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期货行情分析6
1. 求利用期货行情基本分析方法对期货品种进行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
分析的方法很多,建议去看 默菲 写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日本蜡烛图》,《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海龟交易法》看完了,多少就会有很多认识了,你就可以自己组建交易系统了。如果排要想了解一套交易方法,建议研究下布林通道吧,网上有详细的说明。
2. 期货行情怎么解读
期货行情所交易的是期货的标准化合约。黄金1205已经到期交割了。不能再进行交易了。
3. 有色金属期货锡行情
均线多头排列,经过大幅上涨这个位置有很大分歧,观望,不宜开新仓。
4. 分析期货的走势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
现货市场(库存,产能)
政治(石油工人罢工、内战、美国大选)
经济波动周期(经济处于经济周期四个层面的哪里——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避免价格降低而减产)
自然因素(天气恶劣造成棉花 大豆 玉米 大面积减产)
商品进出口
全球各大经济(主要经济国家出现危机,造成全球恐慌)
发电量、货物运输量
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标)等!
技术指标肯定是要看的。技术指标需要学习,要投资,先学习嘛~~~~~~~~~~~~~~~~~
5. 如何看期货行情
在入市之前,要了解期货的基本面:期货的基础是现货,现货走势因素最终会决定期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所以,在参与某个品种的期货交易之前,要首先弄清楚影响该品种行情走势的因素等。技术分析在行情研判中占有重要位置:前者主要通过对影响行情走势的供求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反映中长期行情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反应比较迟钝,不能准确把握短期内行情的波动。怎样选取适合的交易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如形态分析、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等,此外还有多项辅助技术指标。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期货价格运行的规律,但是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有时候这些指标给出的预警信号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作为期货市场的交易者,只要根据自身的交易习惯选择一两种分析工具就可以了。研判趋势是关键:行情可以分为中长期走势、短期走势。中长期走势主要反映的是两三个月、一~两周之内的行情变化,短期趋势则主要反映的是近一两个交易日甚至是单日内的行情变动。在进行期货交易时,一定要遵循短线交易符合中长期走势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获利的机会就会多,交易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较低。在经过基本面、技术面分析之后,一定要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所以,行情分析之后要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关注短线行情的走势很有可能扰乱对中长期行情的正确分析。止损在期货交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确定单方向之后,即使过去预测的准确率再高,也一定要设定止损的价位,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 关于期货行情问题,期货如果今天买今天就卖的话,怎么算盈利
您好
如果是当日开仓当日平仓的话
那么盈利就是平仓价-开仓价相比
如果是隔夜留仓算盈利的话
价格第二日平仓价格是与昨日平仓价之比的
7. 如何正确分析期货行情
和讯特约 格林期货 李永民 期货市场有句至理名言:行情永远是对的。照这样说法,我们亏损的原因不在于市场本身,而在于我们没有认真研判行情、很好地把握行情节奏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比较准确地预期后期走势呢,笔者认为,在进行行情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入市之前,应该对影响行情走势的基本面因素有比较全面的、准确的了解。现货是期货的基础,影响现货走势的因素最终会决定期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因此,在参与某个品种期货交易之前,应首先弄清楚影响该品种行情走势的因素有哪些、相关程度多高、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等。如影响沪铜走势的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宏观政策、行业供求状况、美元指数变化、相关产品的比价等,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延缓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对包括铜在内的商品价格具有利空影响,但是美国经济增速下降又导致美元指数下跌,从而对铜具有利多色彩,这时,铜价走势就取决双方力量的对比了。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是期货市场上行情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前者主要通过对影响行情走势的供求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因而能够反映行情中长期行情变化。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反应比较迟钝,不能准确把握短期内行情的上下波动。技术面分析方法试图通过对过去走势进行不完全归纳,寻找行情走势的基本规律。技术分析虽然能够比较好地预测短期行情波动,但在分析中长线走势方面往往会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由此可见,每种方法各有优点,但也有缺陷,在行情分析时,只有将这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比较客观地把握今后行情走势。推荐阅读周期蓄势待发 商品缓步下行胶市仍处于寻底过程中2012年有色金属将黯然失色糖价跌破6500地方收储或启动2012年钢价走势或将前低后高需求拖累PVC难改弱势格局信心略恢复甲醇步入盘整期2011期货产品创新领跑者系列访谈 即使对技术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而言,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如形态分析、趋势分析、量价分析、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等,此外还有黄金(资讯,行情)分割率、移动平均线、KD、MACD等多项辅助技术指标。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期货价格运行的规律,但由于分析角度不同,有些时候这些指标给出的预警信号分歧较大,甚至截然相反。其实,这些工具都是根据过去的交易数据对后期走势所作的预测,尽管数学模型和参数差别很大,但分析的思路都是大同小异,因此,作为期货市场交易者,只需要根据自身的交易习惯选择一两种分析工具就完全满足行情分析的需要了。交易者不必要为多项辅助指标之间的分离耗费功夫。 按照时间周期不同,可以把行情区分为中长期走势、短期走势。中长期走势主要反映长达两三个月短至一两周之内的行情变化,短期趋势则主要反映近一两交易日甚至日内的行情变动。有时,短期走势和长期走势方向相同,有时,短期走势与中长线走势分离甚至相反,在进行期货交易时,一定要坚持短线交易符合中长期走势的原则,因为,只有短期走势符合中长期走势,获利的机会才比较多,交易者承担的风险也才能比较低。 在经过基本面、技术面的分析之后,一定要对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因为短期行情走势与自己判断的暂时背离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因为短期的正确判断而忘乎所以。因此,行情分析之后应该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关注短线行情走势可能会扰乱自己对中长期行情的正确分析。 最后,在做单方向确定之后,一定要设定止损价位。纵然自己过去预测的准确率再高、资料分析的再全面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此,每次分析行情之后,一定要设定止损价位,把损失控制再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8. 年锡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锡资源状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2009年,世界锡矿储量560万吨,储量基础1100万吨。世界锡矿储量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美中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次,是中南非洲和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地区。
世界锡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17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0.4%。其他锡储量较多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表1;图1)。
图8 国际市场锡价格走势
(二)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国内现货市场上锡价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锡价年均108692元/吨,同比下降24%。年初国内锡价也依然是低迷状态,但由于国内矿山大幅减产,造成短时供应短缺,使得国内锡价远高于国际价格;3月底至4月初,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使得国内消费开始回暖,带动需求增加,价格开始攀升;8月国内价格重回11.8万元/吨;之后,由于下游行业消费缺乏进一步的改观,锡价丧失推动力,在11万~12万元/吨之间踟蹰,且11月时出现小幅下跌;直到12月,国内锡价再次上涨到11.8万元/吨(图9)。
图9 2009年国内市场锡金属价格
六、结论
(一)世界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锡市场供应过剩。从锡精矿供应方面看,2009年,全球大多数锡矿山自第二季度才开始陆续复产,第三季度达到高峰。2009年全球锡精矿产量下降,主要生产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秘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制约了全球锡精矿产量的增加。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由于中国已经成为锡精矿的进口国,所以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锡精矿出口国家。
2009年全球精炼锡产量33.3万吨,同比下降2.94%。马来西亚产量增加绝对数值最大,主要是由于其采购印度尼西亚粗锡进行二次精炼,增加了原料来源。当中国对精炼锡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之后,印度尼西亚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国际精炼锡供应大部分依赖于印度尼西亚。2009年9月和10月印度尼西亚的精炼锡出口一度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是11月和12月又重新回升至平均水平以上,10月出口精炼锡7060吨,11月8166吨,12月8508吨。印度尼西亚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出口仍然够维持正常水平,估计出口产品多为库存。自2008年开始,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家的用锡企业也开始从印度尼西亚采买精炼锡,因此除因金融风暴引起出口急剧下降的个别月份外,印度尼西亚出口普遍较为稳定。
从需求方面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余威仍存,锡消费量继续下滑。2009年锡消费为32.19万吨,同比下降约9.2%。根据国际锡研究协会(ITRI)对全球锡消费市场的调研显示,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锡在焊料、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国除化工领域外,其他领域的锡消费也有所下降。尽管全年锡消费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下半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锡消费量都有明显反弹。除中国外,日本的消费量恢复尤为明显,2009年前几个月,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制造业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走强之后,锡价相对于日本买家来说,较之前更为低廉,同时,日本的平板电视等其他电子产品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也反弹强劲,马口铁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也表现良好。这些企业的产品销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一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至2010年一季度。但是日本用于PVC稳定剂的锡化工品由于受到韩国产品的冲击,锡消费量有所下降。欧洲现货市场从11月份开始表现活跃,但是该地区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有放缓的趋势。2009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量的恢复加上印度尼西亚出口量的减少,使得四季度全球锡市场已经从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尽管LME库存、各地供应商和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仍然维持在高位,但是从全年来看,全球锡市场仍为供应过剩状态,过剩量约2.6万吨。
(二)我国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我国锡产量减少。从长期来看,我国锡矿资源减少,锡矿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锡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锡矿品位达1.5%~2.0%,90年代品位下降为1.5%,近年下降为0.5%左右。目前锡资源品位下降、成本上涨、建设条件更趋恶劣等因素使得“供给约束”将长期存在,并且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锡供应长期紧张的局面使锡价长期看涨。
但短期内,由于我国近几年加大对锡矿生产秩序的整治力度,并严格出口管理(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炼锡加征10%的出口关税;商务部公布了2009年的出口配额,锡的出口配额继续减少),使2009年中国的出口量进一步减少,使国内的供应量相对充裕,对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2009年以来,原料紧张仍然是锡冶炼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上半年的问题是锡精矿货源紧张;下半年的困难在于锡精矿报价过高,金属价格没有预想的那样有所突破,甚至还有所下跌,冶炼企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从国外进口锡精矿或是粗锡进行加工,成本更高。年底国内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估计在1.2万吨以上。
随着下游消费行业的改善。2010年锡价的基本面情况得到比较大的改观,市场将消耗掉大量过剩量,甚至有可能转为短缺。2010年,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市场信心和基本面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锡价有望较2009年均价进一步上涨,但是受到政策、美元走势、经济复苏强度等因素制约,锡价在2010年的波动幅度也会较大,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显弱势。
(殷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