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期權杠桿系數
㈠ 總杠桿系數是怎麼來計算的
經營杠桿系數DOL=(EBIT+F)/EBIT
其中:EBIT——息稅前利潤 F——總固定成本故總杠桿系數DTL = DFL* DOL = (EBIT+F)/ [ EBIT- I - D/(1-r)]
其中:EBIT—— 息稅前利潤 F——總固定成本 I——利息 D——優先股股息 r——所得稅稅率
註:EBIT = 銷售額S - 變動成本總額VC - 總固定成本F
簡便記憶公式
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1)
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2)
息稅前利潤 - 利息 =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3)
經營杠桿DOL =(1) / (2)
財務杠桿DFL = (2) /(3)
總杠桿DTL = (1) /(3)總杠桿系數對公司管理層的意義:
首先,使公司管理層在一定的成本結構與融資結構下,當營業收入變化時,能夠對每股收益的影響程度作出判斷,即能夠估計出營業收入變動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總杠桿系數是3,則說明當營業收入每增長(減少)1倍,就會造成每股收益增長(減少)3倍。
其次,通過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於管理層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即為了控制某一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組合。比如,經營杠桿系數較高的公司可以在較低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經營杠桿系數較低的公司可以在較高的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等等。這有待公司在考慮各相關具體因素之後作出選擇。
,它也反映邊際貢獻與稅前盈餘的比率,。
㈡ 期權的杠桿系數的標准值
知道與否跟自己靠期權賺多少錢有多大關系?
㈢ 杠桿系數的含義
杠桿系數分為財務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和總杠桿系數三種。
經營杠桿系數(DOL),也稱營業杠桿系數或營業杠桿程度,是指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動率相當於銷售額變動率的倍數。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財務杠桿系數(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
總杠桿系數是指公司財務杠桿系數和經營杠桿系數的乘積,是衡量公司每股獲利能力的尺度。
㈣ 期貨和期權採用期貨交易所使用的杠桿比例是多少
期貨和期權採用期貨交易所使用的杠桿比例一般是20到12.5倍。
期貨中的杠桿效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杠桿效應」使投資者可交易金額被放大的同時,也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加大了很多倍。
一般國內品種期貨交易所的杠桿比例是百分5到百分8,也就是20到12.5倍,期貨公司開戶的時候為了防控風險會再這個基礎上略加2到3個點。
外匯的杠桿國內的銀行現在是1:30的交易,國際市場上是1:100到1:1000的選擇。
㈤ 個股期權杠桿率怎麼計算的 - 百度知道
炒股經常虧損,我們該怎麼分析股票?就我而言,該從兩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個方面,咱們先不談該怎麼正確分析股票,而是該弄清自身作為股民存在的誤區。
1、賭徒性質。股市虧損大多數人存在賭徒心理,俗話說的話:「炒股7虧2平1贏」!股民往往相信自己會成為那一成的贏家,愈是虧損愈是投入,希望回本甚至是賺錢。結果多不如人願,事與願違。以至於「越挫越勇」,最後越陷越深,迷失自我,結果不想而知。
2、被誤導。很多股民喜愛聽所謂一些「大神」們各顯神通、技術指導、市場熱門、預測走勢等等。最後結果卻都是股評家們賺錢了,虧的還是我們股民。我們該反問自己,如若他們真有那麼厲害,估計他們早就上富豪榜了,哪還有什麼時候搞股評之說呢?
3、 嘗過甜頭。有些股民最開始或多或少確實嘗過一些甜頭,尤其是自己的股票短時間漲了不少,覺得自己眼光獨到,以至於加大投入,而後不盡如人意。最後甚至形成死循環,投了虧,虧了投,周而復始。怎麼也離不開股市,如同掉進泥淖一般,不能自拔!
4、戀戀不舍。很多股民在賬面虧損後覺得是所謂的浮虧!而虧了就是虧了,我們自圓其說的,甚至有些自欺欺人地暗示自己賣掉股票才是真的虧損!大家都渴望浮虧變成浮盈,但這是需要時間的,從而讓我們戀戀不舍甚至沉迷,離不開股市。
知曉了自身誤區的前提下,及時糾正思維方式,以全新面貌面對股市誘惑。接下來就需要了解基本方法了,不可做一個盲目的股民。
第二個方面,分析一隻股票,大部分人大概都是差不多的途徑,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展開。
1、基本面。一般會先從基本面展開,這也是最簡單的,對於目標股的基本面掌握和了解。深入了解公司的財務報表等工作一般是專業團隊做的。而作為一般散戶朋友們對於基本面的了解無外乎盤子多大、流通盤、公司主營業務等。
2、技術面。技術走勢分析股票,多數股民朋友們用的技術指標都不太相同。主流的指標一般是K線、量能、MACD、KDJ、均線、布林線等。於此我不能說哪個指標更好,這得看個人喜好以及熟悉習慣程度。
當然,關於基本面和技術面在這兒也只是泛泛之談。就技術層面來說,我個人喜好用K線、均線、MACD指標。其他的基本用的不太習慣,更不必說公式了。走勢的分析因每個人運用的指標不一,或者說對於市場的理解與個股的盤感不同。這兒也不能統一的強調某種方法更好或更合時宜。更多的是需要各位在理性實際操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總之,在能夠看清自身問題,足夠清醒面對股市誘惑的前提下,學習了解基本方法以應付股市問題不至於犯大錯,最後需要的是把握正確的投資交易之道。
㈥ 經營杠桿系數(DOL)、財務杠桿系數(DFL)和復合杠桿系數(DTL)之間的關系是( )。
DOL=(EBIT+固定經營成本)/EBIT ; DFL=EBIT/(EBIT-I)
DOL*DFL=Q(P-V)/[Q(P-V)-F-I] =DTL
此題選C
㈦ 計算杠桿系數
營業杠桿系數=(銷售額-變動成本)/(銷售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當銷售額為1000萬時:
營業杠桿系數=【1000*(1-45%)】/【1000*(1-45%)-220】=1.67
當銷售額為600萬時:
營業杠桿系數=【600*(1-45%)】/【600*(1-45%)-220】=3
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營業杠桿系數反映了銷售額增長(減少)所引起利潤增長(減少)的幅度。另外,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營業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營業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㈧ 總杠桿系數為多少
總杠桿系數=2.7
稅前利潤=稅後凈利/(1-所得稅率)=12/(1-40%)=20萬元
因為: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
所以:1.5=息稅前利潤/20
則:息稅前利潤=30萬元
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固定成本=30+24=54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54/30=1.8
總杠桿系數=1.8×1.5=2.7
㈨ 關於期貨.期權的一點疑問
期權雖然比期貨杠桿系數高,但是可以實現的概率也比較小,除非後勢的走勢預期大大超過執行價格。
況且你說的投資者應該僅指投機者,套利者和套保者是不會單單選擇期權的。
另外,照你的理解,你怎麼看待期權賣方的心理呢?
㈩ 期權的杠桿是多少
期權的杠桿是多少?期權杠桿=期權價格變化幅度/現貨貨價格變化幅度;=(期權價格變化/期權價格)/(現貨價格變化/現貨價格);=現貨價格/期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