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貨期權風險管理
⑴ 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交易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相比較股票,基金;期貨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同時,作為一種金融投資,也面臨著的金融投資風險。
一、市場風險,當某一期貨合約行情波動較大,出現連續漲停板或跌停板,如果期貨公司不能及時斬倉,滿倉操作的虧損一方難以退出,爆倉風險加大。一旦出現爆倉,客戶往往一走了之而由期貨公司先行承擔經濟損失。這一風險是期貨公司最主要同時也最難解決的風險。商品期貨受實體經濟狀況影響較大,金融期貨受央行的貨幣政策及資本市場的影響較大。
二、操作風險,這類風險包括:下單員報錯、敲錯客戶指令,造成風險損失;結算系統及電腦運行系統出現差錯,造成風險損失;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規章制度操作,缺乏監督或制約,造成風險損失等。
三、流動性風險,期貨公司不能如期滿足客戶提取期貨交易保證金或不能如期償還流動負債而導致的財務風險。
⑵ 期貨與期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各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目標基本一直 但原理還是區別很大的 期貨的風險管理主要是套期保值及套利等機制
而期權是以權利金的形式鎖定風險
⑶ 金融期貨與金融期權的區別是什麼
有以下區別:
1、定義不同。金融期貨,英文名稱Financial Futures,是指交易雙方在金融市場上,以約定的時間和價格,買賣某種金融工具的具有約束力的標准化合約。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
金融期權,英文financial option,是一份合約,是以期權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指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貨合約為標的物的期權交易的合約。
2、標的物不同。在實踐中,只有金融期貨期權,而沒有金融期權期貨,即只有以金融期貨合約為標的物的金融期權交易,而沒有以金融期權合約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交易。
3、作用不同。人們利用金融期權進行套期保值,若價格發生不利變動,套期保值者可通過執行期權來避免損失;若價格發生有利變動,套期保值者又可通過放棄期權來保護利益。
(3)金融期貨期權風險管理擴展閱讀:
二者相似的功能。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有著相似的功能。從一定的意義上說,金融期權是金融期貨功能的延續和發展,具有與金融期貨相同的套期保值和發現價格的功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風險的工具。
⑷ 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做好風險管理
如何對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
目前來說,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大致分成四個基礎類別,分別是遠期、期權、期貨和互換。
1.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
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對於原材料的價格很敏感,其成本也受原材料價格的直接影響,而利率上漲也會直接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這兩方面構成了企業的價格風險。而金融衍生產品則剛好可以把企業在這兩方面所面臨的價格風險進行規避。因為金融衍生產品的這個特性,其對於企業所面臨價格風險時產生的抵補頭寸就是企業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資源。而實際操作中,不同的金融衍生產品也在風險管理上有著不同的操作差異。
目前的金融市場中,權利義務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有遠期、期貨和互換三種。只有買方具有一定權力的則是期權產品,也就是說其損益與前三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權利義務對稱不同,呈現的是完全不對稱的價格損益表現。正是由於這些區別,企業在選擇金融衍生產品時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當企業的目標是完全化解風險時,就可以選擇損益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遠期、期貨和互換)。這種對自稱型的金融衍生品對於現貨頭寸上的損益是可以實現實時抵補的,也就達成了完全化解不確定風險的目標。但當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只是想部分消除對自身有損的影響時,可選擇損益不對稱型的金融衍生品,即期權產品。這類最基本的期權產品可以把企業資產控制在一定風險范圍內進行管理。
以上所說的幾種僅為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品,在實際金融市場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作企業金融風險的規避工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
2.在基礎類別上構建新的金融衍生品
在實際金融市場中,企業的風險管理有著不同的需求,這也就促進了基礎類別的新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總的來說,有組合、重構與現有工具用到新標的市場三種方法可以進行新金融衍生品的創建。
組合是指把兩種基礎類別金融衍生品進行簡單組合,即生成新的金融衍生品,目前市場上,遠期互換即為遠期與互換的組合。可撤銷遠期、范圍遠期與參與遠期則都是由遠期與期權進行組合後構成的不同產品。在組合中,期權間的相互組合可以形成跨式、勒式與蝶式組合。
重構則主要應用於對遠期和期貨兩種基礎類別。如互換重構可以通過重構現金流性質來形成遲設互換或者差異互換。期權重構則是通過對標的資產進行重構形成期貨期權、互換期權與復合期權。
而現有工具用到新標的市場則有力地拓寬了金融衍生品的應用空間。它意味著把標的的范圍從資產拓寬到了風險指數、電力衍生品、房地產互換、商品價格指數、新興經濟金融工具的期貨和期權、災難保險期貨和期權、商品價格指數期貨和期權等。不僅提高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效率,同時也拓寬了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道路。
⑸ 金融遠期、期貨、互換、期權管理市場風險有哪些不同
就風險種類本身而言,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風險並沒有特殊之處,它具有傳統金融產品應具有的所有基本風險,同時被公認亦沒有產生出其他新型的風險。但是由於杠桿性、虛擬性、未來性,以及或有性等因素使得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程度,相對於傳統金融產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衍生品交易的風險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風險的巨大性、風險事件的突發性、風險的集中性、風險的復雜性、風險的連鎖性。對衍生品交易風險的確認、防範、管理一直是銀行界的從業者以及管理者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從本期開始,我將從微觀角度即市場交易主體的角度來分別闡釋如何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等五大類基本風險進行管理與規避。
市場風險各不相同
在金融衍生市場上的風險事件,通常是多種風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在這其中,市場風險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市場風險越大,交易對手的正常的資金流量就越容易受到影響,不能進行正常支付、出現流動性困難的可能性就越大。當交易對手發生流動性困難時,為了應付當前的支付,有時交易對手被迫變賣資產或者高息借貸,而這又進一步惡化其財務狀況和削弱其支付能力,無法履約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信用風險增加。如此陷入惡性循環,其結果必將是各種風險相互交織的總爆發,引發金融危機甚至經濟社會危機。
不同種類的衍生品交易的市場風險是各不相同的。遠期交易,因為事先鎖定了交易的價格,從而使得交易雙方只是失去了獲益的機會,並不存在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化而發生損失的可能,因此,遠期產品基本上不存在市場風險。期貨交易和互換交易,對於交易雙方都存在著市場風險。標的金融資產價格的不同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交易雙方的盈虧。而期權交易的市場風險是單方面的,主要由期權合約的賣方承擔。
最近中航油巨虧5.5億美元的事件中,期貨的虧損最多也就1億美元左右,更大部分的虧損則是由於大量賣出看漲期權造成的。看漲期權是指投資者有權在約定期限內以事先確定的價格向賣出期權者買進標的資產。期權買入者可以根據市場條件選擇是否行使期權合同,即使放棄,最多也就虧掉權利金。而一旦標的資產價格上行,期權賣出者將承擔著無限大的風險。正因為如此,在國際上,只有信譽最好、實力最強的機構比如摩根、高盛等大投行和其他大的做市商才會賣出期權。中航油對油價市場趨勢判斷失誤,大量賣出航空煤油的看漲期權,卻沒有同時進行反向操作對沖風險,出現巨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對於不同的交易方式而言,衍生品的市場風險也是不同的。如對於套期保值者來說,市場風險相對較小並且趨向於無,因為套期保值者從事衍生品交易的目的就是規避市場風險;而對於投機者來說,市場風險就相對較大,因為投機者是一些風險偏好者,他們進行交易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承擔市場風險來賺取利潤的,所以一旦失誤,損失將是沉重的。里森當年賭日本經濟復甦,他賭錯的結果是搞垮了巴林銀行;陳久霖在判斷石油價格失誤的情況下,投機航煤期貨與期權,他的代價則是搞垮了一家上市公司。
對沖或頭寸重組
再回到商業銀行的衍生品交易,目前,國內各家商業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外匯理財產品,商業銀行賣出了隱含衍生品的合約,然後再在國際衍生金融市場上平盤,這類代客業務的風險本應是由客戶承擔的,銀行基本上是不承擔什麼風險的。然而,我們也看到了「個人外匯理財年回報10%之上」的廣告,如此許諾最低回報,其本質就是商業銀行把市場風險留給了自身,假若市場走勢出現與預期不一致,達不到許諾的回報率,那麼商業銀行將面臨出現很大損失的風險可能性。
對衍生品交易的市場風險的管理,是指對超過交易主體所能承受的風險總規模的市場風險部分,採取對沖措施或頭寸重組的方法實行「自我保護」。通常風險厭惡者,會採取任何可能的措施將市場風險轉移給市場上的風險偏好者。比如,某銀行有一筆暫不用的日元存款,它可以將其兌換成美元投入貨幣市場以獲取利息收益(美元的利息高於日元)。同時,為預防美元在一定的時期內匯率下跌,使銀行蒙受損失,它可在外匯期貨市場上以日元賣出美元期貨(美元空頭)。如果美元果真疲軟,銀行在現匯市場上用美元兌換日元必然遭受損失,但這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上做一筆相同金額和相同期限的美元多頭,以獲取盈餘,抵補現匯交易上的損失。
總之,衍生品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會使衍生交易充滿風險,所以存在對其市場風險進行管理的必要。但從另一方面講,衍生品的使用又給風險管理提供了可能的某種手段,在市場主體的風險管理整體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涉及衍生品交易的商業銀行還應當設立一套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程序,包括市場風險的識別、規避方法,以及有效的控制、監督和報告體系等方面。
⑹ 一般說,金融期貨風險大於金融期權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對買方方來說虧損是有限的權利金,賣方是承受虧損無限,盈利有限,但這兩個沒什麼可比性,不是說期貨大於期權,期權是期貨發展的產物。
⑺ 金融期貨如何起到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
通過對沖可以來減少風險: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其操作的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
在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⑻ 如何運用金融期權和金融期貨來化解應收賬款的風險'
生產商可以為下遊客戶購買成品的看跌期權,規避成品價格風險。
客戶就願意提前將貨款支付給生產商,生產商提前回籠資金,資金利息用於支付一部分期權權利金。
暫時接觸到的商品期權還沒辦法克服期現價差,金融期權沒有接觸過,但是邏輯我想應該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