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鸡蛋事件对期货影响
『壹』 欧洲“污染鸡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了吗
在农业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近来欧洲的“毒鸡蛋”事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表示,欧洲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鸡蛋产品获得中国政府的进口准入,也就是说没有欧洲的鸡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金发忠提到,我们国家对农药的管理,依照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未经登记的产品不得投放使用,从事农药生产和经营也有严格的许可制度,严禁“氟虫腈”用于家禽养殖业。
金发忠指出,针对欧洲发现的情况,我们将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重点是加强农药兽药的管控,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防止滥用。同时,加强生产行为的督导检查,确保生产行为的规范,防范于未然,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
『贰』 如何看待欧洲毒鸡蛋事件
偶发事件,人为失误造成。重点处理流程太惊人,每一颗鸡蛋都能追溯到来源的农场。及时销毁
『叁』 早在毒鸡蛋事件之前 用英语怎么说
早在毒鸡蛋事件之前
英文:Before the poisoned eggs。
或者:Long before the poison egg incident。
『肆』 "毒鸡蛋"风波给欧洲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8月4日,荷兰、德国各大超市纷纷下架一些怀疑含有有毒成分的鸡蛋。与此同时,荷兰政府也在从本国、德国和比利时的市场紧急召回数百万枚“毒鸡蛋”。“毒鸡蛋”丑闻曝光以来,欧洲消费者深感不安,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
监管缺位,“吃个鸡蛋都不能让人放心”
有报道称,此次“毒鸡蛋”风波将使荷兰家禽养殖业遭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数百万欧元。该事件再次暴露了欧洲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欧洲公共健康的巨大风险。“以前一直认为欧洲的食品很安全,可是自从曝出马肉丑闻之后,很多人就对欧洲食品安全的信心降低了,这次毒鸡蛋事件更是让消费者不敢再对欧洲的食品放心了。”比利时一位民众说。
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3日强调称,涉事农场已经被锁定,相关鸡蛋也被封存,“局面已得到控制”。但很多欧洲民众表示,在这次毒鸡蛋事件过程中,荷兰有关部门不仅监管缺位,而且对公众健康不负责任,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彻底公布这一丑闻。如果欧盟不能从这次丑闻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欧洲食品安全前景堪忧。“吃个鸡蛋都不能让人放心,还能指望其他食品安全可靠?”
确实是呀,吃个鸡蛋都不让人放心,希望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给老百姓一个食品安全的环境。
『伍』 欧洲“毒鸡蛋”污染范围扩大中国市场有影响吗
欧洲“毒鸡蛋”风波愈演愈烈,8月8日晚间消息,英国、法国也通报发现了进口自荷兰的问题鸡蛋。而这一场风波会影响到国内鸡蛋市场吗?
“毒鸡蛋”事件会刺激国内鸡蛋涨价吗?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欧洲“毒鸡蛋”会不会影响到国内的价格变化。
记者从一亩田、新发地提供的数据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鸡蛋价格从6月底开始冲高,从6月初的4.64/公斤,一路上涨,到8月底突破7元大关。但是蛋价到进入8月后价格起伏明显。在8月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价格一度突破8元大关,报8.28元/公斤,随后又明显回落,8月8日已经回归到8元以内。而突破“8元大关”的节点也正是欧洲“毒鸡蛋”事件被曝出的前后。部分网友担心国内鸡蛋价格也受到此事件影响,在本来就走高的情况下,继续推涨。
不过,据了解到,我国鸡蛋出口量非常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可查询的年度数据,2015年全国鲜蛋出口数量为1207.02百万个。一般来说,一个鸡蛋约为50到60克,一公斤鸡蛋是16到20个。以一公斤鸡蛋16个计算,2015年国内鸡蛋出口换算量为7.54吨,仅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年全国禽蛋产量的0.251%。对国内鸡蛋的价格波动几乎没有影响。
而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国内鸡蛋出口主要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因为鸡蛋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不仅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品质也难以保证。因此,我国生鲜鸡蛋“援驰”欧洲的可能性不大。
一亩田的分析师杜娟表示,目前我国鸡蛋还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近期鸡蛋的价格变化,是节日效应和蛋价前期持续低迷导致的。
杜娟表示,从长期来看,是因为鸡蛋价格今年前几个月持续低迷,价格一度接近4元(公斤价)关口。所以前期有一些养殖户承受不住亏损的压力纷纷减栏,加之看到行情渐长,部分养殖户开始惜售,造成的上市量减少。
此外,目前是中秋采购周期,鸡蛋行情正在好转,采购商积极性也在增加,预计到八九月份鸡蛋的需求量将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蛋价还有上涨空间。
唉呀鸡蛋又得当心吃了。
『陆』 鸡蛋“有毒”还能放心吃吗
近期,“毒鸡蛋”事件已经席卷了欧洲16个国家,让不少人忧心忡忡。对此,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撰文指出,严格来说,“毒鸡蛋”的说法并不准确,它其实只是欧洲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现一些鸡蛋中有一种叫做氟虫腈的杀虫剂超出了安全限量。这个量其实并不是很高,正常饮食不会有很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鸡蛋只能说是问题鸡蛋。
阮光锋指出,氟虫腈(fipronil)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以前在欧盟、中国等很多国家都可以用。但后来研究发现对环境不够友好。世卫组织将它列为“对人类有中度毒性”的化学品,大剂量食用可导致肝功能、甲状腺和肾脏损伤。所以,很多国家都开始禁用了欧盟法律规定,氟虫腈不得用于人类食品产业链中的畜禽。氟虫腈进入鸡蛋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些农场作为杀虫剂违规使用。另外一种就是环境中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鸡蛋中。由于我国法律是禁止从欧洲进口鸡蛋的,所以欧洲这个鸡蛋对我国没有太大影响。大家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鸡蛋,吃的时候充分加热熟透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周刊
『柒』 荷兰"毒鸡蛋"这么凶猛,中国鸡蛋怎么样
中国大陆(内地)目前尚未查出或没有发现“毒鸡蛋”,但是我国蛋类产品出现的问题更普遍的是抗生素超标,多地鸡蛋被检出违禁兽药残留。
荷兰“毒鸡蛋”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氟虫腈,是一种杀虫剂。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大量进食含有高浓度氟虫腈的食品,会损害肝脏、甲状腺和肾脏。据推测,在荷兰可能是由于鸡场农户使用了混有氟虫腈的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污染了鸡的饮用水或食料,进而污染鸡,间接引发鸡蛋中污染氟虫腈。我国的质检总局称,欧盟各成员国的新鲜禽蛋和禽蛋产品均尚未获得中国检验检疫准入资格。就是说,中国并不进口欧盟成员国的新鲜禽蛋和禽蛋产品,而且,我国也早已停止受理和批准用于其他方面含氟虫腈成分农药制剂的田间试验、农药登记(包括正式登记、临时登记、分装登记)和生产批准证书,所以中国不会有“毒鸡蛋”。
然而我国由于土鸡没有养殖标准,养殖无人监管,所以,其安全性也无法保证。此外,很多农户对于兽药使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甚至存在乱用、滥用问题。因此,土鸡蛋反而经常成为“糊涂蛋”的重灾区,生产者在蛋壳上喷上名字和日期也并不难。
总之,中国鸡蛋仍然需要加强监管,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蛋”。
『捌』 德国毒鸡蛋在中国有没有2017 现在哪些国家受毒鸡蛋影响
含有杀虫剂“氟虫腈”的“毒鸡蛋”事件,近日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等地被大范围揭露。
欧盟方面7号表示,受波及国家名单进一步扩大到英国、法国、瑞典和瑞士。最先发现毒鸡蛋的比利时方面当天也表示,将彻查这一事件。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伊特科宁7号表示,欧盟在近日收到通知,含有杀虫剂氟虫腈成分的“毒鸡蛋”,已经从比利时、荷兰和德国三国,扩散到欧洲另外四个国家,他们分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和瑞典。
对此,欧盟委员会提醒这四个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境内可能有问题的鸡蛋进行检查,因为这些“毒鸡蛋”都是可追踪的。
『玖』 欧洲的“毒鸡蛋”,对人体危害多大
德国有关机构评估认为,在动物实验中,当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渗入时,氟虫腈没有列入皮肤或者眼睛刺激物,也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来源: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那什么是氟虫腈?氟虫腈是一种杀虫剂,用于对跳蚤、虱子、蟑螂、螨、蚂蚁等虫害的防治。畜禽养殖生产中禁止使用该类杀虫剂。
『拾』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1. 加州李斯特菌奶酪污染事件(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1985,美国洛杉矶)
这个事故发生在 1985 年的加州。当时很多孕妇和婴儿在食用了 Jalisco 公司生产的“墨西哥风味软奶酪”产品后出现了很严重发热、肺炎、腹泻等的症状。事故最终造成了 142 个病例,52 人死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所致。这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食品致病菌,对孕妇、婴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十分危险。那么,李斯特菌是怎么跑到奶酪中去的呢?
原来,整个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员工的错误操作。刚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生牛奶含有大量的细菌,其中可能就有单增李斯特菌。这样的牛奶直接拿来加工是相当危险的。原本,工厂采购来的,用于做奶酪的生牛奶必须经过巴氏杀菌后才能使用。然而,这个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错误地将生牛奶和巴氏杀菌奶混合在一起使用了。
2. 德国 O104:H4 大肠杆菌感染事件(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肠杆菌污染事件,死亡人数最多的微生物所致食品安全事故,2011,德国)
从 2011 年 5 月份开始,德国很多人出现出血性腹泻症状,病情进展凶猛,一些患者很快就进展成溶血性尿毒症,有些患者因此死亡。
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症状是由于一种新的大肠杆菌菌株——O104:H4 型大肠杆菌所引起。以往这种菌株只会感染牲畜,而这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种菌株发生了变异,导致其获得对人类的感染能力。
调查者们最终发现,造成感染的源头可能是下萨克森境内比嫩比特尔(Bienenbüttel)一处农场生产的豆芽菜。2009 年与 2010 年从埃及进口的葫芦巴种籽与这次疫情也有可能有关联。
至今为止,这个事件已经造成 53 人死亡,超过 3950 人受到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微生物所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3. 伊拉克麦粒汞中毒事件(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食物中毒事件,1971 年,伊拉克)
这个事件和大家熟知的日本水俣病一样,是甲基汞中毒事件。作为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之一,有 650 人因此死亡,受到影响的人甚至无法统计,最少估计有上万人。
甲基汞是哪里来的呢?是从美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麦粒中被发现的!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和墨西哥出产的麦粒为何会含有甲基汞?
原来,这些麦粒本来就不是给人吃的。为了防止真菌污染(说白了就是发霉),Cargill 公司研制了含有甲基汞的杀真菌剂,那些麦粒是用这种杀菌剂浸泡过的试验品,袋子上甚至印了“此为试验品,不供食用”的字样,和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毒物”标志(就是一个骷髅两个交叉骨头的那个)。
然而,这批种子在运到伊拉克境内以后,可能是因为语言问题,也有可能是在运送途中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分销商并不知道是不可食用的,就当做可食用的麦粒卖给了农民,农民买回去以后就直接吃上了。当毒麦粒造成大批农民死亡时,农民还没有意识到是麦粒的问题,仍然在继续食用。当最后终于被研究者发现中毒来源时,已经过去 2 个月了。
4. 中国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之一,受影响人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2008,中国)
不仅是受影响规模是世界最大(超过 300,000 人受影响,正式住院的有 12,892 人,死亡 4 人),更重要的是,该事件是商家为了利润,故意往食品里掺假所致,所以足以达到“震惊世界”的程度。
事件的起因是多个婴儿发生肾结石症状,最后发现这些婴儿都食用了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对这些奶粉进行详细检测后发现,它们含有一种化学工业上常用的物质——三聚氰胺(Melamine)。
为什么要添加这种物质呢?因为为了防止牛奶掺水或其他物质,各个国家关于牛奶的检测里都有一项是测蛋白质含量。如果含量太低了就过不了关。蛋白质含量检测用的是凯氏定氮法,顾名思义就是只要确定了氮元素的含量就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牛奶中的氮元素主要就是以蛋白质的形态存在,蛋白质含量多,氮就多,反之,蛋白质含量低,氮就少。所以这种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靠谱。
但是,化工试剂三聚氰胺的含氮比例远远高于蛋白质,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在掺假的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这样虽然蛋白质还是那么少,但至少氮元素的含量够了,这样就能“蒙混过关”地通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