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etf期貨期權
㈠ 50etf期權和期貨有什麼不同
上證50etf期權是期貨不同:50ETF期權是我國交易最活躍的場內期權,50ETF期權的交易特點是,期權買方漲幅無限,T+0交易可以隨時平倉,不會爆倉穿倉,杠桿在幾十倍到幾百倍不等,可以自己選擇,收益非線性,比如大盤漲1個點和漲2個點,50ETF期權認購的收益可能是80%也可能是200%。
50ETF期權的賣方採用保證金制度,有爆倉穿倉的可能,這點與期貨類似,但是50ETF期權賣方的好處在於,還可以變相收益買方的時間價值。
期貨跟隨著現貨的波動而虧損或收益,杠桿是固定的10倍左右,收益是線性的,標的物漲多少個點,能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點多少錢。
上證50etf期權不是股指期貨,期權與期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他們的交易方式有些許相似,但是二者在本質上有巨大的差別。期權的合約是購買方能夠在到期日的時候以約定的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的體現。
㈡ etf期權和股指期貨哪個風險大
還是股指期貨風險大。
期權一手的交易單位是10000股,即合約價值約為25000元/手。當月平值期權的價值約為合約價值的3%,即買入/賣出一手合約的費用約為600元/手。
股指期貨,約10萬元/手的保證金相比,買/賣期權的資金需求就更低。因此,我們認為ETF期權有利於提升合約流動性,有效降低期權交易的風險和價差。
㈢ 20萬市值買多少張300期權對沖比較合理
從全球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來對比期貨和期權的活躍度,可以發現近5年以來期貨成交量均略高於期權成交量;不過總體上兩者相差有限,根據2017年FIA的數據統計,全球交易所期貨成交量約為148億,期權成交量則為103億,兩者都是主要的衍生品投資工具。
圖為全球交易所期貨VS期權交易量對比
進一步來看期貨和期權交易的資產類別偏好,則可以發現:全球期貨交易中主要以商品期貨為主;在期權交易中,權益類的期權產品則佔到了主導地位。從2016年全球交易所的數據來看:全球158億的期貨交易量中,權益類交易量佔比僅24.5%;而在全球93億的期權交易量中,權益類期權的交易量達到了其中的77.8億,佔比高達83.4%,反映了場內期權交易中,權益類產品更受歡迎。此外,根據統計,場內交易的權益類期貨期權產品中,指數類產品相比個股類產品的市場需求更高。
表為2016年FIA統計全球交易所期貨期權權益類成交量
在對期權和期貨市場概況有所了解後,我們來了解一下期貨和期權作為風險對沖工具的不同之處。概括來說,可以將差異分為三類:是否具有選擇權、收益結構差異、保證金差異。
以持有50ETF為例,來對比運用期貨和期權進行風險對沖的核心差異。假設在2018年4月2日,投資者持有50ETF,此時50ETF的價格為2.702人民幣。但是投資者認為在未來的1個月時間內50ETF有下跌的可能,因此希望通過衍生品工具對現貨持倉進行對沖。此時,投資者有兩個選擇,分別用IH股指期貨和50ETF期權進行對沖,即投資者既可以通過開倉IH股指期貨空單鎖定50ETF下跌風險,也可以通過買入50ETF認沽期權對沖下跌風險。其中,1手IH期貨合約市值近似等於300000份50ETF,1張50ETF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ETF。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全部以每股為單位進行計算,即將IH的點數除以1000,大致折算為對應的每股50ETF的價格。當N個交易日之後,若50ETF價格下跌到2.5元每股時,投資者持有的現貨50ETF將面臨每股0.202元的損失。
㈣ 什麼地方可以進行滬深300ETF期權的開戶
現在在正規的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都是可以進行滬深300ETF的開戶的。唯一需要比較的就是雙
方收取的手續費。
期貨公司收取的一般比證券公司要便宜。
㈤ 滬深300股指期權能對股指期貨進行完全套保么
從理論上,期權以較小的杠桿資金,為股指期貨鎖定了波動風險。就像股指期貨為一籃子股票構成的某個指數鎖定了風險一樣。
這個完全的程度是看對應的是誰,滬深300ETF對應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滬深300股指期權這個系列是完全套保。
㈥ 期貨賬戶可以交易50ETF期權嗎
期貨賬戶可以交易50ETF期權嗎?
上交所的50ETF期權和300ETF期權產品,目前只有頭部幾家期貨公司有許可權開戶,比如永安期貨、中信期貨、新湖期貨等。
幾乎所有證券公司都可以開通上交所的50ETF期權和300ETF期權產品許可權戶。
其餘期貨公司只可以交易IO300ETF期權和其他商品期權,就是中金所的股指期權
溫馨提示:在期貨公司或證券公司開通期權戶之前需要詢問是否可以開通上交所的50ETF期權和300ETF期權產品
文章來源於:期權知識星球
㈦ 個股期權和股指期貨有何區別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個境內期權上證50ETF期權,五年來運行平穩有序、市場規模逐步增加,投資者參與積極理性,經濟功能穩步發揮。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將同時推出300期權產品,這是近5年來場內股票期權首次增加標的,股票期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那麼,這三種期權產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鍾
1、標的不同。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代碼為510300。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嘉實滬深300ETF,代碼為159919。中金所300指數期權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代碼為000300。
2、合約單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權對應的合約單位為10000份,即1張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300ETF份額,按12月2日收盤價,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約為3.9萬元。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合約單位為每點人民幣100元,按12月2日收盤價,1張期權合約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為38.4萬元。
因標的及合約單位不同,1張300指數期權平值合約的價格要大大高於的300ETF平值期權。
3、到期月份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對應月份為4個,即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與現在50ETF期權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對應合約月份為6個,即當月、下兩個月及隨後三個季月,比滬深300ETF期權多出了2個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滬深300ETF期權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行權時發生300ETF現貨和現金之間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數期權為現金結算,不發生實物交割,扎差計算盈虧後,以現金結算方式交收。現金結算相比實物交割更為便利。
5、買賣類型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多了備兌開倉、備兌平倉,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時備兌開倉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現貨的投資者更適合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期權則沒有備兌策略。
6、到期日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到期日為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到期日為股指期貨一致,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日也即當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行權日。
7、流動性不同。3個期權品種單日的未來交易量、交易金額肯定會存在差異,但目前均未上市還無法評估,投資者未來可以選擇流動性較好品種進行交易。
更多細節對比,請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情況差異對比表
△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㈧ 華泰滬深300etf如何套利
套利也叫價差交易,套利指的是在買入或賣出某種電子交易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相關的另一種合約。套利交易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相關電子合同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相關電子合同上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望價差發生變化而獲利的交易行為。
套利交易模式總結為4大類型,分別為:股指期貨套利、商品期貨套利、統計和期權套利。
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套利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或者同時進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類別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股指期貨套利分為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品種套利。
商品期貨:
與股指期貨對沖類似,商品期貨同樣存在套利策略,在買入或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相關的另一種合約,並在某個時間同時將兩種合約平倉。在交易形式上它與套期保值有些相似,但套期保值是在現貨市場買入(或賣出)實貨、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而套利卻只在期貨市場上買賣合約,並不涉及現貨交易。 商品期貨套利主要有期現套利、跨期對套利、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4種
統計:
有別於無風險套利,統計套利是利用證券價格的歷史統計規律進行套利的,是一種風險套利,其風險在於這種歷史統計規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繼續存在。 統計對沖的主要思路是先找出相關性最好的若干對投資品種(股票或者期貨等),再找出每一對投資品種的長期均衡關系(協整關系),當某一對品種的價差(協整方程的殘差)偏離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建倉——買進被相對低估的品種、賣空被相對高估的品種,等到價差回歸均衡時獲利了結即可。 統計對沖的主要內容包括股票配對交易、股指套利、融券對沖和外匯套利交易。
期權:
期權(Option)又稱選擇權,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衍生性金融工具。從其本質上講,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將權利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利的受讓人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權利,而義務方必須履行。在期權的交易時,購買期權的一方稱為買方,而出售期權的一方則稱為賣方;買方即權利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利的義務人。期權的優點在於收益無限的同時風險損失有限,因此在很多時候,利用期權來取代期貨進行做空、套利交易,會比單純利用期貨套利具有更小的風險和更高的收益率
㈨ 怎樣用期權做股指的對沖,舉一個具體例子,總滬深300指數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個境內期權上證50ETF期權,五年來運行平穩有序、市場規模逐步增加,投資者參與積極理性,經濟功能穩步發揮。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將同時推出300期權產品,這是近5年來場內股票期權首次增加標的,股票期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那麼,這三種期權產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鍾
1、標的不同。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代碼為510300。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嘉實滬深300ETF,代碼為159919。中金所300指數期權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代碼為000300。
2、合約單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權對應的合約單位為10000份,即1張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300ETF份額,按12月2日收盤價,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約為3.9萬元。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合約單位為每點人民幣100元,按12月2日收盤價,1張期權合約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為38.4萬元。
因標的及合約單位不同,1張300指數期權平值合約的價格要大大高於的300ETF平值期權。
3、到期月份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對應月份為4個,即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與現在50ETF期權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對應合約月份為6個,即當月、下兩個月及隨後三個季月,比滬深300ETF期權多出了2個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滬深300ETF期權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行權時發生300ETF現貨和現金之間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數期權為現金結算,不發生實物交割,扎差計算盈虧後,以現金結算方式交收。現金結算相比實物交割更為便利。
5、買賣類型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多了備兌開倉、備兌平倉,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時備兌開倉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現貨的投資者更適合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期權則沒有備兌策略。
6、到期日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到期日為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到期日為股指期貨一致,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日也即當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行權日。
7、流動性不同。3個期權品種單日的未來交易量、交易金額肯定會存在差異,但目前均未上市還無法評估,投資者未來可以選擇流動性較好品種進行交易。
更多細節對比,請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情況差異對比表
△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