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割時現貨會進行滾存調整差價
① 期貨在盤中交易可以賺取差價,還有主力合約什麼意思
期貨主力合約指的是持倉量最大的合約。一般情況下,持倉量最大的合約成交量也最大。
1、例如,螺紋鋼1601合約是當前成交量最大的合約,那麼螺紋鋼1601就是當前的主力合約。
2、期貨主力合約是市場上最活躍的合約,也是最容易成交的合約,所以投機者基本上都在參與主力合約進行交易。
3、需要注意的是,期貨與股票不同,因為期貨合約到合約最後交易日後就要交割,所以期貨主力合約的生存周期是有限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向後面的合約推移變換,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換月。
② 為什麼期貨到交割日的時候會跟現貨價格趨於一致,期貨不是只是一個合約而已嗎,應該跟現貨沒關系啊
期貨交割價格與現貨價格必須一致。因為期貨就代表未來某個時間點待交割的現貨價格。
③ 請問為什麼同一個期貨合約的價格會隨時間而變動
我們都知道,一個期貨品種是分為很多期貨合約的。之所以分為很多合約,是因為期貨本身的設立目的,是為了現貨企業的套期保值。而且期貨可以交割,涉及到具體現貨,於是設立了多個合約方便現貨企業去套保和交割。
比如,期貨螺紋鋼。
它就存在12個期貨合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螺紋鋼1810,就是2018年10月份交割的螺紋,跟螺紋鋼1901的價格,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一個期貨品種的不同期貨合約,為什麼價格不一樣呢?
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關鍵因素:時間。
當前螺紋鋼1810的價格是4139。而當前螺紋鋼1901的價格是3943。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螺紋鋼的投資者們所有的想法經過了博弈後得到了一個結論:2019年1月份的現貨螺紋鋼,要比2018年10月份的螺紋鋼便宜。
這裡麵包含了具體邏輯關系我個人是不知道的,但是,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月份的這個時間段內,市場博弈後認為,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價格走低。可能是限產政策,可能是淡季旺季,也可能是宏觀經濟。
因為期貨品種的價格,都是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這個預期可以是很多因素。而螺紋鋼每一個期貨合約之間都存在著時間的差異。這個時間段內,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導致人們的預期不同。人們的預期不同,人們對待每一個期貨品種的交易行為都就會不同,於是,便導致了期貨品種的每一個合約的價格,就不相同。
這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④ 請闡述以下觀點:在交割期間,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將存在套利空間.如果交割時期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呢
第一個問題你自己很明白吧,只要基差大於持有成本(很多費用相加,比如運費)就有利可圖。
第二個問題,當現貨指數被高估,某個交割月份的期貨合約被低估時, 如果允許融券 ,投資者可以買入該期貨合約,同時按照指數權重融券賣空成份股,建立套利頭寸。當現貨和期貨價格趨於正常時,同時平倉,獲利了結,這是反向基差套利。
但是融券是不可能的,而當交割到期進行交割時,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就會回歸價值,扣除基差後基本上是一樣的水平,你再賣出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無利可圖啊。
⑤ 關於期貨套期保值時,交割違約的問題
1、首先,A公司並沒有任何損失。因為A公司已經在期貨上賺到了6000-2000=4000元,其現貨損失也是4000元,期現相抵正好彌補,另外還得到1200元的補償
2、交易所都有交割違約的懲罰規定,首先通常是交割價格的20-30%的罰款。
其次,如果是買方違約,那麼交易所會將賣方的貨物在現貨市場上予以拍賣,如果拍賣的價格低於交割價格,差價部分由違約的買方承擔。
如果是賣方違約,那麼交易所也要在現貨市場上尋購符合標的的貨物,買下後交付給買方,如果購買的價格高於交割價,那麼差價也由違約的賣方承擔。
3、所以不論交割時買方或賣方哪一方違約,對另一方都不會造成額外的損失的,這就是期貨交易有充分履約保證的關鍵之處。
4、補充一點:你說的情況絕對不可能發生,交割中的一方違約是有可能的,但另一方絕不會有損失。因為對於買方來說,期貨交易所就是賣方;對賣方來說,交易所就是買方,除非交易所破產了,否則怎麼會有損失呢?
再說了,進入交割月後第一天,保證金就開始逐步提高,到最後交割前已經提高到50%了,你覺得現貨價和期貨交割價差別能大於50%嗎?
況且如果是交易者違約率,還有其開戶的期貨公司負責賠償呢,期貨公司有一筆基礎保證金押在交易所裡面是不可動用的(不能用於交易)。如果是自營會員違約,它也有基礎保證金在交易所的賬戶上存著呢!
⑥ 商品期貨交割會影響價格嗎
交割是聯系期貨和現貨的重要紐帶,當臨近交割的時候,期貨(現貨月合約)和現貨之間價差會不斷縮小。
⑦ 期貨交割時如何處理升貼水問題,是由誰來補例如鉛期貨在交割時現貨2700而期貨是2500,那200怎麼處理
交割雙方就是按照期貨價格2500成交,和現貨價格無關,但是如果期轉現的買賣雙方可以商量,
⑧ 現貨市場價格在期貨交割前發生劇烈變動將對期貨交易產生哪些影響
價差是由倉庫的保管費,稅費,利息等構成的,如果到了交割時,期貨與現貨不能同步,就會造成大量的現貨交割,一方不願平倉,比如玉米,如果現貨是1700一噸,而期貨是2000元一噸,就會有大量的人把現貨製成標准合約,在期貨市場賣出,而買的人不平倉就只好買入大量的現貨了。相反如果期貨是1700一噸,而現貨是2000元一噸,就會有大量的人在期貨市場買入大量的標准化合約,等到交割時轉成現貨,這樣同樣也會造成大量的人期貨轉成現貨,這個市場的迴避風險功能就喪失了,而等到交割時由於以不需要保管現貨,所以倉儲等費用也沒有了,所以只有現貨與期貨同步,差價也只有少量的倉儲等費用時,買賣雙方才會平倉,從一個市的盈利去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記得在幾年以前,像膠曾發生過你說的情況,現貨方由於沒有那麼多的現貨在高位可賣,迫使他們在高位平倉以後,使這個合約幾年都沒有多少人來參與,流動性減少以後,參與的人也就少了,功能自然喪失,你說的這種情況發生以後,交易所會強制大戶平倉,現在的制度是健全的,一般不會發生你說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