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權期貨 » 保險是災難期貨還是災難期權

保險是災難期貨還是災難期權

發布時間: 2021-04-28 09:55:19

『壹』 為防止市場風險,你可以採用保險、遠期合約、期貨和期權等保值措施。請分別說明如何用這四種方式保值;

建議保險最好,現在保險不僅是單獨的保障,有些種類可以靈活取現,分紅,返利。而且還能作為資金的2次運作,也就是可以用保單貸款,但款額為保單價值的80%。很劃算,並且當你犯法後,保單不能作為法律賠償。期貨,證卷等都是會被沒收,做抵押賠償的。當你一無所有後,至少你還有幾百萬保險可以動用

『貳』 到底什麼是「保險+期貨」

「保險期貨」,是指農業經營者或企業為規避市場價格風險向保險公司購買期貨價格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通過向期貨經營機構購買場外期權將風險轉移,期貨經營機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的業務模式。它是基於為農業經營者提供價格避險工具發展起來的。農產品價格變動是影響農戶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經營者直接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市場風險管理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操作經驗以及資金保障,這對於普通農戶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障礙。
而相對於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保險產品對農戶來說要熟悉得多,且不需要考慮保證金佔用、強行平倉等期貨規則,更易於農戶的理解和接受,加之保險公司具有更強的綜合實力和更完善的基層服務基礎,價格保險產品更適用於保障農戶收益。
總體來看,「保險期貨」為農戶提供了一種操作性較強的避險工具,將農民所面臨的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有效地完善了農業生產經營者與期貨市場之間的連接機制,是農戶或企業所面臨的價格風險與期貨市場之間的傳送帶,合理地利用和發展可以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叄』 保險學的最新發展

1、保險與金融學科其他分支的關聯――銀行保險,金融創新
銀行保險。銀行保險人 (BANCASSURERS)是指向一般社會大眾開發和銷售銀行和保險產品的經營實體,它的經營范圍涉及存款,信貸,抵押,保險,退休基金和現金管理等各個方面。據悉,銀行保險集合經營的規模已經相當可觀,1995年在歐洲地區約佔零售式金融服務帳戶資金總量的50%,並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
銀行保險人是傳統的銀行業和保險業融合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它大致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80年之前。歐洲國家的銀行與保險公司普遍採取各種協議形式,由銀行代理銷售或承包銷售保險單。這種合作停留在產品的銷售環節上,表現為保險公司利用銀行服務網點和人員,向客戶附帶銷售保單,形成一種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它並不觸及銀行和保險企業組織結構本身的變化。這種結合,對保險公司來說可以擴大營銷數量,降低銷售成本 ;對銀行而言可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通過銷售保單來穩定和擴大存款,並且推廣保單抵押貸款等聯動業務。這一階段的銀行保險合作處於整個進程的初級階段。
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銀行開始開發銷售各種集儲蓄和保險於一體的新型金融產品,各種投資型保單和資本化保單不斷問世,擴大其市場影響和份額。由此銀行實現的保險費收入也在不斷地上升。
銀行保險費收入占據保險費總收入的比重
第三階段:進入90年代,銀行或保險企業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合資,獨資控股,兼並收購等等,建立以銀行為主導方或者以保險為主導方的新的實體,藉以實現銀行和保險業的綜合經營。從保險的角度看,由此形成了銀行和保險人共同承保,共同銷售保險產品的格局。與此相應,各種兼有儲蓄,投資和保障多重功能和服務項目的金融集團不斷形成。至此,銀行和保險經營的融合趨勢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組織機構,財務資金核算,產品創造開發等各個層面。一種新型的組織機構---銀行保險人(或者保險銀行人)在各國保險市場上成為重要的生力軍。
銀行保險人這一新型組織的流行地在歐洲。受國際競爭的影響,雖然存在政府立法的嚴格限制,以分業著稱的美國也開始銀行保險業集合經營的現象。80年代美國形成一種新興的組織形態,被稱為 辛巴達克 公司 (SYMBIOTIC FINANCIAL FIRM)。人們運用辛巴達克這一生物學概念,來比喻市場組織創新中集各種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和保險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機構。在這類金融超市發展中,一些大型的壽險公司曾經發揮了關鍵的作用。1998年世紀之末發生的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購並案―美國旅行者集團(TRAVELER)同花旗集團(CITIZEN)的合並,曾將保險和銀行業的組織結合推上了顛峰。德國安聯集團同德國第三大銀行德累撕頓醞釀中的購並案,又將歐洲銀行保險人的發展推向新的高潮。
銀行保險人發展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保險業務儲蓄投資功能的增強,保險產品的證券化傾向為新型組織機制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客觀基礎,它使得保險經營日益具備金融方面的特徵。在保險和銀行的融合中,保險公司向銀行和證券業的滲透主要是為了擴大經營領域,吸引社會資金,分散經營風險,尋求新的增長點,避免單純依賴傳統的保險業務。 而銀行向保險業的滲透,則使得保險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同時,保險產品的性質,種類,經營程序,銷售方式等等也隨之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分業經營一直是保險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原則。不僅銀行,信託,證券和保險之間實行分業,而且在保險市場內部,絕大多數國家恪守健康人壽保險同財產責任保險分離的市場結構模式和准則。而銀行保險人的發展顯然已經對傳統的金融體系構造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不僅會加劇保險經營的競爭程度,同時也向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保險交易所(INSURANCE EXCHANGES)。傳統的保險市場中,風險交易主要分散在各家公司的櫃台店頭完成。在市場組織創新的浪潮中,受證券交易方式的啟發,一些國家出現了集中供求關系的場內交易形式。通過這種形式,組織者借用證券市場的集合競爭的形式,使保險交易由一對一的分別協商轉變為競爭性極強的公開拍賣,合同交割方式也由即期方式擴展為遠期方式。這種創新的典型就是美國的保險交易所和災害期貨市場。
保險交易所,是專門交易各類風險的場所。它非常類似於古老的勞合社,80年代在美國的紐約,弗羅里達等地產生。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在紐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內開業的保險交易所。同一般保險市場相比,保險交易所這一市場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採用勞合社的組織形式。保險人可委託經紀人在交易所內設立攤點,代表客戶出售一定的合同。有資格入所交易的保險人一般是有經驗和實力的大公司,它們組織成財團辛迪加,辛迪加的經紀管理人必須經過正式注冊,並且擁有盈實的最低資本要求。
第二,政府管制較松。同保險櫃台發生的風險交易不同,在保險交易所中,供求雙方可以簽發和成交免於費率登記,合同條款審查,稅收和其它法律行政工商管制的保險契約,使保險企業可以在廣泛的領域和更寬松的條件下開展業務展開和競爭,從而有利於境內保險人進入國際保險市場。
第三,經營的風險種類豐富多樣化。保險交易所的交易范圍廣泛,能夠涉及到各種特殊個別的新興危險領域,外國的危險和再保險等業務。例如:飛機責任險,石油泄漏險,娛樂場所險等等。這些風險在傳統保險市場中一般難以尋覓。
第四,合同金額龐大。在保險交易所中成交的合同,單筆業務一般規模很大,年保險費可達10萬美元以上。
作為借用證券交易的組織方式而運行的保險交易所,雖然還不普及,並且在性質和內涵方面同證券交易所存在某種區別,但是作為一種新奇的保險市場形式,仍值得世人關注它的動向。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保險風險證券化的趨勢可能成為推動交易所交易的重要契機。
災害期貨和期權市場(CATASTROPHE FUTURES AND OPTIONS)。在尋求災害風險保障的資金渠道的過程中,世界期貨發源地的美國芝加哥創造了轟動世界的保險期貨和期權市場。1992年12月1日1,美國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內敲響了開盤的鍾聲,世界上第一個災害期貨和期權市場宣告誕生。經過4個小時的角逐,成交了50份全國范圍的和25 份東部地區的災害期貨合同,風險種類涉及颶風等等。隨後的日子中,CBOT又推出了更新型的PCS災害指數期權和PCS單一災害期權等產品,使得災害風險證券化程度加深,並且向世界范圍蔓延。
保險災害期貨期權市場的創建,使保險交易的組織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保險經營起到了推動作用。發達國家的學者認為:
(1)它給國際保險業務的增長創造了機會,有利於吸引境外投保人和保險人,避免其流向國外市場和勞合社組織。
(2)為投資於保險經營的社會資金開辟了新的入市途徑,從而有利於增加保險,特別是災害保險和再保險市場的資金投放量。
(3)它增加了保險交易的集中性,競爭性和透明度,顯然有利於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
當然,這一創新的市場形式在實踐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對於災害期貨人們的疑慮是:
(1)它是否能夠增加災害風險保障的資金投入量,或者只是投機資本的天堂。
(2)這種市場的賠償兌現率將如何,它的風險保障功能能否充分生效。
(3)難以預測的災害風險採取了期貨和期權這樣一些復雜的金融方式,其資產價格確定的模型還有待於探索和完善,諸如此類的問題表明,保險市場的種種創新機制,還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其科學性並加以改善。
通過上面的案例可以發現:
(1)金融創新使銀行產品和保險產品日益趨同,保險產品具有儲蓄,投資功能,而銀行產品又具有保險功能,監管部門很難像從前那樣對銀行產品和保險產品加以區分,從而很難規定這些業務是銀行的,那些業務是保險公司的。
(2)金融衍生工具的誕生,特別是風險分散的證券化, 對證券,保險的相分離的原則提出了致命的挑戰,例如利用期貨,期權作為風險管理的手段來避免或減少財產損失,替代傳統的保險產品。雖然使用這些金融衍生工具得到的賠償額可能低於相應的保險賠款,但由於這種方式不存在道德風險,可使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2、巨災風險管理及其對保險制度的影響
巨災風險管理是困擾全球保險界的難題。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的研究結果表明,1970年以來世界巨災風險爆發的頻率呈上升趨勢。僅1993年一年就有127起巨型自然災害和213起技術災難,分別是1970 年同類巨災的2倍和4倍。與此同時,巨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的程度也顯著增加,如2001年的9.11事件給保險業帶來的損失超過500億美元,而2002年的東歐大洪水給受災國造成了財產損失也達到了200億歐元,這些損失遠遠超過當年唐山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損失額。巨災風險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已經威脅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2l世紀,必須尋找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經營方式難以有效地對付日益嚴重的巨災風險。面對巨災風險,保險企業處於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巨災帶來的財產損失和恐懼感刺激了人們對巨災保險的需求;另一方面,與普通可保風險相比,巨災風險不完全具備風險大量和風險同質等可保風險條件,從而使巨災保險的經營缺乏牢固的大數法則基礎,因此,僅依靠傳統的保險技術是難以承保巨災風險的。這一難題也無法單純地依靠再保險機制和保險資金運用機制加以解決。
就再保險機制而言,巨額資本金使得巨災風險再保險市場缺乏足夠多的市場主體來對巨災風險進行分保。同時,即使有再保險人來分保巨災風險,但它本身也面臨著與原保險人相同的難題。而就資金運用而言,合理地運用保險資金,可以增強保險企業的償付能力,從而使保險企業有更充足的風險准備去應付巨災風險。但這種方法在對付巨災風險中存在兩種缺陷:
一、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原則使得保險企業難以獲得足夠多的投資收益去補償巨災風險帶來的損失;
二、與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高低相關的金融市場平均收益率與同巨災賠付相關的各種自然風險因素和技術風險因素之間沒有明顯的負相關性。而根據現代證券投資理論,無負相關性兩種資產與負債組合間的風險是無法分散的,因此,傳統的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保險准備金的積累與保險賠付支出相匹配的問題。
因此,人類必須尋找新的解決方法以有效地應付巨災風險的威脅。巨災期權,災難債券和風險證券化等風險融資方式的創新(又稱ART)為保險企業承保巨災風險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新思路和新技術。相對於傳統的保險和再保險機制而言,這些新的風險融資方式突破了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轉移和分攤風險的藩籬,而將風險在保險人,被保險人和其他風險偏好者這一更廣闊的范圍內加以分攤和轉移。無疑,正如這些新的風險融資方式所提示的那樣,在更廣的范圍內進行風險的轉移與分攤是解決巨災風險承保難題的希望所在。
但是,這種新的風險融資技術的產生,對保險制度所產生什麼影響還很難預料。保險制度的邊界是否因為新的融資方式的產生會而得到擴張呢在許多人心中,答案也許是肯定的。因為,他們認為ART技術的產生會使許多不可保風險變為可保風險,從而使得保險制度邊界得以擴張。這種觀點的潛在邏輯是 ART本身是保險制度的一部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前提並不成立的。從本質上看,ART是風險轉移方式的創新,而非風險分攤方式的創新。可保險是一種以風險分攤的形式管理風險的制度,因此,ART並非象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是一種保險制度的創新。相反,它可能是保險制度在風險管理領域的潛在競爭者。這種競爭會給保險制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保險制度是否會被ART所異化呢在世界上是否會出現一種新的風險融資形式,從而終結保險制度在風險融資領域的主要地位,還是保險制度函化ART制度,從而是自身的邊界又新的突破,從而呈現出一種新的保險制度呢 這些都是關系未來保險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

『肆』 期權的功能有哪些,期權的保險作用問題

在期貨投機交易中,期權具有替代期貨頭寸和復制期貨頭寸功能,同時也具有化解價格極端波動風險的功能。
(一)在期權替代功能中,買入看漲期權或賣出看跌期權可以替代期貨多頭,而買入看跌期權和賣出看漲期權可以替代期貨空頭。在期權復制功能中,買進看漲期權同時賣出看跌期權可以復制期貨多頭,而買入看跌期權同時賣出看漲期權可以復制期貨空頭。當遇到市場極端行情,期貨價格可能出現多個漲跌停板,這對頭寸相反的投資者來說是個噩夢,但是期權可以幫助鎖定風險。
權替代功能是有限制和先決條件的。僅以替代期貨多頭頭寸為例,如果投資者對行情判斷是看大漲,那麼買入看漲期權是最好的選擇,而賣出看跌期權的不足是上方盈利將被嚴格限制;如果投資者對行情看小漲,那麼賣出看跌期權是較好選擇,買入看漲期權因為支付權利金盈利空間要小一些。如果行情出現大跌,買入看漲期權選擇放棄行權,風險是有限的,而賣出看跌期權和期貨多頭的風險則是無限大的;如果行情出現小跌,買入看漲期權因為支付權利金緣故,損益平衡點最高,虧損相對來說最大,期貨多頭虧損排第二位,而賣出看跌期權或許還能有少許盈利。權利金高低是另一個考慮利用期權與否的重要前提。當市場處於劇烈波動時,隱含波動率非常高將導致期權價格非常貴,這時候從期貨投機角度考慮,期權替代優勢就比較弱了。
(二)期權復制功能在股票市場更具優勢性。從理論上講,買進看漲期權同時賣出同樣條款看跌期權所得出的盈利圖和買進標的物頭寸是一致的。反之,買入看跌期權同時賣出同樣條款看漲期權所得出的盈利圖和賣出標的物頭寸是一致的。期權保證金優勢十分明顯,買賣一手原油期貨的保證金相比運用原油期貨期權復制頭寸的保證金要高很多。期權在股票市場更具有優勢,不必遵循Uptick限制以及不用借到股票即可賣空。然而,因為期權復制存在兩次買賣動作,當遇到流動性差的品種,買賣價差風險和雙倍手續費風險會凸顯出來。波動率風險也是運用期權復制功能時需要考慮的重要風險。當波動率減弱,權利金減少會降低期權復制功能效果。反之,當波動率增強,權利金增加會增強期權復制功能效果。
期權復制功能有助於化解期貨漲跌停板風險。老資格的期貨投資者對期貨價格漲跌停板從不陌生,像農產品市場因為天氣因素連續漲跌停板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期貨投資者在極端行情中持有相反頭寸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但合理運用期貨期權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鎖定風險。熟悉期權規則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期貨期權也有強制漲跌停板,但與期貨不同的是,期貨期權報價序列十分廣泛,即使在期貨期權自身有漲跌停板限制情況下,也有沒觸及漲跌停板的虛值期權可以交易。利用期權復制功能可以模擬出期貨多頭或空頭來幫助投資者鎖定風險。
二、期權的保險作用問題
在期貨套保交易中,期權是一項很有效的保險。不同執行價格相當於給投資者提供不同等級的保險,保險范圍越大,保險費用也越高。當然,隨著執行價格升高,投資者所支出權利金即保護成本也會快速上升。相信了解期權價格報價的投資者基本會認為這項保險並不具有優勢,因為通常略微虛值的看跌期權權利金還是很貴的。就成本而言,除非原油價格明顯上行,否則潛在盈利會因為權利金支出而被明顯稀釋。
老練的投資者往往會考慮對上面這個保險策略進行修改,以降低用於保險的看跌期權的成本:期貨多頭擁有者買進一手虛值看跌期權作為保險,同時賣出一手虛值看漲期權以支付看跌期權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費用,這個策略被稱為領圈套利。通過使用這個策略,投資者放棄了某些上行方向的潛在盈利,但也降低了買進看跌期權所支出的成本。投資者對未來行情判斷是看大漲、看漲還是看小漲,不同立場決定了上行盈利空間的限制幅度。

『伍』 保險+期貨,這個保險不是扯蛋嗎

保資的用途是有明確規定的,詳情可查看保險法106條。
第一百零六條 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
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
(一)銀行存款;
(二)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
(三)投資不動產;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保險的作用並不是收益,哪怕作用於養老或者教育規劃的萬能險或投連險。最多抵禦一下通脹的壓力,達到轉款專用的效果。保險只是一個資產配置,靠買保險賺大錢是騙人的。

『陸』 既然期權提供了價格保險,相對來說風險小,為什麼買期權的人還是比買期貨的人少

期權交易和期貨的區別:首先,期權交易雙方在合同或交易,期權的買方,賣方應提供購買期權費的選項,如200萬美元或3美元,而在簽約交易期貨不會發生任何經濟關系。第二,期權交易協議本身是現貨交易,期權交易和期權費用的同時支付。 (交付略有不同現貨交易現貨交易收盤後的交易正在等待,在未來的協議規定交付司法購買或出售股份,該交易正在等待,買入或賣出股票的規定在未來的協議范圍內實現有效期)和期貨結算進行了約定的交貨期限。第三,期權交易,交割後,交易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並沒有立即釋放,因為盡管轉讓,但實現未來的選項應是有效的協議到期後,其之前,它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過來,和期貨的交易完成後,雙方的法律關系應當解除。四,交貨期限的期權交易,期權的買方不承擔任何責任,股票價格變動的基礎上,確定實施的協議,不利變化等情況,是否可以放棄期權的請求持有人的義務協議,只能通過期權賣方承擔和期貨買賣協議期限內,雙方為對方的義務。第五,期權交易協議,持有人可轉讓協議,以出售,無論多少次轉移,在有效期內,最終的協議,持有人有權要求選項執行銷售協議,各方有沒有期貨權轉讓。六,最大的風險投資選擇和波動性波動較大,更大的風險是成正比的。

『柒』 為什麼說保險市場是一種特殊的「期貨」交易市場

這是由於保險市場的任何一筆交易,都是保險公司通過產品對保險事故(或經濟損失)進行賠付的一個契約。保險公司是否履約,取決於在約定時間內,是否發生約定的保險事故(或經濟損失),及其是否達到合同約定的賠付條件。這實際上交易的是一種「災難期貨」,因此保險市場被看作一種特殊的「期貨」市場。

『捌』 保險公司有沒有期權期貨

保險公司沒有的,期貨期權屬於期貨公司,金融方面的。

『玖』 在保險中自然災害的概念是什麼

就是不包括人為因素的自然災難,比如台風,洪水,地震,龍卷風,海嘯,不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災難。比如車禍,則不屬於自然災害。。。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