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資的真諦是什麼
『壹』 期貨能夠長期盈利,真諦是什麼
這個難度太大
期貨投資有風險
長期穩定盈利是很難
沒多少可以做到的
真諦也更需要自己去把握
『貳』 野鶴:期貨交易的真諦「以小博大」==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
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參與期貨的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期貨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我這里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杠桿作用,而是在期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期貨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煉的過程。 所以,人性是期貨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准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准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原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期貨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原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原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原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泛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原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范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原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挨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原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原則是空洞的原則,沒有原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煉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原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叄』 交易的真諦是什麼
對於交易而言,有物品和物品的交換,也有物品和金錢的交換。無論是哪種交易,其實,歸根結底,最根本的是要各取所需,最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那麼,究竟對交易這個名詞來說,它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呢?利益,金錢,關系,各取所需。其實交易的真諦來自方方面面,關鍵還是因人而異。
所以,對於交易的真諦而言,大多是出於個人利益而言。利益是進行任何交易的關鍵。
『肆』 投資的真諦
一,我是做投資的。而且正在向專業發展。
二,與你不同的是,我沒有把投資或投機分的那麼開,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到股市上證明哪種投資理念正確。股市上沒有政治家或道德家。只有贏家與輸家。從你的話語里我看出你還沒有得到投資尤其是長期投資的正確理念,建議你多看看巴菲特的有關交易方法,據說他本人也與人合作出書了。中國人的價值投資,據我觀察,大多數都是在發現了幾只長期上漲的股票後就認為價值投資可以賺錢,盲目模仿別人的持有時間,而沒有明白其正確方法。往往都是在牛市後期公司利好滿天飛時開始在次高位買入被迫長期持有。
三,價值投資就是在股價低於其實際價值時,分批買入,而此時股價也許還會下跌,但價值投資者是高興的,因為還可以買入更多便宜籌碼。而且越跌越買,我要問你的一個問題是:你在買招商銀行,萬科A等是否有足夠的價值依據?而巴菲特買股時是有依據的。巴菲特絕不會在一個價格超過其價值時買入任何一個有價值的股票。當發現一個有價值股票時,他會耐心等待其價格低於價值時才開始買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相對於短線投機來說,不過是一個長期投機而已,說到這你也別怕,因為無論你做什麼投資,要想獲利,其本質是必須投資在機會上。
四,市場是否成熟,不一定就絕對的不能價值投資。美國安然公司也作過假賬,而且破產。令許多美國退休人員為求穩妥投資的養老金化為烏有。民主制度的的台灣也有大貪污犯陳水扁,天下烏鴉一般黑。
95%的人虧損還有人投機,這是人性使然。股價超過其凈資產十倍你不是還照樣買入投資嗎?只要你認為將來股價會更高你自然就會買,但這並非價值投資。價值成了口號而已。
五,十五年前買入萬科持有到現在的除非是萬科的固定股東。普通投資者憑什麼可以判斷那麼久的未來?順便說一下,萬科十五年漲了20-30倍,一是這十五年正趕上中國的改革開放。全國大興土木,房地產業自然興旺,而以後十五年你敢保證房地產會保持過去的發展速度嗎?如果進入衰退期將是可怕的,日本一衰退可就是接近二十年啊!二,它的上漲更多是靠股本的擴張。現在盤子這么大了,你認為還會擴張多少?
中國股神段永平在問巴菲特價值投資需要持有的期限時,巴菲特說是四年,而段永平自己的體會是三年。【註:段永平經典價值投資是在一美元之下買入網易股票,五十多美元拋出,還有個案例是買入美國一家股價五美元而凈資產高達五十美元的股票,明顯價格低於價值。後來該股漲到一百美元,段永平在八十美元左右拋出】。而你的萬科准備持有多久?30到40年?為什麼不持有一百年?
六,如何有信心長期持有有價值的股票是價值投資的難點所在,也是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大師的分水嶺。即使如此,巴菲特持有中國石油也沒賣在最高點。
最後告訴你一句:段永平在問巴菲特是否做過短線時,巴菲特說:「我都七十多的人了,什麼沒做過啊。」其實巴菲特在小資金起步時也是做短線的,後來資金大了。做長線更能使收益最大化,而不是為了偏執的證明價值投資的正確。投資就是投資於機會!
最後引用一下毛偉人的話: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可以參看網易公司對段永平先生花費五百萬人民幣競標與巴菲特共進午餐一事的視頻專訪】
『伍』 期貨盈利的真諦是什麼
做期貨時間長會發現盈利需要的各方面因素太多,比如心態、資金,交易規則,自我約束和肯定等等...但是所有的這些因素最終能否達到盈利的目標,只有結果出來以後才能知道,才能確定這波操作是否正確。期貨市場所有的交易都是未知的,對於未知的事情盈利只是市場對於努力交易者的饋贈。沒有什麼真正盈利真諦,如果非要說有,我覺得是:承受風險!
盈利的目標是所有期貨交易者最終的追求,每個人都會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努力,能獲得市場饋贈的交易者都是必定會先經歷一些風險的。如果進入市場很順暢的得到一些收益,這並不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可以把它歸結到運氣。但期貨其實相對於來說和賭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賭博有時候可以靠運氣,期貨靠運氣最終會讓人迷失後損失慘重。所以真正的盈利者絕不靠運氣做單,市場的規則就是想要盈利先要考慮風險。
盈利和風險是共存的,風險無法規避,但是可以去減輕後而承受,過了這關盈利自然而來。所以盈利的真諦=接受風險
期貨就是人生,未失去而得到的東西未必是好事,失去以後而得到的東西也未必不是好事!
『陸』 真諦是什麼意思
真諦的意思是:真切的理論和精義;奧妙所在。
真諦:[ zhēn dì ]
引證解釋:
1、原為佛教語。與俗諦合稱為「二諦」。亦泛指最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2、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書》:「若謂探道家之跡,見其來一於佛者,則是真諦實義,沿文可見矣。」
3、唐 元稹 《大雲寺》詩:「真諦成知別,迷心尚有雲。」
拓展資料:
1 、認真思考生活,探究生活真諦,這是當代青年應該切實做到的。
2、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
3、學習就是要領會人生的真諦只有認真的去愛,才能體會愛的真諦。
4、當一個衰弱的民族,貫穿到了進行的真諦,就會屹立於能人之林,只需履行他該有的責任,才智洗浴在戰爭之風中。
5、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我要感恩老師。
『柒』 炒股的真諦是什麼
炒股是為了賺錢,但本質是看好一個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投資,也是對自己和公司的投資。
中國的股市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為政策影響。但是中國本身就是發展中國家,且國家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所以長線看好。
『捌』 什麼是股票行情的真諦
《股票行情的真諦》是一本極為務實的書,由成功的華爾街人江恩所撰寫,江恩通過長期的實踐交易經驗證明了他所提出的這一理論的正確性,《股票行情的真諦》是他20年股票交易經驗的總結,通過案例教學法舉例闡明了他所提出的理論規則。《股票行情的真諦》內容涵蓋股票市場以及棉花和谷類等投資和投機市場,還通過22個圖表透徹闡明了這一成功的交易方法。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交易的准備;第二部分:如何進行交易;第三部分:如何判斷各只股票的行情走勢;第四部分:期貨交易(棉花、小麥和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