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杭锦旗PVC期货开户
Ⅰ 额尔多斯各方面情况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属黄河上中游地区,黄河境内流长728公里。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汉意为众多的宫殿。全市辖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1.4万,其中蒙古族16.8万。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35000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十三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打动,选为长眠之所。1649年,清政府在这里设伊克昭盟。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后来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放垦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人不懈奋斗,但直到2000年时,全市植被覆盖率仍不足30%。进入新世纪后,鄂尔多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通过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发生了质的逆转,开始由不断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改善转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目前的70%以上,占全市国土面积48%的沙漠、48%的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全部披上了绿装,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预测总储量7630亿吨,已探明储量149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境内。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资源也极为丰富。有“纤维宝石”和“软黄金”之称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就产自这里,是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
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坚持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节能环保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着力构建“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引进了世界第一条500万吨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4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年产60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大化肥生产线、年产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线、国内最大的300万吨煤制二甲醚生产线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项目,同时支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发展的关系,推动了工业经济强劲增长。蒙西工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评为我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建的达拉特亿利PVC工业园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煤炭回采率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5%,煤炭年产量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1.76亿吨,成为全国首个超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以煤化工为重点,初步构筑起了煤转电、煤制油、煤制甲醇转烯烃等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10年要达到90%以上。围绕羊绒、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建成了4个博士后工作站,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产业正在建设和发展。
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厚重深远,蒙古民族古典史诗《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在此诞生,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进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鄂尔多斯四季分明、地质多样,在众多的鄂尔多斯自然资源中,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沙漠绿洲恩格贝、黄河大峡谷、沙湖、草原等诸多原生态景致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鄂尔多斯的魅力还在于她的富饶。全市能够规模开采利用的矿藏有50余种,以“羊、煤、土、气”闻名遐迩。所产阿尔巴斯山羊绒有“纤维钻石”之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产业中心;当地煤炭探明储量达到1496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6。作为北方重要的电煤基地,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地级产煤第一大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是华北电网的重要电力保障;高岭土、杭锦2号土等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亿立方米,世界级大气田——苏里格气田就位于鄂尔多斯境内,现已并网向北京供气。
Ⅱ 鄂尔多斯是个大城市吗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属黄河上中游地区,黄河境内流长728公里。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自治区毗邻,形成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汉意为众多的宫殿。全市辖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1.4万,其中蒙古族16.8万。
人口不多……
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坚持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节能环保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着力构建“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引进了世界第一条500万吨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4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年产60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大化肥生产线、年产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线、国内最大的300万吨煤制二甲醚生产线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项目,同时支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发展的关系,推动了工业经济强劲增长。蒙西工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评为我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建的达拉特亿利PVC工业园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煤炭回采率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5%,煤炭年产量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1.76亿吨,成为全国首个超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以煤化工为重点,初步构筑起了煤转电、煤制油、煤制甲醇转烯烃等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10年要达到90%以上。围绕羊绒、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建成了4个博士后工作站,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产业正在建设和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07亿元,是前51年总和的2.6倍。2004年,鄂尔多斯跨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06年又成功跻身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并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速达32.2%,在全国333个地级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GDP达6600美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8位, 年均增速达29.1%,居全国第4位。财政收入达到14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3亿元,年均增速达41.9%,居全国第4位。人均财政收入达5434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7位,年均增速达39.9%,居全国第4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2元,年均增速达15.4%,居全国第8位。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308元,年均增速达13.7%,居全国第11位。三次产业比重为5.3:55:39.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中国200个城市(包括台港澳地区)中,鄂尔多斯的综合竞争力排名47位,其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1位(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广东河源三市并列);效益竞争力排名第8位;质量、结构竞争力分别排名第31位和第39位。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07年该市人均gdp过一万美元,超过北京市。
Ⅲ 鄂尔多斯市的 经济情况 为何发展
鄂尔多斯市落实“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鄂尔多斯市工业生产秩序快速恢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裁员和减薪……
促进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转型
今年3月20日,伊泰集团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兴建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成功试产出油,这是我国首套试产成功的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
去年年末,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首条108万吨示范生产线也试车成功,这是全球首条煤直接制油产业化生产线。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制油产业化示范基地。据介绍,如果进展顺利,神华集团、伊泰集团都将进一步完善技术,并分别建设产能为500万吨和300万吨以上的煤制油基地,进一步延伸油品深加工产业链。
煤制油产业化取得的突破,只是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煤炭等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转型的一个缩影。
作为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富集区,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的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单一、加工链条短、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高端项目,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层次,鄂尔多斯市的增长动力正由自然要素支撑向创新驱动转变。
鄂尔多斯集团大化肥项目、神华集团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伊东集团120万吨甲醇项目、中天合创300万吨煤制二甲醚项目、亿利化工集团百万吨电石法PVC项目……
随着一批技术起点高、链条长、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大型、特大型工业项目陆续落户、兴建和投产,鄂尔多斯市的特色优势产业由原料型向高端化转型已实现巨大突破。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重化工基地之一。
为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力,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加强了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力度。除已有的科研设施外,目前10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鄂尔多斯市今后将着力在煤炭智能化开采、煤层气开发、精细化工技术、环保节能材料、羊绒纺织、新能源利用等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以跨越式带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孵化非资源型产业增长点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把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以先进制造业等高技术项目作为接轨国际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产业格局由单一资源型向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华泰汽车集团兴建的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近期即将投产。该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高压共轨直喷技术和自动变速技术,设计年产符合欧Ⅳ标准的清洁型柴油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各30万台,并计划将发动机产能逐步提升至100万台,届时鄂尔多斯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型柴油发动机及自动变速箱生产基地。
类似的非资源型产业项目,目前已有不少在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伊金霍洛旗等地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落地生根。其中,位于东胜区的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面积达60平方公里,发展的重点为汽车整车开发及零部件生产、工程专用机械和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以及高新材料加工等产业,现已引进项目12个,协议投资额超过200亿元。除了已经开工的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电整机及配件项目外,目前天地华润煤机制造项目的部分设备已到位,精功恒信重型卡车制造、三一重工工程机械制造等一批项目已落户该基地。
位于阿镇的伊旗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也已有一些大型项目落户,其中总投资9亿元的神东煤炭分公司机械维修中心项目,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总投资12亿元的神东天隆公司机械制造项目区,其机械维修加工中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乌兰集团煤矿机修制造维修中心和总投资50亿元的林州重机煤矿综采自动化成套项目前期工作已开始进行。
通过引进高技术项目,鄂尔多斯市正逐步形成以汽车核心部件、煤机、重型卡车、工程机械、风电设备等产品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工业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生物制药、液晶显示器、陶瓷等产业的起步与发展,鄂尔多斯市的非资源型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链接有序、技术先进、分工合理的非资源型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描绘绿色能源开发蓝图
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还先后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早在2007年底,杭锦旗伊和乌素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的第一台风机即并网发电成功,拉开了鄂尔多斯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幕。目前,杭锦旗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上百台,成为全自治区18个重要的风电基地之一,预计到2020年,杭锦旗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
鄂尔多斯市的太阳能开发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07年,伊泰集团即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特聘研究员陈应天及其团队合作,建设了我国首座沙漠示范光伏发电站。
据了解,这座光漏斗自旋式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建有1344台新型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装置,发电能力为255万千瓦。与传统的平板太阳能电池光伏电站相比,该电站的发电效率提高了25%以上,发电成本降低了约50%,光伏电池寿命期内的发电量也提升至了耗电量的10倍以上。这个示范项目的建成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今年3月,台湾艾德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规划投资60亿元的1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已落户杭锦旗。
在开发生物质能方面,鄂尔多斯市也已迈出了重要步伐。今年6月1日,由源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杭锦旗兴建的生物质热电厂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以鄂尔多斯市丰富的沙柳、拧条、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为燃料,一期建设1.2万千瓦供热机组、1.5万千瓦发电机组各两台,建成后可为100多万平方米房舍集中供热,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鄂尔多斯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带动下,相关的高科技配套产业发展也已起步。今年3月,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电整机及配件项目在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正式启动建设,这一项目规划总投资55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年产2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1000台。
此外,中国材料集团、山东三星集团等企业也计划在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风机叶片、塔筒制造项目,满世集团3000吨多晶硅、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30000吨多晶硅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将风电装备、多晶硅、单晶硅、光伏材料等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同时,作为重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并广泛推广除尘、脱硫、风冷、中水利用等先进环保技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未来经济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空间。
可以说,“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幅提升了鄂尔多斯市的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为今后鄂尔多斯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因如此,去年鄂尔多斯市被选为全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之一,特别是“鄂尔多斯发展模式”得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被列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进行了重点宣传。(来源: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