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期權實驗結果及分析討論
A. 實驗結果分析怎麼寫
實驗分析一般是寫自己學到的東西,還有可以寫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等
B.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7.3.1 期權帶來更佳的投資機會
油氣投資項目的大部分投資發生在項目啟動初期,具有不可逆轉性,一旦啟動,全部或部分投資將轉化為沉沒成本。通常,期權可以給油氣項目投資者帶來以下權利: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油價低於盈虧平衡點,則放棄開發,從而避免了前期大量投資帶來的損失;同時,在油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尋找一個合理的價位和時機啟動投資。
油氣田開發過程類似於美式期權,當油價上漲到盈虧平衡點以上時,行使這個期權在現金流上是可行的。例如,本節中小規模開發方案為18美元/桶,大規模開發方案為21美元/桶,在1997年啟動投資方案就可以盈利。但是,從機會的角度來看,不一定要馬上進行投資。根據資產價值波動規律,利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內持有價值和執行價值,當持有價值大於執行價值時,項目宜延遲開發;當執行價值高於持有價值時,馬上啟動投資項目。
4.7.3.2 期權期限、油價波動率與項目價值有著正相關關系
近年來,油價波動呈現上升趨勢。投資者所獲得的期權期限越長,油價波動率σ越大,則油價波動的幅度就越大,見表4.34。2003年,油價最高可能達到54.85美元/桶;2004年,油價最高可能達到64.36美元/桶。投資者可以選擇在油價高位時啟動項目,則更有可能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見表4.32和表4.33。
4.7.3.3 期權定價具有動態變化性
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給出的油價預測是一個可能值,而不是真實值。在決策所在年,應該根據新的國際原油價格數據和更新的油價波動率,得到新的項目價值。例如,在2003年,國際油價達到31.08美元/桶,1991~2002年油價波動率為0.22,據此得到2004年油價預測和兩種方案的項目價值,見表4.35。
表4.35 油價預測和項目價值
4.7.3.4 延長期權期限有利於風險控制
在海外油氣田開發過程中,投資者將面臨多種風險,而這些風險不僅僅來自油價的波動。國際上,資源國出現了石油資源國有化趨勢,一些擁有無限期開發權的油氣項目面臨著被資源國回收的風險。中國的海外油氣田投資項目主要分布在政治不穩定地區,如非洲、中亞和南美,在投資開發之前,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期等待局勢的明朗。
因此,在不同資源國,不確定性越大,就越應該使用期權定價方法,延長期權的期限。
4.7.3.5 經營策略
投資者的損失最多不會超過其擁有期權所付出的投資,卻能從標的資產價值的劇烈變動中獲得顯著收益。啟動開發之後,也可能出現油價急跌的情況,只要高於可變成本即可繼續生產。從前文我們可以發現,匯率波動與投資收益有著直接的正相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上升趨勢,投資者應關注美元貶值對投資收益的影響。另外,應該積極運用金融衍生產品,進行長期期貨交易,以及和當地的煉油廠談判,協商長期供應合同(Chorn et al.,2006)。我國的大型國企具有較強的市場運作能力,當油價在低位時,可以加大商業石油儲備;在高位時拋出,抵消對外投資中的損失。
C. 實驗結果分析
(1)隨含水飽和度增大,含水率(Fw)曲線變化規律表現為中、低含水期含水率增長速度快、高含水期含水率上升速度顯著變慢(如圖4-3~圖4-5所示),其原因是儲層起絕對滲流作用的主要是大孔道,油層一旦見水,含水率將迅速增加,必然要導致中、低含水期含水率上升快,當進入高含水期後,主要流通孔道已完全被水占據,此時,水所波及的主要是滲透性較差的小孔道和緻密孔道,含水率只能緩慢上升。在所有35塊岩樣的水驅曲線中,油、水相對滲透率交叉點對應的含水飽和度較高,一般在60%~70%之間,明顯偏右,綜合來看錶現為親水型油水相對滲透率曲線特徵。三類流動單元均表現出相似的變化規律,只是在具體數值上有差異。
(2)三類流動單元的岩樣均表現出無水採收率較高的特點,無水採收率一般在40%左右。其主要原因在於本斷塊儲層主要為一套粒級細、具有多種層理的層狀砂岩組成,在油層均質程度較高、地層原油粘度很小的情況下,很容易趨近活塞式驅油,從而達到較高的無水期驅油效率。
(3)不同流動單元,水淹特徵和電阻率響應特徵各不相同,具體表現為:
①Ⅰ類流動單元以93號岩樣為代表(圖4-3,圖中,左為油驅水過程,右為水驅油過程,下同),φ=22.5%,k=285.01×10-3μm2,FZI=4.85μm。其油驅水過程基本符合阿爾奇公式,即在電阻增大率I與含水飽和度SW的雙對數坐標中,二者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滿足關系式lgI=-blg(SW)+n,b、n為常數)。水驅油過程電阻率(Rt)曲線為「L」型。可將隨含水飽和度變化的電阻率曲線劃分為三個階段(如圖中A、B、C):A區是無水採收期,電阻率由130Ωm急劇降低到40Ωm左右,含水飽和度變化了15個飽和度單位。該電阻率的減小是由於油飽和度降低而造成的;B區電阻率變化幅度很小,油相滲透率(Kro)逐漸降低,而水相滲透率(Krw)變化不大;C區電阻率較快下降,油相滲透率隨含水飽和度增大而變小至趨近於零,水相滲透率快速升高。該階段由於驅替水飽和度升高而導致電阻率緩慢下降。
圖4-7bFZI與Sor關系圖
③Ⅰ類流動單元電阻率隨含水飽和度增大一直在減小,但無水採收期之後電阻率變化幅度較小(圖4-3),而Ⅱ、Ⅲ類流動單元相應於某一地層電阻率,可能對應著三種或兩種含水飽和度(圖4-4、圖4-5),故用電阻率曲線或電阻減小率難以直接計算剩餘油飽和度。
D. 這個實驗的實驗結果和分析
植物DNA的CTAB提取法:
1 稱取新鮮葉片2-3g,剪碎放入研缽中,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2 將粉末轉移到的加有7ml經預熱的1 5×CTAB提取緩沖液15ml離心管中,迅速混勻後置於65℃水浴中,溫育30min。3 取出離心管,冷卻至室溫,加入氯仿/異戊醇(24:1),充分混勻,室溫下2300×g離心20min。4 將上清轉移至另一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入1/10體積10%的CTAB和等體積的氯仿/異戊醇。充分混勻,2300×g離心20min。5 轉移上清至另一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1%的CTAB沉澱緩沖液,輕輕搖晃至形成DNA絮狀沉澱。1000×g離心10min,使DNA沉澱於管底。6 加入1 5-2ml的1mol/LNaCl及5μlRNase置於56℃水浴中過夜。待DNA完全溶解後,加2-3ml4℃預冷的95%的冰乙醇使DNA沉澱,挑出DNA,置於1 5ml離心管中,用70%乙醇清洗30min,用離心機甩5s,倒出70%乙醇,再用95%乙醇浸泡5min,倒出95%乙醇,在超凈工作台上吹乾。7 將風乾的DNA直接在4℃保存備用或溶於100μlTE溶液中於-20℃保存。
植物DNA的SDS提取法:
1 取2-3g新鮮葉片,在液氮中研磨成粉狀(防止溶化)後轉入15ml離心管中。2 加入5ml於65℃預熱的提取緩沖液,65℃水浴保溫30min(搖動數次),使提取液與樣品充分混合。3 加入2ml5mol/LKAc,劇烈振盪,冰浴保溫20min以上。4 2700×g離心20min,將上清液倒入新的15ml離心管中,(若提取DNA用於Southern等實驗,一般在轉移上清時加濾膜,防止樣品殘渣混入,可保證DNA純度)。5 加入4ml氯仿/異戊醇(24∶1),搖勻,平衡,2700×g離心15min。6 在另一新的15ml離心管中加入5ml預冷的異丙醇,將上清液用移液槍轉入此管,在-20℃冷卻30min以上。7 2700×g離心10min,棄去上清液,用4ml70%乙醇洗滌,室溫保持10min。2700×g離心3min,倒去上清液。8 重復步驟7,用4ml70%乙醇洗滌,室溫保持10min。2700×g離心3min,倒去上清液。超凈工作台內吹乾(3h左右)。9 加1mlTE緩沖液中溶解,加10μlRNase(10mg/ml),在37℃恆溫箱中溫育20min。10 再加100μl3mol/LNaAc和2ml無水乙醇,2700×g離心3min,倒去上清液。超凈工作台內吹乾(3h左右)。11 將DNA沉澱溶於150μlTE中,置於超凈工作台內(3h左右)。將TE溶液轉入已滅菌的1 5mleppendorf管中,-20℃保存備用。
植物DNA的「一管法」提取方法:
1 稱取100mg新鮮植物組織,剪碎置於1 5ml離心管中,可加入少許無菌石英砂,加入3滴提取緩沖液,用帶玻璃鑽頭的電鑽充分研磨勻漿。2 加入400μl提取緩沖液,混勻後置於90℃水浴中,不時顛倒搖勻。3 溫育20min後,置於冰浴中5min,使組織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沉澱,置於4℃下保存備用。
適用於PCR研究的快速提取法:
1 田間剪取植株新鮮葉片5-10mg(約2cm長)左右,新鮮葉片放於1 5ml離心管中,存於冰盒中,根據樣品號貼上相應的標簽。2 用剪刀將葉片組織剪細(約0 5cm長)放在點穴式研板中。3 加入400μlDNA提取緩沖液,用玻棒將葉組織研細,直到液體變成深綠色即可。4 再加400μlDNA提取緩沖液,混合均勻,轉入一新的1 5ml離心管(貼上相應的編號)。5 加400μl氯仿,混合均勻後,2400×g離心30s,將上清液轉入一支新的1 5ml離心管(貼上相應的編號)。6 加800μl無水乙醇,混勻,2400×g離心3min。棄上清。7 70%乙醇沖洗,風干。8 用50μlTE緩沖液溶解,存於-20℃。9 取1μl用於PCR分析。
棉花等酚類、多糖類物質較多的植物DNA提取法:
1 取2g新鮮幼嫩的葉片放入研缽中,加入液氮後快速、充分研磨,待成極細的粉末狀時迅速轉入到50ml離心管中。2 在50ml離心管中加入10ml冰預冷的提取緩沖液,在渦懸振盪器上充分混勻。3 於4℃,2700×g離心20分鍾,倒去上清液。4 在沉澱中加入5ml裂解緩沖液,在渦旋振盪器上充分混勻。5 於65℃水浴鍋中溫育30min。6 加入5ml氯仿/異戊醇(24/1),並上下翻轉以充分混合。7 於4℃,2700×g離心5分鍾。8 轉移上層水相至一新的50ml離心管中。9 重復步驟7-9一次。10 加入2/3體積的冰預冷的異丙醇,並上下翻轉以充分混合,至-20℃2h。11 於4℃,1200×g離心10min。12 在一新管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mol/LNaAc溶液,用玻棒將DNA轉入該管(如不能直接用玻棒纏出,可離心後倒出上清,再在其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mol/LNaAc溶液),放置20min後稍許離心,移走上清並吸出殘存乙醇,室溫乾燥。13 加入1 0mlTE(10mmol/LTris-HClPH=8 0,1mmol/LEDTA)並加入終濃度為20(g/L的RNaseA,過夜。14 風干,用50μlTE緩沖液溶解,存於-20℃備用。
E. 實驗報告的實驗結果討論怎麼寫
如何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人們對某一情況、事件、經驗或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而寫成的書面報告,它反映了人們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規律,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是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的成果。學習撰寫實驗報告,有助於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把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怎樣撰寫實驗報告
[例題]
以「發揚勤儉美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主題,以周圍學生調查對象,根據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寫一份調查報告,題目自擬。
撰寫實驗報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著力點要明確:
首先,要深入調查,佔有材料。這是寫好實驗報告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此,就應該親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點」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現實材料,又要了解歷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學們就要認真回顧平時手頭搜集到的有關於「勤儉是美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費導致事業失敗」方面的詳細資料。
其次,要認真分析,找出規律。這是實驗的目的。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總結出事物的規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體的事例或數據外,還要對佔有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總結,如以「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勤勞節儉、合理消費」為門類加以歸納,從中找出規律性。
再次,要立場正確,觀點鮮明。實驗報告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如上例中,實驗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亂花錢、互相攀比、超前消費等不良習慣和問題。
最後,要概括事實,有敘有議。不能光羅列現象,而且要適當地進行分析、議論,闡述觀點。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社會原理進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觀點全面。
2、報告格式要規范
(1)標題。
①單標題,如上例標題可擬成:《中學生合理消費的調查報告》,以清楚交代調查的內容。
②雙標題,可擬成《合理消費----xx中學調查報告》
③標題不用「調查報告」字樣,也可用一般文章題目形式,如可擬成《中學生應該養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2)前言。這部分內容,往往對實驗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作必要的交代,總領全文。如上例中實驗地點可以是xx中學整所學校,也可以將整個年級作為調查對象,還可以隨機抽查的學生為實驗對象,調查內容主要是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兩個方面。
(3)主體。主體是具體敘述實驗內容、列舉事例和數據並做恰當的議論和分析,概括出經驗或規律,是表現實驗報告主旨的關鍵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調查得來的大量材料歸納整理出若干條目,採用小標題式寫法,要注意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有的可按問題的幾個方面或幾個問題並列地安排材料,即採用「橫式結構?;有的可按事物發展過程的順序來寫,即採用?縱式結構」。
(4)結尾。結尾是實驗報告的結束語,也作歸納性說明或總結全篇的主要觀點,也可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F. 實驗結果及分析
1.常規實驗結果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取心資料及常規孔隙度、滲透率、初始含油飽和度及水驅油采出程度等常規實驗結果見表4-1。
表4-1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取心資料及常規實驗結果
2.核磁孔隙度
圖4-1~4-4分別是1~4號岩心在100%飽和水狀態下,取回波時間0.6ms和等待時間8000ms時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利用圖4-1~4-4計算核磁孔隙度。核磁孔隙度測量的物理基礎是:樣品的核磁信號大小與樣品內流體(如油、氣、水等)中所含的氫核(1H)數目成正比即與流體量成正比,對100%飽和水的岩心而言,核磁信號大小就與孔隙體積即孔隙度成正比。岩心核磁孔隙度的測量方法是:首先對定標樣進行核磁共振T2測量,所有測量參數與岩心均相同,建立單位體積定標樣核磁信號大小與孔隙度的相關關系,即核磁孔隙度測量的刻度關系式;然後對100%飽和水狀態下的岩心進行核磁共振T2測量,計算單位體積岩心核磁信號大小,對照用定標樣建立的核磁孔隙度測量刻度關系式,即可計算得到岩心的核磁孔隙度。所分析4塊全直徑岩心核磁孔隙度的實驗測量結果見表4-2,核磁孔隙度與常規孔隙度的相關關系如圖4-5所示,從圖中可直觀看出,核磁孔隙度與常規孔隙度接近。
圖4-1 1號(沈223)岩心核磁共振T2譜的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圖4-2 2號(沈625-12-12(2-10/15))岩心核磁共振T2譜的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圖4-3 3號(沈625-12-12(3-6/15))岩心核磁共振T2譜的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圖4-4 4號(更沈169岩心)核磁共振T2譜的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圖4-5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核磁孔隙度與常規孔隙度相關關系
3.核磁共振可動流體
利用圖4-1~4-4計算核磁共振可動流體飽和度。可動流體飽和度計算首先需要確定可動流體T2截止值。大量低滲透岩心室內核磁共振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對於低滲透岩心而言,可動流體T2截止值通常取16.68ms,且可動流體T2截止值通常位於T2譜上兩峰(表徵可動流體的譜峰和表徵束縛流體的譜峰)之間的交匯點(凹點)附近。本項實驗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可動流體峰與束縛流體峰之間的交匯點均在16.68ms附近(1號岩心偏右一個點,2號岩心偏左一個點,4號岩心偏右兩個點,3號岩心正好在16.68ms點處),因此對於本項實驗所分析的四塊全直徑岩心而言,可動流體T2截止值可取16.68ms。可動流體飽和度的計算方法是:首先對T2譜上大於可動流體T2截止值各點的幅度求和,然後再對T2譜上所有點的幅度求和,最後用大於可動流體T2截止值各點的幅度和除以所有點的幅度和即可計算得到可動流體飽和度。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可動流體飽和度的實驗測量結果見表4-2,可動流體飽和度與常規孔隙度的相關關系如圖4-6所示,與空氣滲透率的相關關系如圖4-7所示,從圖中可直觀看出,可動流體飽和度與孔隙度、滲透率之間的相關關系均很差,與滲透率之間的相關關系略好於孔隙度。
已知核磁孔隙度和可動流體飽和度後,容易求得可動流體孔隙度和束縛流體飽和度,可動流體孔隙度等於核磁孔隙度乘以可動流體飽和度,束縛流體飽和度等於100減去可動流體飽和度。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可動流體孔隙度和束縛流體飽和度的實驗測量結果見表4-2。
表4-2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核磁共振實驗測量結果
圖4-6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可動流體飽和度與常規孔隙度相關關系
圖4-7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可動流體飽和度與空氣滲透率相關關系
4.核磁滲透率
利用圖4-1~4-4分析計算核磁滲透率,計算過程中,選用了如下兩個常用的經驗公式:
裂縫性儲層流體類型識別技術
式中:BVM——實測可動流體百分數;
BVI——實測束縛水飽和度;
φnmr——核磁孔隙度(式4-1取百分數,式4-2取小數);
T2g——T2幾何平均值(ms);
Knmr1、Knmr2——核磁滲透率(×10-3μm2);
C1、C2——待定系數。
T2幾何平均值(T2g)的計算方法是:
裂縫性儲層流體類型識別技術
式中:i=1~100,代表T2譜上的100個點,Ti和ni分別代表各點處的T2弛豫時間及其相應的幅度。
待定系數C1和C2的計算方法是:用核磁孔隙度和常規滲透率代入式4-1可計算得到每塊岩心的C1值,同理用核磁孔隙度和常規滲透率代入公式4-2可計算得到每塊岩心的C2值,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的C1和C2值的計算結果見表4-2。
岩心核磁滲透率的計算方法是: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的C1平均值為1.430,將該值和各岩心的核磁孔隙度、BVM、BVI值代入式4-1,可求得每塊岩心用式4-1計算得到的核磁滲透率Knmr1值,結果見表4-2;同理,將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的C2平均值(140659.5)和核磁孔隙度、T2g值代入式4-2,可求得每塊岩心用式4-2計算得到的核磁滲透率Knmr2值,結果見表4-2。
如圖4-8所示是四塊全直徑岩心核磁滲透率Knmr1與常規的空氣滲透率之間相關關系的直觀顯示,圖4-9是核磁滲透率Knmr2與空氣滲透率之間相關關系的直觀顯示。分析圖4-8和圖4-9可直觀看出,圖中各點偏離對角線較遠,表明核磁滲透率與常規滲透率相差較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①四塊全直徑岩心的孔隙度均極低;②四塊全直徑岩心之間岩石礦物組成差異很大;③四塊全直徑岩心之間裂縫發育程度差異很大。
5.不同回波時間條件下的T2譜比較
保持其它測量參數不變,僅改變回波時間,對100%飽和水狀態下的四塊全直徑岩心均分別進行了四個不同回波時間(0.6ms、1.2ms、2.4ms和4.8ms)條件下的核磁共振T2測量,還對四塊全直徑岩心在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進行了同樣的測量。圖4-10a是1號岩心在100%飽和水狀態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圖4-10b是1號岩心在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同理,圖4-11~4-13分別是2~4號岩心在100%飽和水狀態和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四塊岩心兩種不同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條件下核磁共振T2譜特徵的分類統計結果見表4-3。
圖4-8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核磁滲透率(Knmr1)與空氣滲透率相關關系
圖4-9 四塊全直徑岩心的核磁滲透率(Knmr2)與空氣滲透率相關關系
圖4-10a 1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0b 1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1a 2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1b 2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2a 3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2b 3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3a 4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3b 4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回波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分析圖4-10~4-13和表4-3可看出:①隨著回波時間的延長,由於擴散弛豫作用得到加強,使得T2譜的右邊譜峰明顯左移(表現為移譜效應),同時T2譜的左邊譜峰明顯右移(部分短弛豫組分被丟失掉),T2譜的分布范圍變窄,幅度減小,T2幾何平均值(T2g)增大;②所分析四塊全直徑岩心的T2譜均具有上述變化規律;③岩心在100%飽和水和飽和油束縛水兩種不同狀態下,上述規律相似。
表4-3 四塊全直徑岩心四個不同回波時間(TE)下的T2譜比較分類統計表
6.不同恢復時間條件下的T2譜比較
保持其它測量參數不變,僅改變等待時間,對100%飽和水狀態下的四塊全直徑岩心均分別進行了四個不同等待時間(8000ms、4000ms、2000ms和500ms)條件下的核磁共振T2測量,還對四塊全直徑岩心在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進行了同樣的測量。圖4-14a是1號岩心在100%飽和水狀態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圖4-14b是1號岩心在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同理,圖4-15~4-17分別是2號~4號岩心在100%飽和水狀態和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條件下測得的核磁共振T2譜直觀比較。四塊岩心兩種不同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條件下核磁共振T2譜特徵的分類統計結果見表4-4。
表4-4 四塊全直徑岩心四個不同等待時間(TW)下的T2譜比較分類統計表
分析圖4-14~4-17和表4-4可看出:①改變恢復時間對T2譜的右邊譜峰(長弛豫組分)有明顯影響,但對T2譜的左邊譜峰(短弛豫組分)影響很小;②對於裂縫較發育的1號和4號岩心而言,等待時間應取4000ms以上,等待時間取4000ms時的T2譜與8000ms時的T2譜相比基本不變,但等待時間取2000ms和500ms時,T2譜右邊譜峰的幅度明顯降低,等待時間越短,降低越多;③對於裂縫不發育的2號和3號岩心而言,等待時間取2000ms以上即可,等待時間取2000ms時的T2譜與4000ms和8000ms時的T2譜相比基本不變,但等待時間取500ms時,T2譜右邊譜峰的幅度明顯降低;④岩心在100%飽和水和飽和油束縛水兩種不同狀態下,上述規律相似。
7.不同飽和狀態下的T2譜比較
圖4-18是1號岩心在100%飽和水、飽和油束縛水和水驅剩餘油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核磁共振T2譜的直觀比較,同理,圖4-19~4-21分別是2~4號岩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核磁共振T2譜的直觀比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核磁共振測量的測量參數均相同,回波時間取0.6ms,等待時間取8000ms。從圖4-18~4-21中可直觀看出,對同一塊岩心而言,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的核磁共振T2譜基本相同,表明岩心內飽和的原油(1號油樣,凝析油)與大孔隙內的水具有基本相同的核磁共振響應特徵。
圖4-14a 1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4b 1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5a 2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5b 2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6a 3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6b 3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7a 4號岩心飽和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7b 4號岩心飽和油束縛水狀態四個不同等待時間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8 1號岩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19 2號岩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20 3號岩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的T2譜直觀比較
圖4-21 4號岩心三個不同驅替狀態下的T2譜直觀比較
8.高分辨CT成像
CT圖像反映岩石內部的岩石密度分布,岩石內部某點處的岩石密度越大則圖像越亮,反之圖像越暗,因此岩石內部的裂縫在CT圖像上顯示為暗條帶(有效的低密度裂縫,裂縫內充填物疏鬆)或亮條帶(無效的高密度裂縫,裂縫內充填物緻密)。圖4-22是1號(沈223)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從圖中可直觀看出,該岩心內裂縫發育,裂縫個數多,呈交錯網狀分布,但裂縫寬度窄,且裂縫內填充物多,填充物的次生溶蝕作用弱。圖4-23是2號(沈625-12-12(2-10/15))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圖4-24是3號(沈625-12-12(3-6/15))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該兩塊岩心內裂縫均不發育,裂縫個數少,且裂縫寬度窄,裂縫內填充物多,填充物的次生溶蝕作用弱。圖4-25是4號(更沈169)岩心四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該岩心內裂縫發育,與1號岩心不同,岩心內裂縫寬度寬,但裂縫個數少,部分裂縫為低密度縫(裂縫內填充物少,填充物的次生溶蝕作用強),另有部分裂縫為高密度縫(裂縫內填充物緻密,填充物的次生溶蝕作用弱)。
比較岩心的高分辨CT圖像和核磁共振T2譜可以發現,裂縫(低密度縫)在T2譜上具有明顯的響應特徵。裂縫內流體的T2弛豫時間比基岩孔隙內流體的T2弛豫時間要大很多,因此裂縫發育岩心(1號和4號)T2譜的右邊譜峰幅度大,分布范圍寬,4號岩心的T2譜具有三峰態,右邊峰對應於裂縫孔隙,這類岩心可動流體飽和度高,而裂縫不發育岩心(2號和3號)T2譜的右邊譜峰幅度小,分布范圍窄,這類岩心可動流體飽和度低。
9.原油的T1、T2弛豫時間
對1號油樣(凝析油)進行了6個不同溫度(對應於6個不同粘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對2號油樣(高凝油)進行了8個不同溫度(對應於8個不同粘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實驗測量結果見表4-5,1號油樣6個不同溫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結果直觀顯示如圖4-26所示,2號油樣8個不同溫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結果直觀顯示如圖4-27所示。實驗結果表明,1號油樣(凝析油)具有與水溶液相似的核磁共振特徵。
圖4-22 1號(沈223)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
圖4-23 2號(沈625-12-12(2-10/15))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
圖4-24 3號(沈625-12-12(3-6/15))岩心三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
圖4-25 4號(更沈169)岩心四個橫截面上的高分辨CT圖像
表4-5 不同溫度條件下兩個原油樣品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結果
圖4-26 1號油樣(凝析油)6個不同溫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結果直觀顯示
圖4-27 2號油樣(高凝油)8個不同溫度條件下的T1、T2弛豫時間測量結果直觀顯示
G. 實驗結果與分析
1.斷裂單側與砂體相連
(1)當砂層1比砂層2滲透率小(相差2.76倍)時情形。油首先充滿斷層帶F,並很快運移到斷層帶F的頂部,當注入時間為30h11min,注油量為36.24mL時,油開始進入砂層。由於砂層1位於砂層2的上方,相對砂層1的油柱高度較大,足以克服進入砂層1的毛細管阻力,故油仍然首先充注砂層1,當注入時間為63h3min時,注入量為75.66mL,油在k1層運移了4cm。
(2)當砂層1的滲透率大於砂層2(相差2.76倍)時情形。油優先充注砂層1,隨著充注油量的增加,砂層2亦有油充注,但含油飽和度相對較小。油首先充滿斷層帶F,並很快運移到斷層帶F的頂部,當注入時間為23h15min,注入量為27.89mL時,油開始進入滲透率較大的上部砂層1,並在砂層1側向運移,運移速率為0.011cm/min。當注入時間為52h54min,注入量為63.48mL時,油開始進入滲透率較小的下部砂層2。當注入時間62h13min,注入量74.67mL時,油運移到砂層1右邊界,隨後砂層1顏色逐漸加深,砂層2不斷向前運移。當注入時間86h04min,注入量103.26mL時,砂層2的油運移了15cm。
2.斷裂兩側與砂體相連
(1)當斷裂帶兩側砂體為層內均質砂體時(砂層1的滲透率k1等於砂層2的滲透率k2):當油連續充注時,油氣首先沿斷裂帶向上運移至頂部,然後沿蓋層下部向斷層兩側的砂層側向運移,其中沿斷層上升盤砂層充注的油較多,斷層下降盤砂體油的充注較小。隨充注量的不斷增加,運移通道也不斷加寬,至實驗達到穩定時,斷層上升盤砂層為油運移的主要通道。
(2)當斷裂帶兩側砂體為層內非均質時情形。①砂層1滲透率(k1)大於砂層2的滲透率(k2)時(相差3.5倍),在連續充注條件時,至實驗達到穩定時,只有斷裂上升盤的砂層1為油運移的有效通道,充注的油比較多,而砂層2基本為水層,斷裂下降盤的砂層1充注很少量的油,而砂層2沒有油的充注。②砂層1的滲透率(k1)小於砂層2的滲透率(k2)時(相差3.5倍),油連續充注時,斷裂上升盤的砂層1和砂層2均可成為油的運移通道,但滲透率較大的砂層2的輸導油的能力更強一些,充注的油更多,而斷裂下降盤的砂層1和砂層2沒有油的充注。
(3)當斷裂帶兩側砂體為層間均質砂體時(砂層1的滲透率k1等於砂層2的滲透率k2)
連續充注時,只有斷裂帶上、下兩盤的砂層1可形成油的運移通道,但上升盤的砂層1輸導能力更強一些,同時上升盤的砂層2亦有部分的油進入,但在實驗條件下,未能形成油的連續的運移通道。因此,當斷裂帶兩側砂體為層間和層間均質砂體時,連續注油條件下,油的運移通道和運移量存在著差異。
3.順向階梯狀斷裂
(1)當砂層1的滲透率小於砂層2時(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油首先充注F1斷層帶,並運移到斷層帶的頂部。當注入時間為107m in,注油量為20.14m L時,F1斷層帶的油開始進入左邊的砂層1。隨後油繼續充注F1斷層帶,並在左邊的砂層1中不斷運移,當注入時間為2449m in,注油量為48.99m L時,左邊砂層1中的油已運移到右邊界,並進入到F2斷層帶,從上到下開始充注F2斷層帶。當注入時間為2782m in,注油量為55.64m L時,F1斷層帶的油開始進入左邊的砂層2,隨著注油量的增加,左邊砂層2的油運移到右側邊界並進入到F2斷層帶。當注入時間為6238m in,注油量為124.75m L時,F2斷層帶的油開始進入中間的砂層2,並沿中間砂層2上部進入F3斷層帶,同時油開始進入中部砂層1。當注入時間為13080m in,注油量為322.55m L時,油已完全充滿F2斷層帶,中部砂層1的油已運移到右側邊界,中部砂層2的油基本充滿,F3斷層帶的上半部分已完全充滿油,同時有油開始進入右邊砂層2。至實驗結束時,即注油18281m in,注油量519.42m L時,F3斷層帶基本完全充滿油,右邊砂層2也基本充滿油,同時油開始進入右邊砂層1。因此,由於砂層1位於砂層2的上方,相對於砂層1的油柱高度較大,足以克服砂層1的毛細管阻力,當油進入砂層2時,亦有一部分進入砂層1,但相同條件下,砂層2的含油飽和度大於砂層1。
(2)當砂層1的滲透率大於砂層2(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油優先充注滿位於上方且滲透率較大的砂層1,隨著注油量的增大,階梯斷層系統中位於下方的砂層1和砂層2均可成為油的輸導層,但在階梯斷層最上方的砂層1優先聚集成藏,只有當注油量較大時,階梯狀斷層最上方的砂層2才能聚集成藏。
4.反向階梯狀斷裂
(1)當砂層1的滲透率小於砂層2時(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在本實驗中,雖然砂層1的滲透率小於砂層2,但由於砂層1位於砂層2的上方,相對於砂層1的油柱高度較大,足以克服砂層1的毛細管阻力,因此當油進入砂層2時,亦有一部分進入砂層1,並且在一定的條件下,油首先進入砂層1,從而導致砂層1和砂層2均發生油的充注,但相同條件下,砂層2的含油飽和度大於砂層1。
(2)當砂層1的滲透率大於砂層2(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油首先充注F1斷層帶,然後進入位於上方且滲透率較大的砂層1,並沿該砂層上傾方向運移,分別進入F2和F3斷層帶及其上部的砂層l。隨著注油量的增大,階梯斷層系統中位於下方,靠近油源的砂層1和砂層2均可成為油的輸導層,均含油,當供油量不太充足時,階梯斷層最上方的砂層1可以聚集成藏,只有當注油量較大時,階梯狀斷層最上方的砂層2才能聚集成藏。
上述順向和反向階梯狀斷裂模型的模擬實驗,可以解釋百色盆地北部斷階帶沿順向和反向階梯狀斷裂分布的一些砂體為什麼含油,而另一些砂體為什麼不含油,在什麼情況下含油,在什麼情況下不含油,以及含油量的多少等問題。
5.地壘構造
模型5主要模擬雷公油田等的成藏問題。其中右側注油速率和注油量較大,代表田東凹陷的生油量較大,而左側注油速率較小,代表了頭塘凹陷的生油量較小。
(1)當砂層1的滲透率小於砂層2(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因右側注油速率大,油先充注右F1´斷層帶,隨後充注左F1斷層帶,當注入時間為270m in,注油總量為13.49m L時,油基本充滿右F1´斷層帶,同時右F1´斷層帶有油開始進入其左側的砂層1。當注入時間為1350m in,注油總量為67.51m L時,油基本充滿右F1´斷層帶左側砂層1,並進入右F2´斷層帶,同時右F1´斷層帶有油進入其左側的砂層2,而左F1層亦有油開始進入其右側的砂層1,同時有油進入左F2層。當注入時間為3702min,注油總量為184.87mL時,油完全充滿左F1斷層帶右側的砂層1,而右F2´斷層帶的油通過其左側的砂層1、砂層2,與左F2斷層帶的油匯合。隨後注油壓力的進一步增加,油繼續充注F2和F2´斷層帶及各砂層1、砂層2。當注入時間為4758m in,注油總量為237.67mL時,油完全充滿右F2´斷層帶,同時左F1斷層帶的油通過其右側的砂層2進入左F:斷層帶。當注入時間為8542min,注油總量為426.88mL時,油基本完全充滿各砂層1、砂層2。因此在一定的注油量情況下,地壘構造最高處及其兩側的砂層1和砂層2均可聚油成藏。
(2)當砂層1的滲透率大於砂層2(相差2.76倍),即k1>k2時情形。與上述實驗結果不同,若注油量不足,則油可能僅在砂層1聚集成藏,只有注油量較充足情況下,砂層2才可成藏。
上述實驗結果揭示了雷公油田的油氣成藏問題。在雷公油田兩側窪陷供油量不同的情況下,由斷層和非均質砂體組成的油氣輸導網路導致油氣運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在深入、細致的地質研究基礎上,結合模擬實驗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雷公油田的油氣成藏問題,從而提高油氣勘探成功率。
6.主、次斷裂系統
(1)當k1<k2時,由於次生斷裂靠近油源主斷裂,因此導致油優先進入次生斷裂,並在其兩側的砂體中聚集成藏。只有當注油量較大時,油也可通過輸導砂層進入另一非油源主斷裂及其相鄰的砂層,並在其中聚集成藏。因此,在本類實驗模型中,如果供油量不太大,油氣主要在靠近油源主斷裂的次生斷裂及其砂體中聚集成藏,遠離油源主斷裂的砂體則不含油。只有當供油量較大時,遠離油源主斷裂的砂體才可能含油。
(2)當k1>k2時,油的運移情況就與前面的不一致,在同樣注油量或注油量更大時,油主要在砂層1和斷裂帶中運移,並在砂層1中的一些上傾部位聚集成藏。因此,在該類實驗模型中,無論是靠近油源主斷層的次生斷裂周圍的砂層1,還是遠離油源主斷層的砂層1,都有油的充注,都可能含油。
H. 試驗結果及分析
3.2.2.1 非飽和砂的土水特徵曲線試驗分析
應力相關的土水特徵曲線是指在一定應力狀態下非飽和土的基質吸力(土壤內部的孔隙氣壓力和孔隙水壓力的差值)與含水量之間的曲線關系。應力相關的土水特徵曲線是非飽和土的一個重要基本性質,表徵土體在一定應力狀態、不同吸力下的持水能力。本研究首先通過SWCC裝置獲得毛烏素沙漠風積砂在不同密度狀態下較為完整的脫濕和吸濕土水特徵曲線,然後研究了不同密度條件下土水特徵曲線的滯回特性及其變化趨勢。
圖3.11是實驗測試裝置的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本試驗研究首先進行減濕試驗,然後進行增濕試驗。由於砂土相關試驗研究較少,制樣與試驗中存在較多問題。一方面,本次試驗製作的飽和細砂在減濕試驗時測量管冒氣導致試驗失敗,通過反復嘗試,發現是由於基質吸力試驗中,常常採用的抽氣飽和法制樣時細砂中粘粒導致的水包氣影響所致,當採用9.8%的含水量制濕樣進行減濕試驗時獲得成功(圖3.12);另一方面,由於封閉氣泡影響,增濕平衡時間仍較長,故實際試驗亦未達到較高的飽和度(圖3.13)。
圖3.11 試驗測試裝置
圖3.12 制樣
圖3.13 試驗測試
當土體密實狀態不同時,土中孔隙的體積也不同,這會導致這些孔隙對應的有效孔徑發生改變。由於非飽和土分為水連通、雙開敞、氣連通三種狀態,因此,土樣的濕度會對土水特徵曲線的形狀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便於分析這一影響,圖3.14~圖3.16中給出了普通自然坐標的表達。
圖3.14 1.53g/cm3密度狀態下脫濕和吸濕土水特徵曲線
圖3.15 1.60g/cm3密度狀態下脫濕和吸濕土水特徵曲線
從圖3.14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干密度下基質吸力對含水率的變化比較敏感,隨著含水率的增加基質吸力呈現出急劇減小的趨勢。一方面,增濕曲線位於減濕曲線下部;另一方面,水連通氣封閉狀態的土樣濕度較大使得基質吸力較小段的土水特徵曲線的形狀較陡;雙開敞狀態的土樣濕度使得土水特徵曲線的形狀變化較大,曲線的梯度變化劇烈;水封閉氣連通狀態的土樣濕度很小使得土水特徵曲線的形狀接近水平,變化較緩,圖3.15和圖3.16中亦有類似的規律。
對比分析圖3.14、圖3.15和圖3.16可知,土體密度越大導致孔隙相應減小從而使得孔隙對應的有效孔徑減小;基質吸力在含水率較高時對密度狀態的變化不敏感,而在含水率較低時對密度狀態的變化比較敏感。
因此,毛烏素沙漠風積砂密度與增減濕滯迴圈之間的變化規律為:當土體密度發生改變時,SWCC曲線上的各點將會上下運動,從而滯迴圈也有所變化。
3.2.2.2 飽和砂的滲透系數試驗分析
為了方便相關數值計算,測定了毛烏素沙漠風積砂的滲透性,通過常水頭滲透試驗結果,分析了滲透系數與密度關系,如圖3.17所示。研究表明:滲透系數隨著毛烏素沙漠風積砂密度的增大而減小,通過擬合得出了滲透系數與密度的關系曲線,為有限元數值模擬計算提供了相關計算參數。
圖3.16 1.70g/cm3密度狀態下脫濕和吸濕土水特徵曲線
圖3.17 不同密度下飽和土滲透系數曲線
I. 實驗報告里的實驗分析怎麼寫
其實很簡單,首先實驗結果與分析就是把你實驗得到的數據做一個表格 參照書上的表格 然後用相應的公式計算 過程也要寫上 最後再算一個試驗誤差就可以了,結論與體會就是你可以自己總結 也可以看課本最開始的實驗目的 要學會什麼什麼 你就寫學會了什麼什麼 然後再加上一段什麼由於實驗過程的人為以及系統誤差 本次實驗誤差較大或者較小 下次實驗注意什麼耐心啊之類的。
根據你的實驗數據根據實驗相關的一些定理,公式進行計算得出數據結果,然後根據算出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論證實驗成功或失敗,或者得出實驗條件下產生的某種現象或結果
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
應用寫作給出的定義如下
科技實驗報告是描述,記錄某個科研課題過程和結果的一種科技應用文體。撰寫實驗報告是科技實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雖然實驗報告與科技論文一樣都以文字形式闡明了科學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仍有所差別。科技論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實驗結果作為論證科學觀點的根據。實驗報告則客觀地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著重告知一項科學事實,不夾帶實驗者的主觀看法。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支持過程。在實用中,數據分析可幫助人們作出判斷,以便採取適當行動。
數據分析的數學基礎在20世紀早期就已確立,但直到計算機的出現才使得實際操作成為可能,並使得數據分析得以推廣。數據分析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產物。
拓展資料
標準的心理學實驗報告或期刊論文由七個部分組成:題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以及參考文獻。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寫作技巧。
(一)題目和作者
題目是為了讓讀者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內容,因此必須簡潔明了。它應該是對論文的主要觀點的概括性總結,包括所研究的變數(即自變數和因變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字母大小寫對記憶速度的影響」,就是一個較好的題目,它表達了重要的信息。題目也可以是一個理論觀點。應避免使用含義籠統的詞語,這只會增加題目的長度並誤導索引者。諸如「方法」和「研究結果」這樣的文字,以及「一項……的研究」或「……的實驗研究」之類的繁瑣用詞都不宜出現在題目中。而且,題目中還要避免使用縮略詞,應給出術語的全名以方便讀者對論文進行正確而完整的檢索。APA格式所規定的題目長度為10~12個單詞;中國心理學會規定的中文期刊的題目則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論文的作者是那些對發表的文章具有主要貢獻,並對數據,概念和結果解釋負責的人。作者中既包括論文的撰寫者,也包括對研究具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如直接參加了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
(二)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內容的簡短而全面的概括,能夠讓讀者迅速總覽論文的內容。並且,與題目一樣,摘要也是各種資料庫中常見的檢索對象。APA(1984)告誡所有作者:「一旦刊登在期刊上,你的摘要就將作為印刷版或電子版的摘要總集的一部分開始其活躍而長久的生涯」,因此一個好的摘要是整篇論文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摘要既要具有高度的信息濃縮性,又要具有可讀性,還要組織良好,篇幅簡潔且獨立成篇。一篇好的摘要應該具備以下特點。(1)准確性。摘要應能准確反映論文的目的和內容,不應包含論文中沒有出現的信息。(2)獨立性。摘要應自成一體,獨立成篇,對所有的縮寫,省略語和特殊術語作出說明。(3)簡練而具體。摘要中的每個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並盡可能地簡潔。APA格式規定的摘要長度不能超過120個單詞;中國心理學會規定的中文期刊的摘要則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而且英文摘要應是中文摘要的轉譯,需要簡潔,准確地將文意譯出。摘要應以最重要的信息開頭,可以是目的或主題,也可以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只需包含4個或5個最重要的觀點,結果或含意。
一篇實驗報告的摘要應說明:要研究的問題,如果可能的話用一句話來表達;被試,詳細說明相關特性,如數量,類型,年齡,性別,種類等;實驗方法,包括儀器,數據收集程序,完整的測驗名稱,使用的任何葯劑的劑量和方法;結果,包括統計顯著性水平;結論,含意或應用。而報告的主體應該是對摘要的擴展(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摘要都要放在最後寫的原因)。
(三)引言
引言往往包括提出問題,說明研究背景,闡明研究目的和理論基礎這三部分內容。
1.提出問題
在正文的開始部分用一段文字提出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並描述研究策略。在開始著手寫引言時,需要考慮:所要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如何?假設和實驗設計與該問題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該研究有何理論意義?與同領域內先前研究有何關系?所要檢驗的理論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好的引言會用一段或兩段文字來回答這些問題,通過總結相關論點和數據,清楚地告訴讀者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這么做。
2.說明背景
對以往的相關文獻進行討論,但並不是毫無遺漏地進行歷史性回顧。要假定讀者對該領域具有一定了解,不需要向他們作完整而冗長的說明。也就是說,在對先前的研究工作進行學術性回顧時,應只引用和參考與具體問題相關的研究工作,而不要引用和參考無關或只具有一般性意義的研究工作。需要總結先前研究,但應避免無關緊要的細節描述,要強調相關的發現,相關的方法論問題和主要的結論。在介紹別人的研究時,要始終讓讀者覺得你正在建立自己的研究題目。同時,還應公平地對待尚有爭議的問題。不管個人的觀點如何,在陳述一個爭議性問題時,應避免敵意和帶有個人偏向的陳述。
3.闡明目的和理論基礎
和說明了背景情況後,接下來就要說明具體的研究。在引言的最後一段,要定義變數並對研究的假設作一個正式的說明,這些有助於增加論文的清晰度。在寫引言的結束部分時,要記住以下問題:我打算操縱什麼變數?期望得到什麼結果以及為什麼我期望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我期望它們」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應該是明確的,並且還要清楚地說明每個假設的理論基礎。至此,應該使讀者認為你的研究正在填補一個重要的空白。
(四)方法
方法部分要詳細描述研究是如何進行的,說明你對變數的處理過程。這部分一定要寫得清楚,完整,盡量告訴讀者他們需要知道的每件事。這樣的描述可以使讀者對你的方法的適當性以及你的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信度和效度)進行評價,也可以使感興趣的研究者能夠重復這個研究。通常方法部分被分成三個帶標題的層次,這些層次包括被試,儀器(或材料)及程序。
1.被試
就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而言,對研究被試作恰當的說明非常重要,特別是評估研究結果(在不同的組間作比較),概括研究發現,比較重復研究,文獻綜述和分析二手數據時更是如此。對樣本應作充分的描述,並且樣本應具有代表性(如果不具代表性,應說明原因)。結論和解釋都不應超出樣本所能代表的總體的范圍。當被試是人時,應報告抽樣和分組程序,被試的性別和年齡,被試的總數目以及分派到每個具體實驗條件下的具體數目。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部分被試沒有完成實驗,中途退出或被淘汰,必須加以說明並解釋他們沒有繼續實驗的原因。對於動物被試,應報告它們的種類,變化或其他具體證明資料,數量,性徵,重量和生理狀況等重要信息,以便他人能夠成功地重復該研究。
2.儀器
該部分簡短描述實驗中所使用的儀器或材料以及它們在實驗中的功用。標准實驗設備,如傢具,秒錶或屏幕,通常不需要進行詳細描述。應對特殊設備的型號,供應商的名字和地點作一定的說明。復雜設備可能需要使用圖紙或照片加以說明,其細節則可在附錄中進行詳細描述。
3.程序
該部分說明研究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包括對被試的指導語,分組情況,具體實驗操作,以及對實驗設計中的隨機化,抵消平衡和其他控制特點的描述。除非指導語是非同尋常的或者其本身是實驗操作的構成部分,才需要逐字寫出,否則只需對指導語作簡要解釋即可。在此部分中,通常先講述實驗設計,然後介紹指導語(如果被試是人),此外還要讓讀者了解實驗的各個階段。
概括而言,方法部分應該足夠詳細地告訴讀者你做了什麼以及怎樣做的,以便讀者能夠重復你所進行的研究。
(五)結果
對數據的收集過程及所使用的統計或數據分析處理進行總結,這是結果部分的任務。在該部分中,你要向讀者說明主要的結果或發現,盡量詳細報告數據以驗證結論。要報告所有相關的結果,包括那些與假設相矛盾的結果。除非是個案設計或單樣本研究,一般不需要報告單個被試的數據或原始數據。而且,在這一部分討論結果的潛在意義是不恰當的。
另外,應選擇能夠清楚而又經濟地說明數據的報告形式。表格通常能提供精確的數值,如果組織得好的話,還能夠使復雜的數據和分析一目瞭然(如方差分析表)。插圖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更好地解釋復雜的關系和整體的比較。但插圖沒有表格精確,有時容易產生誤導。例如,弗羅斯特,卡茨和本廷(Frost,Katz & Bentin,1987)做了比較詞彙確定和命名的實驗,結果顯示了人們對高頻英語單詞和非詞的反應時。如果以不同的單位來對其研究結果作圖的話,我們會得到以下的結果,如圖32所示。乍一看,這兩個圖很不同,前者似乎顯示詞彙確定和命名沒有差異,而後者則差異顯著。實際上兩個圖在視覺上的差別是由於不同的單位造成的,前者使用的是秒,而後者使用的是毫秒。很明顯,以秒為單位作圖就會產生誤導。可見,作圖的方式可能突出或掩蓋實驗的結果。
J. 實驗結果及分析怎麼寫
1、實驗名稱以及姓名學號: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什麼」、「分析什麼」等。
2、實驗日期和地點:
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實驗室。
3、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4、實驗設備(環境)及要求:
在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用物,葯品以及對環境的要求。
5、實驗原理:
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6、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演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7、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10)期貨期權實驗結果及分析討論擴展閱讀
實驗報告的寫作對象是科學實驗的客觀事實,內容科學,表述真實、質朴,判斷恰當。實驗報告以客觀的科學研究的事實為寫作對象,它是對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真實記錄,雖然也要表明對某些問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些觀點和意見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確證性是指實驗報告中記載的實驗結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復和證實,也就是說,任何人按給定的條件去重復這頂實驗,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科學現象,得到同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