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旱影响白糖期货吧
『壹』 历史上云南的大旱之年
关于云南旱灾历史
历史上云南气候温和湿润,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滇南则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为潮湿。云南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是因为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虽然每年有明显的雨季与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现严重的旱灾。
云南旱灾历史记录:
1、云南出现明显旱灾始于明清,从《云南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次表(频度:年∕次)(P25-29)》(表中灾害数据截止于1990年。)表中可以看出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发生次数递增,水灾从百年的7次发展到57次,旱灾由15次发展到61次,其中旱灾每百年发生的次数为14世纪15次,15世纪15次,16世纪24次,17世纪32次,18世纪29次,19世纪35次,20世纪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灾害发生的频度由4.55年一次发展到0.77年一次,“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是20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的次数与日俱增,其频度也呈趋频态势。
2、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年以来,云南的年降水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减少了39mm,减少速率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趋势明显于春季和冬季。最显著的例子是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270天锐减到目前的150天;年雾日由180天减少到30天,以往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3、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旱灾愈加频繁和严重,尤其是2010那年:
2001年:遇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
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云南2010年遭遇6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
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2010年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
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
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
2012、2013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
『贰』 云南 广西 等地干旱后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目前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五省区市受旱面积占到全国耕地受旱总面积的83%。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043万人,主要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严重干旱对当地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居民到省城洗澡 贵州全省89个县市,有72个县市确认受灾,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难已经长达几个月,除了靠消防车远距离供水外,就是紧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毕节的不少城镇居民出现了连续一个多月无水洗澡的情况,一些居民甚至跑到贵阳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线,是贵州抗旱救灾工作的底线。为做到这一点,城市工业用水大都处于停顿状态。 3立方水价超百元 广西隆林县平班镇岩晚村小学位于山上,多数时间靠从南盘江运水。村主任罗明亮说,当地买水一车3立方米加上运费价格要超过100元。 洗菜、刷碗、喂牲口……水在这里要经过数次使用,家家户户都配备了各式各样的盛水工具。在平班镇岩晚村腊岩、胆红两屯共用的一处泉眼,密密麻麻摆放了35只水桶,排队等候舀水。村民罗乜帅蹲在半开放的井盖下面,从一个碗口大小的水坑里每次舀上来一汤勺水,然后继续等待。 居民几个月没喝汤 昆明的李少荣(音译)和他的妻子上次喝汤的时间是三四个月前了。他们每天每餐只吃简单的米饭、腌菜和几小片萝卜。他们的屋子里布满灰尘,毛巾又干又硬,像硬纸板。他们甚至不记得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了。李的家乡是云南省寻甸县石岩子村,这个地方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 李说:“地里的蚕豆和油菜都枯萎了,我们的粮食很快就耗干了。”从1月份开始,当地政府已经按配额给每家每户供水,但这些水量仅够维持生存而已。洗澡,甚至洗脸都成了问题。李说:“每天早晨,我用几滴水湿湿眼睛。” 村民吃野菜充饥 干旱让云南晋宁六街镇小湾山村民小组的饮水变得空前困难,自来水早已没有了,村民饮水只能靠外部供给。已经弃用多年的公用水池在十多年后被重新启用,因为是露天,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杂物,包括塑料袋、植物的根等等。大风扬起的灰尘落入水里,让这惟一的饮用水难以下咽,水里有一股浓浓的泥土味。喝完水,嘴里还有大颗的尘土残留。 除了饮水,村民的菜篮子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 村民何中才开始从山上摘野菜吃,一种叫做“饿羊菜”的野菜泡在盆里---这可是一种平时羊饿急了才肯吃的植物。需要用水泡六七天,才能除掉菜里的涩味。记者尝了一口,一股明显的涩味直冲头顶。喉咙开始发紧,忍不住地干咳。除了“饿羊菜”,何中才家中的一个背篓中放着家中仅有的两种蔬菜,莲花白和莴笋。 何中才家后面的菜地里,几株开了花的葱还在顽强生长。何中才说:“用洗脸水浇浇还能吃点葱花”。 部分省市拉闸限电 据媒体报道称,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使得电煤供应持续紧张,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由于西南一带地区绝大多数依靠水力发电,这些企业在旱情中因水源匮乏受到影响。直到目前为止,部分省份已经出台限电措施,而主要针对的就是高耗能的冶炼企业。 据新华社报道,严重的干旱导致云南省会昆明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裂缝,下月之前,每天早上7:30机场跑道将关闭维修。 旱灾已经影响了粮价,花卉,中药材,化肥,蔬菜价格最多的涨了4倍,在城市洗澡都是成了奢望, 灾情截至3月17日15时统计,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全国约两千万人饮水困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19日组织召开旱灾救助会商会议,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参加。人类 饮水困难是最大问题饮水这样原本简单的日常生活,因为这场旱灾如今却变得异常困难:云南,780万人饮水困难。贵州,500万人饮水困难。广西,200万人饮水困难。重庆,72万人饮水困难。四川,131万人饮水困难。自然 部分地方奄奄一息持续几个月的旱情,让大地开始呻吟,到处可以看到愁眉不展的面孔:重庆,嘉陵江见底,乌江基本断航。四川,凉山州森林火警提高到最高5级。广西,漓江水位下降,迫使旅游航线调整。云南,昆明机场跑道因干旱破损,日均50架航班受到影响。影响粮食 全国产量受很大影响西南受旱灾这些地区,粮食总产量大约占全国的16%,虽然还不是粮食的主产区,但是还是会使中国粮食生产的形势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旱情已导致云南小春作物基本绝收,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糖价 甘蔗减产可能致其涨价云南作为产糖大省,特大旱灾已对云南的甘蔗生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造成国内糖价持续攀升。从2009年10月以来,北京糖价每吨已上涨1000余元,北京的糕点企业表示,暂时没有涨价计划,但如果价格仍维持上涨,可能会影响到中秋商品的价格。花卉 云花产值下跌 全国花价上涨云南遭遇百年大旱,云花大规模减产。与此同时,云花总价却并未因量稀而价涨,反而出现了总价下滑的状态。造成这种“畸形”状态的原因是因为云花质量下滑。而云花量质双跌也造成了全国鲜花价格大范围的上涨。云南作为中国鲜切花的主要产区,旱情直接影响到全国鲜花价格,“中国80%的鲜切花都产自云南,云花量质双跌肯定会推高全国的花价。”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办公室陆继亮说。据了解,武汉一支普通的康乃馨价格都上涨了60%。而重庆的玫瑰的零售价每支已达到了5元,价格直逼情人节售价。北京红玫瑰批发价每支涨到了近3元,而淡季的时候每支才2元左右,据统计北京鲜花总体价格上涨了3成左右……普洱 今年新茶上涨行情已成定局来自云南省茶业办消息,截至目前,特大干旱造成该省近300万亩茶叶受灾,5万亩左右的茶树死掉。往年3月20日左右是春茶采摘的高峰期,今年全省春茶采摘的时间都将推迟。如果持续干旱,茶叶将继续减产。气候干旱,再加上云南省政府对普洱茶产量逐年下调的政策,今年普洱茶新茶的上涨行情已成定局。辣椒 商贩囤货火锅恐“被涨价”贵州持续干旱,位于遵义的国内最大辣椒交易市场持续火爆,目前已有大户抢购囤积辣椒超过150万公斤,坐等8月份本季辣椒因干旱歉收时再出手。重庆干辣椒市场接近一半的量由贵州供给,恐将让重庆火锅等食品产业“被涨价”。电力 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由于西南一带地区绝大多数依靠水力发电,这些企业在旱情中因水源匮乏受到影响。直到目前为止,部分省份已出台限电措施,而主要针对的就是高耗能的冶炼企业。旅游石林大叠水景区趋干涸云南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位于昆明市远郊的世界自然遗产、著名风景区———石林景区景观水域已趋干涸。在石林著名的大叠水景区,昔日从天而降,垂直而下,落差四五百米,叠水面积50多米宽撼人的大瀑布已消失,只见一股似小溪流出的水从上而下流往谷底。再往下看,过去叠水而成的“汪洋大海”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小水塘。石林县水务局工程师鲁奎介绍,石林大叠水景观主要靠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的巴江河供水,而巴江河的水又由大可河、西河、马料河和江湾河4条河流汇集而成。今年遇百年大旱,这4条河都干枯了,巴江河自然缺水,没有水下来,大叠水景观自然干涸。漓江缺水游船航程缩短3月17日,受广西50年不遇旱情影响,漓江水位持续下降,漓江游览航线缩短。当天的游船航程已变为漓江阳朔杨堤码头至九马画山后,返回杨堤下船。游船原航程为磨盘山———阳朔。调整后的航线比原游览航线缩短了一半多,但是桂林百里漓江景区的精华航段。票价亦下浮了三分之一。图为阳朔码头露出河床的漓江。
『叁』 下暴雨对白糖期货利空还是利多
今年全球气候异常,中国今年又是洪水泛滥,肯定影响白糖产量,绝对利多
『肆』 为什么云南连续3年大旱
据说云南历史上每10年一大旱,5年一小旱。但现在连续3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当地一些8、90岁的老人都没见过,所以现在叫做百年不遇也不过分。总的说来这次旱情涉及范围和发展程度都非常严重,有些人将这次3年连续大旱归罪于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当地不少人分析旱情发展形势和由来后,大多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1、近20年来每到雨季各烟草种植县和乡镇大量发射防雹弹;2、野蛮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3、大规模毁林种植造纸原料桉树破坏水的自然循环功能;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和畸形的库塘安全管理理念导致蓄水严重不足。
『伍』 印尼地震会影响到白糖期货吗
应该不会,此次地震对当地农业(甘蔗)影响微乎其微
『陆』 云南百年大旱,除了节水捐款,我们能做点什么实际的
我也是云南人,深知干旱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做的就是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然后普及对身边的人的节水意识的宣传,因为目前还是有很多浪费的地方。
『柒』 为什么云南省会出现三年大旱
1 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
纵观云南历史,会发现这几年云南三年连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从明清开始,旱灾逐年增多,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初,旱灾呈现加速度增长,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三年连旱。
1.1 古代云南气候 历史上云南气候温和湿润,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 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2],滇南则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为潮湿。云南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是因为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3]。虽然每年有明显的雨季与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现严重的旱灾。东汉末年曾经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旱灾,但并无益州(云贵川)受灾的记录[4]。
1.2 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
云南出现明显旱灾始于明清,从《云南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次表(频度:年∕次)[4](P25-29)》(表中灾害数据截止于1990年。)表中可以看出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发生次数递增,水灾从百年的7次发展到57次,旱灾由15次发展到61次,其中旱灾每百年发生的次数为14世纪15次,15世纪15次,16世纪24次,17世纪32次,18世纪29次,19世纪35次,20世纪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灾害发生的频度由4.55年一次发展到0.77年一次,“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是20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的次数与日俱增,其频度也呈趋频态势[1]。
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年以来,云南的年降水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减少了39mm,减少速率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趋势明显于春季和冬季。最显著的例子 是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270天锐减到目前的150天;年雾日由180天减少到30天,以往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5]。
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旱灾愈加频繁和严重:
2001年:遇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
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
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
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 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
2012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
2 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
2.1大气环流异常?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
2.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6]。
2.3全球变暖?数据显示: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年[5]。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从历史来看,例如侏罗纪时期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然而侏罗纪时期却是地球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之一[7]。所以,全球变暖不是导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2.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是什么导致了云南气候的巨变呢?
2.5森林覆盖率? 云南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覆盖率越低,旱灾越多。气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结果,因为没有植被,白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向上升腾,云和潮湿空气无法进入,被卷出该地区[9]。
但改革开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覆盖率数字是从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10],2009年恢复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称达到52.93%[11],(其中也有2003年开始的森林覆盖率计算标准的变化导致的覆盖率数字虚报[12]。官方公布覆盖率52.93%,学者发现谷歌地图显示不到30%[12])。但是旱灾却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长日趋频繁和严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发后旱灾随着森林覆盖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
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13]。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于2002年9月进入云南省,规划引种275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云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产业工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14]。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森林火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在云南大面积种植人工桉树林,令科学家们忧虑[15]。
其实,橡胶树和桉树在原产地自然森林里对生态并无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为了种橡胶树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时而把山地原生树林采伐殆尽,并“将林地中的杂灌木、杂草、蕨类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学除草剂 ”彻底除去地表的植被[16],甚至“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是人们为了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17]),把所在区域天然山林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地表植被的铲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8]。由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就不适宜种桉树[20]”,在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的荒山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贫瘠、土壤层薄,在这些无林荒山种植桉树等经济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所以投资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谓“中低产林改造[21]”,其实就是把所谓经济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种丰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铲殆尽[16],改为物种单一的桉树、橡胶、核桃等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这种借口所谓的“植树造林”以及“中低产林改造”对山地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比单纯砍伐天然林更为恶劣,砍伐天然林后还保留灌木草本和乔木幼苗,只要保护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还是能逐步恢复的,而种植速生丰产林却把区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种赶尽杀绝[16][17][18]!若干年后再轮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尽,成为真正的荒山。加剧了本世纪云南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是近年来云南旱灾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积和“中低产林改造”面积其实大部分就是对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的面积,所以这正是近年来云南“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旱灾也快速增长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解焱博士介绍,之所以称人工纯林为“绿色沙漠”,一是因为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林中动物十分稀少;二是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干燥且易形成火灾;三是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 植树造林曾经成为我国森林砍伐的精神寄托和借口,所谓“砍一棵造十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巨大破坏和退化。植树造林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22]。
实际上,天然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云南的原始森林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险陡山林和保护区,砍得已经差不多了,现达到历史最低值,当前云南的全部现存原始森林可能最多也不过三万平方公里!即还不到云南省总面积8%[23]!和旱灾增长的趋势正好成反比,说明了旱灾增加的更本原因是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
原中国科学院龙勇诚教授报道:“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间的原始森林里。哀牢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之一。当时正值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世纪大旱期间。然而走进森林中,我眼前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涧潺潺流水,林中猿声回荡,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处处生机盎然。旱情何在?真有百年一遇的旱灾?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数月未见滴雨,哀牢山与灾区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此后,他们对西南5省的1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进行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在每个单元格中越高,旱灾地点数量就越少。当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达到20%时,旱灾地点几乎为零[24]。
原始森林(就是所谓过熟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25]。森林会大量释放凝结核(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到空中产生云(空中有很多水汽,只有附在凝结核上的水汽才能成为我们看得见的水汽云)才能在重力(水汽附在凝结核越来越多)和遇冷就会降雨。森林植被上空接近海洋上空的湿度,特别是当沿海森林植被很好(50%以上)及水汽输送沿途有足够的森林(30%以上)他很容易把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内陆深处等沙漠地带!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26]。另一方面,原始森林下有厚厚的腐殖层和土壤层,但下大雨时腐殖层如海绵般就把大量雨水吸收,再缓慢渗入土壤和地下成为地下水,旱季时水缓慢释放,防洪抗旱能力极强。
这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在于必须保持物种高度多样化的水平,即使不将丛林砍伐,或降低其生物多样性水平,或降低藤蔓植物和棕榈科植物的数量,都会导致丛林因缺水而枯死,诱发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变。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先是腐殖层较容易被风吹和雨水冲刷逐渐消失,保水能力变弱,如果进一步为了种农作物和经济林,则把剩下的灌木及草本清除干净,“通过深挖垦复,挖除一切杂灌树蔸,抑制杂草的生长[18]”,使土壤裸露,进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层不断变薄,逐渐石漠化,保水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彻底丧失。形成有雨即洪灾,无雨即旱灾的悲剧。
云南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区之一。石漠化的形成往往经历三个阶段: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即石漠化,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石漠化的主要诱因。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中国工程院分析认为,在我国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百年之内若不及时治理,将有一半国土面积成为石漠化[27]。
『捌』 云南的干旱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有伤亡吗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目前正在经历严峻的干旱形势,云南省气象台为此发布全省干旱“红色预警”。 干旱一周损失20亿 “如果大春季节还不下雨,损失将会更加糟糕,因为占产量80%的作物要赶在这个节令播种。”云南省统计局副局长徐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云南抗旱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平均一周左右的干旱带给云南的损失就会增加20亿元左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徐局长的担忧或许将成为现实,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该省在5月中旬前无明显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雨季将于5月下旬才相继开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蔓延超过两个月。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目前全省库塘蓄水急剧减少,还要将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作为首要目标,加之部分坝塘干涸,小河、小溪断流,大春生产用水无法保障,在最佳节令完成大春播种计划将十分困难。 据云南省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3月15日,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17万亩,承灾面积2472.3万亩,绝收1439.7万亩。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573.1万亩,成灾1260.1万亩,绝收877.6万亩,全省因旱灾造成种植业直接损失114.5亿元,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 除了粮食,包括甘蔗、烤烟、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特别是烤烟。旱灾不仅对烟苗移摘带来影响进而导致本年产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今后几年卷烟生产原料的供应。蔗糖和茶叶方面,最新的数据显示,甘蔗面积绝收52万亩,蔗糖减产45万吨,企业蔗农损失达36亿元;茶叶受灾面积达300万亩,占总产茶量的三成。 徐力向记者透露,刚刚和雀巢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咖啡原料的一家企业因为干旱而受到影响,星巴克、麦氏等在云南开辟原料基地的世界咖啡巨头所受影响也不小。 从“云电送粤”到“粤电反补” 农业情况如此,工业产业更令人担忧。干旱已经由农业传导到工业产业。由于云南以水电为主,停电限电深刻地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个不得不提的“怪现象”是,原本“十度电中有其三”的广东从春节起不仅不能从云南调电,还倒输给云南。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消息表明,为支援西南地区的抗旱,他们已经在适当倒输电力。 南方电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面对严峻的灾情,南方电网公司从今年1月至今共调减西电东送电量达42.3亿千瓦时,3月份就调减云南外送电量12.5亿千瓦时。在春节期间则组织广东倒送电量3.3亿千瓦时,全力支持云南抗旱救灾。据介绍,此次旱情使西南地区水电机组2009年以来发电量下降40%,影响广东地区供电量约为10%。 云南省工信委电力保障处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云南全省水电发电能力还不到正常情况的20%,全省缺电率在20%以上,严重的地方和时段甚至超过了30%,而且缺电率还在不断攀升。云南电网公司的预测是,今年全省电力需求大约为638亿-690亿千瓦时,其中在1-5月存在较大的电力缺口,缺电量将达到30亿千瓦时以上。云南要靠广东倒送电力来维持正常运转的时间还会持续。 “这种靠粤电倒输的日子不会长久,一旦夏天和用工高峰到来,广东的电就只能满足当地的消费了。”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表示,春节期间广东能倒输电是因为工厂放假用电不多,如果干旱持续到夏天,用电量增加可能导致该地区电力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电力的紧张直接传导至用电企业的生产。云南省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因旱灾导致电力紧张和工业用水紧缺,造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达到394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1.7%,主要集中在有色、钢铁、化工和建材等行业。其中,黄磷、钛合金、电石、工业硅已全行业停产让电,电解铝行业减负荷15%让电,钢铁行业减负荷10%让电,水泥行业限部分负荷。因缺水和缺电,部分企业竣工项目推迟投产,新建项目推迟开工。 25日,气温骤降10度!在“四季无寒暑,一雨冷似冬”的云南,大家翘首以待的大雨最终还是未降。干旱等级从60年不遇、80年不遇上升到100年不遇,每天刷新着历史。 更令人揪心的是,据气象部门的预测,5月中旬前无明显大范围降水,甚至可能出现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局面。如果是这样,干旱将不仅重创占比最大的农业经济,还会对工业产业产生强烈冲击。 “上半年云南的经济将会非常艰难。”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不无忧虑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旱情对农业方面的影响将会传导到工业,多米诺骨牌效应还会持续。 化肥企业“雪上加霜” 由于干旱导致春耕用肥大量减少,不少农资企业的产品库存急剧上升。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从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土地已经非常干燥,化肥根本不能撒到地里。目前,云南省内的尿素、碳铵等化肥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不久前召开的云南省尿素企业峰会上,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公司杨书记介绍说,目前公司的尿素库存已近2万吨;红河锦东化工股份公司则担心,如果云南省内天气持续干旱不下雨的话,农民就不会购买肥料。据悉,该公司的经销商库存已满,不可能再接货,企业最担心的是由于货无法卖出,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加上干旱使得厂区周边的水源越来越少,随着旱情的加剧,公司可能因为断水而停产。 云天化国际富瑞分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李文洁介绍,虽然每年云南的磷化工企业都要限电,但今年的情况更为严重。在旱情影响下,预计至4月份,云天化公司库存量将达10万吨,加盟商库存量5万吨。云维集团目前库存达2万多吨尿素,进入3月份后,因出口下降,各地经销商库存皆满,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和停产、减产压力。受干旱导致的停电影响,神农汇丰公司已停产一个多月,该公司表示,如果干旱得不到缓解的话,公司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也有人认为,如果后期出现降雨,农民出现补耕,用肥量或将得到提升,不过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齐文认为,目前这只是一个假设,还需要观察。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化肥专委会主任荣少友则非常担忧,因为即使省内尿素企业能够渡过眼前的难关,也是前景未卜。目前云南省已有600万吨的年产能,供过于求现象十分严重,加上云南尿素出省难,出口又面临高额关税,今年上半年全省尿素企业亏损已成定局。 (31日)昆明的气温是5-20℃,大片耕地干涸开裂,往年地里是绿油油的小麦,今年现在小麦、白菜等农作物大多打蔫不长,或者枯死。 截至到目前,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其中重旱667万亩、干枯207万亩,有385万人、20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云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联翔介绍:“目前的干旱是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但很多地方高温少雨的情况下,形成了今年的冬春连旱。干旱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 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云南省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千方百计抗旱保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确保大春生产。目前,云南全省已组织380多万人投入抗旱工作,投入抗旱资金1.61亿多元,组织机动设备,出动机动运水车辆7万辆(次),昆明市政府紧急下拨80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救灾。组织了工作组,分赴受旱严重区域蹲点包片,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解决抗旱送水等抗旱应急费用。同时,采取了蓄、引、提、拦、调等多种措施做好水库、坝塘、水池(窖)的增蓄工作。对饮水困难地区,采取提水、引水、送水等多种措施确保人人有水喝,并加强水质处理和饮水安全指导,保证人畜饮水安全。此外,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人工增雨。但库塘蓄水有减无增。受持续高温的影响,目前受旱面积正在迅速发展,后期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大家都要珍惜水啊!这是肺腑之言!!! 云南2009年遭遇10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云南民众在取水点取水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云南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已经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旱情现状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见底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临时解决744万人、3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预计,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将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 云南省政府2010年3月3日公布最新的旱情报告,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随着旱情持续发展,受灾程度将进一步恶化. 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 全省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 高耗水企业被紧急关停 在干旱重灾区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 3月份开始曲靖城区所有用户计划用水量统一下调30%,由120升/天/人降为80升/天/人;对高耗水的洗车、洗浴等行业采取强制关停或限制供水等措施。仅3月1日当天,曲靖城区就关停94户高耗水企业,其中洗车场89户,洗浴中心5户。城区内的洗车场不分规模大小,都被统一关停,估算达300多家。 3月7日前,洗浴场所将全部关停。本周内,曲靖城区的所有高耗水企业都将关停或限制供水。 3月中旬若无雨将停胶 西双版纳是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之一,大量胶农都依靠承包橡胶林为生。3月中旬若能迎来及时雨,他们还有可能获得丰收,否则将影响他们未来一年的生计。
『玖』 白糖期货主要受哪几个因素影响
影响白糖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主要出口国及消费国情况;
2、自然灾害对主要产糖国食糖生产的影响;
3、国际石油价格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4、美元币值变化和全球增长情况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5、主要食糖进口国政策变化对食糖市场的影响;
6、投资基金大量涌入使国际糖市充满变数。
『拾』 白糖期货连续出现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说天气干旱影响产量吗
主要是外盘的影响,美糖从2月初开始下跌,目前下跌了25%左右,从全世界的白糖供需来说,糖产量是过剩的。
我国的白糖主要是自己供给的,外盘暴跌的情况下,国内外糖的价格在逐渐缩小,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进口糖的预期,这种预期实际上比干旱的影响来得要强,毕竟干旱影响的是明年的白糖产量,今年的白糖榨季已经进入尾声,产量基本确定,而进口白糖的预期却很有可能在今年得到验证。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种现象是短暂的,基本面上来说糖今年的走势是看多。如果糖进口真的成为现实,那么对国际市场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提振,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看,进口糖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