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
『壹』 有关原油期货比较典型的几个认识误区
原油期货比较典型的几个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之一:中国作为原油生产、消费和进口贸易大国,原油期货市场一经推出就必然会取得成功。
美国、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成为全球主要原油价格的定价基础并非偶然。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和生产国,曾经一度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英国是欧洲大国中唯一有一定原油产量的国家,并且是欧洲消费和进口大国。我国是亚太地区唯一的既是原油生产、消费大国,又是原油进口贸易大国,2016年我国原油依存度超过65%,这的确是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条件。但是,也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自1974年以来,各国约有近50次以上试图推出石油期货的努力,成功率大约是20%。具体到亚洲原油期货合约,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经尝试过,但均没有成功。据统计,在过去15年,世界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亚洲市场上市过的原油期货相关品种共有16个,目前只剩下3个品种,个别惨淡经营,这反映了原油期货市场的复杂性和严酷性。
经过总结分析,笔者对发展原油期货市场有三点认识:一是原油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开放、竞争的石油市场格局基础上的,一个成功的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市场,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市场参与者或参与者联盟能够有足够的垄断力量,对商品的供给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够的控制。通常从比例上说,成功的期货合约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80%。二是有影响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必须依赖发达的现货市场。活跃度是评价期货市场运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高交易量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基础。场外交易不仅可以活跃市场,还有促进场内交易体系和法规制定更完善、鼓励金融创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货品种关键在于有现货市场的支撑,这恰恰是中国原油市场,尤其是自产原油市场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货市场的推出和运行可以发挥许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国际竞争力、促进石油市场化改革、保护相关企业利益、维护石油安全等,但是也会带来境外资金流入和投机风险。搞好原油期货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和金融市场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联动形成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
认识误区之二:原油期货市场应该将主要国产原油作为合约标的油种。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原油期货市场首先应该将我们自产的原油,例如大庆原油、长庆原油,作为期货合约标的,以提高中国原油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继而增加中国原油的价值。这样的一种观点其实忽略了期货市场的本质和基本条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产原油纳入期货交易,必须开放整个中国原油市场,这并不符合国家油气体制运行和改革现状,也会给国内原油市场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冲击。而交易中东原油则只需开放原油进口权,符合油气市场改革与趋势。二是原油期货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实现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对比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的比例、数量、效益以及对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进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要求显得更为迫切,而自产原油由于主要用于一体化国家石油公司直营炼厂,更加易于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标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货合约标的为中质含硫原油,基准品质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庆原油属于中质Ⅰ类油,API度为31.88,含硫量为0.1%;长庆原油API度为32.2,含硫量为0.11%,这两种国产原油的含硫指标与标的合约的差距较大。因此,如果将自产原油纳入期货合约标的,其象征意义可能会大于实际意义,实际风险可能会大于预期收益。
认识误区之三:期货合约标的油种上市交易,其价值一定会回归上涨,只要其价值回归、价格上涨,就一定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
首先,期货市场交易不能保证价格上涨。众所周知,纽约商品交易所是美国公司,受美国政府监管,其国际资本的流向和持仓对于美国监管部门而言,就如同美联储看自己的账簿一样简单方便,其石油市场的所谓话语权就是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的工具。即便这样,根据WTIBRENT价差倒挂现象可以看出,由于WTI交易比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国本土,虽然其品质优于BRENT,但2011年以来价格倒挂已成常态。国内自产原油成为期货标的后,就算不考虑运输贴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够较目前国内定价产生较大程度的溢价。
其次,如果坚持把自产原油纳入期货合约标的,必将面临两个问题,即期货价格过高或过低,两种情况均存在风险,需要积极应对和防范。套期保值者和投资者共同组成了原油期货市场,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过对冲交易来转移生产经营风险,投资者是从价格波动中获取利润。如果境外投资者投机性炒作造成投机过度,市场波动将加大,期货价格过高,不仅无法体现其价格发现功能,真实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一体化石油公司而言,产销平衡和价格传导矛盾将十分突出,加之资源税的增加,整体效益不仅不会增加,而且极有可能还会降低。对于国民经济来说,一旦投机行为过度,引起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过大,会对我国基础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成冲击,影响国民经济稳定,有形成系统风险的概率。另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投资者参与意愿有限,造成期货市场缺乏流动性,价格过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转移价格风险,合作品种甚至可能会失败退市。
认识误区之四: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就意味着取得了原油定价权。
根据石油发展史、世界原油价格演变过程和期货、现货价格回归分析,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并不意味着取得原油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石油期货市场、开设了相关合约交易、吸引了数百个国际资本的参与者并不代表就获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货市场。
在我国原油市场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为了减缓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石油经济的冲击,首先从我国进口原油中选取几种占比较大的中质含硫基准油形成混合原油标的,形成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框架,尽快形成市场化交易,有利于为国内关联厂商提供一个反映真实价格信息的窗口,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和满足企业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时也可把国内原油市场的实际供求关系反映到国际市场上,直接和间接影响国际定价。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分步式和渐进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国内油品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动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深化,又能给国内原油市场改革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缓冲和调整时间,不断积累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持续推动油品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中国石油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贰』 原油期货为什么如此被重视
原油波动大,另外受各国政策影响大,赚钱效应明显,全球交易,下游需求也大,下游厂家做对冲需求也大,做对冲往往不怎么关注信息和技术,交易者容易赚钱
『叁』 中国石油期货对石化双雄有没有利好
你好:九月即将推出原油期货,原油期货推出对中石化有什么好处?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首先,提高我国影响力和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我国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原油需求因素融入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中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套利机制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前提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集中反映国内能源需求,并与新加坡、日本原油期货市场形成集团效应挤去国际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原油价格更加理性。其次,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手段。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深入,对石油价格管理风险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受相关政策和政府管制等因素限制,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企业外,国内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不能参与国际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避险,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发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国内更多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可进行套期保值运作,一方面更好的反映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多的投机性风险,提升国内石油企业应对石油价格大幅频繁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第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其定价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其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当前我国成品油定价实行由政府制定指导价,该机制已被广为诟病。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反映国内原油供求状况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放开成品油价格控制,形成符合国情的油价。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期货挂钩并按每日调整,就可以对当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形成倒逼。建立我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吸收国内外石油上下游厂商积极参与,形成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就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第四,有利于建立我国原油战略储备。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凸显。我国要借助原油期货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在我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以形成战略石油的社会储备;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中的期货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补充原油战略储备量。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肆』 国内原油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怎么样
是的,原油期货3月份在国内上市了。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将原油期货视为掘金的新领域,尤其是在近两年价格低迷的时候;再加上有国家政策支持,目前炒原油的人非常多。
个人认为,近一两年内,石油恐怕很难有大的起色,期货的话,最好谨慎买多。
一者,石油的的供大于求问题,始终未曾得到彻底改善。各个国家虽然表面上达成减产协议,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其实都在相互观望;二者,目前的状况,导致人们出现对经济前景担忧,主要是政治导致的贸易问题及新的增长点缺乏,也就是技术上的螺旋顶。
尽管如此,原油期货的未来是很可期待的。明年的形势,肯定会比今年好。而且从长期来看,石油重振雄风,只是迟早的事情。
你可以现在多练练手,等行情来的时候,才能够一把抓住。
『伍』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石油是世界的主导性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1/3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西移、消费东移的趋势逐渐形成。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市场。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进口量4.2亿吨,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全球原油贸易定价主要按照期货市场发现的价格作为基准。目前,国际上有10多家期货交易所都推出了各自的原油期货,其中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旗下的纽约商业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是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它们的西德克萨斯中质(WTI)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扮演着北美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
尽管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大,但在该时区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为原油贸易提供定价基准和规避风险的工具。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影响力都不大,没有形成原油贸易定价基准。由于没有一个充分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求情况的定价基准,因此亚太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普氏报价、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货价格等作为原油贸易定价基准。但这些价格并没有反映中国及亚太地区其他主要原油进口国的真实情况。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价格,比欧美国家在同地区购买同品质原油要高,这对亚太国家及人民都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
在我国推出原油期货的过程中,西方媒体非常关注。观察西方媒体的报道,他们主要担心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中国推出原油期货,将削弱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在国际原油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担心石油人民币会占了石油美元的份额,动摇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主要是基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
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方便我国广大企业利用本土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同时把宝贵的投资者资源留在国内。
其二,弥补现有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缺口,建立反映中国及亚太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这不仅对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对全球都是一件好事。
其三,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的逐步成熟、吸引力的增加,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四,做商品期货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商品的同质性、现货市场的自由贸易和大宗商品贸易适用“一价定律”,决定了商品期货市场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天然属性,对外开放更加紧迫。原油期货在开放路径、税收管理、外汇管理、保税交割及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逐步拓展到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成熟的商品期货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全面开放。
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市场的成熟和功能发挥需要一个渐进培育的过程。我们在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市场一线监管和风险管理。除严格遵守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交易编码制度、保证金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穿透式监管制度等,我们还将针对原油期货“国际化市场”的特点,积极落实交易者适当性审查、一户一码实名制开户、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申报,强化资金专户管理和保证金封闭运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和正常交易秩序。
『陆』 中原油期货上市中国有什么好处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第八大原油生产国。2016年原油消费量约为5.78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5%。2017年进口原油约4.2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后,既可以实现原油的套保、套利等功能,又能够减少在原油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降低与美元相关的汇率风险。
尤其是在原油价格在2016年阶段性探底后逐步回升、原油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国议价能力增强,此时推出原油期货可谓占据“天时”。这是我国推出原油期货、谋求定价权的战略机遇期。
此次原油期货合约设计方案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可以用十七字概括,即“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能源贸易定价权的竞争中,我们既“取势”,以战略眼光抓住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契机;同时也“取实”,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突破点。WTI、布伦特原油交割标的是轻质低硫原油,当前国际市场缺乏一个权威的中质含硫原油价格基准。
而中质含硫原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4%左右,同时也是我国及周边国家进口原油的主要品种。因此,我国原油期货选择以中质含硫原油作为交割标的,弥补了空白。对于我国来说,夯实能源资源要素和产品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出着眼于亚洲地区,并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产品为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合约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介绍,与之相比,上海原油期货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期货合约标的物选择了中质含硫原油,二是计价和清算货币为人民币。三是立足于亚太,面向全球。
胡俞越说:“这里面核心的要件就是人民币作为一个定价货币,我们知道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定价,我们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实际上也是通过原油期货来谋求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那么我们也知道就是布伦特原油和WTI的原油,选择的是轻质低硫原油,作为交易的标的。而我们中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中质含硫原油。中质含硫原油在全球的原油产量当中占据了44%。所以现在来看,它缺少一个为中质含硫原油定价的一个标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推出原油期货选择的是这个标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据了解,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约4.2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上市,真正的意义是为国内的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场所。
此外,目前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超过美洲、欧洲,但仍缺乏认可度较高的定价基准。“上海油”将真正参与到亚太原油定价基准的竞争中。有望与现有的纽约、伦敦两地基准油价,共同组成全球24小时的连续交易机制。
中国作为石油需求方,原油期货的推出将对全球石油价格形成一定影响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一步早晚要走。因为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那么今年我们预计肯定会超过4亿吨的这样一个进口量,而且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现在不断地攀升,那么今年有可能将近70%,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一个石油买主,对于整个的价格始终是没有什么影响力。
如果我们通过建立一个市场不断地完善,不断摸索,能够至少对整个全球的石油价格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这个影响力不一定是完全能够定价,但至少给我们企业更多的,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买石油这样的一个平台,也是一个进步。而且对于整个未来的金融开放,金融创新,对于我们整个的这个能源的安全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随着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不仅是对于原油这一资产,同时对于人民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人民币计价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需要。在中国石油消费增速与旺盛贸易需求的大环境下,国际原油贸易迫切需要实现人民币计价,减少汇兑成本和风险,这也正是中国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市场基础。同时随着打破美元计价原油垄断的格局之后,中国与美元的交锋也将更加激烈,虽然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撼动美元的坚固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必然能够成为和美元分庭抗礼的存在。
『柒』 上海原油期货为全球提供什么机会
2018年3月26日,我国原油期货正式上线,由于其基准标的是中质含硫油,有别于目前两大国际石油期货的基准石油种类,这为广大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又一个风险管理和投资机会。同时,原油期货市场作为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将推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全面开放。
据悉,我国原油期货实行保税实物交割。交割结算价为最后5个有成交交易日交易结算价的算术平均价。目前,已向全市场公布的指定交割仓库共6家,包含8个存放点,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的上海、大连、日照、舟山、宁波、湛江等。在税收方面,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从事原油期货交易所得,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境外个人投资者从事原油期货交易所得,三年内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境内投资者,按照期货市场现有做法执行。在交割方面,对于从事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境内外投资者,均暂免征收增值税。
原油期货是我国期货业国际化的起点。原油期货市场作为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探路者”,在开放路径、税收管理、外汇管理、保税交割及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逐步拓展到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成熟期货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全面开放。
『捌』 原油期货推出对中石化有什么好处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提高我国影响力和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我国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原油需求因素融入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中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套利机制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前提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集中反映国内能源需求,并与新加坡、日本原油期货市场形成集团效应挤去国际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原油价格更加理性。
其次,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手段。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深入,对石油价格管理风险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受相关政策和政府管制等因素限制,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企业外,国内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不能参与国际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避险,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
发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国内更多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可进行套期保值运作,一方面更好的反映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多的投机性风险,提升国内石油企业应对石油价格大幅频繁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
第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其定价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其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
当前我国成品油定价实行由政府制定指导价,该机制已被广为诟病。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反映国内原油供求状况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放开成品油价格控制,形成符合国情的油价。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期货挂钩并按每日调整,就可以对当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形成倒逼。建立我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吸收国内外石油上下游厂商积极参与,形成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就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
第四,有利于建立我国原油战略储备。
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凸显。我国要借助原油期货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在我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以形成战略石油的社会储备;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中的期货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补充原油战略储备量。
『玖』 什么是中国石油期货的发展
中国在1993年,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并在广州联交所挂牌交易石油期货。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有4个品种。1994年以后,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这几个石油期货市场先后停止交易。2001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上海期货交易所确立了以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货为突破口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目标。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4月上旬,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货品种,并于8月25日开始上市交易。上海燃料油期货上市的最初几年,交易活跃,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逐步发挥。2009—2010年,单日总成交量曾高达百万手,单日总持仓量达几十万手。但随着燃料油政策环境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燃料油期货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
图9.1纽约商品交易所
『拾』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在即 将带来哪些影响
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
针对国内原油现货市场现状与发展对于原油期货上市运行有何影响的疑问,上期所昨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与原油期货的上市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正在稳步推进的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将为原油期货提供坚实的现货市场基础,包括逐步增加原油进口主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等政策推出都将有利于增加原油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参与、优化市场参与结构;
其次,原油期货合约规则设计本身已充分考虑我国石油市场现有格局,采取了保税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以应对境内现货市场主体缺乏的现状;
最后,原油期货运行将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为石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工具,通过期货产生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