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18綠豆期貨合約事件
1. 炒綠豆事件 來龍去脈
豆價瘋漲「豆你玩」,與供需關系有直接關聯。盲目生產,綠豆供過於求,豆賤傷農,此後種植面積縮水,加上天氣等因素,綠豆生產量下降,拉高了市場價格。
從綠豆收購商,到產地經銷商,再到外地各級經銷批發商,甚至零售商,各環節各家手上都多多少少有囤貨的行為。看來人禍才是此輪漲價潮的重要幕後推手。
炒綠豆事件 來龍去脈:
在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的背景之下,1999 年鄭州綠豆同其他農產品一樣,走出了持續兩年以來不斷探低的熊市格局。從總體上看,1999 年的綠豆走勢波瀾壯闊,振幅很大。由於其投機機會較多,交易比較活躍,因而吸引了眾多交易者參與。
一、1999 年 1 月 4 日~1 月 18 日:期價狂瀉,管理層採取斷然措施
最早是在元旦之前,就已經帶動了市場空頭人氣。而部分多頭資金認為 1999 年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增加,所以逢低大量買進,積極護盤。
由於大盤多次沖高受阻,技術面對上漲壓力加大,所以市場人氣逐漸由多轉空。 大盤在多次沖高受阻之後,1 月 4 日即元旦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期價就開始大幅下跌。
為了控制期價下跌的風險,減緩下跌的速度,交易所連續出台控制市場風險的文件,但市場交易者依然我行我素, 鄭州綠豆大戰已經出現失控狀態
。針對這種情況,交易所 1 月 18 日採取斷然措施,決定於 18 日閉市後, 9903、9905、9907 合約在這三個交割月的持倉量全部清倉為零。
二、1 月 18 日~2 月 12 日:各方努力,市場信心漸起
「1·18 事件」雖然化解了市場風險,但由於此舉畢竟史無先例,所以為了穩定市場人氣, 鼓勵市場信心,交易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三、2 月 24 日~5 月 7 日:春風吹暖,期價緩步回升
從 2 月份開始,隨著天氣逐漸轉暖,綠豆消費旺季逐漸來臨,從而使綠豆供應的壓力在這一段時間內得到緩解。
1-4 月份,綠豆出口形勢看好,出口增長速度明顯高於過去同期水平,使國內綠豆進口壓力進一步減輕。
多頭從 2 月份開始就緩緩低位建倉。從 3 月 3 日起,鄭州大盤突然啟動,破位上漲。自此, 鄭州市場又展開了一輪新的上漲行情。從 4 月 10 日起,大盤又進入了一輪新的漲勢,和前一輪漲勢相比,此輪漲勢顯得更為兇猛。
四、5 月 7 日~6 月 8 日:投機過度,期價再次急挫
從 5 月 7 日以後,大盤上漲勢頭明顯受挫,這主要基於5 月 7 日會議的威懾和綠豆消費旺季已經過去這兩個原因。
五、6 月 8 日~11 月 29 日:基本面支持,政策利好,大盤再創反彈新高點
盡管時至 6 月份綠豆消費旺季已經過去, 但新綠豆的種植面積和生長情況以及天氣狀況等因素對新豆生產又形成很大的影響,因而,市場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題材,並對期價運行產生實質性的利好刺激。
從國際形勢看,隨著東南亞經濟走向復甦,尤其是日元升值,我國綠豆的出口形勢一片大好。
從國內看,由於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旨在刺激 經濟增長的財政措施和金融措施, 經濟增長率明顯提高,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 7.9%, 整體物價水平上漲的潛在壓力日益加大。
又由於綠豆本身的產量銳減,這為綠豆價格上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11 月 20 日至年底:管理出重拳,大盤應聲回落
盡管此輪上漲有基本面的配合,但期價在短時期內上漲幅度過大,投機成分明顯增加,市場風險明顯加大。針對這種情況,11 月 至12 月交易所多次出台了有關控制風險的文件,對綠豆交易保證金進行調整。
2. 綠豆期貨的現狀
1993年5月28日 中國鄭州商品交易所順利推出期貨交易,河南省副省長張世英在慶典議試上講話,副省長李成玉為交易所鳴鈴開市,小麥、玉米、大豆、綠豆、芝麻五個品種上市交易,當天成交標准化合約1854張,成交金額1434萬元。
1995年5月23日 中國證監會發文。批准綠豆期貨合約為鄭交所上市期貨合約,小麥、玉米、花生仁、豆粕、芝麻、棉紗、425號普通硅酸水泥、5毫米無色浮法玻璃、膠合板期貨合約為試運行合約。同日,中國證監會批復鄭交所章程交易規則。 5月26日 鄭交所第一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決定第一屆理事會至此完成使命。
11月14日 鄭交所發布公告,確定綠豆合約的市場持倉總量控制線,即每個交割月份單邊20萬張。
1999年1月11至13日 由於大量投機資金的進入,綠豆交易量、持倉量急劇擴大,各月份最高持倉達696180張。9905、9907合約也均創單月最高成交記錄,分別為354792、348032張。市場風險明顯加大。
1月18日 經理事會緊急會議研究決定,鄭商所採取果斷措施,將風險較大的9903、9905、9907月份的所有持倉全部對沖,同時擴大價幅,將各月份合約保證金比例統一為10%,扭轉了前段市場操縱因素造成的僵持局面。
3月18日 鄭商所發出通知,自1999年3月22日起恢復綠豆合約全天交易,其他品種交易時間保持不變。
3月26日 鄭商所發出通知,公布調整綠豆包裝的有關規定。決定自1999年8月1日起,1999年產綠豆倉單將按新規定執行;98年產綠豆倉單仍按原規定執行。
11月26日 鄭商所向會員單位、指定交割倉庫發出《關於調整綠豆合約升貼水比例的通知》;為控制市場風險,發出(1999)第6號公告,又以中鄭商交字(1999)第66號通知各會員單位,自1991年11月29日起(11月26日結算時),對綠豆品種多頭持倉1000張以上(含1000張)會員多頭持倉部分的交易保證金提高至13%。
12月2日 為進一步控制綠豆期貨交易風險,鄭商所向全體會員發出通知,決定自1999年12月6日起(12月3日結算時),5、7、9月份綠豆合約所有多頭持倉部分的交易保證金提高至15%。
2003年1月8日 鄭商所未收到調整綠豆保證金通知 鄭州商品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鄭商所目前尚未收到關於調整綠豆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的通知。 針對近期有關鄭商所將在春節後將綠豆期貨交易保證金比例由目前的20%降低到10%,以活躍綠豆期貨交易的市場傳聞,記者昨日電話采訪了鄭商所有關負責人。有關負責人稱,以前市場也曾多次有過此類傳聞,但事實上鄭商所至今未收到有關調整綠豆期貨交易保證金的文件。
業內人士指出:綠豆期貨淪為第12個「死亡」品種的主要原因,是綠豆期貨被過分炒作。自從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綠豆期貨合約以來,隨著綠豆期貨交易的不斷活躍,綠豆市場上也風波不斷,1999年的「1.18風波」成了歷次綠豆風波中的最高峰。
綠豆退出期貨市場的主要標志就是隨著交易保證金的逐步提高,逐漸讓綠豆交易萎縮,直到退出期貨市場。
通過不斷提高交易保證金可以相對平穩地讓綠豆期貨「安樂死亡」,而不是像過去暫停某些期貨品種一樣以「不開新倉」的方式「一步到位地死亡」。這樣做可能導致的後果是,投資人完全平倉出局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是可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死亡過程是「安樂死」,痛苦程度相對較低,投資人的損失也相對較低。
3. 如果查看過去的期貨合約。例如現在主力合約是1609,我要找1501的合約來分析。
這個目前你只有進1701合約的股指期貨,然後選擇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這段時間來看了哈,只有這一段走勢圖屬於當時的股指期貨1501合約哈,現在股指期貨1501合約已經不存在了哈。無法再找到股指期貨1501的證券交易的名稱了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4. 期貨合約的交易時間為什麼很多合約的交易時間都不一樣
首先回答你為什麼很多合約的交易時間都不一樣吧,也沒有具體的原因,都是出於規定和交易習慣。
商品期貨日盤早上9:00開盤,10:15-10:30交易所休市,11:30-13:00休市,15:00收盤。夜盤21:00開盤,記住夜盤開盤才是一個交易日的開始哦~晚上收盤時間有些到23:00,有些到凌晨1:00,有些品種到凌晨2:30。金融期貨交易時間9:15-11:30,13:00-15:15。
具體參考下面的交易時間表:
5. 綠豆期貨怎麼不見了
品種太小 交易量小 容易操控 不適合做為期貨的交易標的物 隨著期貨交易的完善 就取消了
6. 綠豆期貨為什麼退市了
品種太小,容易被操縱,不宜管理。
管理松點就亂,管理緊點就死,出了不少亂子,所以退市了。
7. 有關期貨合約的問題
為了分析方便,一般的期貨行情軟體會把不同年份的相同月份的期貨合約連起來顯示。
例如強麥xx09合約,就是把每年的9月合約連起來顯示,03年顯示的是0409合約,就是2004年9月的合約,該合約退市後,接下來顯示0509合約,依此類推,現在顯示0909合約。
不知我說明白了沒有。
8. 期貨合約到期了是不是類似於股票中的退市,網上看到到最後交割日都要交割,那賣給誰
朋友,對期貨這么生疏就不要玩啊,要交很多「學費」的!
最後交割日就是最後的平倉日期
無論是輸贏都要結算(如果是商品期貨你就准備買現貨或者拿該商品來賣吧)
舉個例子,鄭州綠豆,你3600沽空了,現在4200了,你輸了600點,如果到期不交割,你就要拿真正的綠豆來交貨了(當然,這個事情很少的)。如果3600買入了,你是做糧油生產的,你有能力消化,交割日的現價是4200,你不賣,你可以去拿現貨了。因為期貨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能夠利用遠期的價格波動來獲取更低的材料成本。
國際上的商品期貨很大部分都是成本的避險功能
9. 關於期貨 懂的進
1. (2020-2000)*10*20+(2030-2000)*10*80=28000 2. (2050-2000)*10*30+(2035-2000)*10*50+(2810-2800)*20=22700 3. (2030-2000)*10*50+(2820-2800)*10*20=19000 上面的數字只是根據你題目要求算出來的,但從始至終你一共賺了 (2020-2000)*10*20+(2050-2000)*10*30+(2030-2000)*10*50+(2820-2800)*10*20=38000
10.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10)鄭州118綠豆期貨合約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