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时间 » 形时空理论期货书出版时间

形时空理论期货书出版时间

发布时间: 2021-05-01 00:19:23

㈠ 时间的形状的图书简介

我可以保证,这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最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
中间的第六章是一段小说体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尘封已久,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但真相往往比小说更惊人。
最后四章是本书的下部。在下部中,作者将细致地剖析时空的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景,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最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万物理论。
关 键 字: 爱因斯坦 科学 牛顿 时间 相对论 伽利略

㈡ 学习江恩的时间周期理论,要看哪些书要怎么入手还有金融占星术有必要学吗

江恩理论的核心是斐波那契数字以及黄金分割率外加黄金比例的神奇数字,让后通过不同运算方法去计算阻力价位,底部价位,这个计算大部分是加减乘除以及π的计算,一般来说要通过反复的计算的方法来测量某一点位的成功率较高,比如06年大盘的底部是998点,07年最高点是6124点,那么6124—998=5126点,然后按照0.5的黄金比例去算,5216乘以0.5等于2563点,然后加上原来的998点的基数=3561点。而09年的最高点是3478点,两者的误差不到100点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后江恩以这个制造江恩方阵来用于计算的。

总来的来说江恩方法还是技术方法,而股市真正的运行规律是好经济基本面紧紧相关的,基本面是真正影响股价的真正推手,最好是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这样你的投资的成功才会提高的。

㈢ 霍金在什么时候出版了什么书

1988年:《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1年:《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膀上》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5年:《时间简史(普及版)》(及插图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10年:《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

2013年 :《我的简史》(My brief history)、《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未来的魅力》、《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

(3)形时空理论期货书出版时间扩展阅读

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看不见。

科学家们对我们已认知的维与可能存在但未被认知的维之间的区别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这就是说,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没有被蚂蚁所认识。

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四维数据构成的(三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根据物理学家的看法还应该有7个维。尽管有这么多的维,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为了弄清这种看法,让我们再以蚂蚁为例展开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蚂蚁在上面行走的那张纸卷起来,直到卷成一个圆筒形。

如果蚂蚁沿着纸壁走,最后它又会回到出发点,这就是压缩维的一个例子。如果能沿着著名的莫比乌斯带走,也会发生上述现象,当然,它是3维的,但如果沿着它走过,总是会回到出发点的。莫比乌斯带从维的角度讲是压缩的,按照物理学它有3个维,但谁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认知成一个维。

这就有点像左图上的人:上行或下行,但永远不会走到尽头。如果蚂蚁不是沿着纸筒弯曲的壁行走,它就永远不会返回到原出发点。这就是二维(或者说被我们所感知的那种维)的例子,沿着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参考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_网络

㈣ 时空理论是谁写的

时空理论的发展史

自从威尔斯提出“时间机器”的设想以来,许多科幻作家都对超时间旅行这一题材感兴趣。当然,除了威尔斯的启发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促进了这类科幻作品在本世纪的繁荣。首先,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时间观念,使人们意识到时间的非线性,懂得时间可以压缩和延伸。天体物理学、物质结构学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推动着人类时间观念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泰勒指出:“宏观和微观的时间概念是迥然不同的”;另一位物理学家弗里特乔夫·凯普拉的解说更简单——时间“在宇宙不同的部分,流速不同”。据说,在黑洞附近的瞬间,可能相当于地球上的万古永世。由于我们居住的星球和宇宙其它地方存在不同的规律,可能还有复数的“时间”。这些见解,和科幻作品中对多时轨的描写有密切关系。“时光倒流”,这种科学上被认为不可能出现、作为论据以否定物体可被加速到比光运动得还快的现象,则为科幻作家所津津乐道。

第一本时间旅行的小说,大概是马克·吐温(1835~1910)写的《一个在亚瑟王廷的康州美国人》(,1889),故事是一个人在被击昏后,醒来时已在古代英格兰,还遇上了亚瑟王、梅林等人。这故事十分有名,造成类似的“回到过去”式故事风潮不断,至今不少电视剧在没题材时都会搬来再用,旧的比如MacGuyver(马盖先),新的如EarlyEdition(未卜先知、拯救未来),都干过这种事。

当时,“前往未来”式的故事不受注目,直到H.G.威尔斯写出《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1895),自从1960改编同名电影后,并将主角改为威尔斯本人之后,“威尔斯驾驶时间机器”的点子一直被重复使用,包括电影AfterTime(两世奇人,1979,根据KarlAlexander于1976年同名小说改编),还有电视剧LoisandClarke:ANewofSuperman(新超人,1993~96)。 在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定义定义。牛顿将时间比谕为“时间之箭”,只有不断前进。那么什么叫时间旅行呢?一般上,是“从当下的时间到达另一个不连续的时间”。《时间机器》的主人翁说:“时间与其他三个向度(长、宽、高)没什么不同,只除了们的意识乃沿著它前进。”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IME and any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pace except that our conciousness moves along it.)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间旅行者,不断往“未来”旅行。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由无数先驱者提出的各种理论吧。

各种时空理论

Relativity(相对论): 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中,假设“光速绝对不变”,即使你的速率逼近光速,你所观测到的光依然以光速进行,你绝对追不上它,因为你的长度变短了,你本身的时间也变慢了。因此,进行光速宇宙旅行会是永不回头的时间旅行,就像电影“人猿行星”(PlanetoftheApes,1968。最近有重拍版)一般,太空人光速旅行了一段日子,地球却已过了数千年。

TheBigCrunch(大崩坠):宇宙自大霹雳创生之后,不断膨胀,如果宇宙是封闭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根据广义相对论,膨胀将停止,并开始收缩,时空逆转,于是一切发生过的事都会像倒带一般重来一遍?答案是不可能,因为“时间之箭”虽然回头,但一切条件经已不同。BlackHole(黑洞):根据相对论,宇宙中应有一种天体,连最高速的光线也无法自它的重力场逃脱。黑洞的超高重力导致了空间扭曲,它的出口可能是“白洞”,之间以“虫洞”(wormhole)连系,而出口之外可能是宇宙的另一处,也可能是另一个“子宇宙”。小说“接触”(Contact,1985,电影“接触未来”1997)便是利用虫洞进行宇宙旅行。如果黑洞中时间也扭曲了呢?于是,以黑洞进行时间旅行也不无可能。

QuantumTheory(量子理论)∶理论中,粒子有可能在有限机率下发生“穿隧效应”(Tunneleffect)或称“量子跳跃”(Quantumleap),因而穿透不可渗透的障碍物。利用这个理论,美国电视影集QuantumLeap(1989~1993,不输不知道怎么翻译)让主角身体的粒子“穿隧”的机率增加,终于发生了时间旅行。

RelativeTime(相对时间)orTheUniversalTimeFactor(宇宙时间系数)∶时间单位是咱们人类划定分割的,对宇宙而言并没意义。当你命令时间机器“回去五月八日上午十一时正”,它会搞不懂,除非你要它倒数“回去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七秒”以前如此你需要一部能够分隔“时间”(这里指一个空间向度)的超级电脑,否则就只好眼睁睁看它运算过热而烧毁。如果要去未来呢?“前往六千秒后!”很好,当电脑带你去到那个未来,你会发觉你的手表也正好走了六千秒。

(宇宙绝对密度)orTheBucketFactor水桶系数)∶整个宇宙有一个密度,和谐而平稳。当你去到另一个时间,两个时间的宇宙都同时发生密度变化,现代宇宙少了一点,另一个宇宙多了一点,于是乎,发生失衡,轰! 这是主要的集中理论,当然对错与否,你是否认为是种伪科学,就智者见智了。

时间倒流之虫孔(WORM HOLE)理论

“因果律”时间旅行故事

最吸引人的是“因果律”,一旦时间旅行发生,因果律必定被扰乱。例如你回到太古时代,杀了一尾鱼,而它正好在演化树上是人类祖先,于是,现代社会中有一整批人消失了。时间旅行对因果会发生什么影响呢?理论有四:

理论A-Fate事实(CircularCausation循环因果):你企图回到过去拯救一个人的命,却发觉那人仍是无可避免的死了,甚至更糟的是,你回到过去的此一行为正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这个理论是四个理论中较合理的。

理论B-AlternateUniverse平行宇宙:回到过去,去救了一个人的命,结果回到现代时,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改变!“量子理论”中,每一个可能的机率都可能产生另一个含有那个机率的宇宙,于是有许多“平行宇宙”。当你回到过去救了那人的命,你只不过创造了另一个平行宇宙,在那个宇宙中那人是活下来了,可是在你的宇宙中他本来就还是死的。但在最近李连杰的电影theone里似乎不是这么定义平行空间的,在其他宇宙的“我”死了能量由其他的“我”平分。关于平行空间,大家由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找苏毅平的小说看。(一套有无数多本的,自成体系,叫网状时间理论)

理论C-Success成功:回到过去,而且杀了你的曾祖父。你真的成功杀了他吗?如果你成功了,你就不可能出生,因此也不可能回去杀了他,因此他就不会死,因此你会出生...?这是一个矛盾的理论,也是其中最不合理的。

理论D-ObserverEffect观察者效应:回到过去,并且成功改变了历史,但只有时间旅行者本身知道历史改变前后有什么不同。这个矛盾是在于,旅行者本身为什么不受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当他回到已经改变后的现代,他可能成了一个陌生人。比如他回到过去杀了曾祖父,回到现代时,发现没有任何能证明他自身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纪录。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灭亡论:对于现实,人们会问:“根据理论A和B,时空穿梭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遇到从未来来访的人呢?”人类的时间如果有足够多,或者说人类的历史足够长,那么很有可能人类最终能够掌握时空穿梭的技术回去影响历史,但事实上并没有看到这种迹象,为什么呢?有一种原因,即人类并未发展到掌握时空穿梭技术的文明程度就已经灭亡了;更糟的是,任何文明物种在并未掌握到时空穿梭的技术都灭亡了(恐怕任何文明物种都对历史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好奇心,希望亲身前去看个究竟);也许,这项技术的掌握是一个过于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延续的文明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当然,历史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或许未来人类已经到过我们的历史中,只是被人们当成了怪物或外星人。单就人类灭亡这种情形而言,并非没有可能,现代,来自人类自身的,如核威胁,以及人类行为之外的如行星撞地球,大火山喷发等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将人类的时空穿梭之梦化为灰烬。这真是个令人沮丧的说法,但不用过于担忧,我相信现在凡致力于时空穿梭研究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这个设想,否则他们后面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让我们集合一些事实(其实就是些电影)来分析一下:电影Terminator(1984,“终结者”)中,未来巨型电脑“天网”(Skynet)派机器人来现代,为的是杀死人类义军领袖的母亲,同时该领袖也派了部下来拯救母亲,没想到该部下与他母亲发生关系,怀孕了他这是理论A,不但没改变历史,反而完成了历史。在第二部(1991)中,前一部的机器人留下的手臂,引起高科技公司研究的兴趣,开发了“天网”的雏型。这也是理论A天网不但促成了反对它的人诞生,也造成了它自己的诞生。但是,故事最后,那只手臂被毁了!这马上成了理论C,手臂毁了,因此不会有天网诞生,也不会有人类义军,所以也不会有人派人来现代拯救母亲,那义军领袖也不会出生可是他们全都还存在!而且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这也是理论D?因果法则或许成为内在限制,然而,人类想象力的无远弗届却也是你我的特权。

我们可以将此种“替人生作弊”的电影类型(无论剧中人物是否回到过去)加进时空理论的玄想,或许勉强可发现一扇较为合理的窗口。假设时空并非单一,有几种“预先”的可能。如果你选了A,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A的人生;如果你选了B,B世界将立刻蹦现。这原是人类自由选择后的必然后果,每一次的“选择”都会在生命中展现某种“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加进时空元素后,所有“必然性”的过去历史都在瞬间化为“可能性”,只要回到过去改变了一些重要事件,时空的连锁异变会从A历史转换为B历史,而且普遍于所有人,因为整组“记忆”在瞬间从A记忆转为B记忆;且这种记忆又预设了B的“真实”发生,因为关键人物亦可回到B历史的过去,甚至加以干涉。然而即使如此,逻辑矛盾似乎仍然存在。问题在于:过去中的“某一点”在那一点上究竟是往A亦或往B?因为同一点可能会被“未来”的某个力量干预,那么到底在“当时”的真相为何?其实,若依上述的非单一时空理论,我们可以这么说:不管当时的历史往A或往B,反正一定是往“某个方向”,而这个方向却非必然,因为人可以回到过去加以“干预”;而一旦干预成功,历史虽会转换跑道,却仍往“某个方向”进行,且这个方向表现在受影响者的记忆中。

事实上这几十年间有很多作家在因果律方面做了很多的艺术尝试,这里做一些推荐。

(1)改写历史在美国作家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科幻小说《绝不通融》里,二十八世纪时空保卫局的首脑马勒毫不留情地将数千名时间偷渡者送到月球上去禁闭,以防止他们所携带的病菌作乱,因为这一时代已经消灭了疾病,人们也相应丧失了对于任何病菌的抵抗力。当时人们还不能够进行双向时空旅行,可是,有一天马勒却意外地发现一个偷渡者使用的是双向时间装置。他好奇地摆弄这个装置,结果被送到过去一个可怕的时代。他好不容易才利用同一装置回到二十八世纪,却被时空保卫局的自动追踪器盯上了,被送往局长室,而坐在局长位置上的正是马勒,这个“绝不通融”的人自然会把任何偷渡者送往月球。可这个轮回究竟是怎么开头的呢?成了偷渡者的马勒百思不得其解。

(2)自我定位读读美国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是有益的。作者设想一九九三年位于美国洛基地下城的时空劳工总部的一个工作人员(“我”),利用美国制造的坐标变换器来到一九七○年的纽约,结识了一个写忏悔故事的人,他二十五岁,本来是个双性人,当姑娘时的名字叫珍妮,未婚而有孕,生下的女婴被谎称为其叔的人偷走了,自己却动了手术变成男性。“我”答应帮助“未婚妈妈”找到玩弄过并抛弃了她(他)的男子。于是他们来到一九六四年的时空,“我”从医院的育婴室里偷走了婴儿,将她送到一九四五年的一家孤儿院。然后,“我”又到一九六三年的时空里找到了那个玩弄珍妮的男子,将他送到一九八五年的洛基地下城,要那儿的军士招募他参加工作。最后,“我”回到一九九三年的总部休息,说明“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原来,“我”就是珍妮!不仅如此,“我”也是一九四五年那家孤儿院里的婴儿、一九六三年那个未婚而受孕的姑娘、一九七○年那位写忏悔故事的男子。更有甚者,“我”同时是窃走婴儿的“叔叔”,是玩弄了珍妮的男子,是被押送到一九八五年的洛基的那个家伙。因此,在角色的意义上,我既是母亲、父亲,又是儿子、女儿。这些矛盾纠葛,都是在“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荒谬固然荒谬,但是,“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可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你们这些回魂尸?”加了着重点的引文,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的发问,答案自然是要由读者来作出的。

(3)互相作用在时间中旅行的人,很可能会遇到以往的自己、将来的自己,作为第三者观看甚至干预以往的自己同周边环境的互动,或者作为第三者窥见甚至干预将来的自己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这样做本身是否会影响到现在的自己呢?美国作家罗恩·克拉特的《逆时旅行寻根记》则描写莎蕾·坦布鲁克小姐租用时间机器人“螺蛳壳”,带上男友蒂姆,回到过去的时空里探宝。当他们发现了藏宝的地点之后,再回到现在的时空里来探寻。这些作品都肯定不同时代的自我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以上分析中所说的“自己”,也可以替换为“他”,换言之,我们同样可以进入过去或未来的时代旁观甚至参与当时的人们的生活,这样做本身会不会改变当事人的命运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在高度理性的教育下成长起来、充满务实精神的人来说,自然不成问题,因为它们目前根本不存在;但是,二十世纪高科技以及科幻小说所熏陶出来的新一代人,熟悉这类问题并且对它们津津乐道,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4)时空漏洞南斯拉夫作家戈兰·赫德克的科幻推理小说《戒指》却是别具匠心的。作者回避了时间旅行的具体手段,却利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构想了这样的情节:主人公“我”作为科学家,不仅拥有并能驾驶时间机器,而且利用新技术五分钟内就在计算机帮助下学会了古荷兰语,回到十七世纪,在调味品与黄金等值的阿姆斯特丹,以一品脱的干胡椒就换得了一枚钻石戒指,将它带回二十世纪。“我”不愿在寻找新的珠宝商这件事上费心思,于是总是去找同一位珠宝商,只不过每次都比前一次提早一小时,这样,对“我”来说,这位珠宝商自然是熟悉的老交情,而对珠宝商本人来说,来买戒指的“我”每次都是新顾客。而且,“我”每次来,都是买同一种(准确地说,是同一个)戒指,而同一个戒指居然可以售出多次!回到二十世纪之后,“我”同时销出了九十四个一模一样的钻石戒指,发了大财,而对此大感怀疑的检察官即使得知真相,也对“我”无可奈何。通过时间旅行来从事“投机”买卖,算是致富新方吧!

结论

时间旅行至今还没有显露其现实可能性。尽管如此,提出这一观念是了不起的。总的说来,人类虽然还缺乏超时间旅行的实践,但却已经在幻想中畅游时间的长河,由此而产生的科幻作品就其内容而言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从幻想到现实之间,而我们已知的任何主体都是一个过程(因为生命本身就有过程性)。换言之,旅行者本身存在于时空之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旅行者超越自然时间的节拍而向未来世界运动,必然立即以相应的加速度趋于衰老,并在超过一定界限后死亡;如果旅行者逆转时间的方向而向过去世界运动,那么,必然立即以相应的速度变得幼小,甚至进入诞生前的状态。这样,旅行者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主体,也就无法完成相应的旅行。从威尔斯提出关于“时间机器”的设想以来,人们并没有在制造这种机器方面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与此相应,科幻作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此往往也语焉不详。事实上,这类机器本身同样摆脱不了时移法则的制约。人们是否能够克服上述难题而使自己不仅能在空间自由旅行、而且获得超时间旅行的自由,历史的发展终将给出答案。

㈤ 江恩理论的书籍有哪些

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

在本书中,江恩奉献出了他40多年交易经验的精髓。他认为在商品期货市场中,交易者应当自助,并遵循各种数学规则,这样做才会产生利润。江恩不相信赌博或不计后果的投机。他认为商品期货交易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是一种赌博,而是一种在遵循各种规则下的安全行业。

江恩角度线与时间之窗

本书以中国证券市场实战案例诠释江恩理论,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及图表为读者分析了江恩角度线的基本原理,并应用江恩理论预测了中国股市未来的趋势。

江恩精髓 形态、价格和时间

这是一本关于江恩理论核心的著作,台湾地区将其译为《甘氏理论》。本书第一次呈现给大众——在交易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江恩分析方法的全面视角。

江恩时间循环周期

本书是以实战案例诠释江恩理论的著作:以中国证券市场案例诠释深奥的理论,系统阐述时间循环周期的定义和运用。本书用霍金的理论首先对“时间”为何物做出了解释,然后再导入循环和周期的定义,最后引出江恩的时间循环周期和圆形循环周期,并实际地运用于预测股票市场,指导投资者日常的具体操作。

江恩著作/书籍之江恩价格与形态

本书主要介绍江恩理论,并采用了极其浅显易懂的写作方式,以使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能看懂。本书前面六章(第1—6章)以理论为主,介绍了江恩理论众所周知的基本图形——波动图,也简单介绍了江恩鲜为人知的部分理论框架——金融占星术。后面两章(第7—8章)以案例分析为主,介绍了投资者常用的一些技术形态。

江恩著作/书籍之甘氏理论 : 型态-价格-时间

江恩股市定律

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和着重阐明具有实用价值的基本原理。

江恩华尔街45年/四十五年

其中谈到了时间循环规则,3日走势图和9点摆动图,如何交易看涨期权、看跌期权、股权和权证,以及以小风险获取大利润。在这本著作中,关于短期价格调整的规则对任何投资者都是一种宝贵的规则。本书是第一本被译成中文正式出版的江恩的著作,总结了其在45年交易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江恩交易战法

本书作者希马·雷迪是一位拥有特许市场技术分析师职称的久经投资“杀”场的一线交易员,长年研究江恩投 资思想,并将其结合实战,在《江恩交易战法》中,她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逐一介绍了江恩 的交易法则与市场预测方法。她解释了如何在所有交易品种中和在所有的市场环境下应用江恩对于价格、 形态和时间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投资者正确认识江恩理论,并为投资赢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恩教程图表册

本书中的图表绘制于江恩交易生涯的黄金时期,涉及股票、指数、期货等不同交易品种,包含日、周、月等不同时间周期,其描述的交易包括两部教程以及《华尔街45年》《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等书中的讲解内容。

㈥ 求西方哲学重要书籍(按时间顺序,详细的),谢谢

1、巴门尼德篇(前387~前347)
Parmenides

[古希腊]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其家世中有雅典贵族血统,并与雅典名流交往甚密。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亲临现场并写下了名篇《申辩》。公元前38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柏拉图回到雅典,在郊外创建一家学校,即著名的柏拉图学园。

《巴门尼德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之口对自己以往借少年苏格拉底之口表述出来的“理念分离”观进行诘难和批判,对自己以前的理念论进行批判反思,提出的核心问题是相反的东西能否相互结合起来,指出了少年苏格拉底坚持理念与事物相分离的理论所产生的无法克服的困难。在第二部分,柏拉图借巴门尼德之口提出了八组假言推理并进行了具体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继续探索了如何达成对上述核心问题的初步解决。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中译本)

2、形而上学(前384~前322)
Metaphysika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著作极为丰富,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论灵魂》、《天论》、《动物志》、《论植物》、《诗学》、《工具论》等。他的学生(特别是安德罗尼科)编辑整理了他的大部分著述。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论述一般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认为,哲学是一种智慧的科学,是关于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哲学尽管在实用性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差,但在探求原因方面却优于其他,因而也就更具认识价值。事物的原因可区分为四种:“形式因”、“质料因”、“变化因”、“目的因”。形式因是事物存在最基本的依据。在本体论上,事物的存在首先就是实体的存在。实体是个体的,是具体的、客观的存在。实体并不依赖于主体;实体之外的其他范畴则只是对实体的属性加以界定的谓词,亦即是量的范畴。独立的质料或独立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将形式同质料加以结合的一种活动。单纯的质料只是潜在的实体,而形式才是实现的本质,亦即真正的现实实体。形式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是事物的本质的规定性;形式作为普遍的通式也是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同时是事物之所以有如此这般追求的动力,亦即是目的因与动力因的集中体现。质料是事物的目的可以得到实现的可能,从而也就是消极的。形式因只能求助于某个永恒的、非感性的实体来加以解释,这也就是事物的“第一推动者”:某种不被运动而也有运动的东西于是也就是永恒的、现实性的实体;进而言之,“神是有生命的,生命也就是思想的现实活动,因此神也就是现实性,也就是其自身的现实性,他的生命也就是至高无上的善和亘古永恒”。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哲学问题的著作,对以往的哲学进行了可贵的总结;它对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而上学》和其他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绝对权威;本书所论证的大量术语成为近代以至现代哲学探讨得以推广的立足点,特别是由这些术语衍生的概念更有许多造就出新近的许多学说。《形而上学》对人类认识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译本)

3、物性论(约前99~前55)
De Ratura

[古罗马]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前99~前55),生于罗马共和国末年,约与凯撒同时。除《物性论》外,历史上未留下有关卢克莱修生平业绩的任何可信记载。

《物性论》以拉丁文的抑扬六步格诗歌体写成,溶哲学、自然科学和诗歌为一体。全书共分6卷,分别论述宇宙无限、原子运动、心灵本性、肖像与感觉、生命起源、以及自然、社会中的奇异现象。《物性论》认为全部自然都是由不变始基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坚实而不可再分的终极因素,有大小、形状、重量上的区别,可以永恒运动存在且数量无限;原子偏离轨道的倾斜导致相互撞击、结合,构成万物;当这些原子由于各种原因相分离的时候,事物也就走向死亡。虚空是无形体的存在,是包含在坚实物体之中、为原子的运动提供场所和条件的不可见的始基;它与作为始基的原子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包含而自然创造出万物。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物质循环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4、新工具(1620)
Novum Organum

[英]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实验科学的奠基人。1626年3月底的一个寒天,为研究冷冻与防腐,不幸得了支气管炎,在4月复活节的早晨与世长辞。培根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网络全书》的序言里称培根为导师,说他完成《网络全书》这部巨著就当归功于培根的激励和指引;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说:“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培根取得这样的地位是与其代表作《新工具》密切相关的。

《新工具》的目地是扫除人类认识道路上的障碍:观念的错误和论证方法上的错误。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传统的经院哲学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卷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科学的归纳法。

该书指出,在经院哲学统治下,有四种错误的观念: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假相就是不如实地反映事物本身,而是另外增加了不属于事物自身的东西。种族假相来自于人类的成见和狭隘性,感官的无能,它以感官做事物的量尺,因而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每个人由于环境、教育和能力的不同,使人们注意不同的东西;市场假相即语词对思想的影响;剧场假相是指由于哲学的教条以及一些错误的论证法则导致错误认识。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探求事物,通过经验并依据经验,从经验中导出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据《中外社会科学名著千种评要-西方哲学》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5、哲学原理(1644)
Principae Philosophiae

[法]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哲学家。笛卡尔生活时期的法国,宗教保守势力很大,他一生很谨慎、深居简出,力图避免宗教保守势力的迫害。但他还是很有学术勇气的,他指出经院哲学体系一派胡言,强调运用新的理性的方法建立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新哲学,但他没有采取激进的方法,而是以隐蔽的形式使进步的思想内容与宗教势力能够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哲学原理》具有这个特征。

本书共分论人类知识原理、物质事物、可见世界、地球四部分。该书首先指出,为了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追求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不仅怀疑现有的一切知识和观念,而且可以怀疑宗教教义和我们的身体诸方面,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作为理论演绎的出发点和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我在思维并且在怀疑,因而我存在并且是不完满的,我心目中完满的观念只能来自最完满的上帝;由于上帝包含了所有各种属性(包括“存在”这种属性),所以它必然存在并且是外部世界客观物质存在的源泉。所以,自我(心灵)、上帝和物体这三种实体是存在的,其中前者的根本属性是思维,不是由物质产生的并且不以物质为转移;后者的根本属性是广延,不能思维且不具备产生思维和意识的能力。确定了这三种实体的存在,就完成了“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为建立哲学和人类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译本)

6、人类理解论(1671~1690)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英]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52~1740),英国哲学家。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兼律师的家庭。1668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67年到后来英国辉格党风云人物沙夫茨伯利伯爵家作家庭医生和秘书。1682年,沙夫茨伯利在同代表王家势力的托利党的斗争中失败逃往荷兰,1683年,洛克也追随前往。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后,在政府中历任要职,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理论家。

《人类理解论》中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度和范围。”该书提出著名的心灵“白板”说:“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经验分为两种:对外物作用的感觉,可以得到了黄、白、热、冷、软、硬、甜以及一切所谓可感物等等观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即内经验就是人的心灵对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思想,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人心的一切作用的考察和注意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7、人是机器(1747)
Lhomme Mochine

[法] 茹科安•奥弗雷•拉梅特里(de la Mettrie,1709~1751),哲学家,出身于法国西北部圣马洛城一个富商家庭。1747年,在荷兰他匿名发表了《人是机器》一书,因对上帝的不敬遭到当地僧侣和贵族的仇恨和诽谤,并扬言要对他处以极刑,不得不逃亡到普鲁士。在“开明君主”腓特烈二世的庇护下继续行医和写作,并任宫廷御医。1751年因食物中毒死去。安葬时,腓特烈亲致悼词,对他的学问和人品推崇备至。

《人是机器》以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为起点,按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体系分成对立的两派:唯物论体系;唯灵论的体系。心灵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的名词。一个思想谨严的人在使用这个名词时,只是指我们身体里那个思维的部分。该书认为:“人是机器,……而又是一个动物。”“人体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食料支持它。”人只不过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些。只有教育才把我们从动物的水平拉上来,终于使我们高出动物之上。人作为个体不同于另一个个体的原因在于体质和体液的不同。心灵和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

(据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译本)

8、纯粹理性批判(1781)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德] 伊曼努尔·康德(Lmmanuel Kant, 1724~1804),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一生最著名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后两个批判的基础。

分析判断宾词预先已隐含在主词之中,这种判断不过是把预先隐含在主词中的东西推导出来而已,是先验的,不依靠经验就可以演绎出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综合判断中宾词预先不包含在主词中,宾词只能由经验提供,由经验提供的宾词扩大了主词的内涵,增加了主词的内容。但是综合判断没有普遍必然性。数学等科学知识表现为综合判断,同时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具有先验的性质。数学等科学知识的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呢?这是《纯粹理性批判》提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
(据《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张世英著)

9、精神现象学(1807)
Phanomenologie des Geistes

[德] 黑格尔(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符滕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的一个税务官家庭,少时聪颖勤奋,5岁入拉丁语学校,7岁入斯图加特城中学,不仅广泛观察周围事物,细心琢磨各种矛盾现象,而且特别喜爱研究和思考历史,并且阅读和摘录了洛克、休谟和康德的哲学著作。1801年他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时,抱着立志让哲学说德语的目的着手写作本书。

《精神现象学》分为序言、导论和正文三个部分。正文又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绝对知识6个部分。

该书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概念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具体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真理是全体。真理不存在于直观或直接知识,真理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的那种完满的本质。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自身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向自己的对方和他物转化,然后又以对方或他物为中介,通过中介反映自身,最后回复到自身的同一性的过程。真理与谬误不是孤立的、彼此隔绝的,真理是通过克服一系列错误达到的。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克服、扬弃错误的过程。

该书认为精神发展的个体发生学历程和种系发生学历程是一致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真实的精神,伦理;自身异化了的精神;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无论是以个体意识为对象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还是以社会意识为对象的精神,都还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实现。只有在宗教和绝对知识中,意识才以无限的绝对精神为对象,意识才发展成绝对精神,使主体与客体达到最终的统一。宗教以表象把握绝对精神,导致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必须上升为绝对知识。绝对知识是用概念把握绝对,也就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认识。

(据商务印书馆1962、1979年中译本)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德] 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近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唯意志论创始人。生于德国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出色文化素养和强烈自由精神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个热衷交际文化名人、对家庭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女作家。1814年与母亲决裂迁德累斯顿后,叔本华潜心写作,花四年时间写成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8年8月出版。

本书共包括三版序言和“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四篇,以及题为《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

该书从主客体的关系入手来解释世界:“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表象的世界具有主体和客体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中前者是支柱、基础和条件。偏执其中一端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直观表象包括时空、感性直观、悟性和物质;抽象表象是概念,直观是一切知识之源。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Cours de Philosohie Postive

[法]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rn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论创始人。1818年起担任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后因意见不一致而另设课堂,讲授自己的思想体系。1832年起当了九年的巴黎工学院教授,1848年创立了“实证哲学协会”。主要著作有《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哲学教程》。

该书首次提出了反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论点,认为只有依靠观察和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相应有三种方法:神学方法、形而上学方法、实证方法。神学阶段人类探讨的主要目标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即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力求控制外界又无能为力,只好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神来代替无限夸大的人;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前一阶段的改头换面,人们把超自然的神改换成抽象的实体和力量;到了实证哲学阶段,人们不再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承认不可能有绝对的概念,而是依靠观察和推理去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据《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基督教的本质(1841)
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

[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1830年,他匿名出版了《论死与不死》,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遭到教会势力和封建政府的迫害,被迫迁居偏僻的布鲁克堡村。1860年,费尔巴哈举家迁居纽伦堡。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873年4月13日,逝世于纽伦堡。

《基督教的本质》建立了以自然和人为核心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全书分为三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续写的解释、注解和引证。该书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客观化为一个外在于人的精神性实体,人创造了神;人的异化物成了人的异己的力量,人被自己的创造物上帝所束缚。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特性,都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属神的本质的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崇拜。人肯定了上帝,便否定了自己。为了恢复人的权威,就必须揭露宗教的本质,否定上帝。

“上帝一般地就是类概念”。上帝的本质,并非某个个别人本质的异化,而是人的“类”本质被对象化为不同于任何个别的人并独立于任何个别人的绝对本质,并正是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人们的崇拜。“类”概念的客观化是宗教的认识论根源所在。从哲学上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即“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无神论的基本前提。
(据《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载,荣震华译)

13、权力意志(1888)
Der Willet zer Macht

[德]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哲学家、诗人,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成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他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权力意志》影响了后来许多思想家。

《权力意志》是尼采逝世后由他的妹妹等人根据作者生前的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打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旗号。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韧不拔的创造性;不再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它倡导“相信我们的自我胜似相信精神”。由于基督教道德和一般民主观念的影响,尘世间的人也就有了良心,有怜悯之心和忏悔的要求。在以往的价值评估中,这似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恰恰是人的孱弱的象征。在弱者那里,道德与信仰的要求还原成为对生命、健康、荣誉的渴望。而强者则摈弃了这些要求,留下来的只是对意志的“服从”。强者只是而且也只能“以肉体为准绳”。于是弱者的渴望也就成为强者的出发点,而支撑着强者前行的是具有强大能量的意志,亦即“权力意志”。
(据商务印书馆于1991年中译本)

14、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
Time and Free Will

[法]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中学时它就写好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凭它他又获得了博士学位,该书是他的代表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认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心理的绵延,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是意识深处心理绵延的产物。空间是纯一的,空间的各物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而作为人的内在意识变化的绵延——时间则是不间断的不可分割的质的众多体。在社会生活中,外界的种种不同状态引起了人们内在的种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互相渗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组成了一个整体,并把过去与现在联在一起;由于想到这些状态的根本区别,意识就把它们看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即把它们在其原存在的空间内排成行列,彼此外在化。这样,绵延因空间化被改变成了纯一的时间,外界也就呈现先后状态。只有抛弃感觉、概念等方法,通过深刻的内省才能掌握绵延。

15、实用主义(1906)
Pragmatism,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

[美]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实用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出身于一个神学家庭,曾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并于1876年任该校的心理学讲座讲师,1880年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信仰的意志》,《宗教经验种种》等。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史是人类几种气质的冲突的历史,经验主义在气质上属于刚性的,重视感觉,缺乏宗教信仰,持多元论的、怀疑的态度;唯理主义,属于柔性的,有宗教信仰的,持一元论的、武断的态度。经验主义不信仰宗教,理性主义则独断专行、抽象、不能解释现实。实用主义哲学则既能像理性主义一样,含有宗教性,又像经验主义一样,能保持和事实最密切的联系。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16、原始思维(1910~1922)
ПервобЫытное Мшление

[法] 维·布留尔(ЛЕВИ БРЮЛЬ,1857~1939),生于法国巴黎。1899~1927年任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后又任人种志研究所所长、巴黎科学院院长。关于原始思维他出版了三本著作,1910年出版《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22年出版《原始人的心灵》,1927年出版《原始人的灵魂》。《原始思维》是《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和《原始人的心灵》两本书的编译本,最初是俄文版。

《原始思维》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还没有分化的、具体的思维。原始的思维中没有概念,只有丰富的表示人与物的专用语。原始人计算时,不能把数和对象分开。原始人反映在他们头脑中的是“心象概念”,它就像画出了细微特点的画面。原始人凭借记忆积累了大量“心象概念”,这是他们思维的基础。原始人思维的基础是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的具体形式就是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崇拜、风俗和语言。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的映象与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运动因素融为一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译本)

17、存在与时间(1927)
Sein und Zeit

[德]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rgger,1889~1976),现代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胡塞尔的学生和合作者,《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的编辑。1922年被任命为马堡大学哲学教授。

《存在与时间》的目标是追寻存在的意义。即存在为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海德格尔指出,传统的本体论所论述的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往往用界定存在者以代替存在,必须把本体论放在现象学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人出发研究存在。人作为特殊的存在者即是此在。此在在追寻和领悟存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表现了存在。此在的基本结构是在世。在世即此在与他人和他物打交道,前者为烦神,后者为烦忙。此在的本质特征是展开。此在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与他人联系起来,形成相互关心、相互排斥、以及互不关照三类关系;此在与他人经过相互竞争形成平均状态,建立起削弱人敏感性的公众意见,这就是此在的共在方式;此在以闲读、好奇、两可的方式存在,寓于其所烦忙的世界、所烦神的众人中,这是此在的沉沦,是此在受众人的统治。
(据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

18、沟通与社会进化(1929)
Die Kommunikeon und die Sorialeuolutin

[德] 哈贝尔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尔马斯一贯主张哲学研究应与经验科学相结合,并要勇于面对现实,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各种社会现象。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他先后发表了《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与兴趣》、《文化与批判》、《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构建了一个以“交往”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批判理论”,《沟通与社会进化》正是这个设想的理论概括。

该书循序描绘了三个理论层次:关于沟通的一般理论;关于一般的社会化理论;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

哈贝尔马斯认为,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沟通行为是最根本的社会行为,因而普遍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确定并重建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在哈贝尔马斯看来,言语的有效性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依据上面的分析,这四个方面也就是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这样我们分析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进化理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㈦ 推荐基本关于期货方面基本的书籍

关于期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目录如下:
A. 入门基础
1. 期货交易入门
2. 期货交易百态图
3. 漫画期货
4. 期货名词解释

B. 期货故事
1. 从5万到1300万的传奇
2. 从5000到500万
3. 华尔街操盘高手
4. 期货操盘高手
5. 期货故事---从一万到二亿的传奇
6.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7. 期货人生---真实的神话故事
8. 我做了一回庄

C. 理论研究
1. 金融期货期权大全
2. 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
3. 期货操作学
4. 投资者如何建立自己的期货分析操作体系
5. 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技术分析原理

D. 经典书籍
1. 股票做手回忆录
2. 混沌操作法---大趋势
3. 金融炼金术
4. 金融市场技术分析
5. 精明交易者
6. 逆向思考的艺术
7. 期货交易技术分析
8. 期货决胜108篇
9.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墨菲
10. 日本蜡烛图技术
11.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12. 投机智慧
13. 系统交易方法

E. 黄金专栏
1. 炒金:黄金投资实战宝典
2. 炒金炒汇100击

F. 股指期货
1. 股指期货

G. 高手经验
1. 美国期货专家经验谈109集
2. 和讯论坛精华帖第一部
3. 和讯论坛精华贴第二部
4. 均线专辑之流水原理
5. 美国期货专家经验谈
6. 如何成为期货市场赢家
7. 其中致命的交易错误
8. 期货心路历程
9. 如何面对交易困境
10. 移动平均线买入时机
11. 止损的艺术
12. 爆仓三部曲
13. 暴利蕴含致命危险
14. 观察比预测重要
15. 价格为船,均线为道
16. 交易中最重要的

㈧ 期货中的时空理论是什么

珍爱家庭远离期货。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