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平台 » 小麥期貨分析報告結論

小麥期貨分析報告結論

發布時間: 2021-07-14 07:20:28

㈠ 美國農業部報告解讀,如何分析平衡表

美國農業部報告解讀,分析平衡表必須注意對USDA報告解讀時不僅要「瞻前顧後」,而且要理解(還原)數據變化的預期程度。

  1. 「瞻前」——與前期報告預測數據比較;

  2. 「顧後」——與報告評估日之後的市場變化對比;

  3. 對數據變化的「預期實現程度」的理解與認識。

USDA報告是美國農業部對農作物的相關信息數據如產量、消費量、庫存、播種面積和單產等的一個評估調整報告,它是一份相對重要的官方報告,也是許多投資者投資農產品期貨市場時參考的一份重要報告。因此,正確解讀這份報告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





㈡ 鄭商所的月度報告中得到如下所示的一張走勢圖,名字是《鄭州小麥期貨與現貨價格走勢對比圖》,

黃色是現貨價格 其他兩個是期貨 由於黃色的豫麥34是優質麥 要比較也是和強筋小麥比較 其價格當然比普通的硬白小麥高了

㈢ 寫一篇節糧調查報告

1996年,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以來,我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近10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均產量較上一個10年增長了10%以上,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結構顯著改善,以市場化為方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手段更加靈活,實現了立足國內糧食自給的預定目標。糧食生產的發展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6年我國糧食總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達到9949億斤,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實現「十一五」末糧食總產達到1萬億斤水平的規劃目標。但在形勢出現轉機之際,更要對目前存在的困難保持清醒認識。

首先,糧食繼續增產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資源的制約日益突出。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較糧食產量峰值時的1998年減少了1.2億畝,接近18億畝的底線,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優質耕地。同時,糧食播種面積也下降到15.6億畝,與農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15.5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基本持平。我國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近乎到了不能繼續減少的臨界水平。我國還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並且年度間、區域間分布很不平衡。水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二是人口總量仍將保持慣性增長的勢頭。根據有關報告,未來20年,中國的人口總數還將繼續增加,至2033年前後達到15億的峰值後方可緩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動了糧食需求總量的剛性增長,這將使我國本已偏緊的糧食產需形勢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更趨嚴峻。三是氣候變化加劇影響增大。據統計,我國因災年均損失糧食在1000億斤左右,相當於每年產量的1/10。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極端天氣趨於頻繁,從而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四是農民依靠種糧增收的空間有限。近年來國家持續增加了「三農」方面的投入,有效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總體上農民種糧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經營、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制約,未來提高種糧收益的空間十分有限。特別是在不少糧食主產區,青壯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糧食生產的物力、人力和技術不足。

其次,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國糧食在總量基本實現平衡的同時,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問題日漸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小麥和稻穀口糧品種基本實現緊平衡目標。綜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分析報告,2006年我國小麥產銷略有盈餘100億斤左右,稻穀產銷略有缺口,但不超過100億斤,甚至更少。兩大口糧品種處於緊平衡狀態。特別是稻穀,在過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費量增長達83%,以大米為口糧的人口比例已達到60%,且產量波動大、儲存難,是引發市場變化的先導和敏感品種,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二是玉米供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近幾年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帶動養殖業較快增長,能源消耗增加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迅猛擴張,糧食深加工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這個特點在玉米品種上表現最為明顯。2006年,我國玉米出口同比減少60%以上,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國玉米供求將從寬裕向偏緊轉變。三是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深。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大豆進口達2827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面對跨國企業資本和產業優勢的擠壓,國內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呈下降趨勢,市場出現萎縮,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第三,糧食綜合供給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糧食安全水平,不僅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要看糧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仍比較滯後。糧食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市場主體發育很不充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尚未完成,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單戶農民糧食種植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個體、民營和股份制等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和業務量較小,迫切呼喚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應運而生。二是各類市場發展不完善。糧食市場網路不健全,市場交易不規范,管理水平較差,硬體設施落後;市場經營方式不適應需要,服務功能不強。以電子商務和期貨為代表的現代交易方式發展緩慢,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約。

二、節糧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人們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

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在學校里,早中晚在食堂用餐發現這種現象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節糧措施。

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有首古詩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刷了飯卡,打了飯,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6、對垃圾進行分類,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污染。

7、積極參加田間勞動,在家中幫助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㈣ 期貨怎麼理解

期貨就是一個產品在一段時間裡面進行交易,過了這段時間之後會進行交割。一般的產品有黃金,原油,棉花,農產品等,進行買賣的不是產品實物本身,而是合約。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

㈤ 節糧在身邊調查報告拜託了各位 謝謝

給你提供一個參考. 節糧活動的調查報告 1996年,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以來,我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近10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均產量較上一個10年增長了10%以上,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結構顯著改善,以市場化為方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手段更加靈活,實現了立足國內糧食自給的預定目標。糧食生產的發展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6年我國糧食總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達到9949億斤,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實現「十一五」末糧食總產達到1萬億斤水平的規劃目標。但在形勢出現轉機之際,更要對目前存在的困難保持清醒認識。 首先,糧食繼續增產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資源的制約日益突出。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較糧食產量峰值時的1998年減少了1.2億畝,接近18億畝的底線,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優質耕地。同時,糧食播種面積也下降到15.6億畝,與農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15.5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基本持平。我國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近乎到了不能繼續減少的臨界水平。我國還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並且年度間、區域間分布很不平衡。水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二是人口總量仍將保持慣性增長的勢頭。根據有關報告,未來20年,中國的人口總數還將繼續增加,至2033年前後達到15億的峰值後方可緩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動了糧食需求總量的剛性增長,這將使我國本已偏緊的糧食產需形勢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更趨嚴峻。三是氣候變化加劇影響增大。據統計,我國因災年均損失糧食在1000億斤左右,相當於每年產量的1/10。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極端天氣趨於頻繁,從而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四是農民依靠種糧增收的空間有限。近年來國家持續增加了「三農」方面的投入,有效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總體上農民種糧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經營、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制約,未來提高種糧收益的空間十分有限。特別是在不少糧食主產區,青壯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糧食生產的物力、人力和技術不足。 其次,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國糧食在總量基本實現平衡的同時,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問題日漸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小麥和稻穀口糧品種基本實現緊平衡目標。綜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分析報告,2006年我國小麥產銷略有盈餘100億斤左右,稻穀產銷略有缺口,但不超過100億斤,甚至更少。兩大口糧品種處於緊平衡狀態。特別是稻穀,在過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費量增長達83%,以大米為口糧的人口比例已達到60%,且產量波動大、儲存難,是引發市場變化的先導和敏感品種,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二是玉米供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近幾年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帶動養殖業較快增長,能源消耗增加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迅猛擴張,糧食深加工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這個特點在玉米品種上表現最為明顯。2006年,我國玉米出口同比減少60%以上,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國玉米供求將從寬裕向偏緊轉變。三是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深。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大豆進口達2827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面對跨國企業資本和產業優勢的擠壓,國內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呈下降趨勢,市場出現萎縮,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第三,糧食綜合供給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糧食安全水平,不僅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要看糧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仍比較滯後。糧食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市場主體發育很不充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尚未完成,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單戶農民糧食種植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個體、民營和股份制等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和業務量較小,迫切呼喚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應運而生。二是各類市場發展不完善。糧食市場網路不健全,市場交易不規范,管理水平較差,硬體設施落後;市場經營方式不適應需要,服務功能不強。以電子商務和期貨為代表的現代交易方式發展緩慢,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約。 二、節糧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人們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 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在學校里,早中晚在食堂用餐發現這種現象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節糧措施。 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有首古詩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刷了飯卡,打了飯,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6、對垃圾進行分類,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污染。 7、積極參加田間勞動,在家中幫助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㈥ 小麥期貨的小麥影響價格變動因素

1、硬冬白小麥期貨定位
鄭州商品交易所硬冬白小麥期貨合約的交割標准品是國標(GB1351-1999)二等硬冬白小麥。小麥按國標分九個種類,硬冬白小麥是其中的一類。
2、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定位
優質強筋小麥期貨的一等品可以與加拿大小麥接軌(說明:中國每批小麥內在品質的一致性不如進口麥),二等稍差一點。美麥的質量總體上不如加麥。 硬冬白小麥和優質強筋小麥兩個合約的交割標准不同(詳見本資料第二部分),合約交割標準的每一項都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倉單數量。
1、硬冬白小麥期貨合約交割標准
硬冬白小麥執行的是國家標准,其質量指標中除容重、水分由儀器檢驗外,其餘指標由人工檢驗,操作較方便,交割倉庫檢驗人員經專業訓練後可以掌握檢驗技術,所以入庫前經倉庫預檢或入庫時倉庫抽檢合格,碼垛後一般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2、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交割標准
優質強筋小麥執行的是企業標准(高於GB1351-1999國家標准),在制定標准時參考了國家推薦標准(GB/T 17892-1999),更重要的是貼近現貨市場的發展和麵粉加工企業的要求。
特別說明:在兩個合約的運行中,發現強麥倉單品種大部分與硬麥品種是重疊的。表現在價格上,收購時二者大多是一個價,但銷售環節是兩個價,而且價差有擴大的趨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二者都是優良品種種出的小麥,即現貨意義上的優質小麥。在每年6月份收獲後(冬小麥)至8月底收購期間,小麥後熟期還沒有過,內在品質還不穩定,加之檢驗成本高,所以收購方無法確定內在品質,也就無法給農民一個高價。但過了後熟期,品質穩定了,內在品質高的,就可以賣一個好價。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達到強麥標准、硬麥標准和達不到硬麥標準的,會形成不同檔次的價格。達到不同的標准,與種子、田間管理、當地的土壤情況和氣候都有關系。有了期貨價格信號後,當地糧食部門會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小麥品種結構。一旦小麥品質提高了,農民的期貨價格意識提高了,收益自然提高。 1、硬冬白小麥產量、流通量及標的物量
中國的小麥產量很大,佔世界小麥產量的四分之一,但由於是農業大國,農民的口糧存量也是很大的,真正的流通量並不是非常大,硬冬白小麥的流通量和合格量也是有限的。以下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以2003年產量為准所做的測算,供參考。
2、優質強筋小麥產量、流通量及標的物量
近幾年,在我國小麥總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呈明顯下降趨勢的同時,我國優質小麥的種植面積增長很快,2000年(即1999年冬小麥和2000年春小麥,以下同)比1999年增長98%,2001年比2000年增長22.6%。2001年種植面積391萬公頃,2002年種植面積達到535萬公頃,產量2105萬噸。2003年估計達到2630萬噸。 1、硬冬白小麥需求量
全國硬冬白小麥產量約2900萬噸,硬冬白小麥中達到中筋小麥標準的是需求量最大的,年消費量大約在2500萬噸左右。
2、優質強筋小麥需求量
優質小麥需求量呈剛性增長,2000年食品加工小麥需求總量為1800萬噸,比1999年增加80萬噸,占當年小麥需求總量的15.7%。據估算,2002年全國加工麵包一年需要高強筋小麥360萬噸,加工餃子粉和方便麵配麥需用強筋小麥1150萬噸,加工餅乾和糕點需用弱筋小麥600萬噸,三項共計2110萬噸,此外還有其它各種用途的專用粉末計算在內。 天氣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非常大,美國的期貨投資家們除了關注農業部的供需報告外,最熱衷的莫過於天氣因素了。我國冬小麥種植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小麥生育期為230天,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冬小麥生長期大約在8個月左右;春小麥播種期為3月底(4月初),收獲期為8月底(9月初)。在此期間氣候因素、生長情況、收獲進度都會影響小麥產量,進而影響小麥價格。因此,可以說天氣決定產量,天氣決定價格。
相對於硬冬白小麥來說,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受氣候影響更大。優質強筋小麥品質在不同區域和年度間差異主要是氣候條件不同引起,從而影響達標產量。 我國小麥庫存比較龐大,最高時達到1億多噸。近幾年由於小麥連續減產,生產與消費出現缺口,庫存量消耗比較大,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國產優質強筋小麥年度庫存量較少,90年代中期進口的國儲小麥(加麥和美麥等)相對較多,且以優質強筋小麥為主。由於存放時間較長,陳化和質量下降,國儲進口小麥價格也較低,價格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從近年情況來看,國家每年拋售的國儲進口小麥對我國優質強筋小麥價格影響較大。
期末庫存量是分析期貨價格變化趨勢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當年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就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影響需求的因素還有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變動、商品結構變化及其它非價格因素等。從季節因素來說,優質強筋小麥季節性價格波動有一定規律性。每年的雙節和季節末是價格較高時期。 我國糧食政策的變化對小麥價格具有潛在的影響。
隨著小麥價格市場化程度和國際化程度提高,小麥價格主要由市場調節,政策對小麥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小。影響優質小麥價格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國家對進口小麥儲備的增減或拋售方面。 鄭州小麥期貨是目前交易的農產品期貨中最大的品種,其價格走勢有很強的規律性,一般來說,小麥的長期走勢(三至五年)由宏觀經濟形勢及糧食總供求關系決定;中期走勢(一至兩年)主要受年度產量預期、庫存量變化以及相關農業政策、進出口政策的影響;短期走勢(三至五個月)受季節性波動周期的影響比較大。
小麥價格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一般的,每年冬麥上市後的七月份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最低。從九月份開始,小麥消費進入旺季,現貨價格穩步上升,春節左右,小麥消費進入高峰期,小麥價格也抵至年內高點。春節過後價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黃不接時,價格會略有反彈,隨後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價區,如此循環往復。當然,受其它因素影響,這一規律也會有所變化,比如近年4、5月份小麥產區常常進行陳化糧、庫存小麥的拍賣,制約了這一期間小麥價格的回升。 優質強筋麥品種一等交割品可以與國際接軌,隨著我國進出口量的增加,外盤對優質強筋麥期貨的影響會逐漸增大。
美國有三家交易所交易小麥期貨,其品種分別為: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合約標的物交割等級:二號軟紅冬麥、二號硬紅冬麥;二號褐色北部春麥以及等值的二號北部春麥。替代品的差價由交易所制訂。CBOT軟紅冬和硬紅冬麥交割品濕麵筋絕大部分達不到鄭州商品交易所強筋小麥標准,替代品可以達到。
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MGE)合約標的物交割等級:二號或以上北部春麥,蛋白質含量為13.5%或以上。13%蛋白質含量可以按貼水進行交割。MGE交割品可以達到鄭州商品交易所強筋小麥標准。
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合約標的物交割等級:二號硬紅冬麥。如交割等級為二號,按合約價執行;如為一號,則升水1.5美分/蒲式耳;如為三號,則貼水3美分/蒲式耳。KCBT硬紅冬麥濕麵筋絕大部分達不到30%,不符合鄭州商品交易所強筋小麥標准。
美國期貨市場小麥價格
美國三家交易所的期貨價格走勢比較一致,大家可以參考MGE期貨價格,也可以參考CBOT期貨價格。 在期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方向會對價格行情產生較大的影響,小麥市場也同樣存在,投資者在進行小麥期貨交易過程中,同樣應該注意機構投資者的方向。因為機構投資者往往會長時間、大單量參與某一個品種,而且他們往往關注所參與品種的中、長期趨勢,投資者在分析價格走勢時應予注意。

㈦ 調查報告的格式

A. 第一行寫標題,接下來寫一段引言,在接下來是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如性別,年齡等,然後就是正文部分(問卷的題目)
要注意
1。題目不宜太多,最好不超過12道
2。題目必須從簡單到復雜,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3。一般開放性題目(要求調查者寫出自己的觀點)與封閉性題目(選擇題)都要出現,開放性的題目不能超過兩道
5。提供答案要注意語氣(如:為什麼你不選擇現在買車?答案:A。買不起----語氣不好,應用價位太高,這樣調查者容易接受)
6。最好在一張紙上完成問卷,如果題目較長則應採用一張紙的正反兩面,最好不要超過一張紙(這是從被調查者的心理方面考慮的)

這是我昨天上課老師講的,絕對沒問題,我的筆記記得很好

B.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㈧ 怎樣找到節糧調查報告

不錯
幫大忙了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