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期貨合約規避價格風險的交易策略是
Ⅰ 企業怎樣通過商品期貨交易規避風險
俗稱套期保值:指生產經營者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量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者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贏利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以達到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目的. 實際情況會有所不同:1:廠家進原材料但可能有一段時間的空置期,擔心市場價格下跌帶來成本的增加,在期貨市場做空鎖定成本。2:貿易商進貨並銷售現貨,擔心價格下跌而不敢多進貨,如果期貨市場的遠期合約價格較高,可建立空單大膽進貨。3:金屬回收企業回收舊金屬,擔心價格下跌不敢大量回收,在期貨市場做空後,可以按照做空的數量大量回收,而不必擔心市場價格下跌。
Ⅱ 如何如利用期貨規避商品價格的波動風險
俗稱套期保值:指生產經營者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量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者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贏利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以達到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目的.
實際情況會有所不同:
1:廠家進原材料但可能有一段時間的空置期,擔心市場價格下跌帶來成本的增加,在期貨市場做空鎖定成本。
2:貿易商進貨並銷售現貨,擔心價格下跌而不敢多進貨,如果期貨市場的遠期合約價格較高,可建立空單大膽進貨。
3:金屬回收企業回收舊金屬,擔心價格下跌不敢大量回收,在期貨市場做空後,可以按照做空的數量大量回收,而不必擔心市場價格下跌。
Ⅲ 套期保值交易的內涵舉例說明,謝謝。
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1、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2、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
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3、套期保值的邏輯原理:
套期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同一種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的主要差異在於交貨日期前後不一,而它們的價格,則受相同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影響和制約,而且,期貨合約到期必須進行實貨交割的規定性,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還具有趨合性,即當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日時,兩者價格的差異接近於零,否則就有套利的機會,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相關的兩個市場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沖銷的效果。
二、套期保值的方法
1、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三、套期保值的作用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用其擁有或掌握的資源去生產經營什麼、生產經營多少以及如何生產經營,不僅直接關繫到企業本身的生產經濟效益,而且還關繫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社會經濟效益提高。而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套期保值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五、套期保值舉例
1. 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以期貨市場的多 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避價格上漲的風險 。
例: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 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 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 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 元。
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鎖定了成本。
2. 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制值)是在期貨市場出售期貨,以期貨市場上的空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多頭,以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
例:5月份供銷公司與橡膠輪胎廠簽訂8月份銷售100噸天然橡膠的合同,價格按市價計算,8月份期貨價為每噸 1.25萬元。供銷公司擔心價格下跌,於是賣出100噸天然橡膠期貨。8月份時,現貨價跌至每噸1.1 萬元。該公司賣出現貨,每噸虧損0.1萬元;又按每噸 1.15 萬元價格買進 100 噸的期貨,每噸盈利0.1萬元。
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膠價格下跌的風險。
Ⅳ 為什麼套期保值可以規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
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套期保值的邏輯原理:
套期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同一種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的主要差異在於交貨日期前後不一,而它們的價格,則受相同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影響和制約,而且,期貨合約到期必須進行實貨交割的規定性,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還具有趨合性,即當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日時,兩者價格的差異接近於零,否則就有套利的機會,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相關的兩個市場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沖銷的效果。
套期保值的方法
1、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案例1:飼料廠豆粕買入套期保值
2004年2月,國內豆粕價格受禽流感蔓延的沖擊下跌到2760元/噸附近。某一飼料廠在4月份需要使用豆粕1000噸,由於當時的豆粕價格相對於進口大豆加工來說,明顯偏低,飼料廠擔心後期隨著禽流感的好轉,豆粕價格將出現回升,從而導致其生產成本增加。為了鎖定其後期的豆粕采購成本,飼料廠決定買入大連豆粕0405合約進行套期保值。
2月11日,飼料廠以2720元/噸價格買入100手豆粕0405合約(1手=10噸)。到了4月份,豆粕價格正如飼料企業所預料的那樣出現了上漲,價格上漲到3520元/噸,而此時0405豆粕合約價格也上漲到了3550元/噸。4月5日,該飼料廠以3520元/噸價格在現貨市場買進1000噸豆粕,同時在期貨市場以3570元/噸賣出豆粕0405合約平倉。
飼料廠的套期保值效果(不考慮手續費等交易成本)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
2月11日豆粕銷售價格2760元/噸買入100手0405豆粕合約
價格為2720元/噸
4月5日買入1000噸豆粕
價格為3520元/噸賣出100手0405豆粕合約
價格為3570元/噸
盈虧變化情況(2760-3520)X1000=-76萬元(3570-2720)X1000=85萬元
從盈虧情況來看,現貨價格的上漲導致飼料廠的原料價格采購成本上升了76萬元,但買入套期保值操作產生了85萬元的利潤,在彌補了現貨市場成本上升的同時還獲得了9萬元的額外利潤。
案例2:油廠豆粕賣出套期保值
2003年10月份,某一油廠以3500元/噸的價格進口一船大豆。當時豆粕現貨價格在2950元/噸,在分析了後期豆粕市場的基本面情況後,預計後期現貨價格可能難以繼續維持高位,甚至可能出現下跌。為了規避後期現貨價格下跌的風險,該油廠決定通過賣出大連豆粕0401合約來對後期的豆粕現貨進行套期保值。10月25日後,豆粕0401合約價格在2950元/噸附近盤整,該油廠以2950元/噸的均價賣出0401豆粕期貨1000手(1手=10噸)進行套期保值,規避後期可能出現的豆粕價格下跌的風險。
進入11月份,隨著國內豆粕現貨市場供不應求局面的改善,豆粕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都出現了同步的回落。12月4日油廠以2650元/噸買進0401豆粕期貨1000手進行平倉,同時在現貨市場以2760元/噸銷售現貨噸。
油廠的套期保值效果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
10月25日豆粕銷售價格2950元/噸賣出1000手0401豆粕合約
價格為2950元/噸
12月4日賣出噸豆粕價格
為2760元/噸買入1000手0401豆粕合約
價格為2650元/噸
盈虧變化情況(2760-2950)X=-190萬元(2950-2650)X=300萬元
雖然現貨價格的下跌導致了該油廠銷售現貨利潤少了190萬,但由於其賣出1月豆粕的套期保值操作,使其獲得了300萬的期貨利潤,不但彌補了現貨市場的損失,而且還獲得了額外的收益110萬元。
案例3:油廠賣現貨,同時買期貨套期保值
2004年3月以後,美盤價格暴跌,國內大豆、豆粕價格也一路暴跌。進口大豆現貨價格從4400元/噸跌到2800元/噸,大豆期貨價格0409合約從最高的4100元/噸跌到2693元/噸;豆粕現貨價格從3700元/噸跌到2650元/噸,期貨價格0407合約從3789元/噸下跌到2492元/噸,遠期的0411合約從3452元/噸跌到2266元/噸。由於油廠進口的基本是高價大豆,如果再降價賣豆粕,將虧損嚴重,但是不降價,銷售也很困難。於是,有的油廠採取了低價賣現貨,在期貨上買回來的方式。
8月份中旬,油廠在2750元/噸左右賣出豆粕,在期貨0411合約上買入相應的數量,價格為2330元/噸。隨著時間推移,到了9月份,現貨價格漲到2900元/噸,期貨價格從2300元/噸漲到2600元/噸以上。油廠以2580元/噸賣出平倉。結果,現貨少賣了150元/噸,期貨賺了250元/噸,期貨和現貨相抵,多賺了100元/噸,而且,早賣現貨快速回籠了資金,同時減少了豆粕倉儲的損耗。
油廠賣現貨買期貨效果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
8月中旬賣出豆粕,價格2750元/噸買入0411豆粕合約
價格為2330元/噸
9月4日豆粕價格為2900元/噸以2580元/噸的價格賣出平倉
盈虧變化情況2750-2900=-150元/噸2580-2330=250元/噸
Ⅳ 出現下列情況的,將使買入套期保值者虧損。金融經濟大神進
買入期貨稱「買空」或稱「多頭」,亦即多頭交易。賣出期貨稱「賣空」或稱「空頭」,亦即空頭交易。開始買入期貨合約或賣出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稱為「開倉」,交易者手中持有合約稱為「持倉」,交易者了解手中的合約進行反向交易的行為稱「平倉」或「對沖」。如果到了交割月份,交易者手中的合約仍未對沖,那麼,持空頭合約者就要備好實貨准備提出交割,持多頭合約者就要備好資金准備接受實物。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合約都在到期前以對沖方式了結,只有極少數要進行實貨交割。期貨套期保值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1.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2.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3.套期保值的邏輯原理:套期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同一種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的主要差異在於交貨日期前後不一,而它們的價格,則受相同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影響和制約,而且,期貨合約到期必須進行實貨交割的規定性,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還具有趨合性,即當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日時,兩者價格的差異接近於零,否則就有套利的機會,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相關的兩個市場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沖銷的效果。二.套期保值的方法1.生產者的賣期保值: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2.經營者賣期保值: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3.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三.套期保值的作用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用其擁有或掌握的資源去生產經營什麼、生產經營多少以及如何生產經營,不僅直接關繫到企業本身的生產經濟效益,而且還關繫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社會經濟效益提高。而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四.套期保值策略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五.套期保值舉例1.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以期貨市場的多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避價格上漲的風險。例: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鎖定了成本。2.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制值)是在期貨市場出售期貨,以期貨市場上的空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多頭,以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例:5月份供銷公司與橡膠輪胎廠簽訂8月份銷售100噸天然橡膠的合同,價格按市價計算,8月份期貨價為每噸1.25萬元。供銷公司擔心價格下跌,於是賣出100噸天然橡膠期貨。8月份時,現貨價跌至每噸1.1萬元。該公司賣出現貨,每噸虧損0.1萬元;又按每噸1.15萬元價格買進100噸的期貨,每噸盈利0.1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膠價格下跌的風險。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為什麼期貨交易的是期貨合約,並期貨交易可以規避風險呢該怎麼理解
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第一個問題
,最早的
期貨交易
所誕生在
日本大阪
的堂島大米會所,交易商品是大米。1710年往後,日本的商人可以進行「未來大米」的買賣,被稱之為大米庫卷。你可以通過貨幣買入尚未生產出的大米,也可以賣出尚未生產的大米來換取貨幣。人們交易行為是以交付庫卷實現的,而不是實物。
實物交易就是現貨的買賣。期貨交易的買賣就是
期貨合約
的買賣。你買入(或賣出)一段時間後的商品,是以簽訂合約來標的的。
比如目前鄭糖價格是5000元/噸,你看好11月的市場,你就可以買一張2010年11月到期的5000元的合約,然後等漲。
第二,期貨交易
規避風險
的問題。與
股票交易
相比,期貨交易有較高的
杠桿率
,一般在10%左右。也就是說你可以支付10%的資金來進行100%的交易。另外就是針對現貨商。在准備買入或賣出手中的現貨時,可以在
期貨市場
上開出與
現貨交易
方向相反的合約,進行保值。不知樓主指的是哪方面。
++++++++分
Ⅶ 求助!!!期權期貨合約,套期保值問題
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1) 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2)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
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3) 套期保值的邏輯原理:
套期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同一種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的主要差異在於交貨日期前後不一,而它們的價格,則受相同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影響和制約,而且,期貨合約到期必須進行實貨交割的規定性,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還具有趨合性,即當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日時,兩者價格的差異接近於零,否則就有套利的機會,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相關的兩個市場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沖銷的效果。
二、套期保值的方法
(1) 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 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 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三、套期保值的作用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用其擁有或掌握的資源去生產經營什麼、生產經營多少以及如何生產經營,不僅直接關繫到企業本身的生產經濟效益,而且還關繫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社會經濟效益提高。而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套期保值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 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 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
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 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 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Ⅷ 提一個關於期貨如何規避風險和套期保值的原理的問題
期貨交易的風險有很多種,這里最強調一點就是因為期貨是杠桿交易,很小的價格波動就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有可能將滿倉交易者掃地出局。只有保住本金了才可能有生存和盈利的機會,所以將資金十等份後再進行期貨投資很有必要,每次開倉資金限制在資金額的十分之一並且每次的投資虧損定在總資金額的百分之一,超過這個虧損限額就砍倉,這是新手和以後高手一直都要遵守的風險管理重要的一環。
貨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期貨套期保值可以分為多頭套期保值和空頭套期保值。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案例:
2011年11月底開始,PVC現貨價格開始上漲,節前備貨將逐步開啟,PVC消費企業預計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且未來亦有PVC消費計劃,由於廠房庫存空間有限,現在不宜大批采購,且大批采購佔用大批流動資金,不利於企業正常生產運營,而且倉儲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後期企業確需PVC原材料,到時候不得不高價采購,提高企業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由於存在PVC期貨,企業可以在期市上進行買入套保,鎖定成本。具體操作步驟如下:2011年11月下旬,預期現貨價格將上漲,且期貨市場亦呈現上揚走勢,該PVC消費企業於24日在期貨市場以6580元/噸的價格買入300手V1205,此時現貨市場價格為6450元/噸。
1個月以後,現貨市場價格如期上漲至6600元/噸,若沒有期貨市場的操作,則企業生產成本將上升,但此時期貨價格亦上漲,企業在買入現貨1500噸的同時,可以以相對高價對期貨進行平倉。
Ⅸ 為什麼期貨交易的是期貨合約,並期貨交易可以規避風險呢該怎麼理解
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第一個問題,最早的期貨交易所誕生在日本大阪的堂島大米會所,交易商品是大米。1710年往後,日本的商人可以進行「未來大米」的買賣,被稱之為大米庫卷。你可以通過貨幣買入尚未生產出的大米,也可以賣出尚未生產的大米來換取貨幣。人們交易行為是以交付庫卷實現的,而不是實物。
實物交易就是現貨的買賣。期貨交易的買賣就是期貨合約的買賣。你買入(或賣出)一段時間後的商品,是以簽訂合約來標的的。
比如目前鄭糖價格是5000元/噸,你看好11月的市場,你就可以買一張2010年11月到期的5000元的合約,然後等漲。
第二,期貨交易規避風險的問題。與股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有較高的杠桿率,一般在10%左右。也就是說你可以支付10%的資金來進行100%的交易。另外就是針對現貨商。在准備買入或賣出手中的現貨時,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開出與現貨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約,進行保值。不知樓主指的是哪方面。
++++++++分
Ⅹ 為什麼說期貨合約是吸引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貨合約,規避因現貨市場的商品價格波動風險而可能造成損失。
http://ke..com/view/15549.html?wtp=tt
不用寫了,這里套期保值寫的很詳細
去看下,就清楚了
還有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