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就业率对期货影响
A. GDP下调对期货市场利多还是利空
利空
B. 美国失业率的问题对期货有影响吗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宏观,产业,投机情绪,政策,资金等等,美国失业率的高低说明美国经济的走势,属于宏观因素,因此对期货是有影响的。一般讲,失业率降低是利多,增加是利空,这是单纯考虑这个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C. GDP的值跟就业率有什么比例关系吗
有关系,但不一定绝对成比例。一般来说,在平均工资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就业率越高,GDP值也越高。因为,在GDP构成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占成最大的基项。工资水平不变,就业率越高,就业基数就越大,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便越大,因此GDP值也越大。
D. GDP增速放缓,对就业有没有影响如果有会是什么影响
GDP增速放缓,当然对就业有影响,只是影响大小因国家发展水平不同、行业不同而不相同。GDP放缓就是社会创造的商品及服务总价值增长缓慢,市场需求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因为企业生产都是趋利性的,产量不变但物价成本却在增加,利润也会降低,企业只有通过管理提高职工劳动效率、生产效率才能有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大多企业都会通过裁员来降低人力成本,特别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大多数,一旦经济放缓,企业都会大量裁员,市场一旦好转又会大量招人。
E. 就业率对当下中国经济有多重要
5月22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三十摄氏度。人民大会堂外的树木在猛烈阳光的照射下,映照出斑驳树影。因为疫情原因,全国两会从往年的三月份推迟到今年的五月份召开。两会召开时恰逢如此初夏光景,已是几十年未曾遇见。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同样不同寻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只用了57分钟,与往年近两个小时相比,是近年来时间最短的一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一万字出头,相比往年的接近两万字,缩减了几乎50%。但是如此精简的报告,“就业”一词就被反复提及39次,已成报告最高频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报告时指出,稳就业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稳住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失业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尽管中国作出最大努力,但失业率还可能会略有增加,失业人数也可能进一步增加。
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那么,今年的就业形势到底有多严峻?我们还是以数据说话。就业数据一般会看两个权威指标,就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那么,这两个指标具体是代表什么呢?
首先来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按照国统局公布的口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于年末城镇新增加就业人数减去年内自然减员人数。这个数据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概念,上承经济,下启民生,是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检查就业工作计划和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
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城镇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之和的百分比,这个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是衡量失业的重要指标。还有一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这是中国特有的失业统计指标,分子是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城镇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但去登记的失业人群一般是有资格领取补助的人群,并不包括农村劳动力,所以该指标多年来一直被质疑其无法全面反映国内失业状况。自2011年起,国家开始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就业指标予以公布,同时发布包括登记失业率在内的一系列辅助指标。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的就业情况受到了很大冲击,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不如人意。据国统局公布的数据,2020 年 1-2 月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 108 万人,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较2019 年同期减少 64 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失业率为5.7%。其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环比看,2020年1月份该数据为5.3%;同比看,2019年2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今年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6.2%)创了有公布记录以来的新高记录。
数据来源:国统局
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式,除了给宏观指标带来压力,也集中作用于某些劳动群体,例如各类进城务工人员。由于2、3月份全国各地的封闭式管理,人员流动几乎停滞,大量农民工只能留在家中,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不过4月份,在经过一系列有序对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等措施的作用下,农民工就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
另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创历史记录的新高。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解决和克服“毕业即失业”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民生热议。
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哪些重拳保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已有充分认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就业定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900万的目标相当于调降了18.2%。去年该指标实际完成1352万,900万相当于下降33.4%。从截至4月的情况看,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为354万,累计同比为-23%。而2019年,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作为“六稳”和“六保”的首位,可以说是在特殊情况下,把就业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随着疫情的大范围稳定,4月份开始复工复产已在我国有序进行。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第三产业的需求和供给也逐步回到常态。在政府如此给力的政策支持下,广发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认为,只要经济不再继续下滑,今年的就业目标就有把握实现。
作者:吴丹,CFA
执业编号:S0260618010026
F. 为什么GDP下调对期货铜价不利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GDP的下调,直观的反映就是投资,消费的下降,也就是对原材料需求的减少,铜是大宗原材料商品的一种,当然也会被看空
G. gdp的增长与就业有何关系
中国的就业弹性太小,2007年中国的就业弹性只有0.04,即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劳动力的增长率只有0.04个百分点。这样算下来,如果按照财政部预算,2009年出口退税总额为6708亿元,大约能增加38万人就业;如果2009年出口退税总额为8000亿元,大约能增加45万人就业。这意味着,为了保住一个出口部门的就业岗位,我们要花大约170-200万元,但实际上,农民工一年的工资不过只有2万左右!
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本来是有九个字,到了一些地方官员那里,就爽快的缩写成保增长三个字了。被删减的不仅仅是潜在的就业机会,对民生的关心,也被轻易的忽视了。如果我们实现的增长是“没有就业的增长”,那么上报的政绩就是得不到民心的政绩。
H. GDP增长对就业有什么影响
工作时间增加,可以加强产量。我国的GDP计算是估算。按照一定公式推算出来的。但对实际帮助却有负面影响。例如工作时长增加了,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客群消费数量。所以有利有弊。
I. gdp与就业率有什么关系啊
作者:华尔街梦涵樰、资深外汇分析师、12年外汇实战交易经验、擅长短线以及中长线交易、共重号【财经猛料】获取更多干货知识。
就业人均GDP越高的话,本身并不一定能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已达到的发展程度。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态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发展速度偏低。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其中,用于衡量规模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一般来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我们最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数值相差不大,但定义相差不小。想了解具体有什么区别,请网络或者在评论区提问),用于衡量发达程度的是人均国民收入等,用于衡量发展速度的是GDP增速等。
就业人均GDP指的是将总GDP除以就业人口——而非全部人口——之后的结果。也就是人均GDP再除以劳动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再除以就业率。
显然人均GDP这个因素,就从一个方面代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就业率,对就业人均GDP的影响是负面的。
可见,就业人均GDP越高,可能是因为人均GDP本来就高,但也可能是因为劳动人口占比和就业率都低。就业率和GDP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请参考奥肯定律——根据美国经济的实践,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GDP低于潜在GDP2%。
那么,为什么就业人均GDP排名越高,在排除人均GDP的影响下——也就是就业率越低,就能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也越低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奥肯定律的经济学原理: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潜在GDP是充分就业下的GDP。充分就业并不是说所有的劳动力都得到了工作,而是在不考虑货币(货币可能会导致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的偏差)因素和外来干预(指政府调控)因素的情况下,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自发调节所形成的就业状况。
这种情况下一般仍有不为零的失业率,经济学家解释为摩擦性失业(市场调节实际操作中的不完美之处,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学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存在性质上的不匹配,例如市场需要更多技工毕业生,结果却培养了过多文科大学生)。
理解了充分就业是怎么样以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在存在货币的实际经济中,不通过消除市场的摩擦和就业结构的不匹配,而强行增加就业的话,就会导致每位就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降低(毕竟市场对劳动力总的需求就那么多),也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终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长期来看,自然失业率是可持续的最低失业率。
反之,如果达不到充分就业,每位就业的劳动者实际收入增加,即通货紧缩。这样同样也会不利于经济发展。
在理想状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要发生是最好的,这样货币能够准确无误地代表实际经济状况而不是扭曲。
除了通货膨胀/紧缩对GDP的不利影响以外,在经济学的许多研究中,我们认为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要素的利用情况,进而反映了生产要素整体的利用情况。所以自然失业率下的潜在GDP,也达到了实际GDP可能实现的最大值。
定性分析就此完成。至于奥肯定律所用的1%、2%数据,是对美国经济进行实证计量的结果。其他国家很可能不是这样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