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期货合约危机
⑴ 中行在次贷危机中的债券投资遭受了损失,为什么
所购买的债券因发债人倒闭而损失
但损失很少,大约之后17亿元左右,相对于30000亿美元,可为很小。
⑵ 期货投资在这金融危机后将会又有一次巨的收益机会
风险是相对来说的~
风险大的回报也大,期货现在进晚了很多,不过如果你做长线可以考虑大宗商品~
⑶ 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
上述人士透露了令人吃惊的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内情。“张立宪和另外一个交易员在一个月内签了大多数的交易合约,而且这一个月内,有半个月是在出差,他就边打电话边下单,这是非常危险的。”该人士说。
最近听说多起由于草率打电话下单而导致巨额亏损的事件,一位市场人士透露,香港多位身家数十亿的富豪,由于之前在电话中听从了其投资银行顾问向其百般推荐的外汇累计期权合同投资建议,也是边打电话边同意下单,并未详细阅查合同风险,也未请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查看合同详情,此后导致巨亏。
客户仅仅打个电话就能下风险如此之大的单,那么和张立宪签订这些合同的对手方银行,是否存在职业道德问题?对手方银行有没有尽职地完全向张立宪展示合同的可能风险?
上述人士表示,张立宪当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从签约到合同确认后被寄过来,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合同表面来看也就是500万或1000万港元的数额,“但是可怕之处在于,最大损失不会止步于500万,而是500万乘以24个月,如果有高杠杆,比如5倍,那就是再乘以高杠杆的比率”。这种合约又名Accumulator,盈利有上限但亏损无下限,被市场称为“魔鬼交易”。
12月2日晚,中信泰富发布股东通函,首度披露与其签下杠杆式外汇合约的对家及其交易细节。
通函显示,过去两年中,中信泰富分别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NATIXIS、瑞信国际、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摩根士丹利资本服务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国家开发银行、Calyon、德意志银行等13家银行,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开发银行本来不愿和中信泰富做对手交易,是张立宪主动要求国开行与其交易的,“据了解,国开行本身没有这个业务,实际上是张立宪去找的国开行,他希望国开行给予协助。”
⑷ 对金融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论文必要材料
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美国的金融危机,这个话题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如何去认识这一演变过程,防患于其然,这虽然不是你我考虑的问题,而是中国管理层,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国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有利于正确认识个人和单位今后的投资方向。
美国次级债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设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其对象就是信用等级较差的美国公民,由于美国过渡消费习惯,这种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国人群在房产形势好的情况下很受青睐,规模相当大,而且次级债公司的债券和股票向全球开放,可以说是很多国家都多少有点。但是07年起,美国房市开始出问题了,次级债也随之大幅缩水并逐渐演变成所谓的金融危机。 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提供大量融资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坏帐。而次级债公司及几大投行的股票应声下跌,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马上影响到全球。与此同时,国际投机资金又兴风作浪先是恶炒有色,后又恶炒石油期货(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资源类期货,最终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一发不可收拾。金融危机的根本性的标志是创立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银行在08年9月宣布破产,全球金融股集体跳水,世界一片惊慌。我们看到俄罗斯股票单日跌幅19%而表示担忧时,没几天冰岛股指单日跌幅高达75%,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国家信誉也受到严重的打击。回顾这一切的同时,我们中国也出现了中国平安投资欧洲富通集团238亿人民币造成巨亏,风趣的网民称6000万年薪的马明哲投资水平比一般股民还要臭,当时投资损失高达95%;中信集团设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贬值而在澳洲铁矿石外汇合约上造成155亿港币巨大亏损(最近报导实亏99亿港币),国内的中国远洋(浮亏53.8亿),中国铝业(140亿美元对外股权投资力拓英国损失80%)、江西铜业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翻船,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后,当时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万美元、工行15180万美元、中行7562万美元、交通银行7002万美元、招行7000万美元…持有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债券,我看形成的亏损将是很大的。另外,中国政府在美国的6200多亿美元的国债似乎也成为美国人要挟中国政府的“银质”,因此金融危机下,我国也不会独善其身,直接损失会相当大,简接影响还难以预测。
如今各国纷纷出台了以降息、减税、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风波暂告段落。其实我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其实还未结束,前阶段的国际汇率又开始燥动了,各国政府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中会运用货币杠杆来达到自身利益,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大战必定会爆发,我看这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金融货币政策研究较深的朋友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目前我国政府通过大幅降息倒逼20多万亿元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进入消费和投资领域来缓解危机,其实危机的深化与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活下去的担忧,没有结婚的担忧,没有生孩子的担忧,没有教育的担忧,没有养老的担忧,那么,消费就不会萎缩得很厉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养育都要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费的萎缩就会更加严重。如果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刺激,也只有短线之功,却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所以,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首先一定要解决的就是保障问题。这也是二战前的危机中发达国家国内相对稳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国家,却更容易乱,经济更容易有危机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⑸ 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美国的金融危机,这个话题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如何去认识这一演变过程,防患于其然,这虽然不是你我考虑的问题,而是中国管理层,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国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有利于正确认识个人和单位今后的投资方向。
美国次级债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设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其对象就是信用等级较差的美国公民,由于美国过渡消费习惯,这种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国人群在房产形势好的情况下很受青睐,规模相当大,而且次级债公司的债券和股票向全球开放,可以说是很多国家都多少有点。但是07年起,美国房市开始出问题了,次级债也随之大幅缩水并逐渐演变成所谓的金融危机。 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提供大量融资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坏帐。而次级债公司及几大投行的股票应声下跌,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马上影响到全球。与此同时,国际投机资金又兴风作浪先是恶炒有色,后又恶炒石油期货(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资源类期货,最终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一发不可收拾。
金融危机的根本性的标志是创立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银行在08年9月宣布破产,全球金融股集体跳水,世界一片惊慌。我们看到俄罗斯股票单日跌幅19%而表示担忧时,没几天冰岛股指单日跌幅高达75%,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国家信誉也受到严重的打击。回顾这一切的同时,我们中国也出现了中国平安投资欧洲富通集团238亿人民币造成巨亏,风趣的网民称6000万年薪的马明哲投资水平比一般股民还要臭,当时投资损失高达95%;中信集团设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贬值而在澳洲铁矿石外汇合约上造成155亿港币巨大亏损(最近报导实亏99亿港币),国内的中国远洋(浮亏53.8亿),中国铝业(140亿美元对外股权投资力拓英国损失80%)、江西铜业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翻船,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后,当时我国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万美元、工行15180万美元、中行7562万美元、交通银行7002万美元、招行7000万美元…持有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债券,我看形成的亏损将是很大的。另外,中国政府在美国的6200多亿美元的国债似乎也成为美国人要挟中国政府的“银质”,因此金融危机下,我国也不会独善其身,直接损失会相当大,简接影响还难以预测。
如今各国纷纷出台了以降息、减税、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风波暂告段落。其实我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其实还未结束,前阶段的国际汇率又开始燥动了,各国政府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中会运用货币杠杆来达到自身利益,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大战必定会爆发,我看这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金融货币政策研究较深的朋友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目前我国政府通过大幅降息倒逼20多万亿元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进入消费和投资领域来缓解危机,其实危机的深化与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活下去的担忧,没有结婚的担忧,没有生孩子的担忧,没有教育的担忧,没有养老的担忧,那么,消费就不会萎缩得很厉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养育都要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费的萎缩就会更加严重。如果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刺激,也只有短线之功,却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所以,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首先一定要解决的就是保障问题。这也是二战前的危机中发达国家国内相对稳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国家,却更容易乱,经济更容易有危机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⑹ 有谁能说说中信泰富巨亏的经过,原因和影响
中信泰富 利用国家对荣智健家族的支持大力在国内进行发展,最后他们开始涉足国外的期货,你应该知道期货的杠杆比例是很大的,那样的话一旦大资金操作失误会导致无限亏损。最终导致荣智健家族不停的亏损,并且还不停的亏损,最后就是个大窟窿。
⑺ 你认为本次金融危机为什么又被称为“金融海啸”
其实就是外汇的暴跌引:
投资者遭澳元“血洗”
外汇市场的风云突变,令此前对此毫无准备的外汇投资者遭遇“洗劫”的命运。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出现了较大的损失。
机构:中信泰富与“双铁”巨亏
此前,全球经济发展顺风顺水,大宗商品、房市、股市均出现大幅单边上涨,同时,因美元持续疲软,此前并不熟谙外汇市场的众多国内企业因保值增值需要,也购买了大宗商品期货、外汇投资及衍生品交易。但7月中旬突如其来的外汇逆转,让众多参与其中的投资者遭遇噩梦。
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某铁矿石项目签订的澳元外汇合约已实际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澳元外汇合约还将继续亏损147亿港元。换言之,中信泰富将为澳元外汇合约背上155亿港元的巨额损失,险些输掉一半家产。这也是因炒汇巨亏的诸多案例中,最为人所知的案例。
短短3天之后,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也爆出“澳元门”,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澳元大跌,中国“双铁”将分别承担23.51亿元与3.2亿元的汇兑损失。
“一场金融海啸,让一些小概率、大风险事件全部成为现实,这太可怕了。”一业内分析师如此评价道。事实上,由于下半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大涨,所有海外上市公司的资本金以及海外业务,在折合成人民币记账后,都将产生巨大的汇兑损失。
个人:到期亏损20%
外汇市场的风云突变也威胁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在众多的外汇理财产品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莫过于今年初银行集中发行的澳元理财产品。
“今年,我算是真正坐了一趟过山车”,一位购买了某知名外资行澳元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向记者抱怨道,“上半年,澳元理财产品年收益9%,收益率高居榜首,冲着高收益,我购买了5万澳元的理财产品,没想到啊,不到3个月,澳元汇率暴跌30%,比股票跌得还凶。”
那些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的投资者,对汇率风险更是有着切肤之痛。“理财经理当初对我表示,‘(这款理财产品)就是定期存款,您今年存入10万,明年就能拿到11万。银行保证您一定可以拿到10%收益。’”一位购买了澳元理财产品投资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为此,我花了130万人民币,兑换了20万澳元购买澳元定期存款。即便一年后产品到期,我能顺利拿到2万澳元的净收益,但澳元已经暴跌30%,兑换成人民币,仍净亏损20%。”
外汇网站找到的,
⑻ 我自己玩期货合约亏了十几万,我家人打算报警有没有用
我的交易之路一开始不是故事,确切的说是事故,而且是严重的事故。
刚刚开始交易那会处于年轻气盛的年纪,毕业踏上社会之后一直比较顺利;虽然普通的家庭出身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其实是运气好)做的比较成功,当时比身边的同龄人都要好,而且好很多。
那时候我经常告诉自己一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肯努力没有我做不到的。平时朋友聚会餐桌上总是侃侃而谈,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是不是我懂的事情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一定要让别人认可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就是一个傻x。
这种自负的心态进入交易的中结果可想而知;我当时有多自负交易结果就有多惨烈。
金融市场不同于做任何其他的工作,做好了收入具有突破性,上升空间很大;做不好亏损的空间也很大;可以这样说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筹集多少钱都能在市场中亏光。
过去很多年了,还能记起很多当时亏损的情节。
我能够从交易走出来完全是因为运气,因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伙伴是超级有耐心的人,复盘尤其是大量复盘是超级枯燥的事情,而且要作统计和记录;这位朋友是一位很现实的人或者说很有理智的人;他从来奢望神奇的成功概率高,盈利率高的交易系统;用他的话说在交易的世界里那么多人都亏损,能够做到长期稳定盈利就已经很厉害了;长期稳定暴利这种事情都是神话,我们不应该生活在神话里。
他说:就是因为交易系统都很普通,而所有人都幻想完外神奇的交易系统,多数人不甘心使用这些简单普通的东西才会失败。
于是我们对于交易系统的回报预期降低,不幻想,脚踏实地的复盘统计完善交易系统;终于得到了不那么完外却能够盈利的一套交易系统。
我们都上过大学智商都相仿;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谁比别人更聪明,更出色,更有悟性;恰恰相反承认自己平庸;接受不完外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交易观。
在期货,股市,外汇市场长期稳定的亏损到底要不要坚持?
有条件的坚持。
首先不要做自己一定能够盈利的假设;不要做自己的交易终将成功的假设;不要做自己将会实现人生理想财富自由的假设。反而要做好自己交易不能成功的假设,这不是自己打退堂鼓;恰恰相反我们都知道金融市场遵循残酷的二八定律;只有极少数的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能长期稳定的盈利;多数人都将沉默;因为这个市场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的发言也不会被人们在意,更不会被记住
⑼ 期货交易的三大风险源具体是哪些..
期货市场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与投资者最密切的风险是交易亏损风险。导致期货交易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逆市、重仓和死捂。对于从证券市场转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重仓和死捂股票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也因为如此,需要对期货交易风险以及控制交易风险的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 一般来说,期货交易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后市判断错误的风险 期货交易有别于股票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期货有做空机制,既期货无论涨跌都有盈利的机会,前提是我们对后市判断准确,这里所指的后市可以是入市后的几分钟、几小时、 几天、几周,判断错误导致的后果是资金的亏损。这类风险的发生,主要是投资者对趋势判断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没有条件对基本面作深入分析的投资者,应该把握判断趋势的指标的应用,主要是均线系统的应用。按照均线系统操作,不会出现大的亏损。 入场时机错误的风险 所谓入场时机错误的风险,就是说,即使投资者对后期大势判断准确,也可能因为入场时机选择的错误而导致入场就亏损,从而对操作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最后的入场时机并不是行情图表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因为我们很难保证每次操作都在顶底入场,而顶底只有一次,也就是说,在牛市中,你长线抛空的机会只有一次,而做多成功的机会则有N次之多。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图表上顶底信号或形态的出现。 仓位过重的风险 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决定了期货交易的赢利和亏损都被有效地放大,你用10%的资金购买价值100%的商品期货合约,赢利和亏损都有可能远远的超过你开仓前账户上的保证金,这是期货交易的风险所在,也是期货交易的魅力所在。仓位过重的风险在建仓早期对投资者伤害相当大。当你判断行情转势上涨时,不要一次重仓介入。可以小单介入持有,以防最后一次打压对你信心的伤害和打击。 持仓过夜的风险 商品期货短期价格波动剧烈,价格连续性较差,常有价格跳空高开或低开的可能,如果您持有的仓位过夜后价格朝你持仓不利的方向运动,将会在开盘瞬间给你造成较大浮动亏损,而此刻你的心理是相当脆弱的,因为看盘后的30分钟往往形成日内的高点和低点,并且这段期间,多空双方对日内走势的方向存在较大差异,波动较大,你若持有亏损的仓位,很难承受亏损继续扩大的压力。但当你平仓后,可能你又平在开盘30分钟内的最高点或最低点。30分钟后日内走势的趋势出来后,你又不敢追了,因为你刚被洗出来。 突发事件造成的风险 国际国内突发的政治,经济危机,汇率的变化,恐怖袭击,天气的异常变化都会在短期内造成商品期货的剧烈波动。 股指期货的隔夜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各国股市的连动性要小于各国商品期货之间的连动性,因为商品期货存在跨市套利的机会,而各国股市之间则少有这样的套利机会。
⑽ 金融危机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
美国的金融危机,这个话题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如何去认识这一演变过程,防患于其然,这虽然不是你我考虑的问题,而是中国管理层,央行研究的大事,也是全球各国政府反思的大事。但其中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有利于正确认识个人和单位今后的投资方向。
美国次级债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设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其对象就是信用等级较差的美国公民,由于美国过渡消费习惯,这种只需付息就能住房的美国人群在房产形势好的情况下很受青睐,规模相当大,而且次级债公司的债券和股票向全球开放,可以说是很多国家都多少有点。但是07年起,美国房市开始出问题了,次级债也随之大幅缩水并逐渐演变成所谓的金融危机。 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提供大量融资政府背景的房利美,房地美因此造成巨大坏帐。而次级债公司及几大投行的股票应声下跌,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马上影响到全球。与此同时,国际投机资金又兴风作浪先是恶炒有色,后又恶炒石油期货(08年7月曾接近150美元/桶)等资源类期货,最终又大肆做空(08年12月初不到35美元/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一发不可收拾。金融危机的根本性的标志是创立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银行在08年9月宣布破产,全球金融股集体跳水,世界一片惊慌。我们看到俄罗斯股票单日跌幅19%而表示担忧时,没几天冰岛股指单日跌幅高达75%,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国家信誉也受到严重的打击。回顾这一切的同时,我们中国也出现了中国平安投资欧洲富通集团238亿人民币造成巨亏,风趣的网民称6000万年薪的马明哲投资水平比一般股民还要臭,当时投资损失高达95%;中信集团设在香港的中信泰富受澳元大幅贬值而在澳洲铁矿石外汇合约上造成155亿港币巨大亏损(最近报导实亏99亿港币),国内的中国远洋(浮亏53.8亿),中国铝业(140亿美元对外股权投资力拓英国损失80%)、江西铜业等等一批上司公司在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翻船,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后,我国上市银行08年9月披露的信息有:建行19140万美元、工行15180万美元、中行7562万美元、交通银行7002万美元、招行7000万美元…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中行还贷款给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5320万美元,我看形成的亏损将是很大的。另外,中国政府在美国的6200多亿美元的国债似乎也成为美国人要挟中国政府的“银质”,因此金融危机下,我国也不会独善其身,直接损失会相当大,简接影响还难以预测。
如今各国纷纷出台了以降息、减税、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救市政策,似乎金融风波暂告段落。其实我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其实还未结束,前阶段的国际汇率又开始燥动了,各国政府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中会运用货币杠杆来达到自身利益,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大战必定会爆发,我看这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金融货币政策研究较深的朋友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目前我国政府通过大幅降息倒逼20多万亿元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进入消费和投资领域来缓解危机,其实危机的深化与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活下去的担忧,没有结婚的担忧,没有生孩子的担忧,没有教育的担忧,没有养老的担忧,那么,消费就不会萎缩得很厉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养育都要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费的萎缩就会更加严重。如果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刺激,也只有短线之功,却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所以,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首先一定要解决的就是保障问题。这也是二战前的危机中发达国家国内相对稳定的原因。相反,那些缺乏保障的国家,却更容易乱,经济更容易有危机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