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时间 » 经济因素对大豆期货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大豆期货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5-20 09:17:20

⑴ 当前的基本面因素如何影响大豆期货

周四,受助于美中恢复贸易磋商希望重燃, CBOT 大豆收高。周三称,中国对美国广泛贸易改革的要求做出了书面回应。商务部高峰称,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后,两国贸易领域已恢复通话和沟通。然而,尽管华盛顿和北京在贸易谈判方面取得了进展,但 CBOT 大豆期货削减涨幅,因交易商关注期末库存增加。国内豆类震荡运行,等待中美贸易明朗。操作上,建议短现参与,或豆油买 5 卖 1 套利持有。

⑵ 举例说明经济周期对期货交易的影响

经济周期是经济大气候,任何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无法规避大气候景气程度对自身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商品的生产消费关系、供求关系更是和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紧密相连,商品价格的波动也就和经济周期的运行息息相关。

在【复苏】阶段:一开始,商品产量和价格均处在周期性的最低水平,而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需求增长、生产恢复,价格逐步走高。

在【繁荣】阶段:这是一个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投资、需求的持续扩张使得社会众多元素处在供小于求或是预期中供小于求的状态,价格被一再刺激,推向高峰。

在【衰退】阶段:在疯狂的投资和生产之后,预期需求的破灭之后,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经济开始滑坡,价格迅速下跌。

在【萧条】阶段:处在谷底的经济对应的是投资、供给、需求都处在低位,价格处在低位并继续下跌。

另外由于价格的波动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商品处在最高点时,可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

本次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商品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原油、铜、橡胶、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暴跌,其中原油期货从最高147美元/桶一路跌倒最低33美元/桶

⑶ 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上来看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因素特别是大豆生长时期的天气,全球经济情况,石油价格。

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农资成本上升,比如化肥,农机用油成本提升,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2)原油替代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作为替代品的工业需求上升,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2008年的大豆上涨和大豆用于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猪周期对大豆需求影响。当猪肉价格较高的时候,养殖户可以承受较高的价格,当猪肉价格较低的时候,养殖户对饲料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时猪肉价格下降的时候也容易促使养殖户使用更多的豆粕替代品。

深度解析影响大豆涨跌的主要因素

⑷ 影响大豆价格的短期因素

拉尼娜现象年分别为1988-1989年、1995-1996年、1998-2000年、2000-2001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

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CBOT大豆主力合约由567.25跌至452.6美分(1999年1月13日,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政府宣布对本国货币雷亚尔实行贬值,并任命费朗西斯科·洛佩斯为中央银行新行长。巴西为大豆主要出口国家,但是金融危机巴西货币贬值导致大豆价格相对下跌

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CBOT大豆主力合约由477.75跌至442美分(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达到相对高点,互联网泡沫崩盘,金融危机对大豆价格形成利空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CBOT大豆主力合约由925.5涨至1594.75美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CBOT大豆主力合约由940.75涨至1375.25美分。(这两次的美国股市,和全球经济处于增长阶段,天气因素叠加,大豆价格相对上涨

大豆走势影响较大的是天气因素,另外是全球经济情况,要是遇到较大的金融危机,即使遇到偶尔的极端天气,大豆价格也不容易相对上涨。

深度解析影响大豆涨跌的主要因素

⑸ 大豆期货的宏观状况

美联储(FED)1月30日公布了2013年首次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并帮助确保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达到与目标最一致的水准,委员会将继续以每月40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以及以每月45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较长期国债。委员会维持把所持机构债和机构MBS回笼本金再投资到机构MBS的现有政策,以及通过标购继续延长所持国债年期。上述措施,应会对较长期利率构成下压,支持抵押贷款市场,并扶助更广泛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在0-0.25%的区间不变,且目前预计只要失业率仍在6.5%之上,通胀一两年内不超过2.5%以及较长期通胀预期仍良好受控,这一水平将是合适的。为决定维持高度宽松货币政策多久,委员会还将考虑其他信息,包括其他就业市场状况数据、通胀压力指标和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读数。在委员会决定开始撤出宽松政策时,将采取符合就业最大化和通胀2%较长期目标的均衡措施。
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3日以285票对144通过了此前由共和党方面提出的临时性债务上限提高方案,从而使美国联邦政府在今年5月19日之前继续进行必要的举债活动,以防发生债务违约。白宫方面对此表示认可和欢迎,称这使得美国暂时远离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日签署了名为《2012年美国纳税人减税法案》的财政悬崖议案,这项法案将解决或者推迟大部分的财政悬崖。根据协议,美国将在2013年向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增税,并把将在2013年年初启动的约1100亿美元政府开支削减计划延后两月再执行。该法案对提高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美国2012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2%,二季度实际环比增长1.3%,三季度实际环比上升3.1%。美国商务部1月30日公布初步数据显示,美国2012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年化环比下降0.1%,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萎缩,远逊于预期的增长1.2%。2012年GDP同比增长2.2%。
美国制造业活动状况在今年1月份大幅走强,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了自2012年4月份以来的9个月新高。显示在美国政界于年初顺利化解了“财政悬崖”危机之后,制造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好转。1月份的ISM制造业PMI指数为53.1,相比去年12月份的50.2大幅走高,同时也大大高于各界投资者所预期的50.6。此前在去年年底之际,ISM制造业指数曾一度走低,并在11月份是陷入50以下的萎缩区间,美国2012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年化环比下降0.1%,一方面是受到了飓风“桑迪”带来的恶劣气候状况冲击,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美国“财政悬崖”危机打击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2012年10月CPI同比上升2.2%,11月CPI同比上升1.8%,12月CPI同比上升1.7%。2013年1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5.5万人,预期增加15.0万人;11月修正为增加16.1万人,初值为增加14.6万人。美国12月失业率为7.8%,预期为7.7%;前值修正为7.8%,初值为7.7%。美国经济稳定增长,通胀水平仍然较低。在失业率未降到6.5%,同时通胀率低于2.5%情况下,美联储会维持目前宽松货币政策。
欧元区自2011年1季度以来GDP增速一直在下滑,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负增长,第三季度下降减缓,同比增长-0.8。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回落到较低水平,2012年10月、11月和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同比上涨2.5%、2.2%、2.2%,欧洲经济有趋于稳定迹象。欧元区1月经济景气指数继续回升,已连续三个月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回升,已连续两个月回升。1月10日,欧洲央行决定维持指标再融资利率在0.75%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随后发表讲话,指出欧元区经济的弱势将持续至2013年,但欧元区经济将在2013年逐步好转,欧洲央行主要职责是维持物价稳定,而非充分就业。欧洲央行没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1月29日,日本政府内阁批准了92.6万亿日元(1.02万亿美元)的2013财年预算草案,这也创下了日本财政预算的记录最高水平。根据该预算案,在92.6万亿日元的预算中,有43.1万亿将来自于税收,另外42.9万亿将来自于发债。1月22日在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结束后,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以7票对2票通过了2%的通胀率目标,取代了目前1%的目标。日本央行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称,央行将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尽早实现上述通胀率目标;但同时警告,货币政策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日本央行还决定实施“开放式”的货币宽松政策,承诺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持续购买金融资产并维持实际上的零利率政策,以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该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原定于今年年底到期,规模为101万亿日圆。日本央行预计新计划意味着将在2014年把资产购买规模扩大10万亿日圆。
上述国际三大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它经济体也都不同程度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随着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回落到2%左右,中国GDP2012年三季度同比增长回落至7.4%,中国经济政策更重视稳增长.继2012年10月PMI数据回到荣枯线之上,11月为50.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2月份为50.6%,与上月持平。201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9%,说明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企稳回升。2013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上。
国际宽松政策持续扩张以及经济好转,将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⑹ 哪些因素影响期货价格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上面:
1供求关系
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2经济周期
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政府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5季节因素
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6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人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机商品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抛售或补进,谋取投机利润。
7变动因素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8大户操纵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雄厚的大户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伏。

⑺ 急!!大豆期货基本面分析(近期),哪位好心人给做一份

基本面是从商品的实际供给和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研究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及商品的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等因素对商品供求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供求关系。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商品现货交易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商品的期货价格是对商品供求关系的预期反映,因此,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受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其相应的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所以应关注所交易相关商品的结转库存量、产量、产情报告、气候、经济状况、其它如替代品的供求状况、全球性竞争因素等。
(2)经济周期。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季节性因素。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4)金融市场变动因素。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率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与商品期货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5)政府政策。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6)政治因素。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7)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8)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俗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明显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明显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市场大户与庄家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买进或抛售,谋取投机利润。

⑻ 什么季节是大豆期货的低谷主要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分析农产品期货的季节性行情

农产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季节性周期,也恰恰是农产品这种特有的季节性供求关系变化使得其价格波动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时期内同向运动的趋势性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季节性特征把农产品走势大体分为:播种生长阶段、收获季节、销售淡季和销售旺季等几个不同阶段。又因为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指引,它们的基本面影响因素是一致的,走势基本是联动的,因此,下面我们以几个品种为例,从季节性影响因素这个角度分别对其期货价格走势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种来说,根据自然规律从每年的4月开始,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开始播种,当年9月份开始收割。从10月份开始,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又开始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从这一种植生长周期可以总结出,每年的7、8月份属于全球大豆的供应淡季,大豆青黄不接,消费需求旺盛,因此价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应旺季,现货供应充足,价格多处年内低谷,这一规律从上图CBOT大豆行情长期走势中不难得到验证。
仔细观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来季节性走势图,首先我们可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的相关性很强,纠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来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大豆需求激增,国产大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加之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进口大豆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联动性增强;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节性而形成的的阶段性高点多出现在5月-8月,主要是因为每年3-5月是销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应淡季,这样高点出现在这期间就不足为奇;9-11月份进入大豆收获季节,受供应压力影响价格多处年内低点,产量确定后,随着消费的增加,库存的减少,价格有开始抬头趋涨。不过,每年二月份多是过节时期,市场交投清淡,谷物价格通常盘跌。这些规律都很好验证了大豆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目前正处于8月份,正是供应淡季,又由于目前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严重干旱,国内大豆减产基本定局,而美国大豆产区近期天气也是十分炎热干燥,大豆天气行情再度显现,在大豆收获季节来临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因此依据这一特点可以估计在9--11月份供应压力前大豆可能会形成一个短期高点。
接着再看玉米品种,玉米与大豆的生长周期相差无几,从上图可发现玉米最明显的特征是仲夏到收获期间价格多是走跌。由于新年度玉米产量不确定性的影响,7月份的价格往往达到年内最高价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价格开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获前景可观,价格仍可持续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获季节,由于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压力最大,价格往往会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玉米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着变化。农业部前期发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年)》(以下称《规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按照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这对前期国内利用玉米发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泼了一盆冷水,玉米期价也因此 从1700元/吨上方连续回落至1500元/吨以下。由于过渡打压后,近期的东北农作物用地发生干旱灾害,导致玉米期价产生了"反季节"的上涨行情,但于8月10日将有"吉林省2007年轮换地方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会",届时将销售轮出省级储备玉米10万吨,这对于玉米期价将是一个压力。在供应季节来临前玉米产生大幅度反弹的行情较小,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转到国内外小麦品种上,以北半球冬小麦为例,其播种时间为10月上旬(寒露后)至下旬,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有两个明显的季节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获季节来临之前的春季这一时期惯于下跌。多数年景,小麦价格在1、2月份因资金回拢影响都会经历季节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麦上市后的7月份一般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多处年内最低点;另一个趋势就是从收获季节的低点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麦消费逐渐进入旺季,价格倾向于上涨,春节左右因消费带动价格到达年内高点。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麦集中上市压力下,强麦期价产生了一个季节性低点,随后变于七月底产生了强劲的上涨。
综观以上三个品种的季节性因素对价格变化的长期影响作用,尽管活跃的期货交易可以削弱较明显的价格运动趋势,但特定时节的价格同向波动趋势仍然十分明显。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农产品的价格趋势主要是受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面因素影响。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又是有季节性的,这样每年从作物播种到收获前夕,由于旧年度作物的库存量与新年度作物的产量存在不确定性,作为具有预测效应的期货交易往往容易随着市场对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动;其后随着收获季节到来农产品每个品种的新年度产量情况逐渐明了,必然市场就开始面临季节性的供应压力,若是丰产年头供应压力则最重,价格也最弱。若是减产年头则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上涨行情;新粮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价格对需求、库存等因素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其趋势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进入消费旺季,市场的供需矛盾不断得到深化,此时市场人气越来越旺,持仓量迅速增加,期货价格往往最强,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新概念题材的炒作。因此,季节性因素是我们在制定农产品操作计划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分析上述几个品种价格的季节性走势是建立在对各品种长期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其整体体现出了农产品由供求主导的季节规律性,但其中不时也存在偶然现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获季节的反季节上涨,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大量进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减产,一时间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创20几年来历史新低,处于那种供求严重失衡状态,市场充满了对未来供不应求的预期,季节性收获压力完全被抹煞,导致价格在收获季节一路狂飙。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突发因素,还有一些新概念题材的影响也容易导致价格的反季节性走势。这就提醒我们,在分析相关农产品走势时,也不能只简单地依据其季节性走势来操作,其他阶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时时加以关注并能做出客观评估。
总之,在世界范围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表现突出,当大的供求面严重失衡时,季节性特征往往容易被淹没,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行情。季节性特征是农产品的固有属性,进行季节性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价格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但要把握其长期走势还必须同时兼顾其它大供求面的影响因素。

⑼ 影响大豆期货,豆粕期货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豆粕期货价格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一)豆粕供应情况;(二)豆粕消费情况;(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一) 豆粕供应情况
1. 大豆供应量
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国产大豆,二是进口大豆。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近几年,我国大豆年总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徘徊,其中商品大豆量约为600万吨。我国2008/09年进口大豆超过4,000万吨。
2.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粕生产的成本,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
3. 豆粕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豆粕产量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豆粕产量越大,价格相对较低;相反,豆粕产量减少,豆粕价格则上涨。
4. 豆粕库存
豆粕库存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一旦豆粕库存增加,豆粕的价格往往会调低。
(二) 豆粕消费情况
我国是豆粕消费大国,近几年,豆粕消费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豆粕在饲料业中家禽的使用量占52%,所以牲畜、家禽价格的影响直接构成对饲料需求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牲畜、家禽的价格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 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
1.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从而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2. 豆粕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关商品对豆粕价格影响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豆粕价格高企,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近几年,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出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食品政策的实施,对养殖业及豆粕的需求影响都是直接的。

⑽ 美豆征税,中国经济与大豆期货有哪些影响

目前CBOT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对国际上的定价较影响很大,对国内是直接的。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