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大盤各種數據結構分析
⑴ 期貨中基本面如何分析,具體一些
期貨基本面是利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來預測價格變動的趨勢,從一系列一般性因素入手,並以這些因素與期貨市場相互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基本面分析屬於一種長期性質,它通過對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並以這些因素與期貨市場相互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基本面分析屬於長期性質,它通過對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有助於投資者了解市場的發展狀況和各種期貨的投資價值,從而引導投資者更好的把握商品價格的趨勢
⑵ 我是一個期貨新手~~請問如何分析股指期貨的漲跌~~(盡量通俗易懂)
股指期貨的主要影響因素
1)期貨價格會受其標的指數價格的影響
即將上市的股指期貨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這300隻股票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大部分行業。投資組合理論告訴我們,像這樣一個充分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只受系統性風險的影響,研究個別股票的漲跌沒有意義。但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在指數中往往會有幾只股票會起一個領頭羊的作用,這些股票一般占指數權重比較大,或者它們代表的是一個占指數權重很大的行業,這些個股的漲跌會引領他們代表的那個板塊同漲同跌,從而對指數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因此,關注滬深300的一些龍頭股表現以及相關的一些政策,對把握指數的變化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另外,成分股的分紅派息、送股、配股、停牌等事件也會對指數的漲跌產生作用。
(2)宏觀經濟形勢
國家相關部門定期公布的一些宏觀經濟數據,諸如GDP增長、通脹率、失業率、零售增長、儲蓄率等,都會影響到政府將來的貨幣、財政政策,會讓投資者對經濟未來預期產生影響,最終反映到期貨價格上來。
(3)各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
雖然目前我國資本項目還沒有放開,但我國融入全球經濟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幣匯率也已經在進行有限制的浮動,這些都說明我國資本市場不能獨立於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周邊市場的變化對我國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除了國內與國際市場之外,我們還要關注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商品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因為各個投資品種之間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資金的流向會對市場產生沖擊。
⑶ 期貨技術分析圖解
期貨技術分析與股票期貨技術分析是相同的。另有一點,據我的經驗,除農產品外,大多數期貨品種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跟著大盤屁股跑的。如果想學技術分析,建議看視頻比較直觀:http://video..com/v?ct=301989888&word=%B9%C9%CA%D0%B2%D9%C1%B7%B4%F3%C8%AB&db=0&ty=0&rn=20&nf=0&pn=0&fbl=1024
⑷ 如何看懂期貨大盤走勢圖
先跟你說個宗旨:看盤目的不是去預測未來會怎麼走,看盤的目的是對盤面有一個正確的描述,比如,在盤面上畫出目前的長期和短期趨勢,找出上一波走勢在宏觀走勢中的位置。是順勢的還是大趨勢的修正走勢。然後選擇交易工具(移動平均線等)制定交易計劃。
⑸ 請問如何看各種期貨品種的基本面
基本分析法是根據商品的產量、消費量和庫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通過分析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來解釋和預測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
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期貨市場的中長期價格走勢,即所謂大勢,並以此為依據中長期持有合約,不太注意日常價格的反復波動而頻繁地改變持倉方向。
所以,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期貨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關系。商品供求狀況的變化與價格的變動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商品價格與供給成反比,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
⑹ 關於期貨數據分析
期貨合約反映了對未來的預期,到期日不同,對合約價格影響很大。農業期貨在同一時間會有多個合約,考慮到主力合約,到期日等各種因素,分析單個合約顯然不科學。
目前常用的做法一個是根據現貨價格指數來判斷。
如果一定要根據期貨價格判斷的話,可以將交易中的幾個合約按照持倉量加權平均的辦法計算出一個總的期貨指數,
比如,假設現在白糖一共有2個合約,白糖1價格是55元,持倉量是10000,白糖2價格是50元,持倉量是5000,那白糖指數價格就是(55*10000+50*5000)/(10000+5000)=53.33
大智慧等軟體都支持數據導出到Excel,設個公式簡單計算一下就行了。
這樣,不管是否有合約到期,都不會對指數產生影響,能夠比較客觀得反映期貨的實際價格。
如果找不到歷史數據,嘿嘿,你懂的……
⑺ 怎樣看期貨大盤
首先,期貨市場沒有大盤這個說法,照著股市的思維,用文華財經的mytrader2009軟體,可以看到各類商品期貨的指數,可以做為板塊指數看待吧,其中的「文華商品」的走勢圖就可以做為商品期貨的大盤看待。
⑻ 新手學看期貨大盤,如何看圖
基本面分析
1、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 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投資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
2、基本分析法 ,從商品的實際供求和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一角度來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注重國家的有關政治、經濟、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及商品的生產量、消費量、進口量和出口量等因素對商品供求狀況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程度。
技術分析法
技術分析的三個基本假定: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歷史會重演。
MACD指標基本用法:
1. MACD 金叉:DIFF 由下向上突破 DEA,為買入信號。
2. MACD死叉:DIFF 由上向下突破 DEA,為賣出信號。
3. MACD 綠轉紅:MACD 值由負變正,市場由空頭轉為多頭。
4. MACD 紅轉綠:MACD 值由正變負,市場由多頭轉為空頭。
5. DIFF 與 DEA 均為正值,即都在零軸線以上時,大勢屬多頭市場,DIFF 向上突破 DEA,可作買。
6. DIFF 與 DEA 均為負值,即都在零軸線以下時,大勢屬空頭市場,DIFF 向下跌破 DEA,可作賣。
7. 當 DEA 線與 K 線趨勢發生背離時為反轉信號。
8. DEA 在盤整局面時失誤率較高,但如果配合 RSI 及 KD 指標可適當彌補缺點。
MACD稱為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是從雙指數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快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減去慢的指數移動平均線,MACD的意義和雙移動平均線基本相同,但閱讀起來更方便。當MACD從負數轉向正數,是買的信號。當MACD從正數轉向負數,是賣的信號。當MACD以大角度變化,表示快的移動平均線和慢的移動平均線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開,代表了一個市場大趨勢的轉變。
⑼ 期貨基本面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根據商品的產量、消費量和庫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通過分析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來解釋和預測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期貨市場的中長期價格走勢,即所謂大勢,並以此為依據中長期持有合約,不太注意日常價格的反復波動而頻繁地改變持倉方向。 經濟學的名言是:從長期看,商品的價格最終反映的必然是供求雙方力量均衡點的價格。所以,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期貨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關系。商品供求狀況的變化與價格的變動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商品價格與供給成反比,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變化,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受供給和需求變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又反過來對供給和需求產生影響:價格上升,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增加。這種供求與價格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復雜化,即不僅要考慮供求變動對價格的影響,還要考慮價格變化對供求的反作用。 在現實市場中,期貨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而且還受其他許多非供求因素的影響。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機因素、心理預期等。因此,期貨價格走勢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綜合地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一)期貨商品供給分析 供給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和某一價格水平下,生產者或賣者願意並可能提供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決定一種商品供給的主要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生產技術水平、其他商品的價格水平、生產成本、市場預期等等。 商品市場的供給量則主要由期初庫存量、本期產量和本期進口量三部分構成。 1、期初庫存量 期初庫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積存下來可供社會繼續消費的商品實物量。根據存貨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生產供應者存貨、經營商存貨和政府儲備。前兩種存貨可根據價格變化隨時上市供給,可視為市場商品可供量的實際組成部分。而政府儲備的目的在於為全社會整體利益而儲備,不會因一般的價格變動而輕易投放市場。但當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短缺,價格猛漲時,政府可能動用它來平抑物價,則將對市場供給產生重要影響。 2、本期產量 本期產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產量。它是市場商品供給量的主體,其影響因素也甚為復雜。從短期看,它主要受生產能力的制約,資源和自然條件、生產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響。不同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須對具體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能較為准確地把握其可能的變動。 3、本期進口量 本期進口量是對國內生產量的補充,通常會隨著國內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進口量還會受到國際國內市場價格差、匯率、國家進出口政策以及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二)期貨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和某一價格水平下,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所願意並有能力購買數量。決定一種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者的偏好、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化、消費者預期的影響等等。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通常由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構成。 1、國內消費量 國內消費量主要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或購買能力、消費者人數、消費結構變化、商品新用途發現、替代品的價格及獲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變化對期貨商品需求及價格的影響往往大於對現貨市場的影響。 2、出口量 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大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甚小,不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小,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很大。出口量是本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銷往國外市場的數量,它是影響國內需求總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變化應綜合考慮影響出口的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如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內銷和外銷價格比,本國出口政策和進口國進口政策變化,關稅和匯率變化等。例如,我國是玉米出口國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響玉米期貨價格的重要因素。 3、期末商品結存量 期末結存量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當本期商品供不應求時,期末結存將會減少;反之就會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實際變動情況,即可從商品實物運動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對下期商品供求狀況和價格的影響。 (三)經濟波動周期 商品市場波動通常與經濟波動周期緊密相關。期貨價格也不例外。由於期貨市場是與國際市場緊密相聯的開放市場,因此,期貨市場價格波動不僅受國內經濟波動周期的影響,而且還受世界經濟的景氣狀況影響。 經濟周期一般由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構成。復甦階段開始時是前一周期的最低點,產出和價格均處於最低水平。隨著經濟的復甦,生產的恢復和需求的增長,價格也開始逐步回升。繁榮階段是經濟周期的高峰階段,由於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張超過了產出的增長,刺激價格迅速上漲到較高水平。衰退階段出現在經濟周期高峰過去後,經濟開始滑坡,由於需求的萎縮,供給大大超過需求,價格迅速下跌。蕭條階段是經濟周期的谷底,供給和需求均處於較低水平,價格停止下跌,處於低水平上。在整個經濟周期演化過程中,價格波動略滯後於經濟波動。這些是經濟周期四個階段的一般特徵。 比如,在本世紀 60 年代以前西方國家經濟周期的特點是產出和價格的同向大幅波動。而 70 年代初期,西方國家先後進入所謂的"滯脹"時期,經濟大幅度衰退,價格卻仍然猛烈上漲,經濟的停滯與嚴重的通貨膨脹並存。而 80-90 年代以來的經濟波動幅度大大縮小,並且價格總水平只漲不跌,衰退和蕭條期下降的只是價格上漲速度而非價格的絕對水平。當然,這種只漲不跌是指價格總水平而非所有的具體商品價格,具體商品價格仍然是有升有降。進入 90 年代中期以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如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一些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經濟並沒有陷入全面的危機之中,歐美國家經濟持續向好。因此,認真觀測和分析經濟周期的階段和特點,對於正確地把握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周期階段可由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值的高低來判斷,如 GDP 增長率,失業率、價格指數、匯率等。這些都是期貨交易者應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貨幣因素 商品期貨交易與金融貨幣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率的高低、匯率的變動都直接影響商品期貨價格變動。 1、利率 利率調整是政府緊縮或擴張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利率的變化對金融衍生品交易影響較大,而對商品期貨的影響較小。如 1994 年開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長期存款和國庫券的保值貼補率,導致國債期貨價格狂飆,1995 年 5 月18 日,國債期貨被國務院命令暫停交易。 2、匯率 期貨市場是一種開放性市場,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比較必然涉及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匯率是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交換的比率。當本幣貶值時,即使外國商品價格不變,但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將上升,反之則下降,因此,匯率的高低變化必然影響相應的期貨價格變化。據測算,美元對日元貶值 10%,日本東京穀物交易所的進口大豆價格會相應下降 10%左右。同樣,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那麼,國內大豆期貨價格也會上漲。主要出口國的貨幣政策,如巴西在 1998 年其貨幣雷亞爾大幅貶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競爭力大幅增強,相對而言,大豆供應量增加,對芝加哥大豆價格產生負面影響。 (五)政治、政策因素 期貨市場價格對國際國內政治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的爆發及由此引起的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經貿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干預所採取的各種政策和措施等。這些因素將會引起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在國際上,某種上市品種期貨價格往往受到其相關的國家政策影響,這些政策包括:農業政策、貿易政策、食品政策、儲備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國際經貿組織及其協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對期貨價格影響時,應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如國際局勢緊張時,對戰略性物資價格的影響就比對其他商品的影響大。 (六)自然因素 自然條件主要是氣候條件、地理變化和自然災害等。期貨交易所上市的糧食、金屬、能源等商品,其生產和消費與自然條件因素密切相關。有時因為自然因素的變化,會對運輸和倉儲造成影響,從而也間接影響生產和消費。例如,當自然條件不利時,農作物的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從而使供給趨緊,刺激期貨價格上漲;反之,如氣候適宜,又會使農作物增產,增加市場供給,促使期貨價格下跌。因此,期貨交易必須密切關注自然因素,提高對期貨價格預測的准確性。 (七)投機和心理因素 在期貨市場中有大量的投機者,他們參與交易的目的就是利用期貨價格上下波動來獲利。當價格看漲時,投機者會迅速買進合約,以期價格上升時拋出獲利,而大量投機性的搶購,又會促進期貨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反之,當價格看跌時,投機者會迅速賣空,當價格下降時再補進平倉獲利,而大量投機性的拋售,又會促使期貨價格進一步下跌。 與投機因素相關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機者對市場的信心。當人們對市場信心十足時,即使沒有什麼利好消息,價格也可能上漲;反之,當人們對市場推動信心時,即使沒有什麼利空因素,價格也會下跌。
⑽ 介紹幾種期貨交易的經典純技術分析(適合抄單的那種最好)
1.什麼是日內短線交易?
日內短線交易是一種交易模式,主要是指持倉時間短,不留過夜持倉的交易方式。日內短線交易捕捉入市後能夠馬上脫離入市成本的交易機會,入市之後如果不能馬上獲利,就准備迅速離場。因為這種交易方式在市時間短,所以承受的市場波動的風險較低。目前,國內有一些操盤高手採用此交易方式取得穩定的盈利,獲得了成功。
2.日內短線交易的理念及優缺點
對投機市場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不同的交易方式。日內短線操盤手認為,市場價格的波動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表現出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預測是很困難的,而且越是期限長的價格預測越是不可能,相對短期市場的預測由於影響價格的因素有限而相對誤差小、准確性高,並且短期市場的波動主要受交易者的投機行為影響,在短期內,投機群體比較固定,投機行為的固定特徵比較明顯,這就給短期交易者對市場的預測提供了參考。日內短線交易優點由於持倉時間短,所以迴避了一些無法預測的市場風險,所以交易狀況比較穩定。其缺點每日專心盯盤,比較費神,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3.日內短線交易的方法有2種
根據持倉的時間分為日內短線交易和日內超短交易(炒單)2種,日內超短交易與日內短線交易不同的是它的持倉時間更短,一般的持倉時間在1-2分鍾,短的不超過10秒,最長不超過10分鍾。日內超短捕捉入市後能夠馬上脫離入市成本的交易機會,入市之後如果不能馬上獲利,就准備迅速離場。因為這種交易方式在市時間短,所以承受的市場波動的風險較低。而日內短線交易是建立在日內一段明顯的趨勢波段上的交易方法,基本上屬於趨勢交易的范疇,在交易的頻率上要明顯的低於炒單的方法。
4.日內短線交易的交易原則
首先,要樹立薄利的交易思想。日內短線不能貪,給自己規定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達到目標時要立即出局,然後重新評判市場,耐心等待市場給出的下一次交易機會。
其次,尊重市場,順應市場。日內超級短線的交易員不能對市場有預判,心空才能接納市場,融入到市場里。交易員在市場面前,要永遠保持自己謙卑的姿態,在市場面前,我們永遠是無足輕重的。
第三,要精選符合自己交易原則和自己熟悉的交易機會,不打無把握之仗。做到不出手則已,出手必勝。日內超短由於獲利很薄,要靠出手的成功率獲勝,這一點尤其重要。
最後,跟其他類型的交易方式一樣,控制風險也是日內超短的重中之重。打個比方,日內超短就好像打游擊,以獲得實利作為交易的出發點和最終依歸,打得贏打,打不贏立刻撤退,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等待下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