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期貨合約
1. 企業如何怎麼進行碳排放權交易的流程條件和相關資料
這個很麻煩,需要很多的資料,最好找個專門負責的人主管,我們這里最近進行摸底調查,查詢了多少東西,最關鍵的是數據的准確性,需要用交叉數據進行驗證,證明你的數據是准確的,誤差控制在5%以內。
2.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碳排放權是什麼如何交易
由政府確定“節能減排總額”,進而確定碳排放量,再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配額。有些企業的碳排放量不夠用,有些企業有富餘,這時就可以在官方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碳排放量。
具體的交易過程就是有富餘的企業將自己的配額拿出來拍賣,需要配額的進行拍賣,價高者得。這能極大的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和更新換代,環讓自己的生產過程更加綠色、清潔。大家都不是傻子,從國家這些年的政策走向可以看出綠色生產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向。既符合國家大勢,還能將多餘的碳排放權“變現”,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3. 碳排放權是什麼
簡單來講《京都議定書》提出的碳排放權交易是實現減緩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機制。但是目前發達國家對《京都議定書》和《馬拉喀什協議》的承諾 ,遠不能滿足根據人均碳排放權分配原則所應承擔的義務。
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質量守恆的原理。加入碳排放的總量是限定好的。 那麼在這個框架內,我們就可以通過技術升級來降低碳排放。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指標」比如說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單位的碳排放量 ,A國獲得15的指標, B國獲得10的指標 其它國家獲得其餘75單位指標。 如果A國只排放了10個單位的碳排放量,而B國剛好排了12個單位,那麼B國就可以從A國購買2個單位的碳排量。
石化企業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顯然如果不採取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措施,將很難滿足未來環保要求。企業將對生產工藝、設備、技術進行改進。但關鍵還是替代現有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開發。~ 比如風能、核能、光伏等
長遠來講,石化企業將隨著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比例將逐漸減少。但是這還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4. 關於碳排放權交易的問題。
1. 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對付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
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會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即從2008年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
但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後,拒簽《京都議定書》,導致京都議定書一直不能生效。但在世界多數國家的努力下,特別是200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簽字,投下了重要的一票,使《京都議定書》如期在2005年2月生效。
2.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每年都在向聯合國UNFCCC申報本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義務減排的國家,發放的減排任務是在某一年排放量的基礎上,削減n%。
西方國家的公司,亦一直在向其國家數據中心申報自己的排放量,政府在發放碳排放配額時,參考他們的申報數據。
3. 碳排放交易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機構參與。
5. 什麼是碳排放權期貨
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在研究碳排放權期貨;希望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提高我國碳資源的定價影響力,建立符合國內需求、與國際規則對接的碳市場體系。單位GDP能耗降低需要低碳金融機制和工具支撐。通過產權界定將溫室氣體排放權變為商品,並進行市場化定價買賣,已成為歐美等國實現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手段之一。與一般商品交易相比,碳排放權交易存在著更大的政策性和技術性風險,因而,國際市場對於期貨、期權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顯現,國際碳交易工具日趨豐富,碳金融體系不斷發展。
6.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碳排放權交易,源於全球變暖,和兩個重要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人類對化石燃料,無節制的開采使用,大規模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候變化。
為了控制這種無節制的大規模排放,於是,有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約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同時提出了三個靈活的減排機制,碳交易是其中之一。
具體說,就是每年給一個國家,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
(配額,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
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餘的部分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賣錢;
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你要用錢到國際市場購買。
於是,碳排放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
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比較成熟的是,歐洲的EU-ETS交易系統,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規則。
7. 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一回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目前,在推動排放權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歐盟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歐盟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通過對特定領域的萬套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認定,允許減排補貼進入市場,從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歐盟碳排放市場開始交易以來,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穩步上升。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萬至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政府,它們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
8. 什麼是碳交易什麼是碳排放權
碳交易: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碳排放權:碳排放權是具有價值的資產,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減排困難的企業可以向減排容易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後者替前者完成減排任務,同時也獲得收益。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專家認為,碳排放權可能超過石油,成為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品。
9.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基本定義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為一種配額交易機制,首先政府通過總量控制,向企業發放碳排放權配額,規定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額度,要求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實行總量管理和減排,並對超出配額的排放設立罰則。主要特徵多樣化的減排路徑在碳排放交易機制的促進下,企業可根據自身成本,選擇通過調整戰略、改善經營模式、低碳技術改造,優化產品開發等各種方式自主減排,或直接從市場購買配額抵消超額排放量,達到減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徵引導轉變發展方式碳排放權交易使政府及企業形成強烈的「減碳」意識,體現碳排放空間的量化價值,引導投資趨於低碳領域,推動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10.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建議
1.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或行業探索碳交易國家應加快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可行性研究,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或行業明確碳排放控制目標、科學合理分配排放權、運行交易機制。在試點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方法學體系,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設立全國性的注冊登記系統和清算機構。探索形成排放權分配製度、價格形成制度、減排勵制度等諸項制度。
2.開發交易品種,從項目交易逐步擴展到標准化碳合約交易從歐洲排放權交易體系經驗來看,碳排放權期貨和現貨交易可以同步開展。因此,在我國也可以考慮在初期開展現貨交易的同時開發期貨期權合約交易,逐步由以項目為主的交易向以標准化合約為主的交易過渡,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標准合約及其衍生品的交易。
3.鼓勵推出碳排放權有關的各種形式的金融創新我國在碳交易過程中應引導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開發排放權金融產品以對沖價格風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掛鉤碳排放權的金融產品,建立碳基金以推動融資擔保和項目投資;建立減排量收益權抵押貸款機制;探索碳交易合同保險機制。
4.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有關碳交易法律法規的建設,明確碳排放權的法律地位,健全相應財務和稅務制度。國家可適時推出區域和行業碳排放考核機制,制訂排放權分配原則,搭建碳排放統計體系,形成項目審核機制,規范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台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構築相關金融監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