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时间 » 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影响

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5-21 22:16:50

『壹』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货币制度、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适应当时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和各国国内货币制度的现实情况自发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逐渐瓦解,分裂为若干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中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70年代后由于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渐瓦解。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贰』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币制改革对民族工业作用
币制改革对民族工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根要原因。间接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概念简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 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面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
3、时代意义
这次“币制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法币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外汇价格得到稳定,也使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的金融控制,增强了统治力量。

『叁』 清末币制改革的意义

1、不断暴落的上海外汇市场的混乱状况为之平稳下来;在南京政府统治区内,白银国有化顺利进行,法币流通正常,外汇比价稳定,产业开始复苏,而这一切更为后来的全面抗战打下了经济基础。

2、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根要原因。

(3)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影响扩展阅读:

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

2、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肆』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1.政治上: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3. 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

4. 对外关系: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5.文化上:①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贡献。②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③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⑤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伍』 如何看待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概念: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2.特点
(1)特点(秦汉时期的):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朝统治的最基本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3.秦汉措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确立皇帝制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颁布秦律
(4)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5)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作用
(1)作用(秦汉时期的):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A.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评价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戚干政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陆』 指出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货币体系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1. 先秦时期货币五花八门,个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货币,其中铜钱,刀币,珠宝首饰等是先秦时期货币的代表,且购买力也不一样。

原因:由于先秦时期诸侯割据,权利分散

  1. 而秦汉时期实现的大一统,不管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政治上的一统都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有了统一的货币,就能在经济上到达统一,有利于巩固政权,所以在秦汉时期货币有国家统一制造、且规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原因:为了防止经济动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柒』 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货币体系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货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货币的材料、形状、文字、价值等方面,从而反映货币的全貌与本质。货币文化是货币分类的全面标准。按此标准考察,先秦时期各国货币存在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两种体系。楚国的货币是长江流域货币文化的代表。
在有关先秦的论著中,往往将货币分为刀、布(镈)、圜、贝四系。如果仅仅按铜(青铜。下同)币的形状而言,这种分类是有依据的。但铜币只是货币体系中的一种,形状又只是铜币的特征之一。这就决定了此种分类的标准不全面,结果不合理。货币分类的全面标准应是货币文化,因为它包括货币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反映货币的全貌与本质。如果按货币文化区分,将视线从铜币扩大到货币的整体,从外形深入到本质的层次,就会发现这个时期有两个货币体系:黄河流域(北方)的和长江流域(南方)的。楚国的货币是长江流域货币文化的代表(注: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有吴、越、楚等国,至今未见可以肯定是楚之外的吴、越等国的货币。)。本文从币材、币形、币文、币值四个方面简析楚国与同时代黄河流域诸国货币文化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
一、币材:贵金属型与贱金属型
币材是货币文化的物质载体,属于货币文化的物质层面。就币材而言,楚国与黄河流域诸国相同之处,在于都用布帛与金属。楚国的特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银铸币,“金三品”齐全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楚有“三钱之府”。“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出土文物证明楚国确有金币、银币和铜币。据先秦、秦汉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黄河流域各国用金为币,铸有铜币。不同的在于,楚国用银为币已可肯定;黄河流域诸国是否用银,有待新的出土文物证实(注:见拙撰《楚国的货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210页。)。迄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银为币材,可能唯楚一国。这使楚国金币、银币和铜币齐全,即“金三品”俱全(注:《书·禹贡》:荆、扬二州“劂贡惟金三品”。《史记·平准书》:“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以往对金三品有两种解释。一是释“金”为“五金”之金,泛指金属,“黄”金为黄金,“白”金为银,“赤”金为铜。一是释“金”为铜,“黄”金为黄铜,“白”金为白铜,“赤”金为红铜。从出土物看,楚国的金属货币种类有金币、银币、铜币。据此,第一种解释可能符合历史实际。)。 在币材的严格意义上,“金三品”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因为若就这些金属货币的材料元素来分析,铜币的材料为铜、铅、锡。加上制造金币的黄金,制造银币的白银,则是铜、锡、铅、金、银五种金属。说楚国金属货币的币材是“金五品”俱全,则更为准确。 (二)黄金在币材中占重要地位
从文献上看,秦、周、韩、魏、赵、燕、齐、宋、越、吴、楚诸国都有使用黄金为币的记载。下述事实说明,相对而言,黄金在币材中的地位,以楚国最为突出。
1.从出土的货币实物看,黄河流域各国的均为铜币,可以确认是这些国家的金币至今竟无一见(注:除楚国外,其他各国是否铸造过金币,至今尚难肯定。浙江绍兴战国初期墓葬中出土过金饼,其国属未见论证。对河南扶沟等几处出土的无印文的金币和银币,部分学者认为是韩国或郑国铸造的。另一部分学者却断定为楚币。从币文、出土地点等多个方面确凿证明铸有金币和银币的,唯有楚国。参见拙撰《楚国的货币》第135、201页。);楚国则不然。已发现楚国金币的地方,遍及当时楚境。在黄河流域的秦、齐等国境内出土的、可以确定铸造国别的金币,也是楚国的。 2.从金币的职能看,黄河流域各国的黄金,当作为货币使用时,或用于朝贡、礼聘、赏赐、馈赠,作为支付手段;或用于作价值尺度;或用于作储藏手段;用作商品交换中流通手段的仅见于《管子·轻重篇》,而此篇的著作年代,或谓春秋战国之际,或谓战国,或谓秦末汉初,或谓西汉前期,也有认为是西汉后期的,尚无定论。楚国的情况大不相同。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且大量用于商品交易。包山楚简文书类194简中,涉及用金的29简,占总简数的15%;仅用于翟穜(籴种)的有11简,占总简数的5.7%,占用金简数的37.9%。 (三)锡的作用突出
在楚国的币材中,锡的作用突出。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锡作为独立的币材。出土的楚国文物中有锡饼、铅饼。其性质,或谓冥币,或称金属块。从《史记·平准书》记载秦统一币制时宣布“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来看,先秦时期锡是币材之一。这些锡饼很可能是货币。
2.锡在铜币中占的比重大。锡在铜币中占的比重,以楚国龟贝(即蚁鼻钱。下同)为最高(其次是齐国的刀币)。铜币的含锡量如达6%以上,铸造时体积收缩小,易形成(α+δ)共析体,可提高钱币的强度,且适于浇铸,使钱币轮廓字迹清晰,品相优美,经久耐用(注:楚国龟贝含锡量高,含铜量也高(达70%左右),这使它的金相组织均匀,机械质地较好。龟贝钱的体形特征是轻小,它所以能采取如此之轻的实体,如此之小的形式,能取象于货贝(cypraea monete),主要是由于币材中铜、锡比重大。在先秦铜币中,楚国高锡龟贝的质量居第一位。)。
楚国的币材在种类上多一种白银,在结构上金和锡的地位突出。这两个方面使楚国的币材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种类多一点,因而更加丰富,色彩更加斑斓,更加耀眼。第二,价值含量高一些。金与银是贵金属,价值含量高固不待言。在贱金属币材锡、铜、铜中,铜的价值高于铅,锡的价值又高于铜。因此,楚国币材价值结构高于黄河流域各国。
楚国币材的这些特点,是由它的自然资源、金属采炼业技术水平与地理环境、贸易状况决定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楚地有金、银、铜、锡、铅矿藏,且采炼技术甚高,故以出产这些金属著称。《书·禹贡》:荆、扬二州“劂贡惟金三品”;“九江纳锡、大龟”。李斯上秦王书叙述秦国所用国外之材中有“江南金锡”(注:《史记》卷87《李斯传》。)。币材反映一国的自然蕴藏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二、币形:取象自然物与取象生产物
每一种货币必有其特定的形式。币形是货币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涉及货币文化内含的三个层面,形象地体现出一国货币文化的特征。 楚国金属货币形式的特点是: (一)形状多
1.铸造多种金属货币。黄河流域各国使用黄金为币,但至今未见它们铸造的金币。由此推测,它们很可能是使用生金块或楚国铸的金币(秦、齐境内出土楚国金币,以及上引李斯说秦国使用“江南金锡”,说明了这种可能性)。黄河流域各国只铸造铜币,楚国既铸造铜币,也铸造金币和银币。
2.每一种金属货币铸造形式多样。楚国的金币、银币、铜币都有几种形状。金币的形状有版形与饼形两大类。银币有铲形、饼形、版形三大类。铜币有贝形、镈形、长方形、方形、圆形五大类。这些大类中又有若干式样。
从现有的实物看,货币的种类与形状之多,以楚为最。
货币种类和形状的多样性,是商品交换关系发育程度低情况下的产物,它带来使用上的某些不便。随着商品交换与货币交往的增多,必然会产生普遍使用的、占主要地位的货币。战国时期,在楚国的金币、银币与铜币中,使用最多的是金币和铜币。在金币中,大多数是龟版形。在铜币中,贝形的占绝大多数。版形金币与贝形铜币是楚国金属货币中的两种主要货币,它们是楚国货币形状的代表。 (二)取象于外来交换品中的自然物
楚国主要金币的形式取象于龟,主要铜币的形式取象于贝。这不仅有出土的实物及它们演变的轨迹为据,还可以从其名称上得到佐证。
楚之铜币,最初形态与货贝壳一样,空心,有齿。后演变为实心,无齿。腹部似贝腹,背部似贝背,亦似龟背。“龟贝”之名可能由此而来。从秦在统一六国后关于建立统一货币制度的命令中,可以知道战国末年各国铜货币的通称是:“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注:《史记》卷30《平准书》。)。其中,“钱”指流行秦、周、韩、赵、魏、燕、齐等地的圜形铜币。“刀”指流行于齐、燕、赵、中山等地的刀形铜币。“布”指流行于周、郑、卫、韩、赵、魏、燕、楚等地的镈(钱、铲)形铜币。“龟贝”指流行于楚国的铜币。古代文献与出土文物都证明,战国末年中国境内的铜币就是这四种。
楚之金币,初期的并始终占多数的是龟版(龟的腹甲)形的。龟版简称版(注:韩愈:《月蚀诗效川子作》:“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终令夸娥抉女出,卜师烧锥灼,满板如星罗。”此处之板即龟腹甲。),版亦作板。故其名称为黄金,简称金;又称金版,简称版(板)。

『捌』 【金融】详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银本位制

规定一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白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

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17世纪中期始于英国,随后流行于欧洲。根据金币和银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平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三、金本位制

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也与 19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备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它突破了因币材不足造成的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并节约了贵金属。

(8)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影响扩展阅读: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

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

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适应当时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和各国国内货币制度的现实情况自发形成。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逐渐瓦解,分裂为若干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中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70年代后由于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渐瓦解。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

『玖』 简要分析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

1、稳定了金融市场 。

2、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 。

3、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 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面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

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9)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影响扩展阅读: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

2、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

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拾』 秦朝货币制度的优缺点,影响,改进,渊源。四个大点,各位历史大家,救救孩子

秦始皇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半两其形制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而来,方孔圆形,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
秦始皇不仅对货币的质、量、形、用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集中了钱币的铸造权,严禁私人铸钱。实际上秦半两在铸造技术方面并没有超过先秦各国的铜铸币,它的流通信誉是靠国家的法律来维护的。云梦竹简《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早在秦惠文王二年,初次行用钱的时候就把钱币的铸造发行权掌握在王室手中了。秦钱不铸地名,正是铸币发行权集中的反映。秦始皇改革币制,一方面废除各大小诸侯的旧币,另一方面严禁民间私铸,巩固加强国家的铸币权和发行权,这也是秦始皇统一货币最重要的措施。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