監管部門足夠重視到這個問題,應該針對這種套利模式考慮推出與A股股指期貨掛鉤的產品。不然,香港有100多家持牌期貨公司,很多公司的價格並不貴,像這宗買賣只需區區數百萬,國內會有很多機構或個人開始打這個主意。2007年以來,已有格林期貨、永安期貨、廣發期貨、金瑞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和南華期貨等內地期貨公司獲批進駐香港,但由於兩地尚未實現全流通,上述套利交易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在這些期貨公司中開展。而且,新成立公司在申請牌照方面存在金錢和時間兩項成本的負擔。這樣,機構或個人繞道國家監管部門,開始採取買下現成部分或全部資產的方式,或會引發潮流。實踐操作中套利空間有限與此同時,懷疑態度也普遍存在於國內業界。這種操作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股指期貨合約價格受現貨指數影響,現貨指數又受滬深300權重股的權重大小和變動幅度影響,每一層影響都會使兩地股指期貨的關聯度削弱。恆指期貨要通過影響香港現貨市場,再影響國內現貨市場,進而影響到A股期貨,而中間充當橋梁作用的是紅籌股,兩邊一共隔了五層,這還沒有把紅籌股在兩邊指數中的覆蓋率計算在內。除了關聯系數較低,因為內地股指期貨交易目前只用滬深300股指作為單一標的,A股市場對於A股股指期貨有充分的定價權,這與銅期貨的定價權在LME手中不同。既然國內有定價權,因為收市早而與恆指期貨出現的價格差對於第二天A股股指期貨的影響也會被削弱。此外,夏錦良還說,國內交易所對於A股股指期貨保證金比例和持倉部位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風險。
㈡ 股指期貨市場對於現貨市場具有怎樣的關系
(版權所有)
第一個問題:期貨指數和300指數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期貨指數是處於高度活躍的投機市場,波動很大,由於多空雙方對未來行情的分歧,必不可能完全和300指數相同。只有在交割的時候二者才會一致。(在不考慮交割成本的前提下)
第二個問題:下載一個期貨行情軟體,利用軟體的分析功能可以對300指數和期貨指數進行分析,特別是套利功能。(如:一般常用的博弈大師、文華財經)
第三個問題:300隻權重股都對期貨指數有影響,但是權重不同影響程度不同。比如,銀行板塊的幾大銀行對期貨指數的影響比較大。
股指期貨只存在理論上的操縱,實際在運行中以及參考國外的成熟經驗,期指正常情況下幾乎無法操縱,這主要得益於金融期貨現金交割的特點決定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除外)。
國內的滬深300指數期貨起點高,監管嚴,在設置之初就充分考慮到被操縱的可能性。交易所採取了大戶報告制度和持倉限額等制度對操縱行為無處遁形。所以只要不是期貨交易所故意違法,合法監管,一般是無法操縱市場的。
第四個問題:理論上期指可以引導300指數的未來走勢,300指數是期指變動的基礎。但是在實際中,由於國內期指起步晚,成交、持倉額還比較小,實際是300指數引導期貨指數的走勢。現在二者已經相互引導,最終期貨指數將指引300指數以及整個股票市場的走勢。
第五個問題:期貨指數和300指數的走勢幾乎相同,因為是建立在300指數的指數期貨,交割的標的物就是300指數。在一般情況,二者會有一定的差異,有時會升水有時貼水,但是在每月第三個周五下午交割的時候二者肯定相同。(考慮到成本等會有極小的差異)
㈢ 股指期貨如何影響現貨市場
股指期貨上市前後,股市的資金流向會發生變化。上市前,股市會產生資金流出效應,小部分資金會流向期貨市場,導致上市前股票市場震盪,但影響時間不會持續太久。之前創業板上市之前曾發生過類似情況,創業板上市前因股市資金流向創業板,引發股市短期回調。股指期貨上市後,由於其所具有的對沖股市系統性風險的功能,降低了股票市場的投資風險,從而吸引低風險資金大量進入股市。像社保、保險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比例很可能會提高。最終,在股指期貨上市前後,股市資金將呈現先流出後增加的流向。
㈣ 股指期貨的上市將會對現貨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資金的影響分析
股指期貨交易將會導致股市資金的分流,對股票現貨市場形成沖擊。筆者認為這種影響即使有,也只是局部與短期的,從整體與長期角度看,股指期貨的開展只會促進股市交易的活躍與價格合理波動,從而推動股市更加健康發展。從國外股指期貨的研究來看,Kuserk 和Cocke(1994)等人對美國股市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後,由於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國際股指期貨的實踐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有長期推動作用。以美國為例,上世紀80年代推出股指期貨交易後,充分發揮了股指期貨避險作用,使投資者在1987
年股災中的損失得到緩解,並很快便迎來了牛市。事後,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機發生時沒有股指期貨,其後果不堪設想。在缺乏股指期貨之類對沖工具的情況下,一旦股票指數處於相對低位,場內投資者人人自危,爭相出逃,場外投資者持幣觀望,不敢入市。正是這種行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國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開展股指期貨交易,有利於吸引場外資金的進入,特別是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外資等大資金的入市。股票市場上資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會推動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於我國股市長期健康發展
股票市場借空機制與股指期貨推出關系的分析
我國股市不能融券,沒有借空機制,因此,股指期貨交易功能難以發揮,要開展股指期貨,必須首先解決股票市場借空機制的問題。從國外市場人士對借空機制與股指期貨定價關系分析看,基本上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缺乏借空機制會影響股指期貨的錯誤定價;另一種是缺乏借空機制不會影響股指期貨的錯誤定價。筆者認為,在我國,有無借空機制不構成開展股指期貨的必要條件。首先,有無借空機制在一定程度
上會影響市場套利的效率,但不會對股指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造成根本性的障礙;其次,當市場參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事先已經擁有大量股票頭寸時,借空機制對套利交易沒有影響,而我國的現狀是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的股票,因此,借空機制的影響將十分有限;再次,建立借空機制需要一定的條件與過程,從國際市場的實踐看,香港、韓國等開設股指期貨時均沒有借空機制,香港1994 年允許部分成份股借空,1996年才取消成份股借空限制,但借空交易量比較小,1999 年占股票交易總額的3.5%;韓國在1996年9月才允許做空,但根據1998年統計利用借空機制進行指數套利的交易量非常小,不到股指期貨交易量的1%。這說明允許借空有一個條件與過程,並且它的作用不能片面誇大。可見,在我國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的初期,沒有借空機制對交易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今後可隨著股指期貨的發展與條件的成熟,逐步建
立借空機制以提高股指期貨市場的效率。
㈤ 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
現貨市場是不受股指影響的..包括國內很多金融數據都影響不聊現貨
貴金屬.有色等大多是跟歐美走的
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繼續追問
㈥ 股指期貨對市場的影響
(一) 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市場影響及機會
1. 股指期貨概念股面臨交易性機會
股指期貨正式推出前,市場可能會結合股指期貨推出進程對股指期貨概念股進行炒作,股指期貨概念股存在交易機會。
2. 滬深300 權重指標股將迎來走強契機
股指期貨上市前,由於機構需要通過權重股而取得股指期貨「話語權」,通常在推出前市場出現搶籌行情,標的指數的權重股被機構提高配置比例,例如滬深300 權重股:萬科A、蘇寧電器、民生銀行、中國石化、中信證券、招商銀行、中國聯通、中國神華、交通銀行、中國石油等。
3. 封閉式基金面臨巨大套利機會
封閉式基金的高折價率現象在我國證券市場已經存在很久,股指期貨正式推出之日將是套利空間消失之時。
(二) 股指期貨推出後對股票市場總體影響
1. 不改變股票市場長期運行態勢
從統計上看,影響股票價格總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當時市場環境、公司盈利和資金供給等等。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長期以來的實踐,以及基於嚴謹的實證研究都支持這樣一種觀點:最終並不是期貨決定現貨,而是現貨決定期貨價格,期貨市場價格是由基礎市場決定的。股指期貨推出後,現貨市場並不會因此而違背現貨市場自身價格水平決定的基本原則。
美國:美國推出股指期貨後,吸引了大量的場外資金,對於美國股市的發展具有長期推動作用。
日本:投資者除非發現有明顯的套利機會,否則投機交易仍佔有市場的大部,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幅度較大時,有跡象顯示,所謂避險者也會加入投機交易,以抓住行情波動帶來的機會,這使得日本的指數期貨交易量大大超過現貨市場交易量。
香港:香港1986 年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後,股票交易量當年增長了60%。隨後股票交易量不斷增加,據統計,在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額已達到17566億港元,比恆生指數期貨推出前的交易金額增加了50倍。
其他新興國家:韓國、台灣和印度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後,無論短期、長期,雖然現貨交易量是增長的,但交易量增長率並未發生顯著變化。期貨上市對現貨市場交易量增長率沒有顯著影響。
2. 短期可能有波動
短期來看,投資者受各種心理的影響,可能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投資者預期推出股指期貨後成分股需求增加,會提前買入成份股,引發市場短期上漲。一方面,期現套利的投資者可能在期指溢價過高時「買入現貨、賣出期貨」套利,導致成份股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推出股指期貨後,與指數相關的產品增加,成份股需求增加。投資者預期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帶動指數成份股的投資機會,可能會提前買入滬深300 成份股,特別是權重股,從而有可能推動股票市場的上漲。從海外推出股指期貨市場的短期表現來看,股指期貨推出前後市場走勢有所改變,除日本和印度外都是先漲後跌。但是,如果短期上漲過多,偏離價值,市場則可能下跌。
韓國在股指期貨推出後的1年,波動率略微增加,之後韓國的波動率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台灣在推出股指期貨後,現貨市場的波動率變化不顯著;印度在推出股指期貨後的三年內,現貨市場的波動率不斷降低,之後進行了調整。
所以,股指期貨的推出後這三個亞太地區的現貨市場短期內波動率並沒有很大的變化,而更長期的波動率變化其實並不一定是由股指期貨引發。
3. 對現貨市場資金影響有限
股指期貨的較高門檻決定了市場資金抽離有限。由於股指期貨的門檻較高,一張合約的保證金近20萬元,這將大大限制大量散戶參與股指期貨交易;而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又有嚴格的管理,以基金公司為例,做多合約價值不準超過10%,老基金須經過持有人大會表決同意,所以股指期貨的推出對現貨市場資金抽離有限。
㈦ 股指期貨是如何影響現貨市場的它們之間是通過什麼來聯動具體是怎樣操作的說說其過程
股指是依靠股票市場指數來計算的,某一合約的開始也是按照當時的市場指數來作為初始數值,得出合約價格額;你做空合約,並不代表某一支股票會跌;因為指數是有眾多成分股綜合計算而來的,如果想通過操作所有成分股或大多數成分股的價格來達到股指合約獲利的目的的話,基本是不可能的...另外,你有個問題理解的出現了偏差...不是賣空的股指合約,股票下跌...多數時候是先賣了股票然後空股指...兩者的結合是機構投資者常使用的方式,目的在於擴大盈利頭寸;另外實際上股指並沒有那麼強的傳遞效應,只是會對周邊任何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信心起到影響作用...比如股指大跌還會帶動商品期貨價格下跌等等...
㈧ 股指期貨市場對於現貨市場具有怎樣的關系
我覺得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要你覺得好用就行,我反正是一直在用這個平台,感覺還不錯,沒想過換別的。
㈨ 股指期貨對現貨股指的影響一般是怎麼樣的談談中國股指期貨推出前後現貨市場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振幅變小了,現貨市場更理性了。
㈩ 寫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的實證分析去哪裡找什麼數據,現貨是去找滬深三百指數
著要看你實證什麼觀點了,你問的過於泛泛了。我國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是滬深300指數。
一般地,這些實證需要僅需要一些交易數據,萬得數據、蓬勃數據都可以找到。也可以從交易所的網站上找。如果是實證套利交易有效、或者套保交易有效。還要結合你的交易情況。
根據你需要證明的觀點,來選擇確定合約。有時候需要所有合約的數據都對比一遍,來說明你的觀點正確。還要評估到不同市場環境下,對不同合約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