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貨合約產品
㈠ 大豆期貨合約,是買入近期合約好,還是買入遠期合約好
跟著主力做,倉量小的你都平不了倉
㈡ 什麼是大豆期貨
跨市場套利,幾乎就不可能是個人可以實現的,這中間的影響因素太多,你完全沒辦法一一分析到位.
㈢ 請結合大豆期貨合約說明進口商如何利用基差交易銷售其出口商品
以大豆為例,進口大豆大概是九千萬噸,幾乎所有的大豆的定價通過這種模式,大豆主要來自於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三個地方都會根據它的港口,它的內陸沒有基差,港口到中國肯定有基差的,這兩個基差是不一樣的。在巴西內陸有一個做法,是很散的,幾十噸、幾百噸,你去購買之後,再購買保險,那邊會有這樣一個變化,大概一個交易流程是這樣的,我會詢問升貼水,然後買方向賣方升貼水,確定FOB,敲定船費,合同簽訂與保證金,然後升貼水和一口價,我要買9月份的大豆,可能通過芝加哥7月份的期貨合約來定價,這個定價可能分兩個,一個是可以延期定價,也可以非延期定價。延期定價是什麼概念呢?我們接觸的情況是,最延期的可以到30天延期,從巴西到美國拉到中國之後30天大豆賣完之後延期定價。還有非延期定價,最後把大豆的期貨價格和你的定的FOB的價格還有船費的價格,最後合在一起,就是這個價格。
㈣ 大豆期貨,什麼是大豆期貨,大豆期貨知識
大豆期貨是相對大豆現貨而言的。現貨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期貨則是合同(合約)交易,也就是合約的相互轉讓。大豆期貨是以當前約定的價格,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間買進或賣出(交割)一定數量大豆的合約。合約到期以前,可以買賣合約;到期時,無論大豆價格發生怎樣的變化,要兌現合約,進行現貨交割,這就是風險。合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由大豆期貨交易所制定,規定交割大豆的數量、價格、地點與質量標准等內容。
通過觀察期貨市場,人們對未來大豆的供求和價格有一個預期,可以指導大豆生產;也可以在期貨市場先行把未來生產的大豆賣出,鎖定利潤,規避大豆價格波動的風險。
㈤ 期貨中的 大豆1大豆2是 什麼意思
1號黃大豆指的是非轉基因大豆,主要代表的是國內的大豆價格。
2號黃大豆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如超市裡賣的植物油標明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1號黃大豆和2號黃大豆,兩者均是在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期貨品種。
2002年3月,由於國家轉基因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進口大豆暫時無法參與期貨交割,為此,大商所對大豆合約進行拆分,把合約拆分為以食用品質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1號期貨合約和以榨油品質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
(5)大豆期貨合約產品擴展閱讀:
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合約臨近交割期時交易保證金收取標准為:
1、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一個交易日:合約價值的10%;
2、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六個交易日:合約價值的15%;
3、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十一個交易日:合約價值的20%;
4、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十六個交易日:合約價值的25%;
5、交割月份第一個交易日:合約價值的30%。
㈥ 試分析大豆遠期協議與大豆期貨合約與的聯系與區別
大豆現在持倉結構不太合理,a509合約一支獨大。從持倉上看永遠只適合參與主力合約,買也好賣也好都做a509。
從歷史上看,9月合約合約都是強勢合約,這和新豆上市時間有關,9月為新豆上市前最後一個合約,11月為新豆上市的第一個合約。而且目前市場也是反向市場,也應該買近月賣遠月。
㈦ 我國大豆期貨合約一手幾噸
農產品(玉米、大豆、豆粕、豆油、白糖,小麥等)的一手為10噸。
商品期貨比如金屬(銅、鋁、鋅等)的一手是5噸。
黃金一手是1000克。
股指期貨的一手合約的價值,就是滬深300指數(點數)乘以300元。
按手買賣,最低買賣手數是一手。
㈧ 中國商品期貨品種有哪些
1、農產品期貨
農產品是最早構成期貨交易的商品。包括糧食期貨,主要有小麥期貨、玉米期貨、大豆期貨、豆粕期貨、紅豆期貨、大米期貨、花生仁期貨等等;
2、經濟作物類期貨,有原糖、咖啡、可可、橙汁、棕櫚油和菜籽期貨;
3、畜產品期貨
主要有肉類製品和皮毛製品兩大類期貨;
4、林產品期貨
主要有木材期貨和天然橡膠期貨。目前美國各交易所,尤其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是農產品期貨的主要集中地。
5、有色金屬期貨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上市交易的有色金屬主要有10種,即銅、鋁、鉛、鋅、錫、鎳、鈀、鉑、金、銀。其中金、銀、鉑、鈀等期貨因其價值高又稱為貴金屬期貨。
6、能源期貨
能源期貨開始於1978年。作為一種新興商品期貨品種,其交易異常活躍,交易量一直顯快速增長之勢。目前僅次於農產品期貨和利率期貨,超過了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8)大豆期貨合約產品擴展閱讀:
繼2009年和2010年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奪得全球首位後,2011年期貨市場成交總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連續三連冠。
不過,截至11月份,國內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高達12.08億手(不含股指期貨成交量),與2009年(10.785億手)、2010年(15.66億手)和2011年(10.54億手)相比較,已取得不錯成績。
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貨的巨量成交為其增添不少籌碼,而上市的兩個新品種也表現相當,尤其是玻璃期貨的上市,更是躋身於商品期貨成交的前三名,預期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占據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