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大豆为什么低于现货
1. 什么季节是大豆期货的低谷主要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分析农产品期货的季节性行情
农产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季节性周期,也恰恰是农产品这种特有的季节性供求关系变化使得其价格波动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时期内同向运动的趋势性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季节性特征把农产品走势大体分为:播种生长阶段、收获季节、销售淡季和销售旺季等几个不同阶段。又因为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指引,它们的基本面影响因素是一致的,走势基本是联动的,因此,下面我们以几个品种为例,从季节性影响因素这个角度分别对其期货价格走势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种来说,根据自然规律从每年的4月开始,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开始播种,当年9月份开始收割。从10月份开始,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又开始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从这一种植生长周期可以总结出,每年的7、8月份属于全球大豆的供应淡季,大豆青黄不接,消费需求旺盛,因此价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应旺季,现货供应充足,价格多处年内低谷,这一规律从上图CBOT大豆行情长期走势中不难得到验证。
仔细观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来季节性走势图,首先我们可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的相关性很强,纠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来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大豆需求激增,国产大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加之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进口大豆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联动性增强;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节性而形成的的阶段性高点多出现在5月-8月,主要是因为每年3-5月是销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应淡季,这样高点出现在这期间就不足为奇;9-11月份进入大豆收获季节,受供应压力影响价格多处年内低点,产量确定后,随着消费的增加,库存的减少,价格有开始抬头趋涨。不过,每年二月份多是过节时期,市场交投清淡,谷物价格通常盘跌。这些规律都很好验证了大豆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目前正处于8月份,正是供应淡季,又由于目前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严重干旱,国内大豆减产基本定局,而美国大豆产区近期天气也是十分炎热干燥,大豆天气行情再度显现,在大豆收获季节来临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因此依据这一特点可以估计在9--11月份供应压力前大豆可能会形成一个短期高点。
接着再看玉米品种,玉米与大豆的生长周期相差无几,从上图可发现玉米最明显的特征是仲夏到收获期间价格多是走跌。由于新年度玉米产量不确定性的影响,7月份的价格往往达到年内最高价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价格开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获前景可观,价格仍可持续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获季节,由于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压力最大,价格往往会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玉米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着变化。农业部前期发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年)》(以下称《规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按照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这对前期国内利用玉米发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泼了一盆冷水,玉米期价也因此 从1700元/吨上方连续回落至1500元/吨以下。由于过渡打压后,近期的东北农作物用地发生干旱灾害,导致玉米期价产生了"反季节"的上涨行情,但于8月10日将有"吉林省2007年轮换地方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会",届时将销售轮出省级储备玉米10万吨,这对于玉米期价将是一个压力。在供应季节来临前玉米产生大幅度反弹的行情较小,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转到国内外小麦品种上,以北半球冬小麦为例,其播种时间为10月上旬(寒露后)至下旬,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有两个明显的季节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获季节来临之前的春季这一时期惯于下跌。多数年景,小麦价格在1、2月份因资金回拢影响都会经历季节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麦上市后的7月份一般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多处年内最低点;另一个趋势就是从收获季节的低点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麦消费逐渐进入旺季,价格倾向于上涨,春节左右因消费带动价格到达年内高点。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麦集中上市压力下,强麦期价产生了一个季节性低点,随后变于七月底产生了强劲的上涨。
综观以上三个品种的季节性因素对价格变化的长期影响作用,尽管活跃的期货交易可以削弱较明显的价格运动趋势,但特定时节的价格同向波动趋势仍然十分明显。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农产品的价格趋势主要是受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面因素影响。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又是有季节性的,这样每年从作物播种到收获前夕,由于旧年度作物的库存量与新年度作物的产量存在不确定性,作为具有预测效应的期货交易往往容易随着市场对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动;其后随着收获季节到来农产品每个品种的新年度产量情况逐渐明了,必然市场就开始面临季节性的供应压力,若是丰产年头供应压力则最重,价格也最弱。若是减产年头则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上涨行情;新粮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价格对需求、库存等因素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其趋势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进入消费旺季,市场的供需矛盾不断得到深化,此时市场人气越来越旺,持仓量迅速增加,期货价格往往最强,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新概念题材的炒作。因此,季节性因素是我们在制定农产品操作计划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分析上述几个品种价格的季节性走势是建立在对各品种长期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其整体体现出了农产品由供求主导的季节规律性,但其中不时也存在偶然现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获季节的反季节上涨,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大量进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减产,一时间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创20几年来历史新低,处于那种供求严重失衡状态,市场充满了对未来供不应求的预期,季节性收获压力完全被抹煞,导致价格在收获季节一路狂飙。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突发因素,还有一些新概念题材的影响也容易导致价格的反季节性走势。这就提醒我们,在分析相关农产品走势时,也不能只简单地依据其季节性走势来操作,其他阶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时时加以关注并能做出客观评估。
总之,在世界范围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表现突出,当大的供求面严重失衡时,季节性特征往往容易被淹没,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行情。季节性特征是农产品的固有属性,进行季节性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价格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但要把握其长期走势还必须同时兼顾其它大供求面的影响因素。
2. 大豆市场价和期货价问题
假如a909是3451元一吨。那么按照期货合约一手是10吨来计算的话,你购买一手需要支付3451*10吨=34510元,你所需要支付的保证金(按15%计算)是345108*15%。
最小变动价格的意思是价格变动的价格最小是1元一顿,比如从3451跳到3452,没有3451.5的概念。
3. 农民请教大豆现货和期货的关系
用的着用那么深奥的理论解释吗?其实期货很简单,就是未到期的货物.比如0809大豆期货和约,就是明年九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货和约.
你是农民,你怕明年你种好大豆收成后卖不到4200元/吨,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以4200元抛出,根据你的产量卖出几手,一手十吨哦!
到明年,收成后,你就可以拿现货去交割,这样你就锁定了利润.当然你明年也可以不交割,那么你在期货市场上盈利的钱加上卖大豆的钱,也等于你一顿卖了4200元.
4. 大豆价格为什么持续走低
周四连豆呈低位弱势震荡走势,受CBOT电子盘小幅回升提振。主力合约A0909以3340开盘,期价小幅冲高后震荡回吐,多空较为谨慎,3300一线成为多头退守的重要防线,尾盘以3338收盘,较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上涨13,成交36.21万手,减仓5138手,持仓28.08万手。A0905合约以3545开盘,最高3607,最低3545,收于3577,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上涨26,成交1.6万手,持仓5.24万手,减仓2712手。 周三CBOT大豆期货市场继续走软,市场缺乏新利多消息支撑,加之南美作物前景改善。CBOT3月大豆收盘887.5美分,下跌15.5美分;5月大豆收盘886.5美分,下跌18美分。分析师表示,市场收于日内低点附近,诸多利空因素影响价格走势,如经济前景不确定、技术面疲软及南美大豆灌浆关键期收获降雨等令买家纷纷离场。消息面平淡奠定盘初双边震荡的市场基调,但缺少了基本面或周边涨势支撑,大豆期货利空性再度凸显,抛压亦加速市场下行。大豆期价持续削减升水,主力3月合约滑至12月23日来的最低水平。 受近期油粕现货走弱及国储收购影响,产区油厂压榨利润处于亏损状态,被迫下调收购价。油厂,明达油脂3440元/吨,龙江福3480元/吨,哈九三3500元/吨,牡丹江金源3500元/吨,阳霖3380元/吨,佳木斯吉庆3440元/吨;港口大豆报价稳定3460-3540元/吨。 在缺乏基本面实质性利多因素的情况下,美豆继续向下寻求支撑。基本面比较平淡,南美降雨令作物改善的压力依然打压价格走低,而受疲弱的经济前景影响下的周边商品延续弱势。整体来看,外部市场环境无改善的迹象,预计美豆将继续被压制在900美分下方。连豆今日展开双边震荡走势,期价再次守住3300关口。国内现货市场有走软的迹象,油粕现货继续向下挑战前期低点,多数油厂压榨亏损、开工困难。油厂被迫下调收购价,来减小亏损,而收购价的下调带来的是更少的收购量。目前产区现货与进口大豆成本再度拉开,产区现货面临调整压力。连豆减仓震荡,多空都比较谨慎,短期市场没有明朗的基本面指引,行情更倾向于弱势震荡。操作上,空单逢低减持,保持弱势震荡思路。
5. 为什么期货交易和现实交易的价格波动是相反的比如现实中大豆价格在上涨,而在期货中却是下跌
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期货价格是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如果投资者预期大豆价格下跌 买入空单 那么期货价格降下跌 但是今天的现货价格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所以这一天价格向上反弹 这并不矛盾 但是多数情况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波动是同向的
6. 中国进口大豆时为何采用期货交易而不是现货交易
你如果把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购买者转为生产者的话,问题就马上明白了。
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最最基础的套期保值的问题,对于大豆生产者而言他就是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所以他们都只愿意作期货买卖。
至于你说的期货价格波动,这个不是靠说能解释清楚的,我只能说, 大豆期货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投资和投机的重要手段,所以必然就是有赚就有赔。
7. 为什么大豆期货上涨现货掉价
......现货与期货的价格不应该只是在随着交割月的临近而趋同么。
你说的情况应该是很正常的嘛。
8. 关于大豆期货与现货的问题,为什么2010年的期货价格全年都低于现货价格啊现货价格来自统计局
谁告诉你大豆的现货价格全年平均值为5.06了 ,你这个数据从哪来的啊。统计局也不可能发布这个数据。你看错了。
9. 期货: 大豆的现货价格决定因素谁知道
影响因素太多了 主要是看美豆的价格 但国内因素也很重要 国家的调控,地域的不同,其他商品价格的浮动,货币的升值贬值等等,都是影响大豆的因素 多关注新闻,尤其是美国农业部消息和国内中央政策的变动
10. 豆粕期货价格为什么低
您是不是看期货行情软件上,美国CBOT的豆粕价格比大豆低许多(好像仅是大豆价格的1/3)?这是因为美国CBOT的大豆和豆粕的报价单位不一致的原因: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报价单位是美分/ 蒲式耳,而蒲式耳是容量单位,1美蒲式耳=35.24升,而1蒲式耳大豆的标准重量为27.215公斤;豆粕的报价单位是美元/短吨,1短吨=2000 磅,而1磅=0.4536公斤,依次推算,1短吨=907.2公斤=0.907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