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現貨期貨正常基差
『壹』 為什麼玉米現貨價1930了而玉米期貨1101才1860
遠月合約看今年的收成和國儲,近月的基本定型了
『貳』 期貨的基差擴大(縮小)與基差走強(走弱)是不是一樣的怎樣理解請高手解釋一下。。
第一、在套期保值中的基差變動是用強和弱來表示的,並不是擴大和縮小。(擴大和縮小的稱呼貌似是出現在套利里的,那裡稱之為價差)
第二、基差為正且數值越來越大,或從負值變為正值,或為負值且絕對值越來越小,這三種情況為基差變強;基差為正且數值越來越小,或從正值變為負值,或負值且絕對值越來越大,這三種情況為基差變弱。
第三、基差的變化又可總結為一下幾種情況:正向市場和反向市場上基差走強,正向市場和反向市場上基差走弱,從正向市場變為反向市場的走強,從反向市場變為正向市場的走弱。通過以上三點再看,就會明白了,基差擴大(走強)不是絕對值變大。
(2)玉米現貨期貨正常基差擴展閱讀:
基差的計算方法是用現貨價格減去期貨價格。現貨價格低於期貨價格,基差為負值,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基差為正值。基差的負值越小,表示基差越強勁,反之則越弱;同樣,基差正值越小時,表示越弱,反之則越強。
期差包含兩個成分,即分隔市場間的「時與空」兩個因素,基差包含兩個市場間的交運成本及持有成本。
從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情況來舉列說明,如果你在堪薩斯市的玉米的生產地,由於在當地交易玉米不考慮運輸成本的因素,因此,其現貨價格將比芝加哥的玉米現貨價格低,差別就在運輸費。
『叄』 玉米期貨和現貨的關系
玉米期貨有交割期,時間一到,就要交齊錢,現貨有的有交割期,有的沒有交割期
加283180649
『肆』 為什麼玉米期貨價格在漲現貨就不漲那
首先來說下目前玉米期貨漲的原因
1受最近美盤玉米期貨大漲,帶動國內的多頭投機性增加。
2美盤的上漲一部分是由於受歐洲及美國炎熱乾燥的天氣擔憂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受美盤小麥期貨上漲的推動。
國內的玉米期貨具有一定的投機性,不過目前的價位已經處於歷史相對高位。
國內主力借美盤上漲拉高期貨,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續性。
1玉米遠月1101合約下個產季 目前預期是基本可以達到國內的供需平衡,沒有減產的預期,也就沒有大幅上漲的基本面。
2國家的調控政策,玉米作為一個基本的農作物,也不可能讓你瘋炒。
3期貨反映的是對價格的預期,現貨主要考慮銷售,目前現貨的利潤已經處於歷史相對高位。高位接盤的人少,也就是說即使提高價格,也是有價無市。
4 進口的壓力,國家可以利用進口來調控國內價格,也是一些炒家有所忌憚。
『伍』 期貨玉米基差為什麼按北良港價格來算基差
期貨玉米雞叉為什麼按北良港價格來算差價呢?因為它是同時上漲的時候按照一個參考價。
『陸』 期貨基差
永遠是找最近的合約的臨近合約,現貨-期貨=基差:800-810=-10
『柒』 玉米澱粉與玉米現貨期貨價差背離是怎麼回事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澱粉總量有限。近兩年國內澱粉總產量約在2350萬噸左右,數量只有玉米產量的12%左右。
2、澱粉商品量有限。澱粉作為玉米的初級產品,下游產業鏈條非常長,當前只有一半的澱粉為商品澱粉,可供出售,這就意味著可供流通的商品量只有1000萬噸出頭。近幾年玉米澱粉糖等澱粉的下游產品生產線不斷有上馬,如果像美國等市場方向發展的話,澱粉的再加工比例擴大,商品量還將進一步壓縮。
3、商品澱粉的可交割量有限。新湖期貨11月份的實地調研中了解到,多數大企業都有較為完整的銷售體系和穩固的銷售渠道。做的好的企業通過長訂單和短訂單已經完成現貨環節的「套保」。而產銷率高的企業通常要維護現有客戶體系和銷售渠道。額外拿出大量的貨源去交割,則與現貨銷售體系會發生明顯沖突。 期貨價格由於市場行情會出現與現貨體格嚴重背離的情況。
希望沖天牛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捌』 現貨與期貨基差多少時適合套保
套期保值,主要是規避風險。如果你認為現貨風險很大,必須規避,那不論基差多大,你都應當採取措施。
在價格波動不是很劇烈的時候,可以選擇套保交易的時機,這時才需要考慮基差的問題。
對於套保交易者來說,最好是沒有交易風險。這時價格要位於「無風險套利邊界」之外,可以彌補套保交易者的成本。對於買入套保者,買入價格要選取邊界下沿;而對於賣出套保者,則要選取邊界上沿。
『玖』 巴西大豆玉米 基差堅挺,什麼是期貨中所講的基差
一般期貨價格要高於現貨價格,基差是說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差別,也就是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拾』 做玉米的,那個期貨對現貨的價格有沒有什麼指導價值啊他們倆什麼關系啊求大神幫助
期貨通常具有價格發現功能,所以,投資者買賣期貨可以說是買賣未來現貨,相比現貨,期貨多了一個持有成本(利息),因此期貨價格通常會高於現貨價格,這種現象稱為正價差。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價格關系,定義為基差和價差,它們都是為了說明期貨與現貨的風險相關性,但要注意的是,基差與價差的計算方式剛好相反,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計算時要特別當心留意,以免判斷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