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时间 » 清朝后期货币制度影响

清朝后期货币制度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5-04 13:49:45

❶ 从清朝到现在我国货币制度经历了那些阶段的演变

貌似清朝就没有货币制度吧 一直都是沿用的明朝的 直到辛亥革命将满清推翻了 然后才有了货币制度的啊

❷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民国时期货币改革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在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之下,明是因为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民国是因为一九二九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❸ 为什么明清货币制度落后

明清两代以银为中心货币。

明代中期后,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自然特性,天顺以后逐渐成为主导流通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白银是各种货币(铜钱、铁钱、铅锡钱、楮币等)中的主要货币,一切货币的最终职能都是以白银来表现的。当其他种货币在流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滞碍难行、流通不畅时,唯独白银是人人欢迎,亟求获得的一种货财,也就是法币。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同时反过来说,在白银货币化过程中,赋税逐渐走向“专征银”而“不征钱”的道路,推动了国家赋税制度变革,使得明代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赋税采取征收银两的形式成为可能。

白银是一种秤量货币,以两为基本单位。人们通常根据形状、整碎和使用情况将白银分成三种:其一为碎银,即一两以下的散碎银子,形状与重量皆无一定规范,有滴珠、福珠等名称;其二为银锭;其三为银元,是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币,主要流通于闽广地区。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也存在成色足与不足的问题,张燮《东西洋考》中的记载说明了银元存在重量大小、成色的问题,这种情况至晚清时期变得尤为严重,外国商人往往以九成、甚至七八成的银元换取中国十成银锭。具体到明代中国的实际情况,银元并不用于赋税缴纳。银锭,是当时中国的“铸币”形式,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种铸币形式并不是由国家铸造,而是由各地银匠铸造或政府督责银匠铸造而成的,上面镌刻的时间、地点、重量、银匠姓名等印记并不具备国家法定货币印记的法律效力。此即所谓的银两制度。这种银锭不是铸币货币,它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亚当·斯密时代就指出这种条块形状的货币存在称量不便与化验困难的制度上的两大缺陷,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的凯恩斯仍然说:“中国所用的价值标准是白银,但一般来说来,直到很近的时期以前并没有将白银铸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钱粮论》认为,银作货币有两大弊病:以银交田赋,使民间之银"月消日耗","谷日贱而民日穷";以银作交换,"银轻而易赉",也就更能助长贪官污吏和盗贼的贪欲。

我国原本产银不足,《皇朝经世文编》卷二九九称:"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康熙初年,反对禁海的慕天颜即揭示了银荒将至的隐患:"然银两之所由生,其途二焉:一则矿砾之银也,一则番舶之银也。自开采既停,而坑冶不当复问矣。自迁海既严,而片帆不许出洋矣。生银之两途并绝,则今直省所流传者,只有现在之银两。"无论在产银区还是在非产银区,农民都不是货币的持有者,不得不辗转将农产品转变成白银。这一环节当然会使农民遭受利益上的损失。

只有当百姓手中拥有白银以后,他们才能完成国家规定所需缴纳赋税。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古代国家赋税征收几乎难以做到直接征收到户,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逐渐产生代理人阶层。赋税征收主要由包头或揽户负责征收缴纳。通常情况下,包头或揽户是由地方大户、富户或地方势要人家充任。包头或揽户将一定户数或一定范围内人户的赋税集中征收,由他们缴纳至地方政府。他们之所以愿意承担地方赋税征收事务也完全是出于利益获取的考虑。在向地方政府缴纳赋税的每一环节上,百姓又会遭受到层层盘剥,倍受损害。

❹ 清末货币制度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清朝的银两制度,虽然是在封建经济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成长起来的一种货币制度,但在鸦片战争后,起落后性暴露无遗,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诸多缺陷,如形状和重量都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等,显示出它的落后性。

❺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改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异同

应该说:两者当然不同,前者是封建时期的改革,后者是近现代化改革。

❻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
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
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
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
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小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
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
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于宋代、继续推行于元代的纸币制度,它在明代是
继续推行或是被别的货币制度取代,或是与铜钱、白银货币制度并行?它的发展是直线
向前的还是曲折前进的?当时的诸思想家又是如何认识和评论的?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
点介绍和评述。
一、承袭宋元继续推行纸币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继续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参照元代的办法,用钞不用钱,
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由于纸币逐渐贬值,且贬值愈来愈厉害,元朝统治者不得
不放弃专用纸币之法,改行钱钞并用的制度。
明朝的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
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
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
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数目用铜钱支付。
商税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在形制方面,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花
栏,上面横题的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
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以后,虽然继续发行,但仍用
洪武年号。一贯的大钞,长约9. 5市寸,宽为6市寸,一贯以下的小钞,长宽都小得多。
其形制大小钞没有多大分别①。
明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与宋元比较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实行纸币制度的二
百多年间,只有一种形制的钞票。这与元朝的纸币不同。元代在几十年间,自己的钞票
改了几次名称。二是明朝的纸币不实行分界的办法,由于旧钞越来越多,以新换旧、从
中舞弊的倒钞问题十分突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
别对待,同时税务、钞局官员,利用新旧钞票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
则换成破烂钞票送缴国库,从中取利。三是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广,信誉极高,终于成为
明朝的正式货币。在白银流通不断扩展的形势下,大明宝钞的流通范围却越来越小,以
至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傣还是用钞折
付。由于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具有许多优点,在纸币已不通行的情况下,仍被许多
人认为有必要保存。直到明术,还以钞票来代表货币,或称钱钞,或称钞银,而实际上
支付的却是银或钱。这说明纸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另一方面,由于纸币易于印制,易于为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搜刮民脂民膏,弥补财
政赤字的工具,直至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明末,仍念念不忘发行钞票。天启年间(公元1621
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用钞。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给事中何楷
又请行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的行钞建议曾获得在朝掌管财政的大臣倪
元路等人的赞同。最高统治者思宗朱由检更是争不可待,愿行钞法。当时,户部议行钞法

❼ 清代实行什么货币制度

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货币制度,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而且银钱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1000文一两上下。朝廷的重点在用银,尤其不主张用钞。此时的各种交易中,已经极难再见到黄金的影子了。

❽ 后期的清朝怎么没落的那么快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是在清朝走向了衰败,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败。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

原因:

1、中国浪费了太多太多劳动力,导致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朝满族沿袭之前的传统,女人从七岁之后就开始裹脚,美名其曰“三寸金莲”,但是却不曾想到,当时的西方工业革命后,妇女还是主要劳动力。

2、鸦片的毒害,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的商业和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每个民族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时期的中国,有钱人家的富家子弟在嬉笑斗鸟,甚至还聚众违法吸大烟,慢慢吞噬着晚清时期的主要劳动力。

3、清政府胆小怕事,腐败,自私自利,晚清已经参与了几次战争,每次都是以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为结束,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正是因为这些权贵的统治,和这些罪恶的封建恶俗,当然和封建统治达到顶峰后必然衰落的自然规律也是脱不了关系的。更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无知和愚蠢,闭关锁国,看不到西方的先进技术,还误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井底之蛙的思想终究导致清朝走向衰败的。

(8)清朝后期货币制度影响扩展阅读:

清朝结束时间: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

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

❾ 晚晴的财政在太平天国爆发后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 ,对中国 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有深远影响 ,尤其是对晚清财政有根本性的影 响。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到 1873年陕甘回民起义被镇压 ,期间爆发了众多农民起义 ,清政府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为了镇压农 民运动 ,筹集军费 ,同时满足帝国列强的需要 ,清政府进行财政改革 ,使得清朝的财政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财权下移 ,地方财政的势力逐渐增强 ,前清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日益动摇和瓦解。

3. 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前 ,国家的财政 收支稳定 ,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太平天国以后增加了很多新的收支项目 ,旧收支项目也在不断变化。财政收入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几下 几个方面 :第一 ,增长幅度大 ,加重旧税 ,开征新税 ,岁入增加多倍。第 二 ,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 ,工商税比重增加 ,厘金、关税成为大宗财政收 入 ,还增加了公债收入。第三 ,财政收入具有半封建半殖民的性质。财 政支出也由传统的以俸禄为主的支出结构变成了以军费、债务为主的支出结构。

4. 促使清王朝实行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腐 朽的清王朝 ,建立了一个与之对峙的政权 ,与此同时 ,英法联军乘机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紧侵略 ,逐步把中国 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 ,成为清王朝的"外患 "。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 一种比较现实而有效的办法 ,以解除内忧外患。

这样 ,开明、务实的洋 务派也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坚持对外开放 ,陆续创办一批军事企业、民 用企业、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为洋务派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契机 ,为 中国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❿ 晚清金银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货币制度

暂时保留原有制度,对外扩张掠夺,建立类似美联储的机构,印发一种纸币,通过战争使其成为与国际黄金挂钩的唯一货币,建立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