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的风险
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股指期货的问题
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其推出还存在一些障碍。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仍然处于蹒跚学步的幼年期。
一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足, 投资者无法根据宏观情况的变动预测股指的波动情况, 从而降低了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 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机, 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 其推出相当于又引进了一种投机性更强的工 具,
可能进一步扩大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
三是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对股指期货的了解不足, 很大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对在、 股指期货的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 无法做到理性投资,
甚至可能遭到巨大损失。 最后是我国还未推出专门的《期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和《期货交易暂行条例》 中均没有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明确规定,
现阶段,我国我国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依据不足, 交易规则的不确定性是的股指期货交易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㈡ 期货市场的存在的主要风险来源有哪些
操作风险是指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客户等市场参与者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程序不健全或者执行过程中违规操作,对价格变动反应不及时或错误预测行情,操作系统发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越权交易、隐瞒头寸、隐瞒亏损、超限持仓、过度投机、误导客户、挪用保证金等等。 2、市场风险(MarketRisk) 包括价格的波动、市场的不确定性、期货交易“以小博大”的特点等都会使投机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区间。 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 流动性风险是指交易者难以及时成交的风险。 4、信用风险(CreditRisk) 信用风险是指期货市场中买方或卖方不履行合约而带来的风险。
㈢ 期货经纪公司经营中面临哪些风险
期货经纪公司是以期货经纪代理业务为主业的公司,即依法成立,代理客户,用自己的名义进行期货
买卖,以收取客户佣金为业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期货经纪公司的职能与作用如下:
(1)在期货市场上充当交易中介,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经纪公司承上启下,连接交易所和客户,没有这个中间层次,期货交易过程就会中断。经纪公司将期
货市场的影响辐射到全社会,使期货市场得以实现其功能。
(2)在期货市场风险控制中起核心作用
期货市场存在三类风险:交易所风险、经纪公司风险、客户风险。而这些风险集中表现为经纪公司的
风险。若经纪公司(及一般会员)实现无险经营,交易所就无风险;交易所的风险通常由会员单位穿仓后
出现的。如果缺少经纪公司作为承担风险的中间环节,每个客户自行入市交易,根据一般规律,会有部分
客户穿仓而缺乏支付能力,交易所就会面临损失。客户穿仓既是客户风险也是期货公司的风险,指导客户
理性操作,坚决贯彻追加保证金和强制平仓等制度规定,经纪公开不但可以自己规避风险,也能有效地防
止交易所风险,减少客户风险。
2、我国期货经纪公司的产生有三个来源:
(1)经国家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以从事境外期货为主的期货经纪公司。1994下半年,转向从事国内期
货经纪业务。
(2)经国家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从事国内期货经纪业务的公司。
(3)由交易所自营会员演变为代理(兼营或专营)机构并进而取得经纪公司资格。
㈣ 我国的期货市场是风险对冲的吗
是的。期货市场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做风险对冲的。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在市场大趋势不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看空的操作。这样可以平摊市场风险。对我国的实体经济有较大好处。
㈤ 期货市场风险有哪些主要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期货市场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风险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随着交易方式、交易内容日益复杂,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风险的客观性也来自期货交易内在机制的特殊性,期货交易具有杠杆放大效应等特点,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期货市场风险的客观性还来自股票市场本身的风险。股指期货市场之所以产生,是出自规避股票市场风险的需要,影响股票市场的各种因素也会导致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为了规避股票市场的风险,股票市场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市场将风险对冲,期货市场便成为风险转移的场所。 (2)风险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其一,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交易,具有 “杠杆效应”,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其二,期货交易具有远期性,未来不确定因素多,引发价格波动的因素既包括股票市场因素,也包括股指期货市场因素。 (3)风险的可控性 尽管期货市场风险较大,但却是可以控制的。 从整个市场来看,期货市场风险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对期货市场变化过程进行预测,掌握其征兆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完善风险监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期货市场风险进行控制,达到规避、分散、降低风险的目的。 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期货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期货价格的不利变化,这也是期货交易中最常见、最需要重视的一种风险。除此之外,对于初次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新手投资者,还可能因为对期货市场制度和规则了解不够而带来风险。投资者可通过认真学习相关规则避免此类风险。 期货市场采取的“T+0”交易方式,为投资者及时止损化解风险提供了条件。在期货市场上,尽管由于保证金交易制度使得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有所放大,但实际上,只要投资者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交易计划,遵守交易纪律,期货交易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由中金所供稿) (本专栏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涉及业务规则的内容,请以正式规则为准。) ■股指期货基础知识专栏
㈥ 我国期货交易所化解市场风险的主要措施
期货交易所作为期货交易所一线管理机构,对市场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在期货交易近百年的发展中,期货交易所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和强行平仓制度。 一、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制度就是在期货交易中,每一个交易者必须按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为5%-10%)缴纳少量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并视期货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资金,以使保证金水平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之上。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参与期货交易的每一个交易者履行合约的诚信。 二、涨跌停板制度 涨跌停板制度是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不得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这个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这是与保证金制度相配套的重要的风险管理制度,它最低限度保证每一个交易者的保证金能抵御一天的交易风险,通过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在当天的交易中出现亏损的交易者,必须在次日开市前补足保证金),从理论上期货交易的交易风险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持仓限额制度 持仓限额制度是指期货交易所为防范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防止期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对会员及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超过限额,交易所可按规定强行平仓或提高保证金比例。这是交易所控制市场风险程度的,防范风险扩大的重要措施。 四、大户报告制度 大户报告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头寸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会员或客户(通过经纪会员)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等。这是与持仓限额制度紧密相关的防范大户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制度。 五、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或者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数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时,交易所或期货经纪公司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实行强制平仓的制度。这是交易所或期货经纪公司控制市场风险,化解市场风险的重要制度。 另外,与控制风险相关的制度还有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 如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觉得不错记得采纳。
㈦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金融期贷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金融期货交易立法滞后、不健全,致使中国金融期货市场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目前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上法规欠缺,立法层次低,金融期货市场中的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合约内容不合法律规范,或者是因对方破产等原因,使合法的合约无法执行而造成的风险。
(二)管理机构过多,从而导致管理混乱。中国现有诸如中国证券会、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管理机构。而且这些机构还存在着一定的权属不清,政出多门现象,使得金融期货市场难以适从,这势必会造成市场混乱,竞争无序等现象的发生。
(三)缺乏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使得金融期货市场面临着价格风险。由于金融期货的杠杆作用,它们对其相关联的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指数、汇率、债券价格的变动极为敏感,波动的幅度比基础市场变化大。由于金融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或是突发事件导致金融期货的转让很困难,或要转让就要面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风险。而由于政府的宏观政策或对相关市场的调控都会影响到金融期货的价格,也会使其收益产生不确定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金融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
我国正处在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要不断推进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建设,实现该法律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透明化。在后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立法思路上要遵循科学借鉴原则,具体说来,一方面是加快立法,在数量上满足金融期货市场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针对现代金融发展的快速、复杂、多变的特点,提高立法技术和专业水平,避免体系内部各法律法规出现相互矛盾或产生歧义。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高质量的金融法律体系。并注意金融法律体系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和协调。
(二)规范金融期货市场管理秩序
1.外部监管体系如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交易所要在监管方面保持协调一致共同审定上市期货合约,对从事期货经营、期货结算、咨询等相关机构的设立进行审核并对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
2.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不论是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还是外部的监管制度,其核心均在于发现金融期货交易中潜在的风险,保证期货交易有秩序顺利地进行,而信息披露制度正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手段。
3.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尽快建立更具有权威性的全国统一的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其职能部门的设置可参考CFTC组织;在实施期货监管时,政府应注意发挥期货协会的作用。政府自身也应注意保护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增强监管行为的合理性。
(三)加强基础市场的建设,为期货市场价格的均衡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的稳定为减少金融期货交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长期有效的保障。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股市的遗留问题还很多。政策市场和资金推动型的不成熟股市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如果证券投资基金控制股票风险都达不到一定的成熟度。把基金的一些市场行为拿到股指期货上,恐怕只能加剧基金和股指期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紧完善基础市场的建设。
㈧ 期货公司主要面临哪些风险
违规风险,市场开发风险
㈨ 期货市场的风险
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交易所的首要任务
纵观国际期货市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风险管理是期市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期市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着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艰巨任务。震惊国际金融界和期货界的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大和银行国债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风险管理的成因与表现
风险管理是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等社会方方面面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风险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总的来讲,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同期货市场正常运作过程中一般情况相联系的那些风险,其集中表现为价格波动的风险。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种风险。从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又可分为管理风险、操作风险、代理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
2.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
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坚持一般原则与具体情况相结合这里所说的一般原则是指国际期货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已经摸索出来的一些稳定成型的东西,比如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涨跌停板制度和头寸限制制度等。在中国期货市场及交易所的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具体情况是采用计算机集中动竞价交易。
交易系统的风险管理
1.资金风险管理
从交易所实行的结算制度来看,郑交所会员的资金进入市场后分成两块,一块是必须存放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作为会员的自有帐户;另一块划入交易所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的结算准备金帐户,这部分资金决定了会员当日交易可开仓的数量,是交易所给予会员头寸的依据。交易所对会员保证金帐户的资金进行控制,同时对会员自有帐户上的资金变动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2.涨跌停板制
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成交价格不能高于或低于以该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为基准的某一涨跌幅度,超过该范围的报价将视为无效,不能成交。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前交易日结算价加上允许的最大涨幅构成当日价格上涨的上限。称为涨停板;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减去允许的最大跌幅构成价格下跌的下限、称为跌停板。因此,涨跌停板又叫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
3.强制平仓制
当会员单位因不能如期追加保证金,持仓量超过最高允许持仓数或发生其他违反交易所规定的行为,对市场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交易所将以市场价格强制平仓。
结算系统的风险管理
1.保证金制度
所谓保证金制度,就是按期货交易所规定,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用来作为确保买卖双方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其额度通常为合约总值的5-10%。保证金水平随市场交易风险大小而调整,在价格波动较大要求较高的保证金水平,而在价格波动较小时要求的保证金水平较低。
2.每日结算制度
所谓每日结算制度,亦即每日无负债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是指在每个交易日结束之后,交易所结算部门先计算出当日各期货合约结算价格,核算出每个会员每笔交易的盈亏数额,借以调整会员的保证金帐户,将盈利作记入帐户的贷方,将亏损记入帐户的借方。若出现保证金帐户上贷方金额低于维护保证金水平,交易所就通知该会员在限期内缴纳追加保证金。以达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就不能参加下一交易日的交易。这种结算方式又称为逐日盯市。