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获特大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非法获利20亿
⑴ 上海破获4500万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犯罪者会被咋判
生活不易,为此很多人都想寻找捷径,花少量的钱投资来实现更大回报,而骗子们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来诈骗。近日,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据了解,这起案件中涉及金额4500余万元,而且被骗的投资人高达260多人,可以说金额之多人员覆盖广,它的侦破无疑拯救了更多蒙在鼓里的人们,以避免更多更大的损失。同时,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触犯了我国《刑法》,属于合同诈骗的范畴,至于如何审判还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通报。
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让更多人明白,世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才能完成,如果你真的想投资,千万要提前做好万全准备,谨防被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被骗。
⑵ 上海破获4500万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是怎么回事
近日,上海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虚增影视剧制作成本、夸大预期票房收益,骗取投资人投资款,涉案金额超过4500万元,涉及全国各地投资人260余名。这也是上海市破获的首起影视投资合同诈骗案。
2019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接到市民何先生报案:2019年初,沪上一家影视投资中介公司的员工通过社交软件与他结识,并告诉他一个内部消息:年内将有一部成本高达2.6亿元的大制作电影上映,上映前,可以通过本市一家影视公司参与电影的版权投资。
这名中介还一再声称,这部电影的预期票房保守估计可达20亿元,以投资100万元为例,至少可获得360万元收益,机会实属难得。
这样的好事,听起来就像骗局。但何先生上网查询后发现,这家影视公司的确存在,而且就是中介提到的那部电影联合出品方之一。于是,何先生便通过中介公司与影视公司签订了一份《电影合作投资协议》,约定以50万元投资款获取电影0.25%的版权收益。
就在何先生坐等收益时,电影上映了。结果票房惨淡,仅有6300万元,与中介公司宣称的20亿元预期票房简直是天壤之别。此时,影视公司以票房不到预期为由,仅兑付给何先生1.3万元,50万元投资款等于是打了水漂。
本以为是时运不济、投资失利,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何先生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与他有相同经历的投资人竟不在少数。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投资时获知的制作成本不尽相同,从7000万到2.6亿元不等。感到上当受骗的何先生向警方报案。
(2)上海破获特大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非法获利20亿扩展阅读
警方调查情况:
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初步调查后发现,类似的投资人的确很多,而且都经历了制作成本数倍溢价、票房估值大跌眼镜的情况。警方分析认为,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恶意骗取影视投资人投资款的诈骗团伙,于是立即立案侦查。
经查,2018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在无能力支付投资款的情况下,先行与某电影出品方签订协议,约定出资购得某电影18%份额的票房收益权和署名权。但双方明确约定,包某的公司不得擅自转让所持份额或用于融资,否则将不再享有电影的票房收益权。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间,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违反约定,精心设计编排话术,通过高额返佣的方式勾结全国多家中介公司,大肆招募投资人。招募过程中,犯罪团伙以与出品方签订的协议为掩护,混淆“版权”与“票房收益权”的概念,虚增电影制作成本、夸大票房预期收益,吸引投资人投资购买所谓“收益份额”。
先后骗取260余名投资人共计4500余万元投资款后,包某等人才将其中的1000余万元支付给电影出品方购买份额,剩余款项则用于佣金提成和个人挥霍。
得知包某公司擅自转让投资份额后,电影出品方按照协议约定未予兑付票房收益。包某等人为了掩饰非法占有投资人投资款的真实目的并逃避打击,就用骗来的钱,以实际票房6300万元按比例兑付投资收益共计100余万元,造成投资人巨额亏损。
这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的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⑶ 327事件的概述
1995年2月23日晚,上交所召集参与“327”最后10分钟交易,持仓合约在5万口以上的券商商讨对策。当晚11时,上交所果断的作出五点决定,并随即发布公告。经调查显示,此一事件为其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严重蓄意违规,23日16时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的所有成交无效;该部分成交不纳入当日计算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范围内,由此确认当日收盘价为151.30元;同时宣布对有关违规行为作进一步调查。
第二天,上交所又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1995年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格禁止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的使用结构进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维护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事件发生后,国家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联合组成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的配合下,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并于9月20日公布了情况和处理结果。调查结果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327”品种发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国债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交易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调查结果指出,实际的直接责任者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联手操作、擅自超限额持仓,仅“327”品种的持仓就超过了交易所为其核定的全部品种最高限额的一倍多。在市场异常波动价格不断上扬的巨大压力下,公司主要负责人明知严重违反交易规则,为扭转公司巨额亏损,作出了大量抛空单打压价格的错误决策,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混乱。调查结果还指出,事件的另一责任者为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于2月23日上午把几家关系户空仓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取消经营资格)大量违规抛空,企图压低价格,以达到减亏或盈利的目的。当打压无效时,又率先空翻多,制造市场假象,扰乱市场秩序。事件之前,该公司及其空方关系户也存在联手操作、超限额持仓达120多万口的严重违规问题。
调查结果还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违规事件也应负一定的责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市场存在的过度投机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交易规定不完善,风险控制滞后,监督管理不严,致使在短短几个月屡次发生由于严重违规交易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在国内外造成很坏影响。
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取证,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327”事件的有关负责人员分别作出了开除公职、撤销行政领导职务等纪委处分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对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进行了经济处理。
“327事件”震撼了中国证券期货界。在仲裁机关的调解下,2月27日、28日进行了协议平仓,但效果不甚理想,3月1日又进行了强行平仓。
局面刚刚明朗,又值两会召开,对“327事件”责任的追究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后来,中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配合下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严肃处理。
万国证券公司进行了改组,董事长徐庆熊、副董事长兼总裁管金生同时辞去所任职务。管金生锒铛入狱。
“327事件”的二号主角辽国发,由来自沈阳的高原、高岭兄弟主持。“327事件”后,为了挽回巨额亏损,于3月份又试图翻本,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辽国发案不仅是证券期货违规问题,还有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当年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风波”与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巴林事件只相差两天时间,“327”事件同样明显暴露出我们对于高风险市场的内外监控能力相当不足。酿成“327事件”的具体原因有三点:其一,期货业务的推出相当仓促,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法规,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其二,国债期货市场投机风气极浓,违规造市、超额持仓、内幕交易现象相当严重。个别券商恶性投机,蓄意违规,对此却缺乏监督,甚至可以在没有相应保证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进行上千万口的交易,也没有即时预警机制。其三,有关327券分段计息加息及贴息消息的泄漏,是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27事件”未象巴林事件一样引爆金融危机,可谓不幸之中的万幸,其留下的教训当然是相当深刻的。
但是,327国债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期货交易的因噎废食,至今一提到期货就联想到了幕后操纵等黑暗面,使这个本来就不应该面对大众的市场背负了太多的坏名声。如果不是加入世贸后国际期货业即将到来,中国期货业仍不会听到“芝麻开门”的声音。对327国债事件,除了重新认识应吸取的教训以更好地避免相关风险之外,也应适当消除其负面影响。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避险工具,到了应该恢复的时候了。尤其是放开国企入市的问题,由于1996年国家规定金融系统资金不得进入期市,之后又对入市企业的税务、财务发布了指导性建议,1999年的条例中规定国企只能做几种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不能参与投机买卖,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企业对期市的参与,需要加以重新考量。
事发后,万国总裁管金生涉嫌违规操作被捕,并于1997年判处有期徒刑17年,罪名是受贿29.5万元,挪用公款250万元。竟然和违规操作一点都沾不上边。
⑷ 上海警方破获29年前特大凶杀案,是怎么找到破案线索的
上海警方破获29年前特大凶杀案,是怎么找到破案线索的?2020年的八月上旬,上海警方破获了29年前特大凶杀案,杀害五人,重伤一人。凶手潜逃近30年之后,终于落下了帷幕。上海警方破获29年前特大凶杀案,是怎么找到破案线索的?
终于这一起恶性杀人案得到了解决,何某最终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往最终还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起案件之中其实关乎的也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家庭之间的和谐,注重家庭的和睦,千万不能够。把家庭的和谐变成一种令人心寒的杀人事件。我们说家风的传承是很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是良好的家风,或者说和谐的家风,而不是这样让人心寒的事情发生。
⑸ 上海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合同诈骗案,此案到底咋回事
这件事给人们提了个醒,不要相信不明人员给许下的巨大承诺,画出的大馅饼,人人都想发财,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好事呢?即使有,砸到你身上概率也不多。还是老老实实通过工作,得到回报安心。
⑹ 河北警方破获特大网络开设赌场案,犯罪团伙有多少人
今年。当地警方从今年经办的一起特大帮助电信网络信息犯罪案件中深入分析,寻线追踪破获一特大网络开设赌场案。涉案金额高达20亿元。
⑺ 上海破获特大制售假案,他们团伙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
上海的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的制售假案。这起案件的调查时间长达半年,警方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最终成功收网,而这桩造假案的发源地是在广东省。那么该造假团队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呢?
其实他们多数是打着代购的幌子来贩卖自己的假货的,随着代购市场的兴起,市面上的代购简直不计其数,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几名代购。这些代购有些是自己飞到国外亲自采购的,但也有些是不知道几级的分销代理,假货有时候就这样悄悄地被混入其中。在过去几年里,警方在不同的地区都查获了大型的造假案,有奢侈品的、也有化妆品的。其实买了假包,最多也就是金钱上的损失,但是如果是用了仿冒伪劣的化妆品可不就是这么简单了。很多受害者甚至因此烂脸,所以顾客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⑻ 建国以来最大的期货市场操纵案
期货市场风险回顾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 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 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 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 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 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 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
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 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
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 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 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 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⑼ 上海破获7亿奶茶店套路诈骗案,它是怎么诈骗的
奶茶是我们大家平常非常喜欢的饮品,而且奶茶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许多的朋友都希望能够加盟一个好的奶茶品牌来创造自己的事业,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了奶茶加盟这一块,使许多投资者上当受骗。
近日,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奶茶加盟投资的诈骗案,抓获该犯罪团伙成员9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7亿,该犯罪团伙利用模仿知名奶茶品牌网站的形式来吸引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投资者信任后就以其它理由像投资者推荐他们自创的奶茶品牌利用各种手段诱使投资者加盟,待投资者缴纳加盟费之后,他们就会对投资者置之不理,让投资者的钱财打水漂。
奶茶市场现在确实是非常火爆,但是投资者们在投资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选择真正的大品牌进行合作,不要被这些无良品牌商所欺骗。
⑽ 上海破获特大制售假案,假LV质量到底如何
上海破获的这一起特大制售假案,显然只是捣毁了全国无数个假货传销窝点的其中之一。而这种奢侈品的售假点,还有无数个就是妄图以假货来以假乱真,从而欺骗消费者。不过假LV的质量,如果是顶级假货的话,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没有识破的原因。
目前来区别正品和假货已经不能单单通过所谓的二维码扫一扫来鉴别了,因为那一些造假团队已经拥有了这个技术,甚至于通过他们所制造出的二维码也可以扫出这个商品是正品。所以要是想买到真正的奢侈品的话,还是应该要去专柜,所谓的代购也有可能是受假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