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和期权套利
1. 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是什么意思
期权市场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无风险获利的交易机会.无风险套利机会这是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所不能比拟的。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股票.我们买人股票的价格就是股票仓位的盈亏平衡点,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从买人那一刻起,市场的波动就影响着我们所持有的仓位,盈利或亏损。仅在股票交易层面,我们几乎没有无风险获利的机会。
期货.相比股票有了更多获取低风险获利的交易机会。以股指期货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同时持有股票仓位和股指期货仓位来实现期现套利。其他套利方法还有:同一品种不同合约间的套利机会,不同品种同一月份合约.或者不同品种不同月份合约间的套利机会。这些套利方法虽然可以实现低风险的盈利.但不是完全无风险的。
期权.相比其他品种天生就具备了无风险利润的土壤。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不同。对期权定价的方式不同。期权交易本身就存在报价的偏差。通过这种报价的偏差.我们可以通过期权组合策略、期权期货组合策略、期权现货组合策略等各种方式,锁定利润获取无风险收益。这种“零’风险的交易策略,只有在期权市场上才得以实现。而市场的不断波动又为这种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
2. 如何利用ETF基金与股指期货结合进行套利
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时,需要观察指数期货的变化。一般来讲,指数期货的变化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指数期货的变化超出该范围,那么便存在着套利机会。当指数期货的市场价格大于所给出的上限时,便进行正向套利,也就是买入现货指数,卖出指数期货;当指数期货的市场价格小于所给出的下限时,便进行反向套利,也就是卖出现货指数,买入指数期货。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全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它综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投资者既可以在二级市场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ETF份额,又可以通过指定的ETF交易商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ETF份额,不过其申购和赎回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换取ETF份额或以ETF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
如果是进行正向套利操作的话,当指指数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高于现货ETF的价格,此时操作策略是买入ETF,卖出指数期货合约,我们的套利空间是指数期货和现货ETF之间的差价,在建仓时我们就已经锁定二者之间的差额,待到到期日时指数期货的价格收敛到现货的价格,进行平仓操作,从而获得无风险套利空间。
3. 什么叫股指期货期权
股指期货期权,是期货期权的一种,而期货期权与现货期权是期权两大基本类别,期权与期货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交易所制定并承担履约担保责任,在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方式集中撮合交易,可以通过对冲平仓和到期履约了结头寸。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期货交易买卖双方相互享有对等的权利并承担对等的义务,而期权买方在向卖方支付了期权费之后只享有权利,并不承担履约义务,而卖方则只承担义务,只要买方按交易规则提出行权要求,卖方就要按照期权合约标的条款履行相应义务。
从理论上讲股指期货期权交易的买方承担的风险是限有的,以支付的期权费为界,而股指期货交易买方和卖方都承担较大风险。
影响股指期货期权价格的基本因素
主要有股指期货价格、执行价格、股指期货价格波动率、距离到期时的剩余时间和无风险利率。在期权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发了很多模型对期权价值进行计算,其中以BS模型最有代表性,但由于模型只给出了理论上的价格参考,实际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性的估算差别及投资者的出价也会与理论价格有出入。
]股指期货期权与权证的不同
理论上只要价格达成一致,持仓量可以无限放大,如果权利金价格严重偏离股指期权价格,投资者通过套利交易即卖出期权买入期货实现无风险套利,从而抑制价格偏离。
股指期货期权与股指期货的不同
股指期货期权作为期权的一种与股指期货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主要不同点在于期权买方在向卖方支付了期权费之后只享有权利,并不承担履约义务,而卖方则只承担义务,只要买方按交易规则提出行权要求,卖方就要按照期权合约标的条款履行相应义务。
4. 如何把握股指期货结算日套利机会
其他市场“到期日效应”:海外市场上股指期货到期日交割价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股票现货市场某一时点的价格即收盘价或开盘价进行交割;另一是按照某个时段内的平均价格交割。两种市场上在股指期货到期日基本上都会出现股票现货交易量的显著变化,而按时点价格交割的市场上股票现货的波动更为明显,相对平均价格的最大偏离程度接近交易成本。 到期日套利策略:将 ETF 交易的申购赎回机制应用到股指期货到期日,可以规避因为股票现货的T+0 交割制度对把握到期日的套利机会的限制,通过买进ETF 转换成一篮子股票同时卖出股指期货能够获取股指期货相对股票现货较大幅度的升水收益,而将已经持有的股票现货卖出并买进股指期货能够获取股指期货相对股票现货较大幅度的贴水收益。 到期日套利影响因素:由于到期日内套利策略的特殊性,实际套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更多,主要包括:显性交易成本、ETF 交易冲击成本、ETF 升贴水、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股票现货交易冲击成本、股票订单执行速度等。 正文套利机会成因沪深300 指数期货结算制度根据海外市场经验,股指期货结算日会出现到期日效应,即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或临近到期时由于交易中买卖失衡而导致现货价格交易量及波动性出现异常变化的现象。一般认为到期日效应主要由于套利者的交易行为引起。套利者在股指期货合约与股票现货相对定价出现一定程度偏差且足以弥补各种成本时将会同市介入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分别建仓构成套利组合,然后维持套利组合至期货到期日再平仓结束套利。而根据股指期货结算规则,期货合约到期交割使用现金而非股票现货进行交割,因此在到期日将会出现大量套利者在集中的时段内需要卖出或买进大量股票现货,显然这样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冲击成本,股票现货价格出现异常变化也就容易理解了。 一些对股票价格的操纵行为也可能导致到期日效应,研究显示股指期货到期日的股票价格操纵行为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直接的是要在到期日当天就到期结束的套利组合上获取更多收益,间接的是希望在尚未了结且将维持下去的套利仓位上获取收益。直接获取收益的方式表现为一些套利者在到期日之前已将股票现货仓位平仓,到期日通过操纵股票现货价格能够获得更有利的期货结算价格从而获取收益。间接获益的方式表现在一些市场参与者利用到期日效应通过有意为之的交易影响价格朝自身希望的方向加剧变化,从而在后续合约上建立套利组合所定更大价差。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一些到期日效应比较明显的市场上,股票现货价格偏离均衡水平能够达到相当的幅度,基本能够覆盖一般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沪深300 指数期货的交易细则的规定: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 小时的算术平均价。显然在这样一种在某个时段内产生结算价,并且实行现金结算的结算方式下,出现到期日效应是可以预期的。而国内股指期货的结算价既不同于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某个时点价格,也不同于香港、澳大利亚等市场某个较长时段内的平均价,加之国内证券市场投机交易较为普遍的特点,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市场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到期日当天现货价格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在所难免,这就为套利机会的出现垫定基础。 传统套利力量的缺失国内股票交易的T+1 日交割机制使得传统股指期货套利力量无法在到期日实施套利行为。当股指期货价格在到期日价格相对现货价格升水幅度超过交易成本时,按照标准的套利交易可以卖出股指期货买进股票现货所订价差,由于是到期日需要在当天按期货结算价卖出所买股票,而T+1 的交割机制下当天买进的股票不可以再卖出,因此这样的套利活动就无法实施。另外基于目前的态势,未来国内股指期货推出时市场上即使已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但较为普遍的个股卖空交易难以有所作为,从而股指期货相对股票现货贴水时无法通过买入股指期货卖空股票现货的方式建立套利仓位。套利力量的缺失加之前述我们认为到期日当天现货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偏离均衡水平的表现,从而结算日股指期货结算之前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出现较大幅度的偏差也就难以避免,而两者间大幅的偏差意味着套利机会的出现。 其他市场到期日效应 股指期货在海外市场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一直是很多研究者及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根据结算价格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两类市场考察。 美国、日本等最早的股指期货是美国市场在1982 年2 月16 日由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价值型指数期货(VLF),目前交易最为活跃的是1982 年4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S&P500 指数期货合约,该合约在1987 年6 月之前的交割价为到期日当天成份股收盘价格加权平均数,之后调整为按到期日当天成份股开盘价格加权平均数。日本本土市场最早推出的股指期货是1987 年6 月开始交易的50 种股票期货合约,由于当时日本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因此50 种股票期货合约采取现货交割。至1988 年5 月,修改后的日本证券交易法才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1988 年年9 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始日经225 指数期货交易。日经225 指数期货的交割价为到期日当天早上的开盘价。 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在美国市场较为明显,众所周知的“三巫聚首”时段即是对每个季度的第三个星期五最后一小时交易时间的刻画,当天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股票期权同时到期。 从S&P500 指数期货的到期日效应来看,由于其交割价按某个时点成份股加权价格决定,因此会出现大量股票现货集中在交割时点卖出的现象,针对S&P500 指数期货的研究就发现按收盘价交割时有大量套利者发出以收盘价为目标价的市价委托单(MARKET-ON-CLOSEOders)。显然在一个时点有大量市价单集中出现,很容易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对手盘,价格扭曲在所难免。从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因为交割价产生时间从收盘时间改变为开盘时间导致到期日效应从收盘时转移至开盘时。 从S&P500 指数期货到期日效应研究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到期之后价格回复比例为0.366%,而做市商能够提供足够流动性的最小报价差为0.417%左右,即到期日对价格的影响基本接近成本,再考虑到做市商的成本优势,显然对于某些机构来说到期日当天存在套利机会。针对日本市场日经225 指数期货的研究也显示到期日当天股票现货交易量显著增加而价格反转程度不明显即变动不足以覆盖交易成本。Karolyi 对在1988 年5 月之1991 年11 月期间日经225 指数期货到期日当天股票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交易量有异常变化而价格反转仅为0.2%左右。 香港、澳大利亚等香港市场1986 年5 月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其到期日交割价为到期日当天恒生指数每五分钟所报指数点的平均值;澳大利亚市场于1983 年即推出以AOI 指数为标的指数的SPI 指数期货,其到期日交割价经过一次变革,在1997 年3 月之前交割价为到期日当天AOI 指数的收盘价,之后改为按股票现货市场收盘15 分钟之后在一个特别叫价市场决定的价格进行交割,这样的结算价产生方式下,到期日当天现货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基本都能够得到反映,因此类似于按全天指数平均价计算。 香港市场上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不明显。在Bollen 和Whaley 的研究中发现早期由于程序化交易的缺乏在到期日交易量的增长低于非到期日,而随着程序化交易的引入,才出现到期日交易量的相对异常变化的现象;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恒生指数期货到期日现货收益率较非到期日低但统计检验不明显。 从以上两类结算价产生方式不同的市场上股指期货到期日现货交易量及价格回复的统计数据来看,无论采取时点价格还是时段均价作为期货结算价,在到期日交易量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现货价格在期货到期之后回复到均值水平的幅度也均不足以覆盖交易成本,但按时点价格结算的市场上价格变化更接近一般交易成本,主要原因在于按时点价格结算时,套利者在现货仓位上的平仓交易大多需要集中在结算价格产生的时点左右平仓,大量现货在短时间内交易产生较高的冲击成本也是必然的市场表现;按照某一时段内的平均价格或是在收盘后能够反映之前一个时段内信息的价格进行结算,套利者不必集中在个别时刻平仓,另外相对操纵时段内价格走势要远比操纵时点价格更难,因此现货市场上的表现不容易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到期日不同类型交易者行为的影响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目标来划分,我们把参与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交易者划分为三类:套利者、套保者及投机者。套利者力图从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两者之间或各自内部的定价偏差中寻找机会,相对偏差是其关注重点;套保者运用股指期货为其持有的股票现货对冲风险,两者之间价格吻合更符合其交易需求;投机者根据趋势决定交易行为,影响趋势朝向自身有利方向变化能够获取更多利益。 如前所述,股指期货到期日由于套利者的交易行为将会使得股票现货市场出现异常变动,实际上到期日三种不同类型的交易者会在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两个市场上分别进行各种交易活动,而不同类型的交易者各自基于不同的预期做出决策,因此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两个市场受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未来国内股指期货推出时即使已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但包括高额成本、规模有限等在内的苛刻限制条件将使得日常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主要是卖出股指期货买进股票现货的正向套利交易。
5. 股指期权和股指期货有什么区别
股指期货对于期指的买卖双方都有一个互相都要执行相关期货合约的义务,股指期权只对于股指期权的卖方有执行相关期权的义务,对于期权买方来说它支付了相关的期权费用,最大的损失就是期权费,它只有是否执行期权的权利,并不具有任何的义务。
6. 期权和国内的股指期货的交易方式相同吗
期货跟期权的关系相当于商品跟期货。期货是为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期权是为规避期货价格波动风险。期货是保证金交易,期权是权利金交易。同样的以现货为基数,期货的杠杆大约是5-10倍,期权的杠杆大约是50-100倍。
7. 个股期权和股指期货有何区别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个境内期权上证50ETF期权,五年来运行平稳有序、市场规模逐步增加,投资者参与积极理性,经济功能稳步发挥。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将同时推出300期权产品,这是近5年来场内股票期权首次增加标的,股票期权市场也将由此进入发展新阶段。
那么,这三种期权产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们进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1、标的不同。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标的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代码为510300。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标的为嘉实沪深300ETF,代码为159919。中金所300指数期权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代码为000300。
2、合约单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权对应的合约单位为10000份,即1张期权合约对应10000份300ETF份额,按12月2日收盘价,对应标的名义市值约为3.9万元。中金所300指数期权合约单位为每点人民币100元,按12月2日收盘价,1张期权合约对应标的名义市值为38.4万元。
因标的及合约单位不同,1张300指数期权平值合约的价格要大大高于的300ETF平值期权。
3、到期月份不同。沪深300ETF期权对应月份为4个,即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与现在50ETF期权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数期权对应合约月份为6个,即当月、下两个月及随后三个季月,比沪深300ETF期权多出了2个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沪深300ETF期权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行权时发生300ETF现货和现金之间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数期权为现金结算,不发生实物交割,扎差计算盈亏后,以现金结算方式交收。现金结算相比实物交割更为便利。
5、买卖类型不同。沪深300ETF期权多了备兑开仓、备兑平仓,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时备兑开仓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现货的投资者更适合沪深300ETF期权。300指数期权则没有备兑策略。
6、到期日不同。沪深300ETF期权到期日为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数期权到期日为股指期货一致,为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到期日也即当月合约的最后交易日、行权日。
7、流动性不同。3个期权品种单日的未来交易量、交易金额肯定会存在差异,但目前均未上市还无法评估,投资者未来可以选择流动性较好品种进行交易。
更多细节对比,请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沪深300ETF期权、300指数情况差异对比表
△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意见。投资者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8. 中国股指期货有没有期权套利如果想学习套利最好的学习步骤
期权中国还没有
至于套利,我简单跟你说下,套利从类别上最好分为风险套利和无风险套利两种,其他的分法都没什么意思。无风险套利实际上就是稳赚的,只是通常情况下机会少,盈利极少。至于定义,网络下就可以,或者再问
对于风险套利,你要明白的是套利的分析方法。套利做的是价差而且只关心价差,对于价差会怎么变,通常是用概率的方法,也就是说历史上价差最高多少最低多少,现在处于高位还是低位,这样就知道要不要套利,什么方向套利了。除概率方法之外还有技术分析类的,比如分析套利的两边哪个预期会强哪个预期会弱,这个就已经接近纯投机了,主观性非常大
总之,记住套利永远只关心价差,什么跨月价差,跨市价差,跨品种价差,都是价差,学习的时候不要被这些五花八门的定义扰乱,这都没意义,你主要学习的是无风险套利,以及价差图的震荡区间概率分析
不懂再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