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开户 »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豆二期货开户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豆二期货开户

发布时间: 2021-11-02 05:03:46

① 巴彦淖尔有什么好玩的

到了巴彦淖尔一定要去乌兰布和沙漠、阿贵庙这些有名的地方,去之前要规划好路线,不然会失去很多乐趣,我和朋友出去玩都喜欢用一号查询的微信服务号查下,里面全国景点的介绍、线路规划,甚至什么时候人多人少都有写,希望能够帮到你。

② 听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有个很出名的玛瑙湖不知道去那里怎么样走了

乌拉特后旗一本岭大型玛瑙矿被称作“玛瑙湖”,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戈壁苏木西北部的戈壁滩中。名曰
湖,实则无水,面积约6平方公里,“湖”底平坦,没有泥土,矿床裸露,全部是浅黑色,浅红色的玛瑙和翠绿的碧玉。大者如拳,小者似豆,色彩艳丽,质地优良,储量之多,实属罕见。
巴彦淖尔市有直通赛镇的班车,到达再详细询问当地车站服务台。

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总共有多少高中是那些

巴彦淖尔市 - 临河区 巴盟才源中学 巴盟桃李中学 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中学 巴彦淖尔盟中学 河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河套中学 呼和浩特铁路局临河职工子弟中学 临河市八一乡中学 临河市城关中学 临河市丹达中学 临河市第八中学 临河市第二中学 临河市第九中学 临河市第六中学 临河市第七中学 临河市第三中学 临河市第四中学 临河市第五中学 临河市干召庙镇中学 临河市开发区中学 临河市开元中学 临河市树人中学 临河市乌兰图克中学 临河市乌兰乡中学 临河市旭日中学 临河市中山学校 内蒙古巴盟励业中学 内蒙古临河市第一中学 临河市双河镇一中 临河市黄羊中学 临河市白脑包镇中学 临河市隆胜镇中学 临河市新华镇中学 临河市古城镇中学 临河市第二中学巴彦淖尔市 - 五原县 五原县第二中学 五原县第七中学 五原县第三中学 五原县第五中学 五原县第一中学 五原县科伦中学 五原县同德中学 五原县第六中学 五原县第四中学 五原县海子堰乡中学 五原县银定图乡中学巴彦淖尔市 - 磴口县 磴口县第二完全中学 磴口县第三完全中学 磴口县第一完全中学 磴口县渡口乡中学 巴彦淖尔盟国营乌兰布和农场子弟中学 磴口县第四完全中学 磴口县协成中学 内蒙古磴口县第六中学 磴口县公地乡育红中学巴彦淖尔市 -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前旗北辰中学 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 乌拉特前旗第四中学 乌拉特前旗第五中学 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 乌拉特前旗蒙一中 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实验中学 乌拉特前旗旭日中学 乌拉特前旗公庙镇蓿亥中学 乌拉特前旗公庙镇总校 乌拉特前旗化肥厂中学 乌拉特前旗立人中学 乌拉特前旗先锋乡中学 巴盟国营中滩农场中心学校 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中学 乌拉特前旗公庙镇中学 乌拉特前旗新安中学 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中学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中学 乌拉特前旗明安乡中学 乌拉特前旗朝阳中学巴彦淖尔市 -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中旗宏丰中学 巴盟新世纪学校 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 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 乌拉特中旗蒙古族中学 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双盛美中学 乌中旗聚星中学 乌拉特中旗楚鲁图中学 乌拉特中旗郜北乡中学 乌中旗石哈河中学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中学 乌拉特中旗乌梁素太中学 乌拉特中旗温更镇中学 乌拉特中旗石兰计中学巴彦淖尔市 - 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后旗呼和镇中学 乌拉特后旗二中 乌拉特后旗第一中学 乌拉特后旗蒙古族中学巴彦淖尔市 - 杭锦后旗 杭锦后旗第六中学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 杭锦后旗发展中学 杭锦后旗奋斗中学 杭锦后旗蒙古族中学 杭锦后旗启智中学 杭锦后旗陕坝中学 杭锦后旗红旗乡中学 杭锦后旗南渠乡中学 杭锦后旗第二中学 杭锦后旗头道桥镇中学 杭锦后旗查干乡中学 杭锦后旗第三中学 杭锦后旗三道桥镇中学 杭锦后旗召庙乡中学 杭锦后旗太阳庙乡中学 杭锦后旗沙海乡中学 杭锦后旗四支乡中学 杭锦后旗第四中学 杭锦后旗红星乡中学 杭锦后旗联合乡中学

④ 巴彦淖尔什么地方面积最大

第一乌拉特后旗旗 最大 总面积2.5万平方公理

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经107o05'06",北纬41o06'46",属巴彦淖尔市管辖,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北于蒙古国接壤,南距巴彦淖尔市所在地临河区50公理。总面积2.5万平方公理,边境线长195.25公理,共有人口6.1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2个苏木、3个镇、51个嘎查村,旗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第二乌拉特中旗
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公里,距包头市219公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中国甘其毛道口岸130公里(公路里程)。

第三乌拉特前旗 旗域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东南端,东与重工业城市包头毗邻,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旗域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

⑤ 乌拉特前旗历史

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乌拉特三公旗从西拉木伦河西迁至穆纳山(乌拉山)一带驻牧,以加强边疆戍卫,乌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历史。三个旗县是同族关系不分界线,旗址在哈达门旧址。因为乌拉特前旗衙门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乾隆30年(1765年)乌拉特前旗的衙门迁到哈拉汗补隆(在后套地区属鄂尔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灭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后留下的)。

民国初乌拉特前旗隶属五原县,仍然是旗县并存,民国14年,在大佘太设立大佘太治局,民国20年改为安北县治局。

解放后1950年7月10日,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县委、政府成立。

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县并入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前旗的驻地迁到了新安镇,归河套行政区管,后来河套行政区改为巴彦淖尔盟。

1954年6月,撤消了绥远省(今呼和浩特),乌拉特前旗归内蒙古行政区乌兰察布盟;

1959年9月乌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迁到西山咀镇(古名叫钳耳咀,清朝后叫西山咀)。

1960年3月,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市,1963年11月又划归巴彦淖尔盟。

(5)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豆二期货开户扩展阅读:

乌拉特前旗历史文化景观:

1、小佘太秦长城:

位于小佘太镇政府所在地东10公里处,修筑在阴山山脉马鬃山山峰北中腰处。自治区内的秦长城遗址有1/3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其东起乌拉特前旗小佘太,西至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全长240km。

其中小佘太秦长城保护最完好的一段长达2000余米,整段长城就地取材,全部采用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块砌成,所用石料基本是人工敲砸而成的条状、长方体石块、间杂少量自然石块,采用层层交错叠压的方法垒砌而成,内外壁面整齐规则,长城横断面为梯形状四边形。

基宽4-6米左右,顶宽1-3米,高5-6米。在山脊或山沟转角处常有外贴壁,显得格外险峻。

在长城南侧,较为平缓的山脊上,大约每隔500-1000米,有土筑眺望台,底边有4×7米、高0.5-3米,每隔5km左右在较高的山顶上有烽火台,底边呈正方形,边长为10×10米,高2-3米,各烽火台相互呼应,目前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2、阴山岩画:

位于小佘太秦长城北侧600-800m处。目前已发现4处共计70余幅青铜器时代的阴山岩画。

岩画中刻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等图像,这些古老的岩画刻绘在石英脉岩石上,当地牧民称为“红墙”,它与黑色的石长城并行由东向西延伸,宛如两条黑、红色的巨龙,在阴山上缓缓舞动,增添了小佘太秦长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3、光禄塞古城遗址:

位于旗境朝阳镇小召门梁。光禄城是汉武帝于太初三年(公元102年)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在五原塞上建筑而成。光禄勋是汉代官名,皇帝身边的高级侍从官、负责守卫宫殿门户,此城就是取其徐自为的官街而得名。

现有土筑城墙残垣。据传说王昭君出塞时曾途经此地,居住二年,生一子。后人将这一古城称为光禄塞。周围环境优美,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为一体,是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4、北魏沃野镇龙兴之地: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沃野镇古城在军(指天德军)城北六十里,即后魏时从西数第一镇也。”就是说天德军城北六十里处有一城沃野镇。

它正好是在原苏独仑乡根子场附近,那么根子场古城必是后魏时的沃野镇。这座古城距原苏独仑乡政府东20里,乌梁素海北岸。

苏独仑根子场古城,北微高,城内较为平坦,因北面受漠楞河(古称金河、直通蒙古)洪水冲击,城内覆盖层较厚,城墙断壁残垣清晰可见。

古城座北朝南,是座呈 T 字形三连城,城东西长1150米,南北宽1000米,城分三部分构成,东西相似,中间向南突出,为瓮城。中、北部有大型台基。城四角有角楼痕迹,中间为门,门西北有高台残存遗址。

城内暴露物有内壁布纹筒瓦,青瓦瓦当等片残,大量陶片、饰纹有弦纹,压印纹,附加堆纹、绳纹等,另有少量白、灰、青花瓷残片。

北魏王朝,在我国历史上属于南北朝时代。公元439年,北魏统一我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纷争局面,它的创始人是鲜卑族拓跋圭,史称魏道武帝。

拓拔圭的孙子拓跋焘(音道),史称太武帝。公元449年,大败北方的柔然,为了防止柔然南下,在北方(内蒙古西北地区)设置六镇,六镇的排列是从西到东,第一镇沃野镇,然后是怀素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沃野镇城有三次变迁。第一次,沃野镇是汉代建置的沃野县(今磴口县境内)属朔方郡管辖。第二次建沃野,是因原沃野镇被河水冲坏,迁至朔方郡所在地,第三次,北魏沃野县迁于今根子场古城即北魏沃野镇。此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5、隋朝丰安镇古城遗址:

位于原西山咀乡盐海子村南,面积在4000平方米左右,地表有土建筑台基残迹。城内有燃烧草木灰烬痕迹,遗物有绳纹长方形青砖、筒瓦等。地表文化层较复杂,散布大量陶片,有泥质灰陶片,夹沙灰陶片、灰褐陶片,纹饰有弦纹、段绳纹,附加堆纹等。

另外发现灰白瓷残片,青瓷片。可辩器形有碗、盘、壶、杯等,器皿上有印字和青花纹,采集有玉、环、烟咀、铜耳勺、铜片、纽扣、铜饰、贝饰及五铢钱等,但四面不见城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乌拉特前旗

⑥ 后旗阳山大佛简介,最好把历史、建造时间等都说明

阳山大佛历史:

古代的阳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当阳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阳山大佛建造时间: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6)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豆二期货开户扩展阅读:

阳山大佛宗教内涵:

第一意思是:报恩。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萨是纪念老师,感恩不忘。

第二意思最重要:见贤思齐。佛是凡夫修成的,供养他的形象,提醒我们向他学习,也要成佛。要学佛的存心立愿,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向佛学习。不能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那就迷信了,就错了,就把佛教变成宗教,就不是教育了。

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历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朔方郡领县十(朔方、广牧、沃野、临河、临戎、三封、窳浑、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临河县、沃野县在今临河区境内,临戎、三封、窳浑县在今磴口县境内。汉武帝下诏募民屯边,始有一定规模的从事耕种的农业。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户34338户,人口136628人。五原郡领县十六(九原、临戎、河阴、曼柏、武都、南舆、固阳、西安阳、河目、宜梁、成宜、广牧),其中河目、西安阳、宜梁、成宜等县在今乌拉特前旗境内;广牧县在今五原县境内。

宋、辽、金、夏,巴彦淖尔地区东境迭次属辽、金国,西境为西夏国属地。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今磴口县则属甘肃行省宁夏路。明初分属山西东胜卫和陕西宁夏卫辖境,未几,皆入于北元。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顺治五年(1648年)设置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今乌加河以北以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民国14年(1925年)设置临河、大佘太设治局,民国16年(1927年)设置磴口县。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设为绥远省,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大佘太设治局(民国20年7月大佘太设治局更名安北设治局)、临河设治局(民国18年10月临河改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民国31年(1942年)绥远省在后套实行新县制,增设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和陕坝市镇筹备处。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陕坝镇筹备处。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1950年3月成立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辖五原、临河、安北、狼山、米仓(1953年9月撤,改设杭锦后旗)、晏江县(1953年10月撤,改设为达拉特后旗)及陕坝镇。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时属乌兰察布盟。1952年10月,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合并,改设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4年绥远省撤销,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改设为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设在陕坝镇,辖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1958年4月撤,划入乌拉特前旗)、狼山县(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达拉特后旗(1958年4月撤,划入五原县)、杭锦后旗、陕坝镇(县级,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1956年,甘肃省所辖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州划回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盟政府驻巴彦浩特市,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1958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彦淖尔盟。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迁至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辖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1960年7月~1963年12月间隶属于包头市)、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1960年7月~1964年7月间为巴彦高勒市)、乌达市(1961年7月设)。1969年7月,将阿拉善左旗划出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出归甘肃省。1970年巴彦淖尔盟革命委员会由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迁临河,10月设置潮格旗,时巴彦淖尔盟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乌达市(1975年8月划出)。1982年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分别更名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1984年12月,临河县改设为临河市(县级)。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驻临河区,巴彦淖尔市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磴口县和临河区。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既有极具考古价值、驰名周际的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和阴山岩画,也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古城池遗址及古庙宇,千百年来在河套大地上演绎了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三国吕布故乡、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冯玉祥誓师、傅作义抗日等无数动人的史话。河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 2005 年开始,通过连续三年河套文化研讨会及河套文化艺术节的召开,河套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
巴彦淖尔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极为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滔滔黄河、巍巍阴山、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构成了巴彦淖尔美丽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 黄河水利枢纽、乌梁素海、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维信高尔夫度假村、希热庙、阿贵庙、纳林湖、镜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吸引着中外游客 。
河套赋
巍巍阴山 滔滔黄河 茫茫草原 猎猎大漠 曾经恐龙奔突 几多大泽扬波 河套人斩石为器 狼图腾惊魂慑魄 千里画廊石可言 万牲明灭日蹉跎 女娲补天炼石玛瑙湖 鲲鹏逍遥 自在屠申泽 古长城边 鹰击长空 高阙塞外 罡风萧瑟 有昭君出塞光禄 聆胡笳奏响亲和 苏武牧羊洞箫声咽 蒙恬挥师 铁马金戈 农牧交融膏腴地 弓弯箭响金雕落 一代天骄由此西征 遗欧陆蒙语地名布拉格 二龙戏珠 小鸡出壳 惊世骇俗戈壁石 千古绝唱敕勒歌 母门洞海纳百川 人根峰冲天巨锷 走西口 憧憬多 五原大捷 军民御倭 天人合一 古今脉络 和谐共生 山水婀娜 大河套 北方人类之源 乾坤转 几度兴衰变革 河套文化 声名远播 熠熠生辉 昭示你我 (刘先普)
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 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市国民经济继续在高增长平台上运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转型实现重大突破
到 2007 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355.15 亿元,增长 17.3% 。经济总量是 2000 年( 111.07 亿元)的 3.2 倍。全市人均 GDP 超过 2600 美元。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日渐趋于合理: 2000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39: 25.8 : 35.2 , 2004 年为 32 : 35 : 33 ,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到 2007 年末,三次产业的比例约为 25.1 : 47.4 : 27.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89.01 亿元,增长 4.4% 左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68.51 亿元,增长 24.5% 左右;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97.63 亿元,增长 18.9% 左右。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36%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工业经济在强势增长的同时,效益水平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连年攀升, 2007 年 达到 304.10 ,比上年提高 16.18% 。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财政增收大幅提高,市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到 2007 年末,财政收入达到 45.50 亿元,增长 54.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 39.94 亿元,增长 46.2% 。在财政支出中,地方财政支出为 45.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4% ,政府性基金支出 7.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 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到 2007 年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360 元,增长 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435 元,增长 15.2% 。
三、“三化互动”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农业生产由普通大路产品向绿色特色产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30.4% 提高到 36.7% ;优质高效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506 万亩,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260 户, 60% 耕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启动,试点工作进展良好, 启动了 56 个生态家园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成通村油路 1913 公里 。实施了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 440 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退牧移民,累计转移牧民 10173 人,占牧区总人口的 22.5% 。
工业向规模化、园区化方向发展,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结构调整、项目带动和水权置换等方式,在发展煤化工、电力工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带动作用日益强劲。 2007 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27.64 亿元, 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35.94%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全市的经济总量,提高了财政收入。
城镇道路、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供水、供暖、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城镇化率由 2003 年的 37% 提高到 2007 年的 45% 。
着力推进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建成巴运物流园区、国际家俱建材城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引进了包商银行,与多家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融资 372.3 亿元,实施了一批城镇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完成了全市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乌梁素海旅游景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
四、投资和消费拉动强劲,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到 2007 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 271.78 亿元左右,超计划 12 亿元,增长 29.3% 。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益逐步显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突显,为今后我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攒足了后劲。
与此同时,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市场繁荣,消费活跃,货流通畅,物尽其用。 2007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2.7 亿元,增长 19.3% 。
五、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力度节能减排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 要求,在资源综合有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依托大企业、大项目,推进了矿产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和冶炼加工企业集中。明确了全市水资源的功能区划,禁止使用地下水,限量使用地表水,积极推进中水资源的开发与经营。严格土地管理,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使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有了极大的改观。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高载能和水泥行业集中整治,依法关停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冶炼、小矿山企业。 2007 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2.59 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 5.36%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5.1 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 6.78%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 1.5 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 1 万吨,均控制在自治区要求之内。
六、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在全区率先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农田草牧场在市域内依法合理流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管理新体制,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非税收入实行集中收缴、集中入库。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整合大中专院校,提高了办学层次和质量。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河套水务公司。 顺利完成了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苏木镇卫生院实现县办县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引进了西部矿业、甘肃建新、福建紫金、深圳飞尚、山东鲁花、印尼 APP 、中粮、伊利、川化和联邦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 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电力建设包括临河热电、乌拉山电厂、磴口金能热电以及国电龙源、富汇、鲁能等风电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大基地”的构建和“四大支柱产业”的打造与形成。园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设立了乌拉特海关,甘其毛都口岸被国务院批准常年开关, 2007 年过货量达到 200 多万吨。合作开发蒙古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前期工作继续推进,番茄、羊绒、脱水菜等特色产品出口旺盛。
名优产品: 天下第一瓜—河套蜜瓜

葵花之魁—河套向日葵

优质中片—河套黑瓜籽

中国丑梨—河套苹果梨

优质瓜品—河套西瓜

白雪公主—二狼山白绒山羊

滋补佳品—河套枸杞

稀有驼种—戈壁比峰红驼

戈壁双峰红驼主要分布在阴山以北和中蒙边境线以南的戈壁地区。驼毛以紫红色为主,故称“红驼”。戈壁红驼生活在荒漠草原上,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它兼有毛、肉、皮、乳、役等多种用途,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牲畜。成年红驼平均每只年产毛量为4.2公斤,收绒量为3.57公斤,净毛率达63%。因此,红驼绒以其纤维长、绒丝细、产量高而蜚声海内外,曾获美国“安美桥第二次国际驼绒奖”。胴体重200公斤—— 450公斤,屠宰率为5.2%左右。驼掌、驼峰、驼筋是宴席上的高级美味佳肴。
中药之王—甘草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的主要甘草产地之一,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磴口县所产的王爷地甘草,因其质坚实、皮细色红、口面光洁、粉性足、加工讲究而驰名中外。巴彦淖尔盟甘草年销量达11万公斤,其中出口约3万公斤。
高营养油科—河套胡麻

胡麻亦称亚麻,是河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胡麻籽含油率较其它油料作物高,一般为36.5%—— 49.5%。是生产胡麻油的佳品。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此外,在油漆、颜料、皮革、橡胶工业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途。胡麻榨油后的油饼含蛋白质33.3%、脂肪8.6%,是家禽、牲畜的高营养调料。
沙漠人参—肉苁蓉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优质高产油葵杂交种——F128(F4)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