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阿巴拉契煤炭期货合约
❶ 阿巴拉契亚龙的命名
阿巴拉契亚龙是以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来命名,这亦是它所生活的白垩纪大型岛屿的名字。这两个都是以阿巴拉契山脉来命名的。已知它有一个物种,就是蒙氏阿巴拉契亚龙(A. montgomeriensis),是以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县为种小名。阿巴拉契亚龙是于2005年被汤玛斯·卡尔(Thomas Carr)、汤玛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描述及命名的。
❷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历史
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数世纪之前便有东部林地印第安各部族居住在阿巴拉契山脉北半部,其中有彭纳库克人、马希坎人和萨斯奎哈纳人。南部以切罗基人为主。
阿巴拉契山脉对殖民扩张形成一个强大障碍。纵横交错的强大山峦横亘在面前,溪涧河川和稠密的森林,使探险和殖民活动难以前进。
阿巴拉契山脉中部有较开阔的河川山涧,易于通行,吸引了绝大部分早期殖民者。其中许多是德国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他们进入宾夕法尼亚内陆。
随后又沿阿巴拉契亚大山谷迁往弗吉尼亚和田纳西。新英格兰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山峡狭窄而且常有冰川岩屑阻塞,加之山坡陡峭,使早期殖民者怯步不前。
阿巴拉契山脉南部峰峦连绵,山石嶙峋,同样难于跋涉。因此上述两个地区在美国边民布恩穿过坎伯兰隘口首次开辟通道以后,仍然长期是一片荒野。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期间,通往俄亥俄地区和五大湖的通道曾穿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这些通道及散布在路上的内陆要塞成了边境战争的血腥战场。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人结盟的印第安人曾对阿巴拉契亚山中各殖民点进行过小规模流血战斗,不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将这次独立战争主要限制在东部沿海。
到19世纪中叶,阿巴拉契亚山区大部分印第安人已遭杀戮或被驱逐。美国独立后的向西扩张的活动中多以阿巴拉契亚山脉中易守难攻的山涧谷崖为据点。
阿巴拉契亚山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的进攻基地。南北战争期间,阿巴拉契亚山脉是战区分界,也是主战场,它限制了战场的扩大。
美国恢复稳定后,美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保护,开辟了许多国家森林和公园,并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可旅游化,于1928年开始修建阿巴拉契亚小道。
(2)中部阿巴拉契煤炭期货合约扩展阅读:
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大西洋与北美大陆内部广袤的低地之间一道天然屏障。山脉从加拿大的纽芬兰省起,经过美国东部,向南直到拉巴马州中部,呈现为东北—西南走向。
山脉北部宽度在130~160公里之间,南部宽度在480~560公里之间。全长约3200公里(一说2600公里)。山脉的最高峰是米切尔峰(海拔2037米),为美国东部的最高点。
阿巴拉契亚山脉分为北阿巴拉契亚山、中阿巴拉契亚山、南阿巴拉契亚山三个区域。北部区域包括有加拿大境内的希克肖克山和圣母山脉。
纽芬兰省的长岭和美国境内的卡塔丁山、怀特山、格林山;中部区域由卡茨基尔山、蓝岭山、阿勒格尼山组成;南部有阿勒格尼山部分、蓝岭山部分、尤内卡山、坎伯兰山、布莱克山和大雾山。
海拔较高的在北部为怀特山,南部为布莱克山和大雾山。阿巴拉契亚山脉中有一条阿巴拉契亚大山谷,这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突出的一个特点。
这个大山谷包括有圣劳伦斯河谷(加拿大)、基塔廷尼、坎伯兰、谢南多厄和田纳西河谷。地球上的山脉有些很年轻,像我国的喜玛拉雅山脉至今还在不断地“长高”。
有些山脉却已经很古老,阿巴拉契亚山脉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古老的山脉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被风雨侵蚀,削磨了壁立千仞的雄姿,而变成了平缓的高原、丘陵和谷地。
阿巴拉契亚山脉多数区段的海拔为300~600米,仅局部地带保持海拔较高的狭长山地。大致以纽约附近为界,分西南和东北两区。
西南区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山麓台地、蓝岭、岭谷区和阿巴拉契亚高原4个地貌单元。前两者岩性古老,主要由前寒武纪和下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
后两者以上古生代沉积岩为主。山麓台地也称皮德蒙特高原,海拔300~360米,向东缓倾。与沿海平原以陡崖相接,河流经此陡落,构成著名的“瀑布线”。
蓝岭为一崎岖山地,自北向南增高,南部达海拔1800米以上,其中米切尔峰海拔2037米,为美国东部的最高点。岭谷区有一系列平行褶皱和冲断层。
经长期差别侵蚀,较硬的岩石成为山岭,较软的岩石被磨蚀而变成山谷,表现了岭谷相间的地形特征,发育格状水系。
阿巴拉契亚高原约占本区一半面积,岩层近于平展,起伏和缓,海拔300~600米,包括俄亥俄河以北、地面割切较深的阿勒格尼高原和以南的坎伯兰高原。
东北区以新英格兰高地为主体,海拔300~500米,向东、南倾斜,其构造、地形特点与山麓台地相当;高地西侧为怀特山、格林山等狭长山岭和哈得孙-尚普兰谷地。
分别与蓝岭和岭谷区相当,但范围较小。第四纪冰期时,东北区曾受大陆冰川侵袭,冰蚀和冰碛地貌广布。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蓝岭地区可达1750毫米。
整个阿巴拉契亚山脉都有纵横交错的泉水、小溪、瀑布与河流,特别是在南部更为多见。阿巴拉契亚山脉森林茂密,自北而南有云杉-冷杉林、桦、山毛榉、椴、糖槭、铁杉、白松和栎树林等。
山脉南部生长着全世界最大片面积的阔叶落叶树森林,森林中还生长着一些针叶树林;山脉的北部则主要为针叶树和其他硬木树构成混合林。
在大雾山的西坡,由于年降水量高达2286毫米而生长着世界最高最粗的树木。为了更好地保护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的森林资源,美国政府在这里建立了很多国家森林。
阿巴拉契亚山脉矿藏丰富,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棉矿。美国最大的煤产区,并产铁、铅、锌和大理石、花岗石等。这些矿业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有利,但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阿巴拉契亚山脉有着如画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旅游观光。这里建立了4个国家公园,还有许多州立公园和游览地。
❸ 美国的煤矿分布在哪
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800米深度以浅的地质资源总量约为3.6万亿吨,1993年探明储量4300亿吨。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51.0%,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适于露天开采的占32.7%。煤炭资源赋存广泛,地区分布比较均衡。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11810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1996年可采储量为2405.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最重要的阿巴拉契亚煤田,生成于2.2-3.2亿年前,属二叠纪宾夕法尼亚统;中西部各煤田,成煤年代约在3300万-1.4亿年前,属白垩纪和第三纪;阿拉斯加州煤田则属侏罗纪,成煤年代距今在1.35-1.75亿年间。
美国按地理位置将煤炭资源分为三大地区,即东部阿巴拉契亚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上3个地区在探明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6%、28.1%和49.3%。
美国适于炼焦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约占探明储量的35%;但低挥发分烟煤储量有限,只占探明储量的1.1%。炼焦煤的主要产地是阿巴拉契亚煤田,西部也有一些重要的烟煤产区。
无烟煤资源有限,主要集中于宾夕法尼亚,阿拉斯加、新墨西哥、犹他州、弗吉尼亚也有少部分储量。
从地理分布上看,虽然在50个州中有38个发现了煤炭,但煤炭储量集中在科罗拉多、伊利诺依、蒙大拿、宾夕法尼亚、俄亥俄、西弗吉尼亚、怀俄明和肯塔基州8个州,这8个州的煤炭储量占全美的84%;其中蒙大拿拥有全国25.4%的探明储量,怀俄明州列第二,占14.8%,伊昨诺依居第三,占14.3%。
若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划分,西部较东部资源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5%,且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为东部的3倍。东部多优质炼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热值较高(288.42MJ/KG),灰分低,不过含硫量高(2%-3%);西部煤质相对较差,多为次烟煤和褐煤,热值低(255.72MJ/KG),但含硫量较低(1%左右)。
美国的主要煤田有阿巴拉契煤田、伊利诺依煤田、中西部煤田、尤宁堡煤田、波德河煤田、尤塔固煤田、格林河煤田、圣胡安煤田和科尔维尔高煤田,开发强度和储量最大的2个煤田是东部的阿巴拉契亚煤田和醅的波德河煤田。
1) 阿巴拉契亚煤田
阿巴拉契亚煤田是美国发现最早、开采时间最长、在美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煤田,煤田位于美国东部,沿阿巴拉契亚山脉从北向南纵贯9个州,成煤年代在2.2亿前的二叠纪,1991年总资源量为3107亿吨,其中探明储量938亿吨,可采储量约499亿吨。该煤田煤种齐全,以烟煤为主,占储量的90%。煤田北部宾夕法尼亚州有大量的无烟煤赋存,为美国唯一的无烟煤产地;南部亚拉巴马州有少量的褐煤赋存。
阿拉巴契亚煤田野美国传统的炼焦煤和动力煤主要产地,从美国建国后到本世纪中期,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工业发展。
阿拉巴契亚煤田的可采煤层多达30多个,且赋存稳定,断层构造少,顶底板为砂岩或砂页岩,整体性强,含水少,一般煤厚0.7-2.5米,平均1.7米煤种许多是优质焦煤和动力煤。探明储量中可露天开采储量997亿吨,占15%;其余85%为井工开采储量。一般埋藏在距地表300米以内,可以方便地用露天、平硐或斜井开采。该煤田产量在1970年以前一直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70%以上,20世纪70、80年代仍占60%-50%以上。1997年,煤田总产量为421.5MT,占美国总产量的42.7%。
2) 波德河煤田
波德河煤田是美国、也是世界上已开发的控明储量最大的煤田。该煤田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境内,成煤年代为330万年前的第三纪和白垩纪,含煤面积3.1万平方千米,总资源量7000亿吨,探明储量934亿吨,其中132亿吨适于露天开采。煤种为低灰(10%以下)、低硫(平均约0.4%)、中等发热量(平均约217.36MJ/KG)优质次烟煤。
波秆河煤田的可采煤层达20层以上,赋存稳定平整,总计煤层厚度达60-110米,最上面的怀俄达克煤层厚度8-53米,平均30.5米,离地表一般在60米以内,露天剥采比在3以下,是波秆河矿区和全美目前产煤最多的煤层(1993年产煤160MT,占矿区总产量的90%以上)。1969年开始开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1995年产量为240.4MT,其中怀俄明州占82%,25个大型露天矿产量占90%。1994年怀俄明州产煤227.3MT,煤矿职工人数仅3035人,露天矿平均效率达243.5T/工。
❹ 煤炭期货好不好做
目前国内没有这个品种,可以做外盘的
美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高品质的煤炭资源储量尤其丰富,烟煤和无烟煤储量占世界的30%。在美国,煤炭是首要的发电燃料,总发电量的55%来自于煤炭。
美国是现代期货的发源地,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于2001年7月12日上市了中部阿巴拉契(CAPP)煤炭期货。
❺ 阿巴拉契亚龙的分类
阿拉巴契亚龙完全足够以亲缘分支分类法来进行分析。第一个分析在它未被命名前已经进行,并且发现它是属于暴龙科下的艾伯塔龙亚科,此亚科包括了艾伯塔龙及蛇发女怪龙。原有的描述亦包括了分支的分析,并发现蒙氏阿拉巴契亚龙是属暴龙科以外,暴龙超科的基底成员。但是,亚洲的分支龙及独龙、英格兰的始暴龙都被排除在此分析之外。早期的帝龙及五彩冠龙于分析当时更未被描述。这些未被包括在分析之内的种类可能会对亲缘分支有着重要的影响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Dinosauria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Theropoda 总科: 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 科: 暴龙科Tyrannosauridae 亚科: 艾伯塔龙亚科Albertosaurinae 属: 阿巴拉契亚龙属 Appalachiosaurus 种: 蒙氏阿巴拉契亚龙
A. montgomeriensis
❻ 美国产煤地在什么山脉的北部
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
❼ 美国的工业技术为什么高度发达
工业概览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布局的特点是发展地区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车工业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围五大湖区各州,这里集中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特汽车公司,其汽车产量和销售额均占全国总数的80%左右;造船业集中在4个地区,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顿、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湾地区;第二个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圣地亚哥地区;第三个是墨西哥湾各港口四周地区;第四个是五大湖沿岸地区;钢铁工业集中在匹兹堡。因此地临近煤矿和五大湖工业区,容易获得煤、铁矿石的供应,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飞机制造及航天业则集中在西雅图、洛杉矶等西部地区;高技术工业,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等则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硅谷周围地区。
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工业国家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被称之为“夕阳工业”;另一方面,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整个工业水平下降的趋势;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工业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为美国经济三大支柱之一,70年代以后,钢铁工业面临着设备老化,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挑战,处境非常困难;为此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从80年代初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企业结构调整;据估算,美国钢铁工业仅在80年代后半期就投入企业和设备技术改造资金6000亿美元,使其转炉效率、连续铸钢能力、带钢轧机等技术和设备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当然,同其它工业部门相比,美国的钢铁工业仍有很大困难,这不仅是美国国内因素所致,而是因为钢铁设备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近10年来,世界钢铁总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美国钢产量则一直保持在世界总产量的11%左右。
世界前20名大型钢铁企业中,美国占有7家,它们是: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 Group)、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国民钢铁公司、共和钢铁公司、内陆钢铁公司(Inland Steel Instries)、阿姆拜钢铁公司以及约翰和拉费尔公司。
汽车工业
美国汽车工业是本世纪刚兴起的一个工业部门,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国汽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290万辆后逐年下降,美国三家最大的汽车公司都出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为此,这三家大汽车公司都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了企业调整和改革;经过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与调整,美国汽车工业到80年代后半期渡过了难关,使美国汽车产量连续几年保持在1100万辆的水平,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均居世界最先进行列;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车公司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克莱斯特汽车公司排在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七位;进入90年代以来,因受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汽车工业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车公司宣布,3年内关闭12个工厂,裁员1.6万人,到1995年,该公司将关闭21个工厂,解雇7.4万名职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业衰落的一个缩影;1991年,美国共销售汽车1230万辆,比1990年下降11.5%,为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所占的销售份额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车公司的亏损额高达70多亿美元,这一境况使布什总统1992年初访问日本时,也要带上三大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以帮助美国汽车工业渡过难关。
建筑工业
建筑工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地位相当重要,它消费全国冶金工业10%的产品,70%的水泥、玻璃、砖瓦,40%的木材,50%的油漆工业产品,并占有全国8%的运输能力,被称作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业发展迅速,也带动了其它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到1972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年建房230万套;但在此之后,建筑工业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落而衰退;到1981年降至最低点,年建房110万套,不足1972年的50%;从1982年开始,建筑工业又开始回升,到1988~1989年度,甚至达到了繁荣的程度;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繁荣,使银行业对房地产和建筑业信贷过度膨胀,造成了1990年民用高级住宅和办公楼严重过剩,年底有1/3的新建筑闲置无用,银行贷款回收困难,导致对工商企业和个人信贷的收缩,引发了1990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
美国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很高,设计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也大胆采用新材料,如特种塑料、铝合金、大面积平板玻璃等,在抗震力学和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仍领导世界建筑工业的发展方向。
机器制造业
美国机器制造业在二战前落后于德国,到1969年,美国的机床产值才超过德国和前苏联,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到70年代后期,则又面临世界各国的挑战;美国机器制造业由大约500家大公司组成,但在1972~1986年间,美国在经合组织各国机床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4.9%下降到11%。里根政府为了阻止这一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继续衰落,提出了一项“国内行动计划”,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1988年,由于美元贬值和投资需求的增加,机器制造业部门状况有所改善,订货增加,生产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仅为1.5%左右;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制造方面,美国所面临来自日本的挑战更为严重,外国高级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几乎占领了美国国内市场的75%左右。
高技术工业
与美国传统工业普遍衰败的状况相反,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则生机勃勃,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潜力;高技术工业包括微电子技术、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等。
美国政府把高技术工业作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据经合组织估计,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只有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和金属合方面落后于日本。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高技术工业的核心。
此外,美国在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超导、核能等方面,都保持着世界领先的位置,并对这些领域的继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能源工业
能源工业部门是美国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它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电力、核能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美国能源工业中最主要的部门, 1989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40.3%;天然气占24.1%;煤炭占24.8%;核能占5.8%;水力及地热占5.0%;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很大,全国50个州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60年代末期国际上出现石油危机后,美国的采煤业才略有回升;特别是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的采煤技术设备更新运动,使美国煤炭采掘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煤炭的主要产区是阿巴拉契山脉一带,仅此处煤炭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除传统的石油和煤炭能源外,美国还特别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美国正在开展利用潮汐、合成燃料、太阳能等新能源;核能更是美国大力发展的重点,1970年,美国拥有核电站19座,1980年增加为70座,1990年则增加到110座,另有4座正在兴建中,按这种增长速度,到1995年,美国的核能发电量就可以超过煤炭发电量,位于石油之后居第二位。
❽ 美国地形特点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地势西高东低。东海岸沿海地区有着海岸平原,南宽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泽西州,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也位于这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内部平原的地形开始上升,最后进入美国中部面积广阔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则有高耸的落基山脉,从南至北将美国大陆一分为二,在科罗拉多州的最高峰到达4270米。西海岸地区有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以前落基山脉还有频繁的火山活动;现在只剩下一个区域(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最高的山峰是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也是北美洲第一高峰。
(8)中部阿巴拉契煤炭期货合约扩展阅读
1、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2、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伴随着欧洲地理大发现,航海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于1492年8月3日第一次发现美洲大陆,到了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到了18世纪前,
英国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由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政策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1775年-1783年的独立战争,迫使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成立联邦制国家。
3、美国的气候,影响着农牧业的发展,中间大平原是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除了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出品农产品,由于美国农业科技发达,催生出了世界知名的农业领域公司,如:杜邦(Dupout)孟山都(Momsanto)等 农业带 北美地形为早间空旷,两侧高山,所以北方的北极冷空气可以直接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整个北美冬季,严寒、暴风雪肆虐。
❾ 六年级的地理判断题,很简单的,但别乱填~
1.错 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是在美国西岸的,但哥伦比亚特区就是首都盛顿Washington D.C.,是在东岸马利兰州的(Maryland)
2.对
3.对
4.错 印度耕地面积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